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從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
零邊際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 作者:傑裏米·裏夫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說私有財產是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那麽私人擁有汽車就是這一特征的體現。在世界許多地方,擁有汽車的人多於擁有房產的人。汽車往往是人們最有價值的私有財產。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擁有汽車是走向產權關係社會的一條通道。
“汽車”這個詞本身就傳達了這樣一個古典經濟學理念:人類的行為都是為了追求自治和自由行動,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主宰自己的一切。從很早以前開始,美國人就將自由的理念與自治和自由行動聯係在了一起。當由輪子帶動的封閉式交通工具出現時,人的身體潛能被一種巨大的原始馬力放大了,人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主宰感。自主就是能主宰命運,自給自足,不需要依靠他人或成為他人的負擔,換句話說,就是自由。汽車就是最終的圈地運動。人們把私家車看作一座孤島,他們把自己放在孤島上,不被他人妨礙。我們也把自由等同於不受阻礙的行動。不受限製地到任何地方就是人身自由的概念。在我們這一代,每個年輕人都體驗過駕駛自己的汽車在寬闊的大道上狂奔的興奮。在資本主義時代,我們對自由的定義是負麵的,因為它是一種將他人排除在外的權利。於是,汽車就成了我們固有的自由的象征。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再從“排他性”這種負麵意義上理解自由,而是正麵地將其理解為與他人聯係在一起。就此而言,自由就是實現生活最優化的能力,而生活最優化的實現需要靠一個人多樣化的經曆,以及一生中可能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建立的各種關係。自由更多的是指社會網絡中與他人的接觸,而不是市場上的產權歸屬。與他人交往越深,彼此之間就越依賴,自由也就越多。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空間裏,人們不斷與他人“接觸”,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對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自由就是在點對點的世界裏不受限製地與他人聯係在一起的能力。
所有權和排他權正在向使用權和納入權轉變。如果你對有關自由本質的理解所引發的劃時代變化持懷疑態度,那麽你可以看一些隨處可見的統計數據。根據最近針對18—24歲的駕駛者進行的一項調查,46%的人表示他們更願意選擇接入互聯網,而不是擁有汽車。同樣有數據顯示:“2008年,在19歲及19歲以下的潛在駕駛者中,46.3%的人有駕照,而1998年,該比例為64.4%。”當被問及最喜歡的31個品牌時,在3 000個出生於1981—2000年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所選擇的前10個品牌中,沒有一個是汽車品牌,而主要是像穀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1 汽車共享:從所有權到使用權
現在的年輕人正在改變自己與汽車之間的關係,相對於擁有一輛汽車,他們更願意使用汽車。在全世界,汽車共享已經成為“千禧”一代普遍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汽車共享俱樂部成員,他們隻需繳納一點點會員費,作為會員,他們需要時隨時可以用車。會員擁有一張智能卡,可以憑卡使用停泊在不同城市停車場裏的汽車。通過網絡或智能電話,會員就可以事先訂車。zipcar和芝加哥的i-go等公司是私人開設的,而更多的是像舊金山的philly汽車共享、city汽車共享,以及明尼阿波利斯市的hourcar這種由非營利機構經營的公司。
2012年,美國有80萬人加入了汽車共享俱樂部,全球有27個國家共170萬人享受汽車共享服務。2弗若斯特沙利文谘詢公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到2020年,歐盟將有200多個汽車共享服務機構,預計車輛數量將從2.1萬輛增加到24萬輛。在不到7年的時間裏,員人數將會從70萬人增加到1 500萬人,營業收入將達26億歐元。在北美,預計汽車共享收入將增長得更快。3
隨著汽車共享服務網絡的擴張,自己擁有汽車的會員將越來越少。對11個領先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的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樣本人群中,80%的人在加入汽車共享俱樂部之前擁有自己的汽車,但在加入俱樂部以後便將其賣掉了。對於仍然擁有私家車的家庭來說,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汽車數量也從0.47輛下降到了0.24輛。4
汽車共享不僅減少了公路上行駛車輛的數量,也減少了碳排放量。2009年,一輛共享汽車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就相當於15輛私家車的排放量。而且,相比自己有車的情況,汽車共享族開車的頻率降低了31%。在美國,這種駕車出行情況的變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48.217萬噸。5
汽車共享還帶來了非常顯著的綜合效應。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一旦人們願意通過汽車共享來改變自己的出行方式,騎自行車、步行以及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也會隨之增加。6特別是在過去5年裏,公共自行車出現了,這部分歸功於智能卡這樣的技術進步以及觸摸屏技術的發展,通過這些技術,人們可以自如地取用及存放自行車,gps(全球定位係統)可以讓騎車人把公共自行車與汽車共享和其他公共交通出行結合在一起。目前,最新的創新成果是太陽能電動自行車,這項成果獲得了年輕人的廣泛好評。2012年,在北美,超過21.5萬人參與了19項公共自行車騎行活動。7在全球範圍內,共有100多個公共自行車經營機構,有13.93萬輛自行車可供使用。8
在美國和加拿大,在新成立的、基於it技術的公共自行車經營機構中,有58%由非營利機構運營,21%由私人機構運營,16%由公共部門運營或租賃經營。其中,非營利機構經營者是主要力量,擁有會員的比例高達82%,提供的自行車占總量的66%。9
公共自行車的會員資格可以采取年費製、月費製、日費製的方式結算,還可以按次結算。人們可以憑會員卡、信用卡或者通過智能手機取用自行車。
在大城市非常擁堵的上下班高峰期,開車往往堵車,所以公共自行車就成了大家的首選。巴黎的vélib公共自行車共享組織和華盛頓特區的首都自行車共享組織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使用公共自行車的人認為自行車既方便又快捷。與開車的支出相比,騎自行車還能省錢。10
汽車共享也可為家庭節約支出。在美國,保有汽車及使用汽車的平均費用達數百美元,占每個家庭收入的20%,成為除住房支出之外的最大開銷。汽油價格急劇上漲,唯一結果就是增加了養車成本。汽車共享可使車主免於承擔汽車保有費和使用費,包括維修費、保險費,牌照費和稅費等。
在美國,汽車平均閑置的時間占92%,這使得汽車成為使用率最低的固定資產。11因此,年輕人更願意按時間段支付交通工具費用,而不是自己擁有交通工具。12
汽車共享服務也為電動車的使用提供了借鑒意義。2013年,巴黎市政府與相鄰的46個城市建立了汽車共享聯盟關係,提供了1 750輛電動車,並在巴黎市區級郊區建立了750個充電站。13“自助使用”是一種正在發展的新型汽車共享服務方式,它通過零碳排放的電動車來提供可持續的交通方式。弗若斯特沙利文谘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到2016年,在汽車共享服務新增車輛中有1/5將是電動車,占汽車共享服務全部車輛數量的1/10。14
在點對點汽車共享服務中,私家車主通過網絡自主在ryrides網站進行注冊登記,將車提供給需要用車的人,以實現共用。出租人可以按小時及實際使用的時間定價,並選擇潛在的用車人。ryrides網站對用車人的背景進行調查,並繳納保險費。用車人支付汽油費和道路保養費用。在用車人支付的費用中,60%給車主,40%給ryrides網站。出租人負責提供服務及汽車維護,但是,所有新車和許多舊車的大部分主要係統有免費服務和保修期,因此,車主需要承擔的隻是一些固定的間接費用。按照平均每小時5—12美元的租金計算,車主每年的租金收入可以達到2 300—7 400美元。車主每個月花在每輛車上的費用平均為715美元,通過點對點方式,保有汽車的費用就可明顯降低。15
汽車共享俱樂部越來越多地通過提供itps(綜合交通服務)來幫助會員換乘。會員可以采取汽車共享的方式到達某個輕軌站,然後轉乘輕軌車。幾站過後,他將在某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下車,騎上自行車,沿著街區道路一直騎到終點。用車人的智能電話上裝有itps應用程序,可以保證他不會迷路。如果他途中想改變行程,在某個地方停下來,他可以向應用程序發出指令,而應用程序將在數秒內為他重新規劃行程,新行程將途中的實時車流量和交通擁堵等因素考慮在內。
一些大型汽車製造商已經成為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引領者。通用汽車已與ryrides網站攜手合作。通用汽車的合資公司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為用車人提供點對點汽車共享服務,其星空服務係統可以讓用車人通過智能電話非常方便地聯係上通用汽車的汽車共享服務。通用汽車公司副董事長斯蒂芬·格斯基(stephen girsky)說,公司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目的是擴大其提供服務的範圍,減少美國特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為城市交通貢獻我們的一分力量。16
通用汽車和其他汽車製造商認識到,和其他經濟領域裏的資本運作公司一樣,它們自己也正麵臨著地位難保的問題。網絡化經濟模式的出現正在降低交通成本。短期而言,沒有任何一家製造商能夠置身事外,因為其競爭對手將進入他們所在的汽車共享領域,並且試圖分一杯羹。但是,在通過汽車共享服務贏利的同時,製造商也要在這種利益與汽車銷量的減少之間做出權衡。我們還記得,在汽車共享前擁有私家車的車主中,80%在成為汽車共享俱樂部會員後賣掉了私家車。路上每增加一輛共享車輛,就意味著減少15輛私家車。汽車製造商的利潤已經很薄,這樣繼續下去,回旋餘地也不大,所以他們無法承擔失去汽車共享服務業務的後果,雖然他們不得不麵對該業務造成的汽車銷售量下降,以及已經相當微薄的利潤進一步下降的困境。
2009年前,勞倫斯·d. 伯恩斯wrence d. burns)曾經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研發與戰略計劃部副總裁。目前,身為密歇根大學工程學教授的他認識到汽車產業的症結所在。伯恩斯分析後得出結論: <blockquote>
對於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等地的市民來說,享受這種服務(汽車共享服務)的價格比自己擁有私家車的成本低70%以上,且居民投入的資金不到自己購車款的1/5。17 </blockquote>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伯恩斯認為,“就同樣水平的交通服務而言,隻需極少的資金投入,所需的協同共享汽車的數量就比私家車少80%”。18當然,他承認,如果從效率的角度考慮,提供同等水平的交通服務,汽車共享的成本隻是私家車成本的20%,卻可以使總體福利水平最大化。盡管這樣一來汽車的產量和銷量有可能減少80%,但這依然非常值得推廣。另外,通用汽車之所以對從私家車向協同共享汽車服務的轉變抱以如此大的熱情和支持,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服務會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數量急劇減少。
私家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市場的主要產物。而隨著建立在協同共享基礎上的汽車共享服務日益興起,人們獲得了隨時隨地用車的均等機會。由於這樣的服務方式有助於社會總體福利的最大化,所以私家車將逐漸被取代。與其說是市場馴服了公共服務,不如說是公共服務馴服了市場,這是已經存在的客觀現實。當然,這一現實還有待那些為共享經濟理念不懈努力的人們去充分掌握。這些人推測,這不僅不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還將為市場經濟帶來機會。
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在未來幾年裏,私有權向使用權、市場機製向共享機製轉變的過程可能進一步加速。2012年,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裏·布朗(jerry brown)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公路上行駛。內華達州和佛羅裏達州也已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本州公路上行駛。通過簽署新法令,布朗州長宣布:“今天,我們看到科幻作品中的情景將成為現實。”19
穀歌為新法令的出台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該公司累計進行過的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已達30萬英裏。20通用汽車、梅賽德斯、寶馬、奧迪、沃爾沃和大眾也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穀歌測試的汽車是豐田普銳斯,該車配置了攝像頭、雷達感應器、激光掃描瀏覽器以及詳細的穀歌地圖,並連接了gps,配備了這些設備的車輛即可實現無人駕駛。21
一些汽車愛好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問題心存憂慮。但是,汽車工程師們指出,90%的汽車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22與人為駕駛不同的是,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時不會出現精力不集中、醉駕及疲勞駕駛等情況。僅在美國,這一物質每年就會為成千上萬可能死於車禍的人帶來生還希望。23根據客戶滿意度調查公司傑迪保爾商務谘詢公司的一項研究結果,30%的18—37歲的駕駛者表示,他們一定會或可能會購買無人駕駛汽車,這充分表明了無人駕駛汽車不僅給道路交通帶來了革命性變化,而且蘊藏著廣闊的發展前景。24
而保守派則認為,絕大多數駕駛者可能不會接受無人駕駛汽車,因為他們更願意享受自己駕駛的樂趣,更不用說對他們自己的汽車的掌控所帶來的快感。然而,也許年紀大些的人才會有上述想法,但對於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情況恐怕就未必如此了。對“千禧一代”來說,智能手機足以讓他們坐在駕駛室裏分神,因此,他們不一定感覺開車比坐車更有吸引力。在協同時代,時間是稀缺資源,注意力是非常寶貴的,讓自己從每天幾個小時的駕車中解脫出來,並把空出來的時間花在虛擬世界更有趣的活動上,這種意義非常大。
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是穀歌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看來,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共享族通過電子手段召喚汽車服務的一天已經為期不遠。在把汽車共享會員送到目的地後,無人駕駛汽車將自動開往下一個接客地點,或者前往最近的充電站充電,並等候召喚。
2013年5月,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推出了一款s級新車,該車已經具有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甚至可以自動泊車。該車標價10萬美元。它可以在行進途中自動刹車,並與前麵的車輛保持距離。戴姆勒公司ceo蔡澈(dieter zetsche)說,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推出的最新款轎車“標誌著無人駕駛時代的開始”。25
產業分析師預測,隻需8年左右,無人駕駛汽車就將實現商品化。布林對此則更為樂觀,他認為,用不了5年時間,人類就將全麵進入無人駕駛的時代。26
如果任何人隻需按使用汽車的時間支付足夠的費用,並通過手機發送用車需求,就可以坐上汽車共享服務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並借助gps導航毫不費力地到達目的地,那麽誰還會想要自己擁有汽車,並對其進行日常保養呢?
