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等待
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誌 作者:黎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見2009級有的畢業生因為找工作不順利或者不理想而發愁,我的建議是學會等待。
“一個男人,是需要孤獨的,如果你忍受不了孤獨,隻能說明你內心還不夠強大!很多男生認為能證明自己魅力的在於自己有多少朋友,有多麽漂亮的女朋友,那麽我隻能說你真的還需要成長。一個真正的優秀男人一定是樸實無華,甚至是謹小慎微的,一定是一個孤獨者。因為隻有靜才能生智,而不是急!”
這番言論出自俞敏洪之口,我有時候也看看一些企業家的言論,覺得很有啟發。我不是一個狹隘的人,能夠接受的東西很廣博,文學之外,科學、宗教、哲學、曆史、心理學、社會學、藝術、經濟學、政治學,諸如此類我都有所涉獵,大眾流行文化如什麽無厘頭電影、流行歌、搖滾、網絡文學、網絡流行語等,我都偶爾關注。我涉獵麵比較廣,並非說我沒有自我,而是說我在選擇的同時,盡量不讓自己的心變得狹隘單一,或者說我即使在走馬觀花的時候,也能守住自己,在選擇的同時學會平靜,在平靜中學會等待。俞敏洪話的意思之一就是說人尤其是男人要學會麵對孤獨,靜中生智,在此心境下學會等待。
孟子援引告子言:“食色性也。”這句話用現代漢語大而化之來說,“食”就是事業,“色”就是愛情。人生的選擇也不外乎此二者。
其一,事業的選擇需要等待。
一是,選擇就需要努力。努力需要等待,因為並非所有的成功都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努力中等待,在等待中努力。
有的人什麽都想選擇,但是什麽都不想努力或者不想持續努力,也就缺乏等待的冷靜的心,結果很容易一事無成。我朋友說他有個朋友,人是不錯的,但他沒有努力去改變什麽,也沒有靜下來反省自我,整天說自己想做什麽想做什麽,抱怨當年被某某師大提前拿走了他的檔案,而沒有被錄取到更好的工科大學,在回憶中浪費了時光。
就拿博士群體來說,它也和大學生一樣良莠不齊。讀博士是一種選擇,但是真的很需要有等待的心,努力就是一種變形的等待。如我的一個博士師弟和一個博士師妹,都是30歲畢業,能力都不錯。因為他們都很努力,能夠穩得住自己,知道這是一個蓄勢待發的過程。我們也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互相激勵。
但是有的博士就存在著另外的路子。有的虎頭蛇尾,浪費了他的才華,很可惜。有的口花花,眼勢利,心狹隘,但沒有什麽真本事,就剩一張嘴。有的得了幾個名校博士學位,但是沒有什麽問題意識,也沒靜下心來做研究,也沒看出他有什麽深刻的人生領悟。有的口頭上說十年磨一劍,但是十年連磨劍的石頭都沒看著。也有的太過功利,缺乏對學術的尊重,或者明明自己沒本事,卻貶低學術。所有這些,不能不說他們缺乏一顆等待的心,缺乏能夠忍受孤獨、能夠沉靜的等待的心。這些人,除了那個說要“十年磨一劍”的,基本上都是比我年輕的博士。雖然說未必每一個博士都要做學問,隻要自得其樂就行,但是如果自己不做,卻貶低真正努力的人,這卻是不應該的。換言之,他們缺乏一顆等待的心,不願意打磨成果和自我,不願意打磨人生。
二是,選擇需要曆練,曆練需要等待。如果說上述的博士,幾乎都是一直讀書過來,缺乏社會的曆練,那麽關注那些經曆磨煉的人的選擇、努力與等待當是題中應有之義。經過曆練,換言之他們是有故事的人,但有故事的人未必是世故的人,如李安就經過6年的等待曆練。我不太喜歡“成功”這個詞,因為它有一種趾高氣揚的感覺,但是我比較喜歡“等待”這個詞。我有個師弟和一個朋友,都放棄了收入較高的職業,通過讀碩士、博士去尋找另一個世界。他們付出的汗水、經曆的艱辛、等待的漫長,我感同身受。現在他們都還不錯,都是副教授、博士後了,而且至少領略了一個新的世界。
