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治校與學術權力
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誌 作者:黎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學生問我如何看待教授治校,我遂想起今天看的《中國青年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姓劉,題目忘了。裏麵提到他兒子所在的大學很注重學術委員會的獨立地位,曾經讓當時的省委書記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三次才得以通過,而另一所大學也讓該省的省委書記讀了五年,直到離任都畢不了業。從注重能力而非注重權力的角度著眼,這很正常。我又想起非常著名的“教授治校”管理體製。這種體製是西方傳過來的,民國時期蔡元培是該體製的最早倡導者,該體製崇尚學術自由、學術自治,以學術委員會其成員都不擔任行政職務,管理學校的教學和研究。
民國時候,之所以能夠“教授治校”,有諸多原因。我想一是,因為當時這種崇尚學術自由、反對政治幹預的風氣非常濃厚。二是,因為當時的著名校長都德才兼備極有個性如蔡元培、梅貽琦等。三是,當時有的校長或教授就是蔣介石等當權者的革命前輩或同輩。正因如此,連校長的任免都受學術委員會的左右,所以20世紀20年代清華大學“三趕校長”,之後羅家倫入主清華當校長也隻當了兩年。雖然強調“廉潔化、學術化、平民化”,對清華有些正麵影響,但其“紀律化”的要求、強大的政治背景及其資曆尚淺和學術不精,也引起了“驅羅”事件。從羅家倫開始也是連續三任校長被驅趕,有的沒進門就被趕走,校長缺位的時期就由學術委員會管理學校。直到提倡“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梅貽琦的到來,清華才有了校長,並從1931至1948年,其教授治校的體製維持了17年。
而當今,教授治校也不是沒有可能。像上述《中國青年報》所雲的學術委員會連省委書記都不讓畢業或者順利通過,的確彰顯了一點學術權力。而沒有拿過一個課題,但經常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的著名學者羅誌田,也成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北京大學教授,這不能不說是教授治校的功勞。其實北京等地不少學者前輩反對學術體製化、課題化和獎項化,因為拿了各級課題的未必能出好的成果,甚至存在抄襲的情況。
其實誰都知道,教授治校不是看教授的身份,而是看教授的水平和精神。如果光從身份看,很多學校就是教授治校,因為當官的都是教授,但是權力意識很重,不夠自由獨立。就權力而言,現在有的教授的權力應該也不算小,有的行政權力比校長大,隻是在學校裏兼職罷了。有的教授的學術權力比校長大,或者學術聲望比校長高,如武漢大學的鄧曉芒敢於罵校長不學無術。而有的教授的海外背景很強,學術也做得好,是能進能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人。所以這樣的教授可能連校長、官員也拿他沒有辦法。
不過,當今的教授治校現狀不容樂觀。根據《教授治校是高校發展的關鍵》(http://news.xinhu/observation/2010-07/15/c_12337744.htm所言“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曾說過,教授享有藝術家的自由。這是因為大學作為人才培養和真理探究的學術組織,需要思想火花任意碰撞和鼓勵質疑權威的自由空間。教授治校、學術自治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常做法。但是,我國高校仍然沿襲行政管理體製,學校缺乏自主辦學權,教師缺乏學術自主權。行政化傾向吸附了學校自治、學術自由空間,成為製約培養創新人才的最大阻力。”
這就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我想起了讀碩士時候看到的一副對聯:“碩之求精深博大,士所貴獨立自由”,同時也想起了《南方都市報》的辦報宗旨“打造一個沒有特權的社會”。這的確任重道遠。
民國時候,之所以能夠“教授治校”,有諸多原因。我想一是,因為當時這種崇尚學術自由、反對政治幹預的風氣非常濃厚。二是,因為當時的著名校長都德才兼備極有個性如蔡元培、梅貽琦等。三是,當時有的校長或教授就是蔣介石等當權者的革命前輩或同輩。正因如此,連校長的任免都受學術委員會的左右,所以20世紀20年代清華大學“三趕校長”,之後羅家倫入主清華當校長也隻當了兩年。雖然強調“廉潔化、學術化、平民化”,對清華有些正麵影響,但其“紀律化”的要求、強大的政治背景及其資曆尚淺和學術不精,也引起了“驅羅”事件。從羅家倫開始也是連續三任校長被驅趕,有的沒進門就被趕走,校長缺位的時期就由學術委員會管理學校。直到提倡“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梅貽琦的到來,清華才有了校長,並從1931至1948年,其教授治校的體製維持了17年。
而當今,教授治校也不是沒有可能。像上述《中國青年報》所雲的學術委員會連省委書記都不讓畢業或者順利通過,的確彰顯了一點學術權力。而沒有拿過一個課題,但經常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的著名學者羅誌田,也成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北京大學教授,這不能不說是教授治校的功勞。其實北京等地不少學者前輩反對學術體製化、課題化和獎項化,因為拿了各級課題的未必能出好的成果,甚至存在抄襲的情況。
其實誰都知道,教授治校不是看教授的身份,而是看教授的水平和精神。如果光從身份看,很多學校就是教授治校,因為當官的都是教授,但是權力意識很重,不夠自由獨立。就權力而言,現在有的教授的權力應該也不算小,有的行政權力比校長大,隻是在學校裏兼職罷了。有的教授的學術權力比校長大,或者學術聲望比校長高,如武漢大學的鄧曉芒敢於罵校長不學無術。而有的教授的海外背景很強,學術也做得好,是能進能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人。所以這樣的教授可能連校長、官員也拿他沒有辦法。
不過,當今的教授治校現狀不容樂觀。根據《教授治校是高校發展的關鍵》(http://news.xinhu/observation/2010-07/15/c_12337744.htm所言“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曾說過,教授享有藝術家的自由。這是因為大學作為人才培養和真理探究的學術組織,需要思想火花任意碰撞和鼓勵質疑權威的自由空間。教授治校、學術自治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常做法。但是,我國高校仍然沿襲行政管理體製,學校缺乏自主辦學權,教師缺乏學術自主權。行政化傾向吸附了學校自治、學術自由空間,成為製約培養創新人才的最大阻力。”
這就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我想起了讀碩士時候看到的一副對聯:“碩之求精深博大,士所貴獨立自由”,同時也想起了《南方都市報》的辦報宗旨“打造一個沒有特權的社會”。這的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