資本主義時代正在從市場經濟的私有產權向以相互協助為基礎的共享服務機製轉變,人與汽車之間關係的變化就是這一偉大變革正在發生的初步證據。 讓所有權成為曆史
2000年,我的著作《使用權時代》(the age of ess)出版發行,此時正是互聯網泡沫快速膨脹的前夕。在寬帶網絡出現10年後,互聯網時代終於來臨。成千上萬的人通過互聯網與新的虛擬世界連接,並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尋找著各種各樣的機會,500年前人們發現新大陸時也是如此。在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限製的虛擬空間裏,人們狂熱地開疆拓土,力爭開墾一片新天地。新社交媒體空間每天都在變化,所有人都在虔誠地尋找著建立全新協同方式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共享生活。
長期以來,在虛擬空間帶給人無限想象的表象之下,學者們和行業人員開始思考:既然在人類曆史上,這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第一次使整個人類之間相互聯係,那麽它是否有可能給人類組織社會的方式帶來什麽根本性的變化呢?在社交空間裏,每個人都能夠與其他任何人發生聯係,創造各種新的方式,在全球範圍裏與他人互動,這是過去從來都不曾想象的事情。那麽這種情況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1998年,我開始醞釀本書。當時,我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高級管理班任教。來自世界各地的ceo們也開始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並試圖分辨網絡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是一種威脅,還是一個機會,或者兩者皆有。我也是從那時才開始思索一些問題。如果數百萬互聯網使用者開始放棄傳統的商業渠道,那將意味著什麽?如果他們開辟了屬於自己的虛擬會議場所,並通過本質上具有分布式、協作特征的互聯網創造橫向的規模經濟,彼此分享創意、信息甚至在共享基礎上分享一些東西,繞過傳統資本價值鏈上所有的中間人、中間加價以及攫取的利潤,以接近於零的成本製造、生產更多的產品,那又將意味著什麽呢?亞馬遜和ebay已經運營了三四年,它們打破了價值鏈上成本傳導的固有模式,一改少數幾個人把賣家與買家隔離的模式,提供了獲得潛在收益的可能途徑。
一個更有意義的事件是,成立於1999年的納普斯特把獲利的可能途徑推向了更高的水平。納普斯特建立了點對點的互聯網音樂共享網絡,數百萬網民可在網上自由地傳遞和分享音樂。突然之間,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出現了。短短幾年時間,其他互聯網文件共享網絡不斷湧現,征服了音樂產業。
納普斯特改變了經濟遊戲的規則。許多買家和賣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音樂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人們可以從在線音樂庫中隨意下載曲目,而不再需要音樂光碟。網絡化的共享機製代替了市場渠道。在數百萬點對點協作者集體行為的強大威力下,由少數幾個音樂製作巨頭垂直壟斷的音樂產業發生了變革。
這股旋風會吹遍全球嗎?它會不會影響到我所教授的管理課程所涉及的每一家公司、每一個產業?我向來聽這門課的公司高層管理者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能給我一個肯定的回答。
在《使用權時代》一書中,我這樣寫道: <blockquote>
摒棄市場和產權交易,從觀念上推動人際關係以實現結構性轉變,這就是從產權觀念向共享觀念的轉變。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這種轉變是難以置信的,就如500年前人們難以相信圈地運動、土地私有化以及勞動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係一樣。(但)25年之後,對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所有權的概念將呈現明顯的局限性,甚至有些不合時宜。27 </blockquote>
在那本書出版後的10年裏,我不斷向沃頓商學院課堂上的公司領導者們提出同樣的問題。隨著商業文化從所有權向共享觀念迅速轉變,“不敢肯定”的回答減少了。那些全球化公司開始調整自己的理念,以適應所有權向使用權過渡的代際轉變。他們在經營實踐中弱化出售東西的概念,更加重視對客戶價值鏈各方麵的管理,也就是他們所說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他們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努力探求哪些因素會導致利潤迅速消失。今天,由於年青一代對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社會的極力追求,幾乎沒有幾個產業未受到這一觀念轉變的影響。而具體地說,這種轉變也就是所有權向使用權的轉變,以及市場向網絡化共享機製的轉變。
利用網絡化共享機製,成千上萬的人分享汽車和自行車,分享自己的房子、衣服、工具、玩具和技能。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共享經濟正在浮出水麵。2008年夏,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的經濟模式呈現全球性衰落,這為人們敲響了警鍾。在美國及其他國家,成千上萬的家庭一夜之間發現被自己所使用的“財產”所吞沒,他們原本一無所有,但是為了擁有這些財產已經債台高築。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麵前:當市場上的原油價格飆升到每桶147美元時,人們的購買力嚴重下滑,經濟遭受重創,導致成千上萬雇員的家庭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另一個讓人憂心忡忡的問題是“經濟大衰退”,我們將其稱為“經濟大蕭條”。手頭無錢可用,未來幾乎看不到希望,成千上萬的家庭都寄希望於積蓄,卻發現積蓄早已花光,他們擁有的隻是一筆巨額債務,這些債務都是在過去近20年裏他們通過自己的揮霍性消費行為所積累的。看看這個數據吧:2008年,美國家庭所承擔的債務總額高達13.9萬億美元。28據經濟學家的謹慎估計,走出這一債務困境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即便如此,今天的年輕人也不可能願意過與父輩甚至祖輩們幾乎同樣的生活。
有史以來,成千上萬的家庭第一次開始全麵清理他們不需要的財產,這些財產甚至帶有未完全還清的貸款。人們不隻思考“我怎麽買了這些東西”,而且不禁問“到底為什麽”。大家都在思考這些問題,人們在靈魂深處開始重新評價現代生活的本質。“我在想什麽”成了對所謂的“消費社會”不言而喻的反省。一些人開始質疑不停積累財產的價值何在,這些財產的積累並沒有增加絲毫的幸福感,也沒有提升福利水平。
與此同時,兩個世紀以來,工業活動對氣候造成的災難性影響正在給父輩們發出振聾發聵的警示。工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上階層個人平均擁有的財富超過了4個世紀前的皇帝或國王們的財富,但這是在以地球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的。這些財富為他們兒孫的生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但因此對環境產生的巨大破壞是否永遠也無法彌補了呢?
許多家庭逐漸認識到,在各個企業動輒不惜血本地投入數十億美元廣告宣傳費的攻勢下,他們賒購了許多商品,並且買上了癮。然而,負債摧毀了他們的生活,使他們陷入絕望的境地。人們因債務陷於絕境,需要從頭再來。該是大家醒悟的時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讓整個經濟體係掉過頭來:少購物,多存錢,與他人共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毫無節製的消費將被共享經濟取代。
一夜之間,一場威力強大的新經濟運動開始了,大部分原因在於年青一代掌握了可以利用且能迅速有效地推廣的工具,在全球範圍內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物。互聯網所具有的分布式、協作的本質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為自己閑置的物品找到分享的對象。共享經濟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方式,它更多地依賴社會資本,而不是市場資本。況且,這樣的經濟更多地依賴社會信任,而不是看不見的市場因素。
雷切爾·波特曼(rachel botsman)畢業於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曾經擔任通用電氣公司和ibm的谘詢顧問,但是後來她放棄自己的事業,加入了共享經濟的大潮。她對通往共享消費的路徑進行了描述,她認為,社會網絡已經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程序員之間可以自由分享網絡規則;facebook及twitter屬於第二個階段,它們可以讓人們分享自己的生活;第三個階段是youtube和flickr,它們可以讓人們分享自己創造的成果。“現在,我們正進入第四個階段,”波茨曼說,“在這個階段,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利用同樣的技術,在線下與別人分享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財產。”29
讓我對其中的關鍵點做一個詳細的闡述:如果通信互聯網是一個使能器,那麽若幹年後,當它與能源互聯網及物流互聯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一體化的、共享通信、能源和物流基礎設施的物聯網的話,這個網絡就可以以接近於零的成本運行,並全麵實現其他方麵的共享潛能,包括收取租金、再分配網絡、文化交流,以及職業技能和技術交流等。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協同式生產和交換將迅速從利基產業領域普及到支柱產業領域,而資本主義將從共享機製中重新獲得活力,並且這將是唯一的方式。
波特曼抓住了在我們身邊成長起來的、新經濟模式的內在機理。她寫道: <blockquote>
人們每天都在進行協作式消費。通過技術和社會群體,傳統意義上的分享、物物交換、出借、租賃、贈送禮物、替換又被技術和社會群體重新定義了。共享消費讓人們認識到,越過所有權,大家可通過共享產品和服務互利互惠,同時還可以省錢、省地方、省時間、交到新朋友、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係統提高了使用效率,減少了浪費,並鼓勵開發更好的產品,消化了由於生產過剩和過度消費所產生的剩餘產品,因而對環境極其有益。30 </blockquote>共享一切
我們擁有的大多數東西都會有閑置下來的時候。一些人熱衷於分享空房間甚至沙發。愛彼迎和homeaway是眾多新興公司中的成員,它們正在聯係數百萬名房主,使之將房屋租給未來的住戶。愛彼迎於2008年上線,僅三年後,就有11萬有效房屋信息發布在網站上,並且以每天1 000間房屋的速度快速發展。31迄今為止,300萬愛彼迎客戶在橫跨192個國家的33 000個城市預訂過1 000萬個房間。32 2012年,預訂量以每年500%的速度迅猛增長,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令全球任何一個連鎖酒店都嫉妒的增長曲線。33 2014年,愛彼迎每晚在全球範圍內租出更多的房間,預計會超過高端的希爾頓酒店和洲際連鎖大酒店等世界上大型酒店企業。34
和其他共享經紀機構一樣,愛彼迎從配對的租戶和房主那裏僅得到很少的報酬。要價之所以這麽低,是因為它的固定成本很低,且額外的租賃安排接近於零邊際成本。和所有新的共享網站一樣,互聯網上橫向伸縮的能力非常巨大,以至於像愛彼迎那樣的新興公司可以在短短幾年內起飛,追趕甚至超越老牌的全球連鎖酒店。
愛彼迎是通過共享互聯公共服務網絡進行運作的一家私營企業,其主要競爭者“沙發旅行”(couchsurfing)則采取了另一種模式。它以非營利性機構起步,並維持到2011年。在這期間,它發展了207個國家97 000個城市中的550萬個會員。35(盡管在2012年,它在名義上轉成營利性模式,但如果用戶選擇一次性支付25美元會費的話,它仍然可以提供免費服務。)36它的會員之間相互提供免費住宿。
在本質上,沙發旅行也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愛彼迎有所區別:它將自己的使命更多地視為社會性而非商業性。它鼓勵成員在住宿時與他人交往,並進一步發展友誼。其目標是幫助“會員與他們遇到的人分享生活,促進自然交流和互相尊重”。37超過99%的會員說他們有過愉快的沙發客經曆。根據會員的記錄,在住宿後,超過1 910萬人交到了朋友。38此外,會員還參加了超過4萬個分享沙發的興趣小組。39
玩具租賃也作為可分享的項目獲得了成功。baby ys、rent that toy!和spark box toys這三家公司都是典型案例。每月僅需交25—60美元,會員每月就會收到4—10個共享的玩具。每次配送後,他們都會對玩具消毒,以確保玩具符合衛生條件。任何父母都知道,他們的孩子很快就會厭煩自己的新玩具,然後他們就會把玩具放在衣櫃、衣櫥或者閣樓上的盒子裏,一放就是若幹年,落滿灰塵。有了共享玩具,幼童就可以及早地了解到玩具不是一項需要擁有的財產,隻是一段短期享受經曆,這會改變他們對自己用過的東西的思考方式。
即使衣物在所有項目中最私人化的東西,它也同樣正在經曆由財產到服務的轉型。其中,領帶就可以租賃。tie society是華盛頓的一家新興公司,它儲備了超過300款領帶,其中每一款的售價都十分昂貴。但每月隻需花費11美元,用戶就會收到一盒已經清潔消毒的領帶,並且每月都有不同的領帶款式供用戶選擇。40
對女性來說,rent the runway、i-e、makeupalley、avelle等網站可以在整個服裝零售業使供給者與用戶相互聯係。那些購買過時髦裙裝、手包和珠寶的女性可以和那些租用服裝和首飾的用戶聯係,隻需支付零售價的很小一部分,租用者便可以使用這些物品。
租賃正處於繁榮期,再分配網絡亦是如此。年青一代在循環塑料、玻璃和紙張的伴隨下成長起來,因此,他們會循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物品,這並不奇怪。最大限度地在有效使用期內利用物品,以減少對二手產品的生產需求,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概念已經成為第二種天性,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新的節約方式。
tfn(免費回收網)是可共享回收物方麵的早期公共服務領導者。這個非營利組織擁有來自85個國家的900萬名會員,它組織了5 000個地方團體,會員們將可用卻不願再用的物品無償寄給其他地方的會員。tfn的創立者說,他們的可循環公共服務模式可以“通過禮物改變世界”。41
thredup也是一家頗受歡迎的再分配機構。這家在線寄售商店擁有40萬名會員,最初做幼童裝回收,最近開始轉做女性服裝回收。42 thredup指出,一般來說孩子17歲前要穿超過1 360件衣物。43 當孩子長高後,衣服將閑置,他們的父母就可以把衣物裝在一個thredup的袋子中,放在門廊前。thredup會來回收並運走它們。每當thredup為衣物找到新主人後,衣服的提供者就會從thredup那裏獲得積分,用來為其還在成長的孩子獲得“新的”舊衣服。這家共享寄售時裝店出售的二手衣物最多可打2.5折,這讓這些衣物可以經常流轉,以享受多彩的生活。thredup將其成功歸因於網絡的力量,它可以在一個分布式、橫向擴展的網絡中,將成百上千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聚集在一起。它的會員可以在網站上瀏覽上千種物品,並找到正好適合自己孩子的那款。thredup每月吸引38.5萬個訪問者,在2012年賣出了超過35萬件物品,目前這個數字仍在以每月51%的驚人速度增長。44
有誰會反對協同消費和共享經濟的概念呢?這些新經濟模式看起來發展良好。分享代表著人類本性最美好的部分,減少多餘的消費,勤儉節約,培養出更多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對於我們未來的生存來說,這不僅僅值得稱讚,而且還很有必要。
但這裏同樣有贏家和輸家。仍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體係相信,它能通過新的營收途徑擴大共享,從而在協同經濟中尋找價值。但比起失敗帶來的損失,任何從發展中的網絡公共服務中獲取的利潤都不值一提。
盡管酒店仍然繼續獲得預訂,但可以看到,其市場份額在不斷下滑,因為上百萬的年輕人正在將注意力轉移到愛彼迎和沙發旅行上。那麽,擁有較高固定成本的大型連鎖酒店應該如何與可共享的、低成本甚至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上百萬私人自有空間競爭呢?
