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乘公共汽車去農村。農村青壯大都打工去了,沿途停車上來的多是走親訪友的蹣跚老人。這些老人乘車大都以同樣奇怪的姿態:他們蜷進座位的角落,枯瘦的手緊緊鎖住邊上的欄杆。那幾個坐在過道包袱上的老太太神色更加緊張,她們盡量把自己的身體蜷縮到最小,眼睛不安地盯在地板上,一旦有誰上下車從她們身邊經過時,她們都毫無必要地顫顫巍巍地把小腳盤起來讓路,人過去許久才小心翼翼地放下來。
這就是傳統的中國農民的典型神態:在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之外,他們永遠是緊張的、怯懦的,似乎周圍充滿不可測的危險。
我想起了作家關仁山講過的一個故事: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河北灤縣進行掃蕩。他們把一個村子三百多口人集中起來,叫他們挖一個大坑。村民們知道這個坑是用來埋葬自己的,然而還是一鍬一鎬,認認真真地挖好了這個坑。然後,三百多人全部被槍殺,埋在這個坑裏。
抗日戰爭過去六十多年了,我們在電視上還是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個歹徒,兩天之內,僅憑手裏的一把小小的水果刀,就能在長途客車上,當著大家的麵連續強奸幾個女孩,全車乘客,包括其中一個女孩的親哥哥,都一言不發。
漢語裏有一個獨特的詞——“順民”,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民族的語言裏有。那些農村老太太的神態,就是“順民神態”。這種“順民神態”告訴你,他們準備在任何公權力、暴力和不合理現象麵前低頭。無論什麽時候,他們都會選擇順從,而不是反抗。
是什麽,造就了中國人獨一無二的“順民性格”?
是中國獨特的曆史和獨特的政治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是個“停滯的帝國”,湯因比說中國幾千年裏處於“僵化狀態”。如果因此而認為中國的傳統社會沒有發展,那無疑是錯誤的。幾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專製技術發展史。
專製製度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一種製度。為了讓這一家一姓能夠千秋萬代享有全天下的膏脂,它盡最大可能地壓縮社會其他人群的權利和利益,盡最大可能地消滅一切對專有權力的覬覦和挑戰,盡最大可能地維持穩定,保持現狀,防止社會發展變化。套用魯迅在《春末閑談》中的比喻,專製技術就是掠奪者刺在中國社會神經上的一根毒針,它使得中國社會麻痹、僵化,失去反抗力,以利於它肆無忌憚地敲骨吸髓。
因此中華民族最大的發明創造不是“四大發明”,而是專製技術。這一技術,有高深的理論,有精密的設計,有龐大的體係。從韓非子到董仲舒,它背後有許多理論提供者。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確立郡縣製度,是這一技術大規模應用的開始。漢武帝“獨尊儒術”給秦始皇創立的硬製度,配合上了非常適用的意識形態體係。唐太宗完善了科舉製度,把社會的智力資源統一到“皓首窮經”這一條路上來,有力地從製度上控製住了知識分子的頭腦。清代諸君則大興文字獄,在人們頭腦裏直接建立監獄,終於把專製製度推上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峰。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停滯”“僵化”,正是專製製度所要達到的目標,正反映了專製技術不斷發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製的國家,專製的原則是恐怖,專製的目的是平靜。”<small>(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small>
因此專製技術發展史的另一麵,或者說這種技術成果的體現,就是一部漫長曲折的國民性演變史。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新舊交匯的河口,傳統與現代,在各個層次交錯重疊。從表麵上看,或者用一句學術術語,從“器物層麵”上看,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是全麵西化了。西服領帶早已取代了長袍馬褂,大巴和小汽車取代了馬車和轎子。在“文化大革命”把“四舊”破壞殆盡的基礎上,我們再以現代化的名義,掃蕩掉古老民居,建起一幢幢麵目雷同的鋼筋水泥大廈。但是,這僅僅是表象。改造一座城市遠比改變一個頭腦容易。請問,我們那些坐奧迪、用筆記本電腦的官員,他們跑官、買官、貪汙腐敗的方式,和明清那些坐八抬大轎的官僚,有什麽根本的區別嗎?我們那些施用化肥、使用含激素飼料、每天晚上在電視前興高采烈地看《康熙王朝》的農民父兄,在政府、權力和暴力麵前的表情,和秦漢時代,有什麽不同嗎?
