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皇帝名聲不大好,在位時間不算長的他,正好夾在兩個名聲過大,在位時間又過長的皇帝之間,一個是爹,一個是兒子,想要討好也難,幾乎是一上位就謠諑不斷,朝野議論紛紛。其實,這個皇帝別的不講,跟清朝別的皇帝比起來,算是有點個性的,經常有些非常之舉。清朝的康雍乾三朝,號稱盛世,但清朝的盛世,是萬馬齊喑的盛世,對士大夫講個性,絕對不提倡,如果有哪個真的要玩個性,讓人舉報了,吃飯的家夥也就懸了。文字獄的特點是,不一定你真的寫出過什麽關礙文字,人家覺得你有事,讓你有事,你就肯定有事。完全不相幹的詩句,就算風花雪月,也一樣可以解釋成有心造反。
但是,皇帝自己卻可以玩個性。放著正殿乾清宮不住,非要待在邊上的養心殿裏,害得皇宮的政治地理大亂,宮裏宮外大家找不到北。湖南秀才曾靜傳播有關他繼位的流言,還派人去運動封疆大吏造反,他偏不殺人,還封曾靜一個特別的官銜,讓他滿世界宣講皇帝的恩德。結果是,越講,有關他的流言蜚語傳得越廣。皇帝當得好好的,沒事卻請人畫自己的行樂圖,把個一本正經的皇帝,時而畫成波斯王子,時而畫成蒙古王公,時而又是白衣秀士,或者幹脆做漁耕樵農,散淡江湖,在畫裏玩七十二變。當然,最離譜的玩個性,還是搞思想大批判,發動群臣一起搞,自己親自領導,還出版批判詩文集,這樣的禦製詩集,在晚清的時候還有存貨。
年羹堯年大將軍曾經是雍正最信任、最倚重的寵臣。這個出身翰林的大將軍也的確有兩下子,能文能武,詩文都有功底,行軍打仗,不僅有韜略,還有武功,可以親自披掛上陣,曾經為兩代皇帝立下過赫赫戰功。在雍正和年大將軍的蜜月期,兩人好得不得了,君臣之間的對答膩膩乎乎,雍正甚至稱年羹堯為“恩人”,要後代世世代代記住年羹堯的恩情。可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當皇帝和年大將軍的蜜月結束了,兩人關係迅速降溫,年大將軍種種驕橫不法的罪行就冒出來了,當日權傾朝野的年羹堯,就隻好死了。連累著一個兒子也跟著死了,剩下的兒子都被發配到極邊之地。賜年羹堯死的時候,雍正還寫了一篇上諭,傳給獄中的年羹堯,告訴他如何如何罪該萬死,自家又怎樣怎樣寬大為懷,說年羹堯如果身非草木,“雖死亦當感涕也”。年羹堯也就隻好“感涕”,否則剩下的兒子怎麽活呢。
其實,年羹堯跋扈不臣的事情,雖說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但我真的懷疑,當年的年羹堯是不是真的犯了那麽些不法甚至意欲謀反的罪。得寵大發了,驕橫一點肯定是有的,大家羨慕嫉妒恨久矣,皇帝恩寵一衰,牆倒眾人推,什麽罪過也就都有了。一代一代,都這麽過來的,清朝也不會例外。伴君如伴虎,跟皇帝老兒論交情,是最不靠譜的事兒。一旦皇帝感情變了,別說翻臉,就是稍微有點不高興,那麽旁邊等著使壞的主兒,不知道會有多少,就算你是金剛不壞之身,也扛不住。
隻是,年大將軍小命歸西,事情還沒完。在抄查年羹堯物件的時候,查出來好些當日一些文人寫給年羹堯的詩。其中江南才子錢名世的一首有雲:“分陝旌旗周召伯,縱天鼓角漢將軍。”是說年羹堯堪比西周的召公,漢朝的衛青霍去病。馬屁拍得是有點過,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寫詩嘛,怎麽能不往大了忽悠?可是,這首詩卻惹得雍正皇帝龍顏大怒,馬上下令撤了錢才子的職,趕回老家,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更奇的是,這還沒完,皇帝還下令讓群臣一起寫詩批判錢名世,所有的大批判詩,歸攏到一起,由皇帝親自判定高下等級,分出一、二、三等,出了一本禦製詩集,名日“禦製錢名世”,印得特別精美,發給群臣,令他們傳誦。其中第一名的詩有句:“名世競同名世罪,亮工不減亮工奸。”是說錢名世的罪,跟當年犯了著名文字獄的戴名世一樣,同時也跟年羹堯一樣的奸惡(兩人都字亮工),扯淡扯得好生工整。當年參加大批判的朝臣都是八股高手,作律詩沒有問題,但這樣的批判文字,怎麽好得了?有這樣一首用名字對仗對得很工整的,也真該得第一名。從這一點上論,雍正搞思想大批判,還真是別出心裁。“文革”的時候,大批判的大字報漫天都是,但從中央文革到各地的紅衛兵造反司令部,誰也沒想起這種招數,評一評大字報的高下,排個等級。單論大批判這事,也有個雅俗之分。
隻是,年大將軍聲名赫赫之時,跟文人們詩酒唱和,詩人們吟詩拍拍大將軍的馬屁,屬於情理之中的事。吃了大將軍的,難不成讓人當場開罵嗎?詩人們怎麽會知道你皇帝這麽喜歡的人,日後居然成了你的怨敵?許你皇帝感年羹堯的恩,怎麽可以不讓文人拍年大將軍的馬屁?可是,跟皇帝哪兒說理去?雍正不僅發動和領導了對錢名世的大批判,而且還親筆寫了“名教罪人”四個大字,製成匾,賜給錢才子,讓他掛在自家門上。