在共享經濟中,衣物、用具、玩具、工具和上千種其他物品正在通過租賃和再分配網得以循環使用,這讓各種零售商的邊際利潤不斷消失,並逐步走向劣勢。物品循環利用的興起明顯地削減了新商品的銷售。
當我聽說了一個2012年上線的名為yerdle的新共享網站時,零售商們的困境讓我徹底震驚了。在開展與商業團體緊密相關的可持續活動方麵,它的創始人都是老手:亞當·韋巴赫(adam werbach)是“山嶺”俱樂部的前主席,安迪·魯賓(andy ruben)是沃爾瑪的前可持續發展總監。如果facebook上的好友有不用的物品(除了衣服)想拿來贈送或者出售,yerdle會對其進行匹配。yerdle的會員可以交換任何物品:手機、計算機、運動設備、廚房用具、寵物用具……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都能用來交換。
迄今為止,yerdle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如果facebook上的好友有50種以上的物品可供分享,他就可以建立一個共享的空間。有些網絡空間上甚至有上千種物品的庫存,可為其好友提供一站式的共享物品選購體驗。yerdle並不在各種共享交易中要價,但好友們常常需要支付運費。隨著yerdle的成長,當地網絡會在地理上延伸,所以物品也會像出售給好友一樣出售給陌生人。yerdle計劃收取少量的交易費以維持其運營。
像許多其他機構一樣,yerdle幫助促進循環經濟理念的發展。他們認為,在使用壽命結束之後,每件物品都應該被循環利用,而不是被送進垃圾處理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邏輯勾勒出了美好的圖景,但當其創始人試圖處理零售商的購買問題時,就有些不知所以了。韋巴赫說:“如果你想從鄰居那裏借一把鋸,零售商的工作就是幫助你完成現在的意願,而不是再賣一把鋸給你”。45現實可能是這樣,但這種可能性會很大嗎?恐怕並不大吧。
韋巴赫和魯賓正在告訴人們“分享比購物更有趣”,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似乎都開始同意這一點。但沃爾瑪對此怎麽看呢?不一定讚同吧!盡管如此,韋巴赫和魯賓仍決定為大型連鎖商店找到至少一個合適的商機。他們提出了一些情景,在這些情境中,他們可能從分享而不是購物活動中獲益。例如,如果一個yerdle會員第一次去野營,但在不確定這次經曆是否有趣之前,他並不想花500美元或更高的價格購買裝備,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在yerdle上搜索野營裝備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果零售商是讚助人,或者是yerdle上的好友,那麽野營愛好者將尋求最新的露營用具,並通過商業的方式實現。這再一次成為許多遊走在資本市場和社會公共服務之間的年青企業家的希望。核心問題是:忠誠度在哪裏?像克裏斯·安德森和其他人所爭論的那樣,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公共服務是會作為新的商機為市場所利用,還是會自我終結並產生一個能吸引市場參與獲利的新經濟範式?我堅持認為:絕大多數企業家會讚同第二種可能,但他們會渴望找到一條可靠的途徑,使舊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參與到新形成的網絡化共享服務中來。
《分享》雜誌(shareable)是一個非營利的線上媒體出版機構,專門報道協同消費經濟的新發展。其聯合創始人兼編輯尼爾·格倫弗洛(neal gorenflo)記錄道:2011年,美國零售額為4.7萬億美元,而協同消費就占了將近1 000億美元。格倫弗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零售商可以在哪些方麵做工作,可以在放大他們的巨大的商業力量的同時迅速跟上協同消費的主流呢?46
格倫弗洛勾勒出了一個可遵循的係統,讓零售商可以繼續從各種物品的出售中獲得收入流的一部分,這相當於以前在單個用戶中獲得的全部利潤轉換到從用戶參與的協同經濟中分離出的部分利益。零售商的購買點將是“一個通往協作市場的大門,在這裏,零售商在商品的整個有效使用期內進行管理,多名所有者和使用者參與其中”。47每件物品都有自動打印在上麵的生產和交易數據,也是唯一的識別標記,記錄了物品一次次地從一個用戶轉移到另一個用戶的過程。大型零售商可以建立一個大型在線市場,允許每個購買者列出其用於出租或互換的物品。格倫弗洛說,這樣的計劃會使人們控製自己的財產管理方式,並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分享自己的物品。他補充道:“我很樂意為這種服務的每項交易支付一小筆費用。”48他說:“在這種情形下,每個人都是贏家。”49通過這種途徑,零售商將繼續在產品的有效使用期內獲得收入。同時,他們還可以出售一些收費商品,從而置身於共享經濟的中心。這種做法可以在商品的整個有效使用期內提取價值,也能刺激零售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相比長期擁有,用戶可以從較低成本的短期使用中獲得好處,並開始成為更大規模的共享經濟中的一分子,從而減少浪費,促進可持續發展。
這是個有趣的想法,它確實能讓零售商采取一係列行動。但是,這更像是丟給他們一個骨頭,而不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黃金機會。無論怎樣,他們雖然從最初賣出去的商品的剩餘有效使用期中獲得了少量的交易費,但是比起因為上百萬人隻分享不購買而遭受的損失,這些交易費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不得不重申,盡管資本市場能夠在共享服務中發現價值,但是它仍會繼續下滑至更狹窄的空間,因為社會性經濟已經開始讓市場經濟黯然失色了。
更有甚者,連房屋的後花園都被納入了共享體係。互聯網企業家亞當·戴爾(adam dell)創立了sharedearth。戴爾想要在得克薩斯奧斯汀的院子裏辟出一片菜園,但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做這件事。於是,2010年,他在克雷格列表上發了一個廣告帖,寫道:“如果你能提供勞動,我就可以提供土地、水和所需的材料。我們可以將產出平分。”最終他和一位住在公寓但是熱愛園藝工作的女士達成了交易。50
正如很多熟悉互聯網的專業人員那樣,戴爾看到了將其經驗向互聯網橫向拓展的潛在機會。在4個月內,sharedearth的可分享空間由80萬平方英尺擴大到2 500萬平方英尺。戴爾預見,數百萬畝荒置的院子即將被轉化成公共菜園: <blockquote>
我認為sharedearth有著重大的影響力,這也是我的希望。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1 000萬畝生產地,就會產出很多氧氣,吸收很多二氧化碳,並能夠生產很多食物。51 </blockquote>
然而,sharedearth目前還不足以對傳統農業構成威脅。但是戴爾相信,如果大量年輕的園丁都找到閑置的土地,就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當地有機食物。他希望能通過這方麵的努力逐漸形成這樣一種趨勢:通過長途運輸農產品,將垂直規模集中養殖的模式轉變為橫向規模的區域性農業,以供當地消費,從而使收獲變得更高效。
戴爾補充道:“我們提供的是一項免費服務。我們沒有商業模式!”但是,我在這裏要糾正一下:sharedearth確實有一種商業模式,那就是共享模式。52
當園丁們開始在微型區域分享收獲時,年青一代的農民正在和城市消費者分享農業層麵上的收獲。20世紀60年代,csa(社區支持農業)在歐洲和日本開始沒落,而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出現,csa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得以加速發展。城市消費者承諾:在生長季節,提前付給當地農民固定的費用,以作為種植穀物的前期成本。消費者實際上成了股東。反過來,在收獲季節,大量收成將被送到家門口,或是送到區域中心,以回饋消費者。如果農民豐收了,股東會得到額外收成作為獎勵。同樣,如果由於惡劣天氣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產量下降,股東分成也會相應減少。
在消費者和農民之間的風險分擔中產生了一係列的信任約束,並培養了社會資本。不僅如此,這種省略摒棄了傳統的、垂直一體化的農業經營中所有的中間人,直接麵向終端用戶,極大地降低了農產品的成本。
許多社區都支持生態農業實踐和有機農業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消除因農藥化肥的使用而造成的環境破壞。通過減少塑料包裝袋的使用和產品的長途運輸,進一步降低能源和環境成本。
互聯網已經成為csa的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它讓農民和消費者在對等網絡中更加便利地相互連接。當地社區支持的農業網站可以讓農民和消費者實現即時聯係,分享產量情況和運輸計劃方麵的數據信息。由於社區對農業的支持,供給者和用戶在社會共享服務網絡上進行產品交換,從而代替了傳統市場上的買賣雙方。在某種意義上,通過對生產方式的融資,消費者開始變成產消者。數千家csa企業分布在世界各地,並且其數量還在不斷增長,因為年青一代開始逐步適應了這樣一個理念:在社會化經濟的公共服務方麵,我們需要運用更多商業選擇。 共享醫療信息
如果說共享的沙發、衣服、食物等能夠接觸到人們更多的日常私人生活,那麽醫療數據也能到觸及絕大部分私密的領域。目前,數百萬人正在開放他們的醫療記錄,在症狀、診斷、治療方麵共享信息;配合研究,以尋找治療方法;參與支持小組,以提供相互安慰和鼓勵;帶領倡導團體,推動政府、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從醫療衛生的各個領域來反思醫療衛生的條件和協議。在美國,醫療衛生成本占目前gdp的17.9%,在廣泛的醫學常識麵前,病人們逐漸成為自己的“擁護者”,而這正好與市場經濟並行,並撼動著醫學的理論和實踐。53
在傳統上,醫療衛生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個私人領域:醫生開藥,患者遵從醫生的指導。而現在,這已經轉變成為一個分布式、橫向的、對等的社會關係。在開放的公共網絡平台上,患者、醫生、研究人員以及其他醫療衛生提供者協同合作,共同促進患者護理和社會健康。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互聯網上搜尋與他們的症狀相似的描述,對自己的病情進行診斷,於是患者驅動型醫療衛生就這樣偶然地開始了。在此過程中,患者在互聯網上遇到有相似病情的其他患者,並開始共享信息。已經確診的患者開始在各種醫療衛生網站上分享他們的個人病史,希望得到來自擁有相似病史情況的人的反饋。還有一些患者對他們的醫生所開的藥方不滿意,便開始尋找有相同疑慮的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可選擇的方案。同時,很多人也開始注重比較其用藥後,尤其是當這些藥和其他藥同用時所產生的副作用方麵的記錄。目前,不具備治療條件的慢性病或重病患者開始聯合起來,尋找潛在的治療方法。更多的活動者開始集結在一起,相互給予精神上或實際上的支持,並建立倡議組織,讓公眾注意到他們的疾病,並推動更多的公眾基金尋找治療方案。
現在,大量的社會醫療網站已經出現。在這裏,人們致力於相互支持和援助,以促進醫療衛生和公眾健康的發展。這些網站中,比較受歡迎的有“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acor(癌症在線資源協會)、淋巴管肌瘤病基金會、cure together、the life raft group、自閉症研究組織、脊索瘤基金會和lmsaa direct research。
很多患者驅動型醫療衛生網站都是個人案例的副產品,常常是為治療那些很少受到關注的甚至沒有相應研究和治療方案的罕見疾病而建立的。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疾病,因調節細胞生長的細胞路徑缺陷而產生,常引起年輕女性的肺部疾病,並且與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產生有關係。
2005年,如今在哈佛醫學院執教的艾米·法伯(amy farber)還隻是一個學生,她當時被診斷患有淋巴管肌瘤病,並被警告懷孕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由於急於找到治療方法,法伯遍訪了一般的研究機構。她發現,醫學界對這種罕見的疾病鮮有研究,即使有這方麵的研究工作,也是孤立進行的,很少有協同合作。疾病的治療毫無進展,她感到十分灰心。於是,她聯係了哈佛醫學院的教授和癌症研究者喬治·迪米特裏(george demetri)博士。迪米特裏很樂於利用互聯網與全世界的患者取得聯係,從而更好地借鑒他們的實際經曆,以及對一些罕見癌症的見解。迪米特裏希望通過這些數據,對疾病的本質和發展過程集思廣益,從而尋找治療方案。隨後,又有兩股力量加入其中,分別是由芙蘭克·莫斯(frank moss)主任領導的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以及該實驗室建立的網站,這是一個可以讓患者記錄健康情況的網站。患者記錄的數據得到整合和分析,以支持研究者構建新的研究情境。這種研究的眾包方法極大地改變了采用傳統隨機實驗的一般研究形式。傳統形式既耗時又昂貴,且各個級別的研究者均把患者當作被動的客觀對象進行研究。而淋巴管肌瘤病網站則與其他醫療衛生共享有關的研究工作一樣,從患者的集體智慧出發,幫助確定研究方案。莫斯說:“我們將患者變成了科學家,並且改變了診斷者、科學家和患者之間的力量平衡。”54
acor由吉勒·弗裏德曼(gilles frydman)創立,旨在進一步將患者驅動型健康醫療的理念付諸行動。弗裏德曼建立了一個綜合性更強的健康共享機構,在這裏,60萬名患者和護理人員致力於服務163個在線公眾社區。淋巴管肌瘤病治療聯盟依靠患者敘述自身病情以及研究者確定治療方案,而acor的患者和護理者則共享科學信息。此外,他們正在共同參與“組織和發展新的數據收集和整合方法論——最終目標是指導疾病研究”的項目。55同時,他們也為科學研究籌集資金。這些“電子患者”正在發展一種弗裏德曼所謂的“參與式醫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共享環境中聚集了各種參與者,包括患者、研究者、醫生、競爭者、醫療設備公司、護理者、醫藥公司和醫學教授。在這裏,他們將相互協作,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患者驅動型研究(pdr)甚至開始窺探科學的秘密殿堂。一些“電子患者”在線機構已經開始建立組織和標本庫,一些人已經開始創建測試用的細胞流水線,還有一些已經開始設立患者注冊登記製,並形成了臨床實驗網絡。56
“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是一個患者驅動型健康保健網絡,由多達20萬名患者和1 800種疾病記錄組成。它出版了首份以患者為基礎的觀測研究報告,駁斥了慣常的研究發現。他們發現,藥物碳酸鋰會減緩神經變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發展。57該機構報道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算法,用來與患者進行匹配。這些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和很多有著類似病情的其他患者記錄了使用含鋰藥物的過程。”58“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記錄了348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使用過但未經臨床試驗驗證的含鋰藥物,並發現“在這些患者的病情進展方麵,並未能觀測到鋰的效果”。59
盡管患者驅動型實驗可能無法與雙盲實驗(由臨床研究控製)相比,但它的速度和低成本可以使其成為研究領域中有力的競爭者。健康保健的共享機構the life raft group的諾曼·舍爾策(norman scherzer)解釋了為什麽很多人正在向新的研究方式轉型,即患者驅動型研究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的速度: <blockquote>
我們可以將救命信息提供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這要比專門的研究者更快,因為他們必須經曆多個耗時的步驟……而這些步驟也許要花上幾年時間。因此,專業研究本身有著致命的滯後性,也就是說,在部分人實現醫學上的重大突破後,該突破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為公眾所熟知。60 </blockquote>
雙盲控製實驗研究是極其昂貴的,而患者初始型觀測研究則運用大數據和運算法則發現健康模式及影響,這幾乎可以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來實現。
在初始期,因為缺乏實證研究,即慣常的隨機控製實驗中更慢的、久經試驗的專業審核過程,這種開放的研究方法常常遭遇尷尬。倡導者們雖然了解這個缺點,但仍然很自信,他們認為,患者驅動型研究可以在適當的檢測中開展,就像維基百科在其網站上核查和驗證文章的清理過程一樣。今天,維基百科已經擁有1 900萬貢獻者。數千用戶對文章進行實際核查和精煉,確保開放資源網站的準確度,使其與其他的百科全書相比更具競爭力。目前,維基百科是世界第八大訪客最多的網站,吸引著數百萬的訪客瀏覽這個世界知識的百科全書。61
患者驅動型健康共享服務倡導者提醒我們,當維基百科首次上線時,學者們認為學術性研究的民主化可能違背編纂百科全書的高學術標準原則,然而他們的擔心被證明是不合理的。患者主導的開放共享服務健康研究的成功者認為,有著嚴格科學依據的開放性研究沒有理由不成功。 人人都是醫生
有跡象表明,年青一代的醫生開始融入患者驅動型的新健康共享運動。在電子醫療網絡共享運動中,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癲癇神經學家丹·霍克(dan hoch)承認,由於害怕醫生的權威性被破壞,醫學界對將患者集中起來交流的模式一直有個“心知肚明的禁令”。他寫道:“我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促進病人之間的互動並不能突出醫生的核心作用,這可能觸犯了一些深層次的禁忌。”62
於是,霍克決定調查一個在線癲癇支持團體,即麻省總醫院的約翰·萊斯特(john lester)創辦的非營利網站社區braintalk。這個社區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症、亨廷頓氏舞蹈症和癲癇等各種神經係統疾病創建了300多個免費的在線小組。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萬人會定期訪問braintalk網站。
霍克驚奇地發現,與他的猜測相反,隻有30%的帖子涉及情感支持,另外70%都是社區成員之間對病情、治療方案、管理協議和副作用的交流,以及對每天如何應對疾病的學習內容。值得注意的是,社區成員在自我修正、挑戰毫無根據或可疑信息的過程中不斷地相互核對事實。最讓他驚訝的是:“像braintalk網站這樣的在線癲癇支持組織,不僅比任何單個患者聰明得多,而且比許多專家甚至醫療專家更有智慧,至少更全麵。”63
霍克得出了以下驚人結論: <blockquote>
我一直被這樣教導:患者隻能聽從臨床醫生的指導……但現在似乎非常明確,無論有沒有臨床醫生的幫助,越來越多的病人完全可以對自己負責。64 </blockquote>
現在,許多公開的健康共享網絡社區已經成立。由於國家已經開始使用電子醫療檔案來簡化醫療服務流程,所以未來這一數目應該會顯著增加。2009年,美國政府投入12億美元,用於幫助醫療機構建立電子醫療檔案。65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大數據將可能被用於提供一個信息池。在做好適當的隱私保護工作的前提下,這些數據一旦被開放的健康共享組織所使用,必將給醫療衛生行業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2013年冬,一種非常嚴重的病毒在全球快速蔓延,使用大數據來解決健康問題的潛力已經變得非常明顯。通過分析人們搜索的有關流行病毒的數據,穀歌能夠獲取病毒爆發的精確地點,以及疫情的嚴重程度,並實時追蹤疫情的蔓延情況。雖然隨後的分析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媒體(尤其是社會媒體)的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進行流行病毒相關內容搜索,這導致穀歌高估了流行病的嚴重程度,但是作為前期預警機製,穀歌的追蹤還是非常可靠的,因此,美國疾控中心選擇穀歌作為其監控程序中重要的官方合作夥伴。66
