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曆史中,存在時間最長、影響區域最廣的帝國是哪個帝國呢?獨一無二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是曆史上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大帝國。從公元前753年羅馬城建立,到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它前前後後曆經2200年。在2200年間,羅馬人不僅在繼承古希臘文明基礎上創造了融貫東西的羅馬文明,創造了古代西方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黃金時代,而且在對外擴張上也創造了神話——其強盛時期的領土東起幼發拉底河上遊,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至大不列顛和萊茵河、多瑙河一線,是世界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在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故地內,如今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國家,而受其文化影響的國家則更多。無論是研究亞洲史、歐洲史,還是非洲史,都繞不開羅馬史。
羅馬曆史輝煌,文明影響巨大,其曆史經驗教訓更令人深受啟發。羅馬城邦充滿血性和狼性,與同盟城邦搭夥擴張,曆經一次次戰爭、一次次挫折,擊敗一個個強敵,抓住曆史機遇發展成環抱地中海、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其擴張帶來空前多的財富,羅馬與同盟者之間,貴族與平民之間,圍繞著利益分配,伴隨著羅馬帝國的繁榮富強,進行了幾個世紀的鬥爭與妥協,其間還夾雜著奴隸起義和外敵入侵。這種鬥爭與妥協促動羅馬從共和國發展成帝國,也是羅馬帝國衰敗的根源所在。
羅馬帝國是輝煌的,同時也是混亂的。羅馬帝國一直未形成類似中國古代的“三公六部”的完整中央管理體製,國家管理的好壞由皇帝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決定。不僅如此,羅馬皇帝的傳承也沒有嚴密的製度體係,殘存“民主餘風”,導致在理論上誰都可以做皇帝,隻要你的實力足夠強大。於是,軍事強人篡奪帝位成為傳統,軍隊影響和控製政權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羅馬帝國後期,上層貴族腐化,中層小奴隸主嚴重兩極分化,大多陷入貧民階層,而平民階層大多陷入隸農階層,社會矛盾激化,羅馬士兵的來源空心化。與此同時,羅馬又受到周邊蠻族的侵擾。羅馬帝國皇帝們逐步選取了一條不歸路——優寵士兵,依靠軍隊對內進行專政,不管以前是元老院貴族、中小奴隸主、平民,還是隸農、奴隸,都成為專政對象,而對外一邊打擊蠻族部落入侵,一邊收編蠻族人進羅馬軍。久而久之,羅馬原來的公民絕大部分成為沉重稅務承擔者,而那些蠻族人通過當兵逐漸成為羅馬皇帝專製的工具,成為影響和控製羅馬皇帝的人。這不利於羅馬帝國形成凝聚力,反而會進一步激化危機。
為了挽救危機,羅馬帝國先後出現戴克裏先改革和君士坦丁一世改革。但是,他們僅僅涉及加稅、打擊外敵入侵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麵,未觸及社會矛盾的根本,沒有做到擴大統治基礎,將社會從掠奪型轉移到經營型上來,給大多數人希望與信心,以致羅馬帝國有政權,有民眾,卻沒有形成民族。在外來危機麵前,皇帝和軍人疲於應對,而那些羅馬民眾隻參與反統治階級壓迫的鬥爭,根本沒人積極參加反外敵入侵鬥爭。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皇帝和軍隊疲於對內鎮壓和對外戰爭,民眾年複一年日複一日處在被統治和壓迫之中——皇帝的更替與他們無關,外族的入侵與他們無關,隻有沉重的稅收永遠與他們有關。於是,羅馬皇帝身心俱累,蠻族實力逐漸強大,逐漸掌握羅馬帝國的命脈。後來,在麵臨匈奴強勢入侵時,羅馬帝國不是團結起來對抗外敵,而是在內部一分為二:東羅馬和西羅馬。