就這樣,江南的錢大才子,成了禦製大批判受害的第一人。攤上這樣有個性的皇帝,真夠倒黴的。
但是,皇帝自己卻可以玩個性。放著正殿乾清宮不住,非要待在邊上的養心殿裏,害得皇宮的政治地理大亂,宮裏宮外大家找不到北。湖南秀才曾靜傳播有關他繼位的流言,還派人去運動封疆大吏造反,他偏不殺人,還封曾靜一個特別的官銜,讓他滿世界宣講皇帝的恩德。結果是,越講,有關他的流言蜚語傳得越廣。皇帝當得好好的,沒事卻請人畫自己的行樂圖,把個一本正經的皇帝,時而畫成波斯王子,時而畫成蒙古王公,時而又是白衣秀士,或者幹脆做漁耕樵農,散淡江湖,在畫裏玩七十二變。當然,最離譜的玩個性,還是搞思想大批判,發動群臣一起搞,自己親自領導,還出版批判詩文集,這樣的禦製詩集,在晚清的時候還有存貨。
年羹堯年大將軍曾經是雍正最信任、最倚重的寵臣。這個出身翰林的大將軍也的確有兩下子,能文能武,詩文都有功底,行軍打仗,不僅有韜略,還有武功,可以親自披掛上陣,曾經為兩代皇帝立下過赫赫戰功。在雍正和年大將軍的蜜月期,兩人好得不得了,君臣之間的對答膩膩乎乎,雍正甚至稱年羹堯為“恩人”,要後代世世代代記住年羹堯的恩情。可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當皇帝和年大將軍的蜜月結束了,兩人關係迅速降溫,年大將軍種種驕橫不法的罪行就冒出來了,當日權傾朝野的年羹堯,就隻好死了。連累著一個兒子也跟著死了,剩下的兒子都被發配到極邊之地。賜年羹堯死的時候,雍正還寫了一篇上諭,傳給獄中的年羹堯,告訴他如何如何罪該萬死,自家又怎樣怎樣寬大為懷,說年羹堯如果身非草木,“雖死亦當感涕也”。年羹堯也就隻好“感涕”,否則剩下的兒子怎麽活呢。
其實,年羹堯跋扈不臣的事情,雖說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但我真的懷疑,當年的年羹堯是不是真的犯了那麽些不法甚至意欲謀反的罪。得寵大發了,驕橫一點肯定是有的,大家羨慕嫉妒恨久矣,皇帝恩寵一衰,牆倒眾人推,什麽罪過也就都有了。一代一代,都這麽過來的,清朝也不會例外。伴君如伴虎,跟皇帝老兒論交情,是最不靠譜的事兒。一旦皇帝感情變了,別說翻臉,就是稍微有點不高興,那麽旁邊等著使壞的主兒,不知道會有多少,就算你是金剛不壞之身,也扛不住。
隻是,年大將軍小命歸西,事情還沒完。在抄查年羹堯物件的時候,查出來好些當日一些文人寫給年羹堯的詩。其中江南才子錢名世的一首有雲:“分陝旌旗周召伯,縱天鼓角漢將軍。”是說年羹堯堪比西周的召公,漢朝的衛青霍去病。馬屁拍得是有點過,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寫詩嘛,怎麽能不往大了忽悠?可是,這首詩卻惹得雍正皇帝龍顏大怒,馬上下令撤了錢才子的職,趕回老家,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更奇的是,這還沒完,皇帝還下令讓群臣一起寫詩批判錢名世,所有的大批判詩,歸攏到一起,由皇帝親自判定高下等級,分出一、二、三等,出了一本禦製詩集,名日“禦製錢名世”,印得特別精美,發給群臣,令他們傳誦。其中第一名的詩有句:“名世競同名世罪,亮工不減亮工奸。”是說錢名世的罪,跟當年犯了著名文字獄的戴名世一樣,同時也跟年羹堯一樣的奸惡(兩人都字亮工),扯淡扯得好生工整。當年參加大批判的朝臣都是八股高手,作律詩沒有問題,但這樣的批判文字,怎麽好得了?有這樣一首用名字對仗對得很工整的,也真該得第一名。從這一點上論,雍正搞思想大批判,還真是別出心裁。“文革”的時候,大批判的大字報漫天都是,但從中央文革到各地的紅衛兵造反司令部,誰也沒想起這種招數,評一評大字報的高下,排個等級。單論大批判這事,也有個雅俗之分。
隻是,年大將軍聲名赫赫之時,跟文人們詩酒唱和,詩人們吟詩拍拍大將軍的馬屁,屬於情理之中的事。吃了大將軍的,難不成讓人當場開罵嗎?詩人們怎麽會知道你皇帝這麽喜歡的人,日後居然成了你的怨敵?許你皇帝感年羹堯的恩,怎麽可以不讓文人拍年大將軍的馬屁?可是,跟皇帝哪兒說理去?雍正不僅發動和領導了對錢名世的大批判,而且還親筆寫了“名教罪人”四個大字,製成匾,賜給錢才子,讓他掛在自家門上。
就這樣,江南的錢大才子,成了禦製大批判受害的第一人。攤上這樣有個性的皇帝,真夠倒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