其二,愛情的選擇也需要等待。沒有一顆等待的心,就不知道珍惜,不懂得理解,難體驗尊重。即使是一見鍾情,也是需要以等待去慢慢溝通,要經曆過幾年的深入了解的。等待是為了看得更真,是為了接受一顆心。缺乏等待的心,就容易急躁,缺乏平靜;也因為缺乏等待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心會變得很小,缺乏寬容。現在這個社會,不少情感都是三分鍾熱度,閃婚閃離;或者太過注重追求,而不注重等待與等待中的理解和傾聽;或者太過注重個性,而缺乏寬容。就像那對201314結婚的年輕夫妻,竟然為了買蘋果還是買香蕉,四天就離婚,如此再挑什麽1314、星座搭配來結婚都沒用。
俞敏洪說:“如果在這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幾年中,你投資的是一個女人,那麽後邊幾十年裏,你將不斷地求著這個女人不要離開你。你如果投資的是自己,那麽在剩下的幾十年裏,你會很順利地收獲真正屬於你的愛情。”我有個朋友對我說,他有時候覺得這是至理,有時候又覺得這是廢話。因為他本來就是二者兼顧的人,而且這個社會的企業家能夠兼顧的也不少,關鍵不是“投資”。因為這個詞太冰冷,而是愛,是共同打拚,互相支持,互信互愛。沒有這個基礎,隻有事業的話,他也不見得能夠“順利地收獲真正屬於你的愛情”。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人得到磨煉,的確會變得成熟,變得穩重,這才是投資自我的內在價值。
不過,並非所有的等待都能夠等來一個好結果。等待要警惕兩種傾向,一是,耽於等待,而沒勇氣開始或忘記開始;二是,耽於等待,而沒勇氣結束或忘記結束。這也許就是有利必有弊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相機而動。
“一個男人,是需要孤獨的,如果你忍受不了孤獨,隻能說明你內心還不夠強大!很多男生認為能證明自己魅力的在於自己有多少朋友,有多麽漂亮的女朋友,那麽我隻能說你真的還需要成長。一個真正的優秀男人一定是樸實無華,甚至是謹小慎微的,一定是一個孤獨者。因為隻有靜才能生智,而不是急!”
這番言論出自俞敏洪之口,我有時候也看看一些企業家的言論,覺得很有啟發。我不是一個狹隘的人,能夠接受的東西很廣博,文學之外,科學、宗教、哲學、曆史、心理學、社會學、藝術、經濟學、政治學,諸如此類我都有所涉獵,大眾流行文化如什麽無厘頭電影、流行歌、搖滾、網絡文學、網絡流行語等,我都偶爾關注。我涉獵麵比較廣,並非說我沒有自我,而是說我在選擇的同時,盡量不讓自己的心變得狹隘單一,或者說我即使在走馬觀花的時候,也能守住自己,在選擇的同時學會平靜,在平靜中學會等待。俞敏洪話的意思之一就是說人尤其是男人要學會麵對孤獨,靜中生智,在此心境下學會等待。
孟子援引告子言:“食色性也。”這句話用現代漢語大而化之來說,“食”就是事業,“色”就是愛情。人生的選擇也不外乎此二者。
其一,事業的選擇需要等待。
一是,選擇就需要努力。努力需要等待,因為並非所有的成功都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努力中等待,在等待中努力。
有的人什麽都想選擇,但是什麽都不想努力或者不想持續努力,也就缺乏等待的冷靜的心,結果很容易一事無成。我朋友說他有個朋友,人是不錯的,但他沒有努力去改變什麽,也沒有靜下來反省自我,整天說自己想做什麽想做什麽,抱怨當年被某某師大提前拿走了他的檔案,而沒有被錄取到更好的工科大學,在回憶中浪費了時光。