西羅馬一直為蠻族將領控製。經過蠻族部落的蠶食和匈奴的強勢打擊,蠻族將領直接自己稱王,廢掉西羅馬皇帝。瓜分西羅馬領地的各蠻族紛紛立國,相互混戰。此後,西羅馬故地雖然出現打著“羅馬皇帝”的旗號、試圖恢複統一大帝國的運動,但都失敗了。西羅馬其後雖然影響歐洲上千年,但歐洲再也未出現過統一的帝國。
東羅馬開始為蠻族將領控製,後來為皇帝控製。東羅馬隨後延續了一千多年,但它的存在始終與強敵相伴。不過,東羅馬的運氣格外好,數度在麵臨存亡之際獲得了生機和複興機會。
匈奴人強勢入侵,東羅馬被蹂躪得如同奴隸。沒多久,強大的匈奴意外崩潰,威脅不複存在。
雄心壯誌的查士丁尼收複“西羅馬失地”,卻錯誤地評估了薩珊波斯對東羅馬的威脅。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收複了“西羅馬故地”大部分,卻發現東部的薩珊波斯已經坐大。此後,東羅馬數任皇帝對戰勝薩珊波斯喪失信心,一路丟城失地,最終走投無路與薩珊波斯拚命時卻贏得了決戰。
東羅馬與薩珊波斯幾百年鏖戰的最大受益者是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建立後,同時對薩珊波斯和東羅馬開戰。東羅馬稍微幸運,免於被消滅,但一直被阿拉伯帝國追著打,首都君士坦丁堡數度遭到圍攻。正在東羅馬數任皇帝惶惶不可終日時,阿拉伯帝國內部分裂。但很可惜,東羅馬已經失去羅馬早期遭受挫折後積極反省的傳統,坐失複興好機會,而陷入內部鬥爭之中。
阿拉伯帝國分裂後一百多年,來自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對東羅馬又形成巨大壓力。此時,東羅馬勢力略有恢複,但遇到塞爾柱突厥人蠶食領土,而又因其外交策略失誤,被歐洲各國同盟群毆。在好運氣幫助下,東羅馬才勉強打退諾曼人。
打退西部的諾曼人,來自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了。在土耳其人麵前,東羅馬人不堪一擊,隻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東羅馬每逢危機便出現好運氣。這一次,他們又撞上好運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遭到同族人建立的塞爾柱帝國的打擊,勢力大為減弱,在半個多世紀裏,沒能力發動起新戰爭。
這是東羅馬難得的複興機遇,但東羅馬卻視而不見,在這半個多世紀裏苟延殘喘,根本沒想過什麽複興計劃,更談不上行動。再度恢複實力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集中全力,以滅亡東羅馬為目標,對其進行攻擊。東羅馬迅速丟掉小亞細亞,龜縮到君士坦丁堡內。
而此時歐洲那些國家也沒一個與東羅馬友好的,根本沒人派兵支援。最終,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將其改為伊斯坦布爾,並定為首都。
讀曆史並不是為了簡單記住曆史事件,也不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是為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發現曆史發展規律,並對未來的趨勢做出判斷。
我們讀羅馬帝國曆史,可以從其興衰中得到啟發,從而開拓我們的視野,讓自己變得理性聰明起來。
從羅馬城興建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羅馬經曆2200年,其曆史太輝煌,苦難同樣多,留下的史料也很多。而如今是快節奏社會,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我們都在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即使深深熱愛羅馬曆史,也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深入了解。
為了幫大家快速精準掌握羅馬曆史的精華和輪廓,一眼看盡羅馬兩千年,我在長期研究羅馬曆史的基礎上撰寫了這本《羅馬帝國簡史》,以簡史的寫法全麵講述羅馬曆史,以時間為線索,緊抓羅馬曆史脈絡,利用輕鬆愉快的文風,多角度多方位揭示羅馬曆史發展的軌跡和變化規律,場麵宏大,曆史縱深感強。
希望您閱讀此書有所收獲!