對於傳染病來說,在適當時候追蹤爆發地點和疫情蔓延路徑是控製疾病的關鍵。要做到很好地組織醫療服務,必須確保疫苗的充足可用,能快速調劑到需要的地方,並警示公眾清楚地辨別疫情的嚴重程度。在傳統醫療體係中,基於病人的就診記錄,從醫生那裏收集全國的數據需要一兩周的時間。到那時,傳染病毒或已泛濫,或仍在蔓延。而在就醫的前幾天,人們往往會上網查詢自己的症狀是否與傳染病症相似,這時穀歌就可以通過訪問記錄追蹤人們的第一反應。
twitter等平台也可視為追蹤係統。twitter的用戶每天能發布5億多條信息。當人們感覺不舒服時,往往會在流感蔓延前幾個小時與自己的親友交流,這也就提供了病毒傳播方式的實時記錄。
當前,流行病學家聲稱,在可靠的監測體係中,這些前期警示性的追蹤工具是非主流的,甚至具有輔助性。然而,共識逐漸達成:利用優化算法屏蔽錯誤的反饋,並建立更加準確的數據讀取方法,這將使穀歌和twitter加強對病毒性傳染病的監測和追蹤,並使係統本身對於病毒性傳染病的監測和控製更加關鍵。67由於檢測和報告係統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所以使用大數據追蹤全球流行病並遏製傳染病蔓延將節省數十億美元的醫療衛生成本。
在遺傳醫學的新領域,研究人員對遺傳異常和環境誘因之間的聯係有了更多的發現。基於此,他們發現,雖然疾病可大致歸類(如乳腺癌、白血病和肺病),但即使被診斷為某種常見疾病,每個人的病情也都是獨一無二的。遺傳醫學是疾病治療新方法中的前沿科學,它將每個人的病情都看作是獨一無二的。
由於dna測序成本逐漸降低,大數據可以建立一個圖書館,使dna基因圖相似的人之間可以互相聯係。將來,隨著dna數據庫的擴展和dna測序技術的發展,在多樣化患者構成的醫療網絡中,數百萬人將可以與那些有著共同遺傳特征的人進行匹配,有助於他們交流病情並共同尋找治療方法。這些疾病也將發展到足夠大的橫向規模,這不僅會引起公眾對該疾病群體的注意,還會鼓勵政府、學者和企業加大對該疾病的研究力度,並籌集研究、臨床試驗和治療經費。
進行過dna匹配的人也可以借助大數據交流彼此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吸煙和飲酒、體育鍛煉和工作環境,從而進一步確定遺傳素質和環境誘因之間的關係。由於匹配的人群覆蓋了一個人從出生前到年老和死亡的一生曆程,所以優化的算法程序不但能準確標示出生命各個階段的潛在疾病風險,而且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到21世紀中葉甚至更早,任何人都將能訪問全球醫療共享搜索引擎,登記其基因組成,找到匹配的相似基因,並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獲得有關生命特定階段可能麵臨的健康風險的詳細數據,以及恢複健康或保持健康的獨特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即使新的醫學突破可能顯著降低手術成本,器官移植仍然是醫療手術中最昂貴的一種。在不遠的將來,如果需要更換組織和器官的話,人們能夠以很低或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將其在3d打印機上打印出來。目前,醫學界已經能夠實現人體各個部位的3d打印了。最近,北卡羅來納州的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已經采用活細胞,打印出了人體腎髒的原型。68另一個位於聖迭戈的生命科學公司也已經運用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了具有生命機能的人類肝髒組織。69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電子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利用3d處理技術打印可植入活體組織的肌肉和神經細胞的試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卡梅倫·費裏斯(cameron ferris)解釋了生物打印的原理:“我們所采用的技術與噴墨式打印機相同,隻是將墨粉換成了細胞類型。”70這種技術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進行組織再造,而不是進行捐贈組織的移植,這樣就不會出現排異反應。
3d打印的補充組織(包括心髒補丁、神經移植、血管段和軟骨的退化關節)有望在未來10年內被廣泛應用。而整體器官的3d打印將花費更長的時間。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心血管創新學院的科學家斯圖爾特·威廉斯(stuart williams)正在試驗用黏合吸脂過程中提取的脂肪源性細胞打印心髒。威廉斯認為,3d打印“全生物”心髒可在10年內實現。71臥龍崗大學電子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的戈登·華萊士(gordon wace)指出:“到2025年,我們將能夠為每個患者製造出具有完整生命機能的器官。”72在未來幾十年裏,3d打印備用人體部位的新世界將很可能成為現實。與其他形式的3d打印一樣,隨著新技術產業規模化的實現,複製生物零部件的成本將大幅降低。
在大數據和邊際成本接近於零的社會,現在這種傳統的、信息不完整的、成本高昂的醫療衛生服務將成為曆史。
與互聯網信息的民主化類似,能源互聯網上電力的民主化、開源3d打印中製造的民主化、慕課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共享經濟中交換的民主化,以及網絡上醫療衛生的民主化為社會經濟增加了新的層次,使協同共享的人們在應對社會公共事務中形成持久的中堅力量。 廣告的終結
共享經濟是重塑傳統市場交換經濟的核心要素之一。從資本主義經濟萌芽開始,廣告就一直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在資本主義以前的時代,經濟活動還隻是平緩進行而不是向上發展,當時的人們習慣於用長時間的工作來保證溫飽,且幾乎沒有儲蓄。工業革命的爆發帶來了生產力和工資的大幅提高。因而確保工資能很快被用來消費工人所生產的商品就成了廣告的使命。如果有一雙“看不見的手”讓需求跟上不斷增長的供給,那麽這雙手就是廣告。廣告的功勞確實不小。
回想一下,直到20世紀初,人們仍然對消費持有消極態度。“消費”曾經被用作結核病的非專業術語。在字典裏,“消費”最初的定義是“浪費、掠奪、耗盡”。直到20世紀20年代,隨著現代廣告的出現,消費的定位才發生了轉變,從社會禍害轉變為社會的推動力量。同時,廣告行業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人們漸漸摒棄了舊時代傳統的節儉,開始稱讚大肆揮霍的人,鄙夷節省的人。當時,成為消費者是成功的顯著特征,而且是時髦的代名詞。20世紀下半葉,消費社會開始超越公民社會,成為主流群體。為此,人們透支信用,偽造社會身份。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在“9·11”事件中被襲擊後,小布什總統立即向處於恐慌中的國民做出了公開表態,宣布“美國經濟將麵向企業放開”。小布什總統還鼓勵消費者去迪士尼樂園遊玩。73
2012年,美國廣告業收入達1 530億美元,而全球廣告總收入為4 799億美元。74然而,在廣告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業內人士卻開始擔憂,他們認識到數以百萬計的人開始從被動消費轉為自身新聞、知識、娛樂、能源(不久後,3d製造)的對等產消者。同時,許多人在共享經濟中與他人分享已經購買的商品,從而將市場購買行為最小化。他們選擇獲得物品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希望能在第一時間使用從汽車到運動器材的一切物品。通過信息交換成本幾乎為零的開放互聯網,所有這些交易最終都能夠實現。年青一代正在逐漸遠離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雖然現在還不成氣候,但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這就意味著,廣告業可開拓的消費者市場在不斷縮小。因為共享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分布式的、協作的和對等的,人們進行經濟決策時,很少受到企業廣告宣傳的影響,而更多會受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在線社交媒體網站的“朋友圈”中交流的建議、評論、口碑、個人好惡等的影響。
一係列近期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做出購買決策時,消費者更願意相信網上消費者的評論,而不是來自好友和家人的推薦。一項全國調查顯示:“在做出購買決策時,66.3%的消費者更相信產品用戶做出的評論和建議。”75 2012年當地消費者回顧調查顯示:“72%的消費者相信網上評論和個人推薦。”76另一項調查則顯示:“87%的消費者認為網上消費者的好評會促使其做出購買決定。”77另有一項調查顯示:“對於65%的消費者來說,相比廣告宣傳,他們更相信產品在網民中的口碑。”78在人們決定購買哪件商品時,消費者評論是非常重要的,52%的消費者認為積極的在線評論會影響他們的決定。79
互聯網上有很多評論網站。人們通過評論網站來了解其他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和服務後的積極或消極感受。現在,在店裏挑選商品時,消費者就可以查看這些評論。“消費者評論”是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它能直接將手機與特定商品的評論連接起來。用戶隻需用手機掃描產品的條形碼,就可立即瀏覽該商品的評論。一些新的應用程序甚至可以反映消費者的道德價值取向。例如,通過一個叫“goodguide”的手機應用程序,人們隻需掃描條形碼,向下拖動手機屏幕,就可以看到其他用戶對商品在安全、健康和耐用性等方麵的評價。80隨著移動應用的不斷推廣,消費者在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數秒後即可發表評論,從而為他人提供參考。
在survey monkey(調查猴子)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當受訪者被問到與廣告內容相比為什麽更相信其他消費者的評價時,他們說,和廣告商相比,消費者的可信度更高,因為消費者不存在偏見和既得利益。對這個問題的典型回答是,在描述產品時,大部分產品的生產者往往會誇大事實,消費者則不存在銷售產品的既得利益問題,因而其評論更可信。81
盡管企業可能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匿名發布好評,而且競爭者通過發布差評打擊競爭對手的行為也並不罕見,但這些畢竟都是例外。評論網站正在增加其監測和監控設備,使用更多的細化算法剔除虛假信息,從而維護在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82
傳統廣告業正在各個方麵遭受打擊。以廣告業的主流之一——報紙和雜誌的分類廣告為例,由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於1995年創立的克雷格列表所列的本地分類廣告和論壇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克雷格列表的網址後綴仍是“.org”而不是“”,這是為了體現該組織的“非商業性質、公共服務使命和非公司文化”。6 000多萬美國人和來自70多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每個月都會登錄克雷格列表網站(該網站可選語言多達13種),以尋找工作、房屋、婚戀以及各種各樣的商品和服務。克雷格列表上的網民每月發布100多萬條分類廣告信息,吸引了兩億人參與。運作整個網站的全部資金來自在28個地區向工作信息發布所收取的微薄費用,以及紐約城公寓的代理費用。83
據估計,克雷格列表一手摧毀了印刷出版物每年100億美元的分類廣告收入,取而代之的是1億美元的在線收入,而網站的運營成本僅占靠長期依賴分類廣告來維持運營的報紙和雜誌所需成本的很小一部分。84全球在線發布公司克雷格列表的辦事處位於舊金山,僅有30名員工。85
2012年,ibm全球商業服務發布了《我們所知道的廣告終結》(the end of advertising as we know it),這項帶有煽動性標題的研究承認,互聯網社會共享將給現行廣告從業者、傳統內容分銷商和整合者帶來基礎收入風險。86廣告商的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是通過在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平台上投放廣告實現贏利的。這些平台的內容來自專業記者、電視製片人、作家、演員和藝術家。過去,為了獲得需要的內容,被動消費者願意忍受廣告。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大量的內容來自用戶自己,並可通過youtube、flickr、facebook等網站免費分享。當人們成為產消者,並在共享經濟中免費分享彼此的信息時,企業廣告又能夠帶來哪些價值呢?廣告商雖然可以選擇投資建立在線專業信息發布渠道,但這也很可能會失敗,因為數以萬計的人之所以參與互聯網,其根本原因在於媒體的參與性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這種共享可在平等互動的社會經濟中實現。
被動的電視用戶可能不會再由於插播廣告而惱怒,對於互聯網上突然在屏幕中間出現廣告,打斷使用者複製或其他活動的行為,積極的在線參與者就不那麽寬容了。這種突然彈出廣告的行為簡直是粗魯的侵犯。互聯網用戶越來越不信任那些將使用權賣給廣告商的網絡搜索引擎,因為在用戶進行特定資源或服務搜索時,這些網站總是將合作夥伴的信息排在前麵。
在這樣一個對等平台中,企業廣告顯得如此奇怪,它更像是一個闖入者,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幹擾和麻煩。沃頓商學院運營和信息管理係教授埃裏克·克萊門斯(eric clemens)認為,正是網絡的社會屬性限製了商業開發的範圍。他解釋說:“互聯網是參與式的,就像圍著篝火講故事,或參加文藝複興節。”它並不像電影或傳統網絡電視那樣,僅僅從某個方麵推送內容來吸引觀眾。87
所以,如果我們假定絕大多數互聯網用戶都不信任廣告信息,主要是看其他用戶的產品評論,並將其作為是否購買產品的可靠信息來源。互聯網上的大量信息都來自用戶本身而不是企業廣告商,那麽很難想象,在轉向對等交流平台之後,除了能夠扮演一個次要角色,廣告行業將如何生存。克萊門斯認為,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付費廣告不能成為大多數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他的結論是:“互聯網不是取代廣告,而是將其摧毀。”88雖然《經濟學人》也勉強同意這種觀點,但一篇冷靜的社論《免費午餐的結束》(the end of the free lunch)則對這種錯誤的假設表達了不滿,即如果社交媒體可以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免費內容,廣告商將急於為媒體提供廣告,並寄希望於獲取一定比例的“長尾”收益。但是,假如用戶不聽、不看,隻是向網友們尋求對產品的推薦和證實的話,那麽廣告商的這種希望還會實現嗎?《經濟學人》證實:“可以通過互聯網廣告收入維持生存的公司數量比人們想象的要少得多,矽穀似乎進入了另一個‘核冬天’。”89
不管怎麽說,互聯網廣告業確實正在走下坡路。2012年,互聯網廣告收入為366億美元,僅占美國全部廣告業收入1 530億美元的24%左右。90然而,互聯網廣告支出的增長似乎放緩,這表明一些早期蓬勃發展的企業曾經為營利性社交媒體網站的免費內容埋單,但現在這種企業所支付的廣告費有所減少。互聯網廣告收入的增長率從2010—2011年的23%,下降到2011—2012年的14%。91 2012年,通用汽車公司在facebook上投放了大量廣告,但這些廣告對於消費者購車的影響微乎其微,這應該會加深一些公司對互聯網廣告真正價值的認識。
由於數以百萬計的互聯網用戶將從計算機轉向移動設備,互聯網廣告的收入增長率很可能繼續下降。互聯網廣告收入的領頭羊穀歌已經認識到,在這個過渡期,廣告收入將走向枯竭。就穀歌的廣告點擊率來講,2013年第三季度,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的數據與去年持平,移動電話翻了一番,平板電腦則增長了63%。92現在的問題是,雖然移動廣告的成本是固定廣告的1/2—2/3,但糟糕的是,它們所帶來的產品和服務的銷量隻有固定廣告的1/4—1/3,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趨勢會有重大改變。事實上,穀歌的主要收入來源正在減弱。《紐約時報》報道: <blockquote>
廣告商支付給穀歌的每次點擊費用已連續8個季度下降,去年已經跌至8%,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移動廣告的成本低於固定廣告。93 </blockquote>
隨著互聯網用戶迅速轉向移動設備,廣告業收入增長率很可能繼續下降。現在,在c-suites網站上,所有以贏利為目的的社交媒體關注的最大問題是:哪些因素將影響未來的增長潛力。
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其他行業一樣,隨著協同共享程度的加深,廣告業不會完全消失。因為在一個成熟的社會經濟中,廣告業將得到調整並最終適應新的市場。調整資本主義市場,使之適應社會經濟是一種新的現象,然而,長久以來,社會經濟被看作弱勢的非主流市場力量,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調整是難以實現的。在某些情況下,市場和公眾會產生潛在的協同效應,甚至形成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係。在廣告等其他模式下,要在具有協同、對等的共享機製下共生,從而獲得勝算,這就像要將水和油混合在一起那樣不現實。
在各類企業主頁上,展示的內容都是以集思廣益和共享為原則,從分布式、橫向擴展的物聯網體係中獲取好處。有一些商業模式是可共享的,這與贈予的概念類似(例如沙發客)。其他則是混合式的,是以禮品和某種形式的補償為基礎的交換。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企業以獲利為唯一目的(如ebay)。如果我們認為協同經濟的概念(包括贈予、再分配和無論有無補償的再利用),那麽人人都是參與者。
最近的調查表明了協同共享經濟的巨大潛力。2012年,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廣告公司坎貝爾·米森(campbell mithun)與carbonview research研究公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62%的“x”一代和“千禧一代”喜歡在協同共享的體製中分享商品、服務和經驗。在對使用權和所有權的認識上,這兩代人與“嬰兒潮”一代以及“二戰”時期出生的一代人存在顯著差異。當被問及共享經濟能夠帶來哪些好處時,受訪者將省錢列為首位,其他依次是對環境的影響、生活方式的靈活性、分享的實用性以及獲得商品和服務的便捷性。在情感利益方麵,受訪者將慷慨列為第一位,其他依次為成為對群體有價值的人、聰明、更理性、成為活動的一分子等。94
民意調查顯示,年青一代對經濟活動性質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從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並在不斷發展。協同對等經濟活動已經興起,而且,隨著物聯網的同步發展,這一趨勢隻會越來越明顯。