就拿博士群體來說,它也和大學生一樣良莠不齊。讀博士是一種選擇,但是真的很需要有等待的心,努力就是一種變形的等待。如我的一個博士師弟和一個博士師妹,都是30歲畢業,能力都不錯。因為他們都很努力,能夠穩得住自己,知道這是一個蓄勢待發的過程。我們也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互相激勵。
但是有的博士就存在著另外的路子。有的虎頭蛇尾,浪費了他的才華,很可惜。有的口花花,眼勢利,心狹隘,但沒有什麽真本事,就剩一張嘴。有的得了幾個名校博士學位,但是沒有什麽問題意識,也沒靜下心來做研究,也沒看出他有什麽深刻的人生領悟。有的口頭上說十年磨一劍,但是十年連磨劍的石頭都沒看著。也有的太過功利,缺乏對學術的尊重,或者明明自己沒本事,卻貶低學術。所有這些,不能不說他們缺乏一顆等待的心,缺乏能夠忍受孤獨、能夠沉靜的等待的心。這些人,除了那個說要“十年磨一劍”的,基本上都是比我年輕的博士。雖然說未必每一個博士都要做學問,隻要自得其樂就行,但是如果自己不做,卻貶低真正努力的人,這卻是不應該的。換言之,他們缺乏一顆等待的心,不願意打磨成果和自我,不願意打磨人生。
二是,選擇需要曆練,曆練需要等待。如果說上述的博士,幾乎都是一直讀書過來,缺乏社會的曆練,那麽關注那些經曆磨煉的人的選擇、努力與等待當是題中應有之義。經過曆練,換言之他們是有故事的人,但有故事的人未必是世故的人,如李安就經過6年的等待曆練。我不太喜歡“成功”這個詞,因為它有一種趾高氣揚的感覺,但是我比較喜歡“等待”這個詞。我有個師弟和一個朋友,都放棄了收入較高的職業,通過讀碩士、博士去尋找另一個世界。他們付出的汗水、經曆的艱辛、等待的漫長,我感同身受。現在他們都還不錯,都是副教授、博士後了,而且至少領略了一個新的世界。
其二,愛情的選擇也需要等待。沒有一顆等待的心,就不知道珍惜,不懂得理解,難體驗尊重。即使是一見鍾情,也是需要以等待去慢慢溝通,要經曆過幾年的深入了解的。等待是為了看得更真,是為了接受一顆心。缺乏等待的心,就容易急躁,缺乏平靜;也因為缺乏等待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心會變得很小,缺乏寬容。現在這個社會,不少情感都是三分鍾熱度,閃婚閃離;或者太過注重追求,而不注重等待與等待中的理解和傾聽;或者太過注重個性,而缺乏寬容。就像那對201314結婚的年輕夫妻,竟然為了買蘋果還是買香蕉,四天就離婚,如此再挑什麽1314、星座搭配來結婚都沒用。
俞敏洪說:“如果在這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幾年中,你投資的是一個女人,那麽後邊幾十年裏,你將不斷地求著這個女人不要離開你。你如果投資的是自己,那麽在剩下的幾十年裏,你會很順利地收獲真正屬於你的愛情。”我有個朋友對我說,他有時候覺得這是至理,有時候又覺得這是廢話。因為他本來就是二者兼顧的人,而且這個社會的企業家能夠兼顧的也不少,關鍵不是“投資”。因為這個詞太冰冷,而是愛,是共同打拚,互相支持,互信互愛。沒有這個基礎,隻有事業的話,他也不見得能夠“順利地收獲真正屬於你的愛情”。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人得到磨煉,的確會變得成熟,變得穩重,這才是投資自我的內在價值。
不過,並非所有的等待都能夠等來一個好結果。等待要警惕兩種傾向,一是,耽於等待,而沒勇氣開始或忘記開始;二是,耽於等待,而沒勇氣結束或忘記結束。這也許就是有利必有弊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相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