水木森
2017年8月
羅馬帝國是曆史上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大帝國。從公元前753年羅馬城建立,到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它前前後後曆經2200年。在2200年間,羅馬人不僅在繼承古希臘文明基礎上創造了融貫東西的羅馬文明,創造了古代西方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黃金時代,而且在對外擴張上也創造了神話——其強盛時期的領土東起幼發拉底河上遊,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至大不列顛和萊茵河、多瑙河一線,是世界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在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故地內,如今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國家,而受其文化影響的國家則更多。無論是研究亞洲史、歐洲史,還是非洲史,都繞不開羅馬史。
羅馬曆史輝煌,文明影響巨大,其曆史經驗教訓更令人深受啟發。羅馬城邦充滿血性和狼性,與同盟城邦搭夥擴張,曆經一次次戰爭、一次次挫折,擊敗一個個強敵,抓住曆史機遇發展成環抱地中海、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其擴張帶來空前多的財富,羅馬與同盟者之間,貴族與平民之間,圍繞著利益分配,伴隨著羅馬帝國的繁榮富強,進行了幾個世紀的鬥爭與妥協,其間還夾雜著奴隸起義和外敵入侵。這種鬥爭與妥協促動羅馬從共和國發展成帝國,也是羅馬帝國衰敗的根源所在。
羅馬帝國是輝煌的,同時也是混亂的。羅馬帝國一直未形成類似中國古代的“三公六部”的完整中央管理體製,國家管理的好壞由皇帝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決定。不僅如此,羅馬皇帝的傳承也沒有嚴密的製度體係,殘存“民主餘風”,導致在理論上誰都可以做皇帝,隻要你的實力足夠強大。於是,軍事強人篡奪帝位成為傳統,軍隊影響和控製政權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羅馬帝國後期,上層貴族腐化,中層小奴隸主嚴重兩極分化,大多陷入貧民階層,而平民階層大多陷入隸農階層,社會矛盾激化,羅馬士兵的來源空心化。與此同時,羅馬又受到周邊蠻族的侵擾。羅馬帝國皇帝們逐步選取了一條不歸路——優寵士兵,依靠軍隊對內進行專政,不管以前是元老院貴族、中小奴隸主、平民,還是隸農、奴隸,都成為專政對象,而對外一邊打擊蠻族部落入侵,一邊收編蠻族人進羅馬軍。久而久之,羅馬原來的公民絕大部分成為沉重稅務承擔者,而那些蠻族人通過當兵逐漸成為羅馬皇帝專製的工具,成為影響和控製羅馬皇帝的人。這不利於羅馬帝國形成凝聚力,反而會進一步激化危機。
為了挽救危機,羅馬帝國先後出現戴克裏先改革和君士坦丁一世改革。但是,他們僅僅涉及加稅、打擊外敵入侵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麵,未觸及社會矛盾的根本,沒有做到擴大統治基礎,將社會從掠奪型轉移到經營型上來,給大多數人希望與信心,以致羅馬帝國有政權,有民眾,卻沒有形成民族。在外來危機麵前,皇帝和軍人疲於應對,而那些羅馬民眾隻參與反統治階級壓迫的鬥爭,根本沒人積極參加反外敵入侵鬥爭。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皇帝和軍隊疲於對內鎮壓和對外戰爭,民眾年複一年日複一日處在被統治和壓迫之中——皇帝的更替與他們無關,外族的入侵與他們無關,隻有沉重的稅收永遠與他們有關。於是,羅馬皇帝身心俱累,蠻族實力逐漸強大,逐漸掌握羅馬帝國的命脈。後來,在麵臨匈奴強勢入侵時,羅馬帝國不是團結起來對抗外敵,而是在內部一分為二:東羅馬和西羅馬。
西羅馬一直為蠻族將領控製。經過蠻族部落的蠶食和匈奴的強勢打擊,蠻族將領直接自己稱王,廢掉西羅馬皇帝。瓜分西羅馬領地的各蠻族紛紛立國,相互混戰。此後,西羅馬故地雖然出現打著“羅馬皇帝”的旗號、試圖恢複統一大帝國的運動,但都失敗了。西羅馬其後雖然影響歐洲上千年,但歐洲再也未出現過統一的帝國。
東羅馬開始為蠻族將領控製,後來為皇帝控製。東