協同經濟破壞傳統商業模式的可能性將有多大呢titude research研究公司在2010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5%的受訪者預計,他們共享的物理實體和空間在未來5年內將增加。78%的參與者認為,在線互動使他們能在與陌生人分享想法時變得更加開放。85%的參與者認為,在構建更大規模的共享社區中,未來網絡和移動技術將發揮關鍵作用。”95許多行業分析師也同意這些樂觀的預測。2011年,《時代周刊》將“協同消費”列為“將改變世界的10個認識”之一。96
協同共享發揮出大大削弱傳統資本主義市場潛力的速度比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的要快得多,因為經濟學家僅僅預測到了10%的效果。《新資本主義宣言》(the new capitalist manifesto)的作者、《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特約作者烏邁爾·哈克(umair haque)認為,鑒於在經濟的很多領域,協同經濟有能力削弱本已很低的邊際利潤,因此,它產生“致命破壞性”影響的門檻比通常預期的要低得多。他寫道: <blockquote>
消費者的消費減少10%或增加10%對傳統企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顯著不同。這意味著某些行業必須進行自我重組,否則就會繼續深陷泥潭。97 </blockquote>
低成本效應已經摧毀了音樂、報紙出版、實體圖書交易等行業。2012年,電子圖書市場占美國發行業的22.6%。98生產和發行成本不斷下降,從而大大降低了電子書的零售價格,這迫使小出版商和許多零售書店不得不退出市場。即使是便宜的電子書,也麵臨著來自營銷成本為零或幾乎為零的公共版權出版物的更激烈的競爭。
在第五章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低門檻效應。盡管綠色電力隻提供了22%的發電量,但這已經突顯了電力和公用事業公司的成本相對較高,從而使得這些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作為備用。99但是,留給這些工廠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將通過數以百萬計的產消者湧入電網,導致這些公司的投資回收周期過長,甚至有可能無法收回前期的建築成本。
事實已經非常明顯,即在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成本幾乎為零的趨勢下,在已經麵臨利潤率暴跌的商業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大型資本主義企業將無法長期存續。在世界貿易體係中,擁有上千員工、高度垂直一體化的特大企業已經占了很大部分,這看似是壯觀的和不可戰勝的。但事實上,他們極易受到協同經濟的攻擊,因為協同經濟會迅速蠶食他們本已很低的利潤。
在經濟活動的任何領域,當協同共享經濟在其中的占比達到10%—30%時,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形成的垂直一體化的跨國公司就可能相繼消失,這種預計不是毫無道理的。至少我們可以說,在未來幾年裏,隨著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協同共享經濟在經濟活動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傳統資本主義市場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將逐漸喪失。
“汽車”這個詞本身就傳達了這樣一個古典經濟學理念:人類的行為都是為了追求自治和自由行動,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主宰自己的一切。從很早以前開始,美國人就將自由的理念與自治和自由行動聯係在了一起。當由輪子帶動的封閉式交通工具出現時,人的身體潛能被一種巨大的原始馬力放大了,人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主宰感。自主就是能主宰命運,自給自足,不需要依靠他人或成為他人的負擔,換句話說,就是自由。汽車就是最終的圈地運動。人們把私家車看作一座孤島,他們把自己放在孤島上,不被他人妨礙。我們也把自由等同於不受阻礙的行動。不受限製地到任何地方就是人身自由的概念。在我們這一代,每個年輕人都體驗過駕駛自己的汽車在寬闊的大道上狂奔的興奮。在資本主義時代,我們對自由的定義是負麵的,因為它是一種將他人排除在外的權利。於是,汽車就成了我們固有的自由的象征。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再從“排他性”這種負麵意義上理解自由,而是正麵地將其理解為與他人聯係在一起。就此而言,自由就是實現生活最優化的能力,而生活最優化的實現需要靠一個人多樣化的經曆,以及一生中可能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建立的各種關係。自由更多的是指社會網絡中與他人的接觸,而不是市場上的產權歸屬。與他人交往越深,彼此之間就越依賴,自由也就越多。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空間裏,人們不斷與他人“接觸”,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對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自由就是在點對點的世界裏不受限製地與他人聯係在一起的能力。
所有權和排他權正在向使用權和納入權轉變。如果你對有關自由本質的理解所引發的劃時代變化持懷疑態度,那麽你可以看一些隨處可見的統計數據。根據最近針對18—24歲的駕駛者進行的一項調查,46%的人表示他們更願意選擇接入互聯網,而不是擁有汽車。同樣有數據顯示:“2008年,在19歲及19歲以下的潛在駕駛者中,46.3%的人有駕照,而1998年,該比例為64.4%。”當被問及最喜歡的31個品牌時,在3 000個出生於1981—2000年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所選擇的前10個品牌中,沒有一個是汽車品牌,而主要是像穀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1 汽車共享:從所有權到使用權
現在的年輕人正在改變自己與汽車之間的關係,相對於擁有一輛汽車,他們更願意使用汽車。在全世界,汽車共享已經成為“千禧”一代普遍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汽車共享俱樂部成員,他們隻需繳納一點點會員費,作為會員,他們需要時隨時可以用車。會員擁有一張智能卡,可以憑卡使用停泊在不同城市停車場裏的汽車。通過網絡或智能電話,會員就可以事先訂車。zipcar和芝加哥的i-go等公司是私人開設的,而更多的是像舊金山的philly汽車共享、city汽車共享,以及明尼阿波利斯市的hourcar這種由非營利機構經營的公司。
2012年,美國有80萬人加入了汽車共享俱樂部,全球有27個國家共170萬人享受汽車共享服務。2弗若斯特沙利文谘詢公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到2020年,歐盟將有200多個汽車共享服務機構,預計車輛數量將從2.1萬輛增加到24萬輛。在不到7年的時間裏,員人數將會從70萬人增加到1 500萬人,營業收入將達26億歐元。在北美,預計汽車共享收入將增長得更快。3
隨著汽車共享服務網絡的擴張,自己擁有汽車的會員將越來越少。對11個領先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的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樣本人群中,80%的人在加入汽車共享俱樂部之前擁有自己的汽車,但在加入俱樂部以後便將其賣掉了。對於仍然擁有私家車的家庭來說,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汽車數量也從0.47輛下降到了0.24輛。4
汽車共享不僅減少了公路上行駛車輛的數量,也減少了碳排放量。2009年,一輛共享汽車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就相當於15輛私家車的排放量。而且,相比自己有車的情況,汽車共享族開車的頻率降低了31%。在美國,這種駕車出行情況的變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48.217萬噸。5
汽車共享還帶來了非常顯著的綜合效應。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一旦人們願意通過汽車共享來改變自己的出行方式,騎自行車、步行以及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也會隨之增加。6特別是在過去5年裏,公共自行車出現了,這部分歸功於智能卡這樣的技術進步以及觸摸屏技術的發展,通過這些技術,人們可以自如地取用及存放自行車,gps(全球定位係統)可以讓騎車人把公共自行車與汽車共享和其他公共交通出行結合在一起。目前,最新的創新成果是太陽能電動自行車,這項成果獲得了年輕人的廣泛好評。2012年,在北美,超過21.5萬人參與了19項公共自行車騎行活動。7在全球範圍內,共有100多個公共自行車經營機構,有13.93萬輛自行車可供使用。8
在美國和加拿大,在新成立的、基於it技術的公共自行車經營機構中,有58%由非營利機構運營,21%由私人機構運營,16%由公共部門運營或租賃經營。其中,非營利機構經營者是主要力量,擁有會員的比例高達82%,提供的自行車占總量的66%。9
公共自行車的會員資格可以采取年費製、月費製、日費製的方式結算,還可以按次結算。人們可以憑會員卡、信用卡或者通過智能手機取用自行車。
在大城市非常擁堵的上下班高峰期,開車往往堵車,所以公共自行車就成了大家的首選。巴黎的vélib公共自行車共享組織和華盛頓特區的首都自行車共享組織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使用公共自行車的人認為自行車既方便又快捷。與開車的支出相比,騎自行車還能省錢。10
汽車共享也可為家庭節約支出。在美國,保有汽車及使用汽車的平均費用達數百美元,占每個家庭收入的20%,成為除住房支出之外的最大開銷。汽油價格急劇上漲,唯一結果就是增加了養車成本。汽車共享可使車主免於承擔汽車保有費和使用費,包括維修費、保險費,牌照費和稅費等。
在美國,汽車平均閑置的時間占92%,這使得汽車成為使用率最低的固定資產。11因此,年輕人更願意按時間段支付交通工具費用,而不是自己擁有交通工具。12
汽車共享服務也為電動車的使用提供了借鑒意義。2013年,巴黎市政府與相鄰的46個城市建立了汽車共享聯盟關係,提供了1 750輛電動車,並在巴黎市區級郊區建立了750個充電站。13“自助使用”是一種正在發展的新型汽車共享服務方式,它通過零碳排放的電動車來提供可持續的交通方式。弗若斯特沙利文谘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到2016年,在汽車共享服務新增車輛中有1/5將是電動車,占汽車共享服務全部車輛數量的1/10。14
在點對點汽車共享服務中,私家車主通過網絡自主在ryrides網站進行注冊登記,將車提供給需要用車的人,以實現共用。出租人可以按小時及實際使用的時間定價,並選擇潛在的用車人。ryrides網站對用車人的背景進行調查,並繳納保險費。用車人支付汽油費和道路保養費用。在用車人支付的費用中,60%給車主,40%給ryrides網站。出租人負責提供服務及汽車維護,但是,所有新車和許多舊車的大部分主要係統有免費服務和保修期,因此,車主需要承擔的隻是一些固定的間接費用。按照平均每小時5—12美元的租金計算,車主每年的租金收入可以達到2 300—7 400美元。車主每個月花在每輛車上的費用平均為715美元,通過點對點方式,保有汽車的費用就可明顯降低。15
汽車共享俱樂部越來越多地通過提供itps(綜合交通服務)來幫助會員換乘。會員可以采取汽車共享的方式到達某個輕軌站,然後轉乘輕軌車。幾站過後,他將在某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下車,騎上自行車,沿著街區道路一直騎到終點。用車人的智能電話上裝有itps應用程序,可以保證他不會迷路。如果他途中想改變行程,在某個地方停下來,他可以向應用程序發出指令,而應用程序將在數秒內為他重新規劃行程,新行程將途中的實時車流量和交通擁堵等因素考慮在內。
一些大型汽車製造商已經成為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引領者。通用汽車已與ryrides網站攜手合作。通用汽車的合資公司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為用車人提供點對點汽車共享服務,其星空服務係統可以讓用車人通過智能電話非常方便地聯係上通用汽車的汽車共享服務。通用汽車公司副董事長斯蒂芬·格斯基(stephen girsky)說,公司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目的是擴大其提供服務的範圍,減少美國特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為城市交通貢獻我們的一分力量。16
通用汽車和其他汽車製造商認識到,和其他經濟領域裏的資本運作公司一樣,它們自己也正麵臨著地位難保的問題。網絡化經濟模式的出現正在降低交通成本。短期而言,沒有任何一家製造商能夠置身事外,因為其競爭對手將進入他們所在的汽車共享領域,並且試圖分一杯羹。但是,在通過汽車共享服務贏利的同時,製造商也要在這種利益與汽車銷量的減少之間做出權衡。我們還記得,在汽車共享前擁有私家車的車主中,80%在成為汽車共享俱樂部會員後賣掉了私家車。路上每增加一輛共享車輛,就意味著減少15輛私家車。汽車製造商的利潤已經很薄,這樣繼續下去,回旋餘地也不大,所以他們無法承擔失去汽車共享服務業務的後果,雖然他們不得不麵對該業務造成的汽車銷售量下降,以及已經相當微薄的利潤進一步下降的困境。
2009年前,勞倫斯·d. 伯恩斯wrence d. burns)曾經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研發與戰略計劃部副總裁。目前,身為密歇根大學工程學教授的他認識到汽車產業的症結所在。伯恩斯分析後得出結論: <blockquote>
對於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等地的市民來說,享受這種服務(汽車共享服務)的價格比自己擁有私家車的成本低70%以上,且居民投入的資金不到自己購車款的1/5。17 </blockquote>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伯恩斯認為,“就同樣水平的交通服務而言,隻需極少的資金投入,所需的協同共享汽車的數量就比私家車少80%”。18當然,他承認,如果從效率的角度考慮,提供同等水平的交通服務,汽車共享的成本隻是私家車成本的20%,卻可以使總體福利水平最大化。盡管這樣一來汽車的產量和銷量有可能減少80%,但這依然非常值得推廣。另外,通用汽車之所以對從私家車向協同共享汽車服務的轉變抱以如此大的熱情和支持,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服務會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數量急劇減少。
私家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市場的主要產物。而隨著建立在協同共享基礎上的汽車共享服務日益興起,人們獲得了隨時隨地用車的均等機會。由於這樣的服務方式有助於社會總體福利的最大化,所以私家車將逐漸被取代。與其說是市場馴服了公共服務,不如說是公共服務馴服了市場,這是已經存在的客觀現實。當然,這一現實還有待那些為共享經濟理念不懈努力的人們去充分掌握。這些人推測,這不僅不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還將為市場經濟帶來機會。
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在未來幾年裏,私有權向使用權、市場機製向共享機製轉變的過程可能進一步加速。2012年,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裏·布朗(jerry brown)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公路上行駛。內華達州和佛羅裏達州也已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本州公路上行駛。通過簽署新法令,布朗州長宣布:“今天,我們看到科幻作品中的情景將成為現實。”19
穀歌為新法令的出台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該公司累計進行過的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已達30萬英裏。20通用汽車、梅賽德斯、寶馬、奧迪、沃爾沃和大眾也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穀歌測試的汽車是豐田普銳斯,該車配置了攝像頭、雷達感應器、激光掃描瀏覽器以及詳細的穀歌地圖,並連接了gps,配備了這些設備的車輛即可實現無人駕駛。21
一些汽車愛好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問題心存憂慮。但是,汽車工程師們指出,90%的汽車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22與人為駕駛不同的是,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時不會出現精力不集中、醉駕及疲勞駕駛等情況。僅在美國,這一物質每年就會為成千上萬可能死於車禍的人帶來生還希望。23根據客戶滿意度調查公司傑迪保爾商務谘詢公司的一項研究結果,30%的18—37歲的駕駛者表示,他們一定會或可能會購買無人駕駛汽車,這充分表明了無人駕駛汽車不僅給道路交通帶來了革命性變化,而且蘊藏著廣闊的發展前景。24
而保守派則認為,絕大多數駕駛者可能不會接受無人駕駛汽車,因為他們更願意享受自己駕駛的樂趣,更不用說對他們自己的汽車的掌控所帶來的快感。然而,也許年紀大些的人才會有上述想法,但對於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情況恐怕就未必如此了。對“千禧一代”來說,智能手機足以讓他們坐在駕駛室裏分神,因此,他們不一定感覺開車比坐車更有吸引力。在協同時代,時間是稀缺資源,注意力是非常寶貴的,讓自己從每天幾個小時的駕車中解脫出來,並把空出來的時間花在虛擬世界更有趣的活動上,這種意義非常大。
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是穀歌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看來,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共享族通過電子手段召喚汽車服務的一天已經為期不遠。在把汽車共享會員送到目的地後,無人駕駛汽車將自動開往下一個接客地點,或者前往最近的充電站充電,並等候召喚。
2013年5月,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推出了一款s級新車,該車已經具有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甚至可以自動泊車。該車標價10萬美元。它可以在行進途中自動刹車,並與前麵的車輛保持距離。戴姆勒公司ceo蔡澈(dieter zetsche)說,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推出的最新款轎車“標誌著無人駕駛時代的開始”。25
產業分析師預測,隻需8年左右,無人駕駛汽車就將實現商品化。布林對此則更為樂觀,他認為,用不了5年時間,人類就將全麵進入無人駕駛的時代。26
如果任何人隻需按使用汽車的時間支付足夠的費用,並通過手機發送用車需求,就可以坐上汽車共享服務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並借助gps導航毫不費力地到達目的地,那麽誰還會想要自己擁有汽車,並對其進行日常保養呢?
