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1982年有關賽博朋克的故事《燃燒的鉻》(burning chrome )中寫道:“普通人會為物品找到適合自己的用途。”能夠接觸到阿帕網的研究人員也為阿帕網找到了適合他們自己的用途。阿帕網建立的本意是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分時使用計算機資源的網絡。從這個角度來看,阿帕網是比較失敗的。但阿帕網和許多技術一樣,因成為通信和社交媒介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數字時代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對交流、連接、合作和組建社群的渴望往往能創造出熱門應用。1972年,阿帕網的第一個熱門應用誕生了,這就是電子郵件。


    當時,共用一台分時計算機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使用電子郵件了。有一個名為sndmsg的程序能讓大型中央計算機的用戶向共享同一台計算機的另一名用戶的個人文件夾發送信息。1971年年底,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bbn工程師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決定耍一個酷招,讓這些信息能夠發送到其他主機的文件夾內。他的方法是把sndmsg和一個名為cp的試驗性文件傳輸程序(能夠讓阿帕網的遠程計算機之間進行文件交換)結合在一起。然後,他做了一件更有創意的事情:為了指引信息發往位於不同站點的用戶文件夾,他用鍵盤上的符號“@”創建了一種地址係統,這就是現在所有人都使用的電子郵件格式“用戶名@主機名”。於是,湯姆林森不僅發明了電子郵件,而且創造了網絡世界的標誌性符號。2


    阿帕網能讓一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調用別處的運算資源,但這項功能其實很少有人使用,電子郵件才是他們主要的協作方式。arpa主管斯蒂芬·盧卡西克是最早的電子郵件迷之一,在他的帶動下,所有需要和他打交道的研究人員都跟著使用電子郵件。1973年,他委托相關部門展開了一項研究,發現電子郵件發明後不到兩年就占據了阿帕網75%的流量。幾年後,bbn一份報告得出結論:“阿帕網項目最大的意外是網絡郵件的廣泛流行和巨大成功。”這其實並沒有什麽好驚訝的,因為人們對社交的渴望不僅能夠推動創新,而且能讓創新成果為己所用。


    電子郵件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是協助兩名計算機用戶互相傳遞信息。它還推動了虛擬社區的產生,這些社區像利克萊德和泰勒1968年預言的那樣,能讓“人們根據共同的誌趣,而不是距離的遠近這種偶然因素”來擇友。


    最早的虛擬社區始於分配給大型訂閱者群的電子郵件鏈。這些訂閱者可自行選擇加入的群被稱為郵件列表。1975年出現的第一個大型郵件列表是由一群科幻小說迷組成的sf-lovers。arpa的管理人員一開始想關閉這個郵件列表,因為他們擔心有些參議員可能不希望把軍費用在扶持科幻虛擬社區上,但該群的斡旋者成功地說服了arpa,他們指出,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訓練,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大量信息的交換。


    很快,建立網絡社區的其他方式也出現了,一些是依托互聯網;還有一些是利用任何現成的網絡。1978年2月,芝加哥地區計算機愛好者交流會的兩名成員沃德·克裏斯坦森(ward christensen)和蘭迪·蘇斯(randy suess)被暴風雪困在了家中。於是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建立了第一個計算機公告板係統(bulletin board system),能讓黑客、發燒友和自封的“係統管理員”建立自己的網絡論壇,並在論壇上提供文件、盜版軟件,發布信息和留言。任何有辦法上網的人都可以加入。


    第二年,杜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學生(當時這兩所大學還沒有接入互聯網)建立了另一個係統,該係統以個人電腦為主機,設有可發送信息和回複的主題討論區。這個係統後來被稱為us,上麵發布的帖子類別被稱為“新聞組”(newsgroups)。到1984年,us的終端已經接近1 000個,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


    但即使有了這些新生的公告板和新聞組,大多數普通個人電腦用戶還是無法輕鬆加入虛擬社區。用戶需要獲得一種聯網渠道,而在家中甚至大多數辦公室裏,聯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一項半技術性半法律性的創新出現了,這一創新看似微不足道,實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創新者:一群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沃爾特·艾薩克森並收藏創新者:一群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