在現代化的外衣之下,傳統中國的內核正在如幾千年前一樣安詳地、不動聲色地可怕地靜靜旋轉。這種傳統與現代的交錯,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變幻莫測、光怪陸離。這種錯綜複雜,不但讓外國人迷惑,也讓中國人眩暈。世界諸重要國家中,隻有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最為崎嶇曲折,多次重複繳納高昂的學費,依然在同一個地方不斷跌倒。西方國家的事物移植到中國,似乎逃不了被染上“中國特色”的命運。到現在為止,在中國人與中國人的麵對麵鬥爭中,成功者無一不是更“中國”的人。在晚清,慈禧太後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鬥爭中,那個深懂中國權力運作機要的老太太勝了。在民國初,從海外回來的孫中山被土生土長的官僚袁世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
因此,認識清楚古老中國的內核,是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做的。這是我們走下去的前提和基礎。
這就是傳統的中國農民的典型神態:在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之外,他們永遠是緊張的、怯懦的,似乎周圍充滿不可測的危險。
我想起了作家關仁山講過的一個故事: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河北灤縣進行掃蕩。他們把一個村子三百多口人集中起來,叫他們挖一個大坑。村民們知道這個坑是用來埋葬自己的,然而還是一鍬一鎬,認認真真地挖好了這個坑。然後,三百多人全部被槍殺,埋在這個坑裏。
抗日戰爭過去六十多年了,我們在電視上還是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個歹徒,兩天之內,僅憑手裏的一把小小的水果刀,就能在長途客車上,當著大家的麵連續強奸幾個女孩,全車乘客,包括其中一個女孩的親哥哥,都一言不發。
漢語裏有一個獨特的詞——“順民”,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民族的語言裏有。那些農村老太太的神態,就是“順民神態”。這種“順民神態”告訴你,他們準備在任何公權力、暴力和不合理現象麵前低頭。無論什麽時候,他們都會選擇順從,而不是反抗。
是什麽,造就了中國人獨一無二的“順民性格”?
是中國獨特的曆史和獨特的政治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是個“停滯的帝國”,湯因比說中國幾千年裏處於“僵化狀態”。如果因此而認為中國的傳統社會沒有發展,那無疑是錯誤的。幾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專製技術發展史。
專製製度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一種製度。為了讓這一家一姓能夠千秋萬代享有全天下的膏脂,它盡最大可能地壓縮社會其他人群的權利和利益,盡最大可能地消滅一切對專有權力的覬覦和挑戰,盡最大可能地維持穩定,保持現狀,防止社會發展變化。套用魯迅在《春末閑談》中的比喻,專製技術就是掠奪者刺在中國社會神經上的一根毒針,它使得中國社會麻痹、僵化,失去反抗力,以利於它肆無忌憚地敲骨吸髓。
因此中華民族最大的發明創造不是“四大發明”,而是專製技術。這一技術,有高深的理論,有精密的設計,有龐大的體係。從韓非子到董仲舒,它背後有許多理論提供者。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確立郡縣製度,是這一技術大規模應用的開始。漢武帝“獨尊儒術”給秦始皇創立的硬製度,配合上了非常適用的意識形態體係。唐太宗完善了科舉製度,把社會的智力資源統一到“皓首窮經”這一條路上來,有力地從製度上控製住了知識分子的頭腦。清代諸君則大興文字獄,在人們頭腦裏直接建立監獄,終於把專製製度推上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峰。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停滯”“僵化”,正是專製製度所要達到的目標,正反映了專製技術不斷發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製的國家,專製的原則是恐怖,專製的目的是平靜。”<small>(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small>
因此專製技術發展史的另一麵,或者說這種技術成果的體現,就是一部漫長曲折的國民性演變史。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新舊交匯的河口,傳統與現代,在各個層次交錯重疊。從表麵上看,或者用一句學術術語,從“器物層麵”上看,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是全麵西化了。西服領帶早已取代了長袍馬褂,大巴和小汽車取代了馬車和轎子。在“文化大革命”把“四舊”破壞殆盡的基礎上,我們再以現代化的名義,掃蕩掉古老民居,建起一幢幢麵目雷同的鋼筋水泥大廈。但是,這僅僅是表象。改造一座城市遠比改變一個頭腦容易。請問,我們那些坐奧迪、用筆記本電腦的官員,他們跑官、買官、貪汙腐敗的方式,和明清那些坐八抬大轎的官僚,有什麽根本的區別嗎?我們那些施用化肥、使用含激素飼料、每天晚上在電視前興高采烈地看《康熙王朝》的農民父兄,在政府、權力和暴力麵前的表情,和秦漢時代,有什麽不同嗎?
在現代化的外衣之下,傳統中國的內核正在如幾千年前一樣安詳地、不動聲色地可怕地靜靜旋轉。這種傳統與現代的交錯,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變幻莫測、光怪陸離。這種錯綜複雜,不但讓外國人迷惑,也讓中國人眩暈。世界諸重要國家中,隻有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最為崎嶇曲折,多次重複繳納高昂的學費,依然在同一個地方不斷跌倒。西方國家的事物移植到中國,似乎逃不了被染上“中國特色”的命運。到現在為止,在中國人與中國人的麵對麵鬥爭中,成功者無一不是更“中國”的人。在晚清,慈禧太後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鬥爭中,那個深懂中國權力運作機要的老太太勝了。在民國初,從海外回來的孫中山被土生土長的官僚袁世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
因此,認識清楚古老中國的內核,是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做的。這是我們走下去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