資本主義時代正在從市場經濟的私有產權向以相互協助為基礎的共享服務機製轉變,人與汽車之間關係的變化就是這一偉大變革正在發生的初步證據。 讓所有權成為曆史
2000年,我的著作《使用權時代》(the age of ess)出版發行,此時正是互聯網泡沫快速膨脹的前夕。在寬帶網絡出現10年後,互聯網時代終於來臨。成千上萬的人通過互聯網與新的虛擬世界連接,並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尋找著各種各樣的機會,500年前人們發現新大陸時也是如此。在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限製的虛擬空間裏,人們狂熱地開疆拓土,力爭開墾一片新天地。新社交媒體空間每天都在變化,所有人都在虔誠地尋找著建立全新協同方式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共享生活。
長期以來,在虛擬空間帶給人無限想象的表象之下,學者們和行業人員開始思考:既然在人類曆史上,這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第一次使整個人類之間相互聯係,那麽它是否有可能給人類組織社會的方式帶來什麽根本性的變化呢?在社交空間裏,每個人都能夠與其他任何人發生聯係,創造各種新的方式,在全球範圍裏與他人互動,這是過去從來都不曾想象的事情。那麽這種情況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1998年,我開始醞釀本書。當時,我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高級管理班任教。來自世界各地的ceo們也開始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並試圖分辨網絡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是一種威脅,還是一個機會,或者兩者皆有。我也是從那時才開始思索一些問題。如果數百萬互聯網使用者開始放棄傳統的商業渠道,那將意味著什麽?如果他們開辟了屬於自己的虛擬會議場所,並通過本質上具有分布式、協作特征的互聯網創造橫向的規模經濟,彼此分享創意、信息甚至在共享基礎上分享一些東西,繞過傳統資本價值鏈上所有的中間人、中間加價以及攫取的利潤,以接近於零的成本製造、生產更多的產品,那又將意味著什麽呢?亞馬遜和ebay已經運營了三四年,它們打破了價值鏈上成本傳導的固有模式,一改少數幾個人把賣家與買家隔離的模式,提供了獲得潛在收益的可能途徑。
一個更有意義的事件是,成立於1999年的納普斯特把獲利的可能途徑推向了更高的水平。納普斯特建立了點對點的互聯網音樂共享網絡,數百萬網民可在網上自由地傳遞和分享音樂。突然之間,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出現了。短短幾年時間,其他互聯網文件共享網絡不斷湧現,征服了音樂產業。
納普斯特改變了經濟遊戲的規則。許多買家和賣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音樂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人們可以從在線音樂庫中隨意下載曲目,而不再需要音樂光碟。網絡化的共享機製代替了市場渠道。在數百萬點對點協作者集體行為的強大威力下,由少數幾個音樂製作巨頭垂直壟斷的音樂產業發生了變革。
這股旋風會吹遍全球嗎?它會不會影響到我所教授的管理課程所涉及的每一家公司、每一個產業?我向來聽這門課的公司高層管理者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能給我一個肯定的回答。
在《使用權時代》一書中,我這樣寫道: <blockquote>
摒棄市場和產權交易,從觀念上推動人際關係以實現結構性轉變,這就是從產權觀念向共享觀念的轉變。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這種轉變是難以置信的,就如500年前人們難以相信圈地運動、土地私有化以及勞動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係一樣。(但)25年之後,對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所有權的概念將呈現明顯的局限性,甚至有些不合時宜。27 </blockquote>
在那本書出版後的10年裏,我不斷向沃頓商學院課堂上的公司領導者們提出同樣的問題。隨著商業文化從所有權向共享觀念迅速轉變,“不敢肯定”的回答減少了。那些全球化公司開始調整自己的理念,以適應所有權向使用權過渡的代際轉變。他們在經營實踐中弱化出售東西的概念,更加重視對客戶價值鏈各方麵的管理,也就是他們所說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他們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努力探求哪些因素會導致利潤迅速消失。今天,由於年青一代對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社會的極力追求,幾乎沒有幾個產業未受到這一觀念轉變的影響。而具體地說,這種轉變也就是所有權向使用權的轉變,以及市場向網絡化共享機製的轉變。
利用網絡化共享機製,成千上萬的人分享汽車和自行車,分享自己的房子、衣服、工具、玩具和技能。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共享經濟正在浮出水麵。2008年夏,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的經濟模式呈現全球性衰落,這為人們敲響了警鍾。在美國及其他國家,成千上萬的家庭一夜之間發現被自己所使用的“財產”所吞沒,他們原本一無所有,但是為了擁有這些財產已經債台高築。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麵前:當市場上的原油價格飆升到每桶147美元時,人們的購買力嚴重下滑,經濟遭受重創,導致成千上萬雇員的家庭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另一個讓人憂心忡忡的問題是“經濟大衰退”,我們將其稱為“經濟大蕭條”。手頭無錢可用,未來幾乎看不到希望,成千上萬的家庭都寄希望於積蓄,卻發現積蓄早已花光,他們擁有的隻是一筆巨額債務,這些債務都是在過去近20年裏他們通過自己的揮霍性消費行為所積累的。看看這個數據吧:2008年,美國家庭所承擔的債務總額高達13.9萬億美元。28據經濟學家的謹慎估計,走出這一債務困境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即便如此,今天的年輕人也不可能願意過與父輩甚至祖輩們幾乎同樣的生活。
有史以來,成千上萬的家庭第一次開始全麵清理他們不需要的財產,這些財產甚至帶有未完全還清的貸款。人們不隻思考“我怎麽買了這些東西”,而且不禁問“到底為什麽”。大家都在思考這些問題,人們在靈魂深處開始重新評價現代生活的本質。“我在想什麽”成了對所謂的“消費社會”不言而喻的反省。一些人開始質疑不停積累財產的價值何在,這些財產的積累並沒有增加絲毫的幸福感,也沒有提升福利水平。
與此同時,兩個世紀以來,工業活動對氣候造成的災難性影響正在給父輩們發出振聾發聵的警示。工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上階層個人平均擁有的財富超過了4個世紀前的皇帝或國王們的財富,但這是在以地球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的。這些財富為他們兒孫的生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但因此對環境產生的巨大破壞是否永遠也無法彌補了呢?
許多家庭逐漸認識到,在各個企業動輒不惜血本地投入數十億美元廣告宣傳費的攻勢下,他們賒購了許多商品,並且買上了癮。然而,負債摧毀了他們的生活,使他們陷入絕望的境地。人們因債務陷於絕境,需要從頭再來。該是大家醒悟的時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讓整個經濟體係掉過頭來:少購物,多存錢,與他人共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毫無節製的消費將被共享經濟取代。
一夜之間,一場威力強大的新經濟運動開始了,大部分原因在於年青一代掌握了可以利用且能迅速有效地推廣的工具,在全球範圍內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物。互聯網所具有的分布式、協作的本質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為自己閑置的物品找到分享的對象。共享經濟就這樣產生了。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方式,它更多地依賴社會資本,而不是市場資本。況且,這樣的經濟更多地依賴社會信任,而不是看不見的市場因素。
雷切爾·波特曼(rachel botsman)畢業於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曾經擔任通用電氣公司和ibm的谘詢顧問,但是後來她放棄自己的事業,加入了共享經濟的大潮。她對通往共享消費的路徑進行了描述,她認為,社會網絡已經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程序員之間可以自由分享網絡規則;facebook及twitter屬於第二個階段,它們可以讓人們分享自己的生活;第三個階段是youtube和flickr,它們可以讓人們分享自己創造的成果。“現在,我們正進入第四個階段,”波茨曼說,“在這個階段,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利用同樣的技術,在線下與別人分享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財產。”29
讓我對其中的關鍵點做一個詳細的闡述:如果通信互聯網是一個使能器,那麽若幹年後,當它與能源互聯網及物流互聯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一體化的、共享通信、能源和物流基礎設施的物聯網的話,這個網絡就可以以接近於零的成本運行,並全麵實現其他方麵的共享潛能,包括收取租金、再分配網絡、文化交流,以及職業技能和技術交流等。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協同式生產和交換將迅速從利基產業領域普及到支柱產業領域,而資本主義將從共享機製中重新獲得活力,並且這將是唯一的方式。
波特曼抓住了在我們身邊成長起來的、新經濟模式的內在機理。她寫道: <blockquote>
人們每天都在進行協作式消費。通過技術和社會群體,傳統意義上的分享、物物交換、出借、租賃、贈送禮物、替換又被技術和社會群體重新定義了。共享消費讓人們認識到,越過所有權,大家可通過共享產品和服務互利互惠,同時還可以省錢、省地方、省時間、交到新朋友、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係統提高了使用效率,減少了浪費,並鼓勵開發更好的產品,消化了由於生產過剩和過度消費所產生的剩餘產品,因而對環境極其有益。30 </blockquote>共享一切
我們擁有的大多數東西都會有閑置下來的時候。一些人熱衷於分享空房間甚至沙發。愛彼迎和homeaway是眾多新興公司中的成員,它們正在聯係數百萬名房主,使之將房屋租給未來的住戶。愛彼迎於2008年上線,僅三年後,就有11萬有效房屋信息發布在網站上,並且以每天1 000間房屋的速度快速發展。31迄今為止,300萬愛彼迎客戶在橫跨192個國家的33 000個城市預訂過1 000萬個房間。32 2012年,預訂量以每年500%的速度迅猛增長,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令全球任何一個連鎖酒店都嫉妒的增長曲線。33 2014年,愛彼迎每晚在全球範圍內租出更多的房間,預計會超過高端的希爾頓酒店和洲際連鎖大酒店等世界上大型酒店企業。34
和其他共享經紀機構一樣,愛彼迎從配對的租戶和房主那裏僅得到很少的報酬。要價之所以這麽低,是因為它的固定成本很低,且額外的租賃安排接近於零邊際成本。和所有新的共享網站一樣,互聯網上橫向伸縮的能力非常巨大,以至於像愛彼迎那樣的新興公司可以在短短幾年內起飛,追趕甚至超越老牌的全球連鎖酒店。
愛彼迎是通過共享互聯公共服務網絡進行運作的一家私營企業,其主要競爭者“沙發旅行”(couchsurfing)則采取了另一種模式。它以非營利性機構起步,並維持到2011年。在這期間,它發展了207個國家97 000個城市中的550萬個會員。35(盡管在2012年,它在名義上轉成營利性模式,但如果用戶選擇一次性支付25美元會費的話,它仍然可以提供免費服務。)36它的會員之間相互提供免費住宿。
在本質上,沙發旅行也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愛彼迎有所區別:它將自己的使命更多地視為社會性而非商業性。它鼓勵成員在住宿時與他人交往,並進一步發展友誼。其目標是幫助“會員與他們遇到的人分享生活,促進自然交流和互相尊重”。37超過99%的會員說他們有過愉快的沙發客經曆。根據會員的記錄,在住宿後,超過1 910萬人交到了朋友。38此外,會員還參加了超過4萬個分享沙發的興趣小組。39
玩具租賃也作為可分享的項目獲得了成功。baby ys、rent that toy!和spark box toys這三家公司都是典型案例。每月僅需交25—60美元,會員每月就會收到4—10個共享的玩具。每次配送後,他們都會對玩具消毒,以確保玩具符合衛生條件。任何父母都知道,他們的孩子很快就會厭煩自己的新玩具,然後他們就會把玩具放在衣櫃、衣櫥或者閣樓上的盒子裏,一放就是若幹年,落滿灰塵。有了共享玩具,幼童就可以及早地了解到玩具不是一項需要擁有的財產,隻是一段短期享受經曆,這會改變他們對自己用過的東西的思考方式。
即使衣物在所有項目中最私人化的東西,它也同樣正在經曆由財產到服務的轉型。其中,領帶就可以租賃。tie society是華盛頓的一家新興公司,它儲備了超過300款領帶,其中每一款的售價都十分昂貴。但每月隻需花費11美元,用戶就會收到一盒已經清潔消毒的領帶,並且每月都有不同的領帶款式供用戶選擇。40
對女性來說,rent the runway、i-e、makeupalley、avelle等網站可以在整個服裝零售業使供給者與用戶相互聯係。那些購買過時髦裙裝、手包和珠寶的女性可以和那些租用服裝和首飾的用戶聯係,隻需支付零售價的很小一部分,租用者便可以使用這些物品。
租賃正處於繁榮期,再分配網絡亦是如此。年青一代在循環塑料、玻璃和紙張的伴隨下成長起來,因此,他們會循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物品,這並不奇怪。最大限度地在有效使用期內利用物品,以減少對二手產品的生產需求,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概念已經成為第二種天性,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新的節約方式。
tfn(免費回收網)是可共享回收物方麵的早期公共服務領導者。這個非營利組織擁有來自85個國家的900萬名會員,它組織了5 000個地方團體,會員們將可用卻不願再用的物品無償寄給其他地方的會員。tfn的創立者說,他們的可循環公共服務模式可以“通過禮物改變世界”。41
thredup也是一家頗受歡迎的再分配機構。這家在線寄售商店擁有40萬名會員,最初做幼童裝回收,最近開始轉做女性服裝回收。42 thredup指出,一般來說孩子17歲前要穿超過1 360件衣物。43 當孩子長高後,衣服將閑置,他們的父母就可以把衣物裝在一個thredup的袋子中,放在門廊前。thredup會來回收並運走它們。每當thredup為衣物找到新主人後,衣服的提供者就會從thredup那裏獲得積分,用來為其還在成長的孩子獲得“新的”舊衣服。這家共享寄售時裝店出售的二手衣物最多可打2.5折,這讓這些衣物可以經常流轉,以享受多彩的生活。thredup將其成功歸因於網絡的力量,它可以在一個分布式、橫向擴展的網絡中,將成百上千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聚集在一起。它的會員可以在網站上瀏覽上千種物品,並找到正好適合自己孩子的那款。thredup每月吸引38.5萬個訪問者,在2012年賣出了超過35萬件物品,目前這個數字仍在以每月51%的驚人速度增長。44
有誰會反對協同消費和共享經濟的概念呢?這些新經濟模式看起來發展良好。分享代表著人類本性最美好的部分,減少多餘的消費,勤儉節約,培養出更多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對於我們未來的生存來說,這不僅僅值得稱讚,而且還很有必要。
但這裏同樣有贏家和輸家。仍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體係相信,它能通過新的營收途徑擴大共享,從而在協同經濟中尋找價值。但比起失敗帶來的損失,任何從發展中的網絡公共服務中獲取的利潤都不值一提。
盡管酒店仍然繼續獲得預訂,但可以看到,其市場份額在不斷下滑,因為上百萬的年輕人正在將注意力轉移到愛彼迎和沙發旅行上。那麽,擁有較高固定成本的大型連鎖酒店應該如何與可共享的、低成本甚至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上百萬私人自有空間競爭呢?
