本書談到了十種科技,幾乎每一種科技都會帶來一場經濟革命,乃至社會和生活大變革,但真正的革命卻會從這些科技的互相融合、彼此互動和增強中產生。


    相信讀者已經感受到了這些科技交融的能量。比如,納米技術創造的新材料可使多種顏色和材料的3d打印成為可能,從而降低太空旅行的費用;能幫助製造納米機器人,用於生物科技中定位癌症或監測身體內部狀況;還能為可穿戴設備或物聯網創造出新型電池……再比如,社交媒體、可穿戴設備以及物聯網會極大促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而大數據可使生物科技擁有足夠多的可分析的基因組數據,進而幫助我們理解和戰勝疾病,還能用於訓練人工智能係統,區塊鏈技術又可以為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和研究機構多專注於其中一種技術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多是獨立乃至彼此隔離的,世界上尚很少有專門的機構嚐試理解將這些科技融合後的效果。可以預見,那些提前投資於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技術交匯方式和效果的個人和機構將領跑未來之戰。


    還可以預見,多種技術的交融和互動孕育的這場新科技革命將最終把人類帶入“2.0”階段:這個階段的關鍵不同是,科技對幾千年不變的生、老、病、死的“人類規律”發起了衝擊,並由此帶來係列生存和倫理命題。


    我在書中並沒有對這個階段做過多的闡述,是因為,“人類2.0”的模樣是由我們現在的作為來決定的。相信讀完本書的讀者都會意識到,科技和人類的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當下的意念和行為更有覺知,更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責任,為我們真正渴望的家園和夢想而努力。


    就我來說,這是一本關於科技的書,而科技永遠在迅速變化和更新,能在這種變化中堅持寫這樣一本書的意義到底何在?我給自己的“交代”是,從“矽穀百年史”到每種技術的演變史,我想首先讓讀者們弄清楚每種技術的來龍去脈。畢竟,如果你能清晰的理解一種“新事物”到底從哪裏來,經曆過什麽,你就能更容易的理解它到底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這也是為什麽我每篇技術的論述幾乎都是從“簡史”開始的。


    另外,我想解釋清楚這些頻頻出現的媒體上的技術名詞裏到底裝的是什麽,矽穀乃至全世界前沿的研究到底處於什麽水平。比如你買了個vr設備,但那個小盒子裏麵到底是什麽東西?你有一台人工智能設備,它究竟是什麽意思?你投資了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測序、基因編輯等又意味著什麽……如此種種。由於每種技術都涉及了前沿研究分布的區域,在矽穀、以色列、中國、日本等的情況,倒是無意中畫出了一副“世界科技創新地圖”。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每種技術的具體趨勢,關心未來我們能使用怎樣的產品和服務。其實在討論每種技術時,我都指出了目前“什麽是缺失的”,它更能準確地告訴你未來會如何。比如,如今的人工智能研究裏,常識部分是缺失的,隻要常識問題不解決,就不會有真正的智能機器。再比如,虛擬現實技術中,普通人創造虛擬世界的工具是缺失的,如果隻有oculus能創造虛擬世界,有什麽大不了呢?隻有每個人都能做到時,才會完全不一樣。3d打印也是如此:普通人如何掃描並設計、打印3d物體?


    總之,多討論目前“什麽是缺失的”比直接描述出一個未來更重要。因為,人人都知道,汽車等已有的東西接下來當然會升級、更新的更好,但真正的會塑造未來世界的“大研究”,是目前還缺失的、沒有的東西。


    不過,當我們不斷追逐科技創新的一個個高峰之時,或許有時候需要回到起點,重新反思走過的路。比如,科技高速進步的今天,人類真的由此變得更快樂嗎?如何確保科技的進化會帶來更多愛而非仇恨?能帶來更多的和平而非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2.0:在矽穀探索科技未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皮埃羅?斯加魯菲並收藏人類2.0:在矽穀探索科技未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