在共享經濟中,衣物、用具、玩具、工具和上千種其他物品正在通過租賃和再分配網得以循環使用,這讓各種零售商的邊際利潤不斷消失,並逐步走向劣勢。物品循環利用的興起明顯地削減了新商品的銷售。
當我聽說了一個2012年上線的名為yerdle的新共享網站時,零售商們的困境讓我徹底震驚了。在開展與商業團體緊密相關的可持續活動方麵,它的創始人都是老手:亞當·韋巴赫(adam werbach)是“山嶺”俱樂部的前主席,安迪·魯賓(andy ruben)是沃爾瑪的前可持續發展總監。如果facebook上的好友有不用的物品(除了衣服)想拿來贈送或者出售,yerdle會對其進行匹配。yerdle的會員可以交換任何物品:手機、計算機、運動設備、廚房用具、寵物用具……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都能用來交換。
迄今為止,yerdle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如果facebook上的好友有50種以上的物品可供分享,他就可以建立一個共享的空間。有些網絡空間上甚至有上千種物品的庫存,可為其好友提供一站式的共享物品選購體驗。yerdle並不在各種共享交易中要價,但好友們常常需要支付運費。隨著yerdle的成長,當地網絡會在地理上延伸,所以物品也會像出售給好友一樣出售給陌生人。yerdle計劃收取少量的交易費以維持其運營。
像許多其他機構一樣,yerdle幫助促進循環經濟理念的發展。他們認為,在使用壽命結束之後,每件物品都應該被循環利用,而不是被送進垃圾處理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邏輯勾勒出了美好的圖景,但當其創始人試圖處理零售商的購買問題時,就有些不知所以了。韋巴赫說:“如果你想從鄰居那裏借一把鋸,零售商的工作就是幫助你完成現在的意願,而不是再賣一把鋸給你”。45現實可能是這樣,但這種可能性會很大嗎?恐怕並不大吧。
韋巴赫和魯賓正在告訴人們“分享比購物更有趣”,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似乎都開始同意這一點。但沃爾瑪對此怎麽看呢?不一定讚同吧!盡管如此,韋巴赫和魯賓仍決定為大型連鎖商店找到至少一個合適的商機。他們提出了一些情景,在這些情境中,他們可能從分享而不是購物活動中獲益。例如,如果一個yerdle會員第一次去野營,但在不確定這次經曆是否有趣之前,他並不想花500美元或更高的價格購買裝備,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在yerdle上搜索野營裝備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果零售商是讚助人,或者是yerdle上的好友,那麽野營愛好者將尋求最新的露營用具,並通過商業的方式實現。這再一次成為許多遊走在資本市場和社會公共服務之間的年青企業家的希望。核心問題是:忠誠度在哪裏?像克裏斯·安德森和其他人所爭論的那樣,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公共服務是會作為新的商機為市場所利用,還是會自我終結並產生一個能吸引市場參與獲利的新經濟範式?我堅持認為:絕大多數企業家會讚同第二種可能,但他們會渴望找到一條可靠的途徑,使舊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參與到新形成的網絡化共享服務中來。
《分享》雜誌(shareable)是一個非營利的線上媒體出版機構,專門報道協同消費經濟的新發展。其聯合創始人兼編輯尼爾·格倫弗洛(neal gorenflo)記錄道:2011年,美國零售額為4.7萬億美元,而協同消費就占了將近1 000億美元。格倫弗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零售商可以在哪些方麵做工作,可以在放大他們的巨大的商業力量的同時迅速跟上協同消費的主流呢?46
格倫弗洛勾勒出了一個可遵循的係統,讓零售商可以繼續從各種物品的出售中獲得收入流的一部分,這相當於以前在單個用戶中獲得的全部利潤轉換到從用戶參與的協同經濟中分離出的部分利益。零售商的購買點將是“一個通往協作市場的大門,在這裏,零售商在商品的整個有效使用期內進行管理,多名所有者和使用者參與其中”。47每件物品都有自動打印在上麵的生產和交易數據,也是唯一的識別標記,記錄了物品一次次地從一個用戶轉移到另一個用戶的過程。大型零售商可以建立一個大型在線市場,允許每個購買者列出其用於出租或互換的物品。格倫弗洛說,這樣的計劃會使人們控製自己的財產管理方式,並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分享自己的物品。他補充道:“我很樂意為這種服務的每項交易支付一小筆費用。”48他說:“在這種情形下,每個人都是贏家。”49通過這種途徑,零售商將繼續在產品的有效使用期內獲得收入。同時,他們還可以出售一些收費商品,從而置身於共享經濟的中心。這種做法可以在商品的整個有效使用期內提取價值,也能刺激零售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相比長期擁有,用戶可以從較低成本的短期使用中獲得好處,並開始成為更大規模的共享經濟中的一分子,從而減少浪費,促進可持續發展。
這是個有趣的想法,它確實能讓零售商采取一係列行動。但是,這更像是丟給他們一個骨頭,而不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黃金機會。無論怎樣,他們雖然從最初賣出去的商品的剩餘有效使用期中獲得了少量的交易費,但是比起因為上百萬人隻分享不購買而遭受的損失,這些交易費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不得不重申,盡管資本市場能夠在共享服務中發現價值,但是它仍會繼續下滑至更狹窄的空間,因為社會性經濟已經開始讓市場經濟黯然失色了。
更有甚者,連房屋的後花園都被納入了共享體係。互聯網企業家亞當·戴爾(adam dell)創立了sharedearth。戴爾想要在得克薩斯奧斯汀的院子裏辟出一片菜園,但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做這件事。於是,2010年,他在克雷格列表上發了一個廣告帖,寫道:“如果你能提供勞動,我就可以提供土地、水和所需的材料。我們可以將產出平分。”最終他和一位住在公寓但是熱愛園藝工作的女士達成了交易。50
正如很多熟悉互聯網的專業人員那樣,戴爾看到了將其經驗向互聯網橫向拓展的潛在機會。在4個月內,sharedearth的可分享空間由80萬平方英尺擴大到2 500萬平方英尺。戴爾預見,數百萬畝荒置的院子即將被轉化成公共菜園: <blockquote>
我認為sharedearth有著重大的影響力,這也是我的希望。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1 000萬畝生產地,就會產出很多氧氣,吸收很多二氧化碳,並能夠生產很多食物。51 </blockquote>
然而,sharedearth目前還不足以對傳統農業構成威脅。但是戴爾相信,如果大量年輕的園丁都找到閑置的土地,就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當地有機食物。他希望能通過這方麵的努力逐漸形成這樣一種趨勢:通過長途運輸農產品,將垂直規模集中養殖的模式轉變為橫向規模的區域性農業,以供當地消費,從而使收獲變得更高效。
戴爾補充道:“我們提供的是一項免費服務。我們沒有商業模式!”但是,我在這裏要糾正一下:sharedearth確實有一種商業模式,那就是共享模式。52
當園丁們開始在微型區域分享收獲時,年青一代的農民正在和城市消費者分享農業層麵上的收獲。20世紀60年代,csa(社區支持農業)在歐洲和日本開始沒落,而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出現,csa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得以加速發展。城市消費者承諾:在生長季節,提前付給當地農民固定的費用,以作為種植穀物的前期成本。消費者實際上成了股東。反過來,在收獲季節,大量收成將被送到家門口,或是送到區域中心,以回饋消費者。如果農民豐收了,股東會得到額外收成作為獎勵。同樣,如果由於惡劣天氣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產量下降,股東分成也會相應減少。
在消費者和農民之間的風險分擔中產生了一係列的信任約束,並培養了社會資本。不僅如此,這種省略摒棄了傳統的、垂直一體化的農業經營中所有的中間人,直接麵向終端用戶,極大地降低了農產品的成本。
許多社區都支持生態農業實踐和有機農業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消除因農藥化肥的使用而造成的環境破壞。通過減少塑料包裝袋的使用和產品的長途運輸,進一步降低能源和環境成本。
互聯網已經成為csa的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它讓農民和消費者在對等網絡中更加便利地相互連接。當地社區支持的農業網站可以讓農民和消費者實現即時聯係,分享產量情況和運輸計劃方麵的數據信息。由於社區對農業的支持,供給者和用戶在社會共享服務網絡上進行產品交換,從而代替了傳統市場上的買賣雙方。在某種意義上,通過對生產方式的融資,消費者開始變成產消者。數千家csa企業分布在世界各地,並且其數量還在不斷增長,因為年青一代開始逐步適應了這樣一個理念:在社會化經濟的公共服務方麵,我們需要運用更多商業選擇。 共享醫療信息
如果說共享的沙發、衣服、食物等能夠接觸到人們更多的日常私人生活,那麽醫療數據也能到觸及絕大部分私密的領域。目前,數百萬人正在開放他們的醫療記錄,在症狀、診斷、治療方麵共享信息;配合研究,以尋找治療方法;參與支持小組,以提供相互安慰和鼓勵;帶領倡導團體,推動政府、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從醫療衛生的各個領域來反思醫療衛生的條件和協議。在美國,醫療衛生成本占目前gdp的17.9%,在廣泛的醫學常識麵前,病人們逐漸成為自己的“擁護者”,而這正好與市場經濟並行,並撼動著醫學的理論和實踐。53
在傳統上,醫療衛生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個私人領域:醫生開藥,患者遵從醫生的指導。而現在,這已經轉變成為一個分布式、橫向的、對等的社會關係。在開放的公共網絡平台上,患者、醫生、研究人員以及其他醫療衛生提供者協同合作,共同促進患者護理和社會健康。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互聯網上搜尋與他們的症狀相似的描述,對自己的病情進行診斷,於是患者驅動型醫療衛生就這樣偶然地開始了。在此過程中,患者在互聯網上遇到有相似病情的其他患者,並開始共享信息。已經確診的患者開始在各種醫療衛生網站上分享他們的個人病史,希望得到來自擁有相似病史情況的人的反饋。還有一些患者對他們的醫生所開的藥方不滿意,便開始尋找有相同疑慮的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可選擇的方案。同時,很多人也開始注重比較其用藥後,尤其是當這些藥和其他藥同用時所產生的副作用方麵的記錄。目前,不具備治療條件的慢性病或重病患者開始聯合起來,尋找潛在的治療方法。更多的活動者開始集結在一起,相互給予精神上或實際上的支持,並建立倡議組織,讓公眾注意到他們的疾病,並推動更多的公眾基金尋找治療方案。
現在,大量的社會醫療網站已經出現。在這裏,人們致力於相互支持和援助,以促進醫療衛生和公眾健康的發展。這些網站中,比較受歡迎的有“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acor(癌症在線資源協會)、淋巴管肌瘤病基金會、cure together、the life raft group、自閉症研究組織、脊索瘤基金會和lmsaa direct research。
很多患者驅動型醫療衛生網站都是個人案例的副產品,常常是為治療那些很少受到關注的甚至沒有相應研究和治療方案的罕見疾病而建立的。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疾病,因調節細胞生長的細胞路徑缺陷而產生,常引起年輕女性的肺部疾病,並且與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產生有關係。
2005年,如今在哈佛醫學院執教的艾米·法伯(amy farber)還隻是一個學生,她當時被診斷患有淋巴管肌瘤病,並被警告懷孕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由於急於找到治療方法,法伯遍訪了一般的研究機構。她發現,醫學界對這種罕見的疾病鮮有研究,即使有這方麵的研究工作,也是孤立進行的,很少有協同合作。疾病的治療毫無進展,她感到十分灰心。於是,她聯係了哈佛醫學院的教授和癌症研究者喬治·迪米特裏(george demetri)博士。迪米特裏很樂於利用互聯網與全世界的患者取得聯係,從而更好地借鑒他們的實際經曆,以及對一些罕見癌症的見解。迪米特裏希望通過這些數據,對疾病的本質和發展過程集思廣益,從而尋找治療方案。隨後,又有兩股力量加入其中,分別是由芙蘭克·莫斯(frank moss)主任領導的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以及該實驗室建立的網站,這是一個可以讓患者記錄健康情況的網站。患者記錄的數據得到整合和分析,以支持研究者構建新的研究情境。這種研究的眾包方法極大地改變了采用傳統隨機實驗的一般研究形式。傳統形式既耗時又昂貴,且各個級別的研究者均把患者當作被動的客觀對象進行研究。而淋巴管肌瘤病網站則與其他醫療衛生共享有關的研究工作一樣,從患者的集體智慧出發,幫助確定研究方案。莫斯說:“我們將患者變成了科學家,並且改變了診斷者、科學家和患者之間的力量平衡。”54
acor由吉勒·弗裏德曼(gilles frydman)創立,旨在進一步將患者驅動型健康醫療的理念付諸行動。弗裏德曼建立了一個綜合性更強的健康共享機構,在這裏,60萬名患者和護理人員致力於服務163個在線公眾社區。淋巴管肌瘤病治療聯盟依靠患者敘述自身病情以及研究者確定治療方案,而acor的患者和護理者則共享科學信息。此外,他們正在共同參與“組織和發展新的數據收集和整合方法論——最終目標是指導疾病研究”的項目。55同時,他們也為科學研究籌集資金。這些“電子患者”正在發展一種弗裏德曼所謂的“參與式醫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共享環境中聚集了各種參與者,包括患者、研究者、醫生、競爭者、醫療設備公司、護理者、醫藥公司和醫學教授。在這裏,他們將相互協作,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患者驅動型研究(pdr)甚至開始窺探科學的秘密殿堂。一些“電子患者”在線機構已經開始建立組織和標本庫,一些人已經開始創建測試用的細胞流水線,還有一些已經開始設立患者注冊登記製,並形成了臨床實驗網絡。56
“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是一個患者驅動型健康保健網絡,由多達20萬名患者和1 800種疾病記錄組成。它出版了首份以患者為基礎的觀測研究報告,駁斥了慣常的研究發現。他們發現,藥物碳酸鋰會減緩神經變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發展。57該機構報道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算法,用來與患者進行匹配。這些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和很多有著類似病情的其他患者記錄了使用含鋰藥物的過程。”58“像我一樣的病人”網站記錄了348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使用過但未經臨床試驗驗證的含鋰藥物,並發現“在這些患者的病情進展方麵,並未能觀測到鋰的效果”。59
盡管患者驅動型實驗可能無法與雙盲實驗(由臨床研究控製)相比,但它的速度和低成本可以使其成為研究領域中有力的競爭者。健康保健的共享機構the life raft group的諾曼·舍爾策(norman scherzer)解釋了為什麽很多人正在向新的研究方式轉型,即患者驅動型研究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的速度: <blockquote>
我們可以將救命信息提供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這要比專門的研究者更快,因為他們必須經曆多個耗時的步驟……而這些步驟也許要花上幾年時間。因此,專業研究本身有著致命的滯後性,也就是說,在部分人實現醫學上的重大突破後,該突破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為公眾所熟知。60 </blockquote>
雙盲控製實驗研究是極其昂貴的,而患者初始型觀測研究則運用大數據和運算法則發現健康模式及影響,這幾乎可以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來實現。
在初始期,因為缺乏實證研究,即慣常的隨機控製實驗中更慢的、久經試驗的專業審核過程,這種開放的研究方法常常遭遇尷尬。倡導者們雖然了解這個缺點,但仍然很自信,他們認為,患者驅動型研究可以在適當的檢測中開展,就像維基百科在其網站上核查和驗證文章的清理過程一樣。今天,維基百科已經擁有1 900萬貢獻者。數千用戶對文章進行實際核查和精煉,確保開放資源網站的準確度,使其與其他的百科全書相比更具競爭力。目前,維基百科是世界第八大訪客最多的網站,吸引著數百萬的訪客瀏覽這個世界知識的百科全書。61
患者驅動型健康共享服務倡導者提醒我們,當維基百科首次上線時,學者們認為學術性研究的民主化可能違背編纂百科全書的高學術標準原則,然而他們的擔心被證明是不合理的。患者主導的開放共享服務健康研究的成功者認為,有著嚴格科學依據的開放性研究沒有理由不成功。 人人都是醫生
有跡象表明,年青一代的醫生開始融入患者驅動型的新健康共享運動。在電子醫療網絡共享運動中,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癲癇神經學家丹·霍克(dan hoch)承認,由於害怕醫生的權威性被破壞,醫學界對將患者集中起來交流的模式一直有個“心知肚明的禁令”。他寫道:“我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促進病人之間的互動並不能突出醫生的核心作用,這可能觸犯了一些深層次的禁忌。”62
於是,霍克決定調查一個在線癲癇支持團體,即麻省總醫院的約翰·萊斯特(john lester)創辦的非營利網站社區braintalk。這個社區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症、亨廷頓氏舞蹈症和癲癇等各種神經係統疾病創建了300多個免費的在線小組。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萬人會定期訪問braintalk網站。
霍克驚奇地發現,與他的猜測相反,隻有30%的帖子涉及情感支持,另外70%都是社區成員之間對病情、治療方案、管理協議和副作用的交流,以及對每天如何應對疾病的學習內容。值得注意的是,社區成員在自我修正、挑戰毫無根據或可疑信息的過程中不斷地相互核對事實。最讓他驚訝的是:“像braintalk網站這樣的在線癲癇支持組織,不僅比任何單個患者聰明得多,而且比許多專家甚至醫療專家更有智慧,至少更全麵。”63
霍克得出了以下驚人結論: <blockquote>
我一直被這樣教導:患者隻能聽從臨床醫生的指導……但現在似乎非常明確,無論有沒有臨床醫生的幫助,越來越多的病人完全可以對自己負責。64 </blockquote>
現在,許多公開的健康共享網絡社區已經成立。由於國家已經開始使用電子醫療檔案來簡化醫療服務流程,所以未來這一數目應該會顯著增加。2009年,美國政府投入12億美元,用於幫助醫療機構建立電子醫療檔案。65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大數據將可能被用於提供一個信息池。在做好適當的隱私保護工作的前提下,這些數據一旦被開放的健康共享組織所使用,必將給醫療衛生行業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2013年冬,一種非常嚴重的病毒在全球快速蔓延,使用大數據來解決健康問題的潛力已經變得非常明顯。通過分析人們搜索的有關流行病毒的數據,穀歌能夠獲取病毒爆發的精確地點,以及疫情的嚴重程度,並實時追蹤疫情的蔓延情況。雖然隨後的分析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媒體(尤其是社會媒體)的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進行流行病毒相關內容搜索,這導致穀歌高估了流行病的嚴重程度,但是作為前期預警機製,穀歌的追蹤還是非常可靠的,因此,美國疾控中心選擇穀歌作為其監控程序中重要的官方合作夥伴。66
對於傳染病來說,在適當時候追蹤爆發地點和疫情蔓延路徑是控製疾病的關鍵。要做到很好地組織醫療服務,必須確保疫苗的充足可用,能快速調劑到需要的地方,並警示公眾清楚地辨別疫情的嚴重程度。在傳統醫療體係中,基於病人的就診記錄,從醫生那裏收集全國的數據需要一兩周的時間。到那時,傳染病毒或已泛濫,或仍在蔓延。而在就醫的前幾天,人們往往會上網查詢自己的症狀是否與傳染病症相似,這時穀歌就可以通過訪問記錄追蹤人們的第一反應。
twitter等平台也可視為追蹤係統。twitter的用戶每天能發布5億多條信息。當人們感覺不舒服時,往往會在流感蔓延前幾個小時與自己的親友交流,這也就提供了病毒傳播方式的實時記錄。
當前,流行病學家聲稱,在可靠的監測體係中,這些前期警示性的追蹤工具是非主流的,甚至具有輔助性。然而,共識逐漸達成:利用優化算法屏蔽錯誤的反饋,並建立更加準確的數據讀取方法,這將使穀歌和twitter加強對病毒性傳染病的監測和追蹤,並使係統本身對於病毒性傳染病的監測和控製更加關鍵。67由於檢測和報告係統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所以使用大數據追蹤全球流行病並遏製傳染病蔓延將節省數十億美元的醫療衛生成本。
在遺傳醫學的新領域,研究人員對遺傳異常和環境誘因之間的聯係有了更多的發現。基於此,他們發現,雖然疾病可大致歸類(如乳腺癌、白血病和肺病),但即使被診斷為某種常見疾病,每個人的病情也都是獨一無二的。遺傳醫學是疾病治療新方法中的前沿科學,它將每個人的病情都看作是獨一無二的。
由於dna測序成本逐漸降低,大數據可以建立一個圖書館,使dna基因圖相似的人之間可以互相聯係。將來,隨著dna數據庫的擴展和dna測序技術的發展,在多樣化患者構成的醫療網絡中,數百萬人將可以與那些有著共同遺傳特征的人進行匹配,有助於他們交流病情並共同尋找治療方法。這些疾病也將發展到足夠大的橫向規模,這不僅會引起公眾對該疾病群體的注意,還會鼓勵政府、學者和企業加大對該疾病的研究力度,並籌集研究、臨床試驗和治療經費。
進行過dna匹配的人也可以借助大數據交流彼此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吸煙和飲酒、體育鍛煉和工作環境,從而進一步確定遺傳素質和環境誘因之間的關係。由於匹配的人群覆蓋了一個人從出生前到年老和死亡的一生曆程,所以優化的算法程序不但能準確標示出生命各個階段的潛在疾病風險,而且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到21世紀中葉甚至更早,任何人都將能訪問全球醫療共享搜索引擎,登記其基因組成,找到匹配的相似基因,並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獲得有關生命特定階段可能麵臨的健康風險的詳細數據,以及恢複健康或保持健康的獨特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即使新的醫學突破可能顯著降低手術成本,器官移植仍然是醫療手術中最昂貴的一種。在不遠的將來,如果需要更換組織和器官的話,人們能夠以很低或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將其在3d打印機上打印出來。目前,醫學界已經能夠實現人體各個部位的3d打印了。最近,北卡羅來納州的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已經采用活細胞,打印出了人體腎髒的原型。68另一個位於聖迭戈的生命科學公司也已經運用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了具有生命機能的人類肝髒組織。69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電子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利用3d處理技術打印可植入活體組織的肌肉和神經細胞的試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卡梅倫·費裏斯(cameron ferris)解釋了生物打印的原理:“我們所采用的技術與噴墨式打印機相同,隻是將墨粉換成了細胞類型。”70這種技術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進行組織再造,而不是進行捐贈組織的移植,這樣就不會出現排異反應。
3d打印的補充組織(包括心髒補丁、神經移植、血管段和軟骨的退化關節)有望在未來10年內被廣泛應用。而整體器官的3d打印將花費更長的時間。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心血管創新學院的科學家斯圖爾特·威廉斯(stuart williams)正在試驗用黏合吸脂過程中提取的脂肪源性細胞打印心髒。威廉斯認為,3d打印“全生物”心髒可在10年內實現。71臥龍崗大學電子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的戈登·華萊士(gordon wace)指出:“到2025年,我們將能夠為每個患者製造出具有完整生命機能的器官。”72在未來幾十年裏,3d打印備用人體部位的新世界將很可能成為現實。與其他形式的3d打印一樣,隨著新技術產業規模化的實現,複製生物零部件的成本將大幅降低。
在大數據和邊際成本接近於零的社會,現在這種傳統的、信息不完整的、成本高昂的醫療衛生服務將成為曆史。
與互聯網信息的民主化類似,能源互聯網上電力的民主化、開源3d打印中製造的民主化、慕課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共享經濟中交換的民主化,以及網絡上醫療衛生的民主化為社會經濟增加了新的層次,使協同共享的人們在應對社會公共事務中形成持久的中堅力量。 廣告的終結
共享經濟是重塑傳統市場交換經濟的核心要素之一。從資本主義經濟萌芽開始,廣告就一直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在資本主義以前的時代,經濟活動還隻是平緩進行而不是向上發展,當時的人們習慣於用長時間的工作來保證溫飽,且幾乎沒有儲蓄。工業革命的爆發帶來了生產力和工資的大幅提高。因而確保工資能很快被用來消費工人所生產的商品就成了廣告的使命。如果有一雙“看不見的手”讓需求跟上不斷增長的供給,那麽這雙手就是廣告。廣告的功勞確實不小。
回想一下,直到20世紀初,人們仍然對消費持有消極態度。“消費”曾經被用作結核病的非專業術語。在字典裏,“消費”最初的定義是“浪費、掠奪、耗盡”。直到20世紀20年代,隨著現代廣告的出現,消費的定位才發生了轉變,從社會禍害轉變為社會的推動力量。同時,廣告行業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人們漸漸摒棄了舊時代傳統的節儉,開始稱讚大肆揮霍的人,鄙夷節省的人。當時,成為消費者是成功的顯著特征,而且是時髦的代名詞。20世紀下半葉,消費社會開始超越公民社會,成為主流群體。為此,人們透支信用,偽造社會身份。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在“9·11”事件中被襲擊後,小布什總統立即向處於恐慌中的國民做出了公開表態,宣布“美國經濟將麵向企業放開”。小布什總統還鼓勵消費者去迪士尼樂園遊玩。73
2012年,美國廣告業收入達1 530億美元,而全球廣告總收入為4 799億美元。74然而,在廣告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業內人士卻開始擔憂,他們認識到數以百萬計的人開始從被動消費轉為自身新聞、知識、娛樂、能源(不久後,3d製造)的對等產消者。同時,許多人在共享經濟中與他人分享已經購買的商品,從而將市場購買行為最小化。他們選擇獲得物品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希望能在第一時間使用從汽車到運動器材的一切物品。通過信息交換成本幾乎為零的開放互聯網,所有這些交易最終都能夠實現。年青一代正在逐漸遠離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雖然現在還不成氣候,但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這就意味著,廣告業可開拓的消費者市場在不斷縮小。因為共享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分布式的、協作的和對等的,人們進行經濟決策時,很少受到企業廣告宣傳的影響,而更多會受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在線社交媒體網站的“朋友圈”中交流的建議、評論、口碑、個人好惡等的影響。
一係列近期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做出購買決策時,消費者更願意相信網上消費者的評論,而不是來自好友和家人的推薦。一項全國調查顯示:“在做出購買決策時,66.3%的消費者更相信產品用戶做出的評論和建議。”75 2012年當地消費者回顧調查顯示:“72%的消費者相信網上評論和個人推薦。”76另一項調查則顯示:“87%的消費者認為網上消費者的好評會促使其做出購買決定。”77另有一項調查顯示:“對於65%的消費者來說,相比廣告宣傳,他們更相信產品在網民中的口碑。”78在人們決定購買哪件商品時,消費者評論是非常重要的,52%的消費者認為積極的在線評論會影響他們的決定。79
互聯網上有很多評論網站。人們通過評論網站來了解其他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和服務後的積極或消極感受。現在,在店裏挑選商品時,消費者就可以查看這些評論。“消費者評論”是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它能直接將手機與特定商品的評論連接起來。用戶隻需用手機掃描產品的條形碼,就可立即瀏覽該商品的評論。一些新的應用程序甚至可以反映消費者的道德價值取向。例如,通過一個叫“goodguide”的手機應用程序,人們隻需掃描條形碼,向下拖動手機屏幕,就可以看到其他用戶對商品在安全、健康和耐用性等方麵的評價。80隨著移動應用的不斷推廣,消費者在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數秒後即可發表評論,從而為他人提供參考。
在survey monkey(調查猴子)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當受訪者被問到與廣告內容相比為什麽更相信其他消費者的評價時,他們說,和廣告商相比,消費者的可信度更高,因為消費者不存在偏見和既得利益。對這個問題的典型回答是,在描述產品時,大部分產品的生產者往往會誇大事實,消費者則不存在銷售產品的既得利益問題,因而其評論更可信。81
盡管企業可能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匿名發布好評,而且競爭者通過發布差評打擊競爭對手的行為也並不罕見,但這些畢竟都是例外。評論網站正在增加其監測和監控設備,使用更多的細化算法剔除虛假信息,從而維護在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82
傳統廣告業正在各個方麵遭受打擊。以廣告業的主流之一——報紙和雜誌的分類廣告為例,由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於1995年創立的克雷格列表所列的本地分類廣告和論壇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克雷格列表的網址後綴仍是“.org”而不是“”,這是為了體現該組織的“非商業性質、公共服務使命和非公司文化”。6 000多萬美國人和來自70多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每個月都會登錄克雷格列表網站(該網站可選語言多達13種),以尋找工作、房屋、婚戀以及各種各樣的商品和服務。克雷格列表上的網民每月發布100多萬條分類廣告信息,吸引了兩億人參與。運作整個網站的全部資金來自在28個地區向工作信息發布所收取的微薄費用,以及紐約城公寓的代理費用。83
據估計,克雷格列表一手摧毀了印刷出版物每年100億美元的分類廣告收入,取而代之的是1億美元的在線收入,而網站的運營成本僅占靠長期依賴分類廣告來維持運營的報紙和雜誌所需成本的很小一部分。84全球在線發布公司克雷格列表的辦事處位於舊金山,僅有30名員工。85
2012年,ibm全球商業服務發布了《我們所知道的廣告終結》(the end of advertising as we know it),這項帶有煽動性標題的研究承認,互聯網社會共享將給現行廣告從業者、傳統內容分銷商和整合者帶來基礎收入風險。86廣告商的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是通過在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平台上投放廣告實現贏利的。這些平台的內容來自專業記者、電視製片人、作家、演員和藝術家。過去,為了獲得需要的內容,被動消費者願意忍受廣告。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大量的內容來自用戶自己,並可通過youtube、flickr、facebook等網站免費分享。當人們成為產消者,並在共享經濟中免費分享彼此的信息時,企業廣告又能夠帶來哪些價值呢?廣告商雖然可以選擇投資建立在線專業信息發布渠道,但這也很可能會失敗,因為數以萬計的人之所以參與互聯網,其根本原因在於媒體的參與性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這種共享可在平等互動的社會經濟中實現。
被動的電視用戶可能不會再由於插播廣告而惱怒,對於互聯網上突然在屏幕中間出現廣告,打斷使用者複製或其他活動的行為,積極的在線參與者就不那麽寬容了。這種突然彈出廣告的行為簡直是粗魯的侵犯。互聯網用戶越來越不信任那些將使用權賣給廣告商的網絡搜索引擎,因為在用戶進行特定資源或服務搜索時,這些網站總是將合作夥伴的信息排在前麵。
在這樣一個對等平台中,企業廣告顯得如此奇怪,它更像是一個闖入者,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幹擾和麻煩。沃頓商學院運營和信息管理係教授埃裏克·克萊門斯(eric clemens)認為,正是網絡的社會屬性限製了商業開發的範圍。他解釋說:“互聯網是參與式的,就像圍著篝火講故事,或參加文藝複興節。”它並不像電影或傳統網絡電視那樣,僅僅從某個方麵推送內容來吸引觀眾。87
所以,如果我們假定絕大多數互聯網用戶都不信任廣告信息,主要是看其他用戶的產品評論,並將其作為是否購買產品的可靠信息來源。互聯網上的大量信息都來自用戶本身而不是企業廣告商,那麽很難想象,在轉向對等交流平台之後,除了能夠扮演一個次要角色,廣告行業將如何生存。克萊門斯認為,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付費廣告不能成為大多數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他的結論是:“互聯網不是取代廣告,而是將其摧毀。”88雖然《經濟學人》也勉強同意這種觀點,但一篇冷靜的社論《免費午餐的結束》(the end of the free lunch)則對這種錯誤的假設表達了不滿,即如果社交媒體可以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免費內容,廣告商將急於為媒體提供廣告,並寄希望於獲取一定比例的“長尾”收益。但是,假如用戶不聽、不看,隻是向網友們尋求對產品的推薦和證實的話,那麽廣告商的這種希望還會實現嗎?《經濟學人》證實:“可以通過互聯網廣告收入維持生存的公司數量比人們想象的要少得多,矽穀似乎進入了另一個‘核冬天’。”89
不管怎麽說,互聯網廣告業確實正在走下坡路。2012年,互聯網廣告收入為366億美元,僅占美國全部廣告業收入1 530億美元的24%左右。90然而,互聯網廣告支出的增長似乎放緩,這表明一些早期蓬勃發展的企業曾經為營利性社交媒體網站的免費內容埋單,但現在這種企業所支付的廣告費有所減少。互聯網廣告收入的增長率從2010—2011年的23%,下降到2011—2012年的14%。91 2012年,通用汽車公司在facebook上投放了大量廣告,但這些廣告對於消費者購車的影響微乎其微,這應該會加深一些公司對互聯網廣告真正價值的認識。
由於數以百萬計的互聯網用戶將從計算機轉向移動設備,互聯網廣告的收入增長率很可能繼續下降。互聯網廣告收入的領頭羊穀歌已經認識到,在這個過渡期,廣告收入將走向枯竭。就穀歌的廣告點擊率來講,2013年第三季度,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的數據與去年持平,移動電話翻了一番,平板電腦則增長了63%。92現在的問題是,雖然移動廣告的成本是固定廣告的1/2—2/3,但糟糕的是,它們所帶來的產品和服務的銷量隻有固定廣告的1/4—1/3,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趨勢會有重大改變。事實上,穀歌的主要收入來源正在減弱。《紐約時報》報道: <blockquote>
廣告商支付給穀歌的每次點擊費用已連續8個季度下降,去年已經跌至8%,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移動廣告的成本低於固定廣告。93 </blockquote>
隨著互聯網用戶迅速轉向移動設備,廣告業收入增長率很可能繼續下降。現在,在c-suites網站上,所有以贏利為目的的社交媒體關注的最大問題是:哪些因素將影響未來的增長潛力。
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其他行業一樣,隨著協同共享程度的加深,廣告業不會完全消失。因為在一個成熟的社會經濟中,廣告業將得到調整並最終適應新的市場。調整資本主義市場,使之適應社會經濟是一種新的現象,然而,長久以來,社會經濟被看作弱勢的非主流市場力量,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調整是難以實現的。在某些情況下,市場和公眾會產生潛在的協同效應,甚至形成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係。在廣告等其他模式下,要在具有協同、對等的共享機製下共生,從而獲得勝算,這就像要將水和油混合在一起那樣不現實。
在各類企業主頁上,展示的內容都是以集思廣益和共享為原則,從分布式、橫向擴展的物聯網體係中獲取好處。有一些商業模式是可共享的,這與贈予的概念類似(例如沙發客)。其他則是混合式的,是以禮品和某種形式的補償為基礎的交換。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企業以獲利為唯一目的(如ebay)。如果我們認為協同經濟的概念(包括贈予、再分配和無論有無補償的再利用),那麽人人都是參與者。
最近的調查表明了協同共享經濟的巨大潛力。2012年,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廣告公司坎貝爾·米森(campbell mithun)與carbonview research研究公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62%的“x”一代和“千禧一代”喜歡在協同共享的體製中分享商品、服務和經驗。在對使用權和所有權的認識上,這兩代人與“嬰兒潮”一代以及“二戰”時期出生的一代人存在顯著差異。當被問及共享經濟能夠帶來哪些好處時,受訪者將省錢列為首位,其他依次是對環境的影響、生活方式的靈活性、分享的實用性以及獲得商品和服務的便捷性。在情感利益方麵,受訪者將慷慨列為第一位,其他依次為成為對群體有價值的人、聰明、更理性、成為活動的一分子等。94
民意調查顯示,年青一代對經濟活動性質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從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並在不斷發展。協同對等經濟活動已經興起,而且,隨著物聯網的同步發展,這一趨勢隻會越來越明顯。
協同經濟破壞傳統商業模式的可能性將有多大呢titude research研究公司在2010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5%的受訪者預計,他們共享的物理實體和空間在未來5年內將增加。78%的參與者認為,在線互動使他們能在與陌生人分享想法時變得更加開放。85%的參與者認為,在構建更大規模的共享社區中,未來網絡和移動技術將發揮關鍵作用。”95許多行業分析師也同意這些樂觀的預測。2011年,《時代周刊》將“協同消費”列為“將改變世界的10個認識”之一。96
協同共享發揮出大大削弱傳統資本主義市場潛力的速度比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的要快得多,因為經濟學家僅僅預測到了10%的效果。《新資本主義宣言》(the new capitalist manifesto)的作者、《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特約作者烏邁爾·哈克(umair haque)認為,鑒於在經濟的很多領域,協同經濟有能力削弱本已很低的邊際利潤,因此,它產生“致命破壞性”影響的門檻比通常預期的要低得多。他寫道: <blockquote>
消費者的消費減少10%或增加10%對傳統企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顯著不同。這意味著某些行業必須進行自我重組,否則就會繼續深陷泥潭。97 </blockquote>
低成本效應已經摧毀了音樂、報紙出版、實體圖書交易等行業。2012年,電子圖書市場占美國發行業的22.6%。98生產和發行成本不斷下降,從而大大降低了電子書的零售價格,這迫使小出版商和許多零售書店不得不退出市場。即使是便宜的電子書,也麵臨著來自營銷成本為零或幾乎為零的公共版權出版物的更激烈的競爭。
在第五章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低門檻效應。盡管綠色電力隻提供了22%的發電量,但這已經突顯了電力和公用事業公司的成本相對較高,從而使得這些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作為備用。99但是,留給這些工廠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將通過數以百萬計的產消者湧入電網,導致這些公司的投資回收周期過長,甚至有可能無法收回前期的建築成本。
事實已經非常明顯,即在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成本幾乎為零的趨勢下,在已經麵臨利潤率暴跌的商業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大型資本主義企業將無法長期存續。在世界貿易體係中,擁有上千員工、高度垂直一體化的特大企業已經占了很大部分,這看似是壯觀的和不可戰勝的。但事實上,他們極易受到協同經濟的攻擊,因為協同經濟會迅速蠶食他們本已很低的利潤。
在經濟活動的任何領域,當協同共享經濟在其中的占比達到10%—30%時,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形成的垂直一體化的跨國公司就可能相繼消失,這種預計不是毫無道理的。至少我們可以說,在未來幾年裏,隨著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協同共享經濟在經濟活動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傳統資本主義市場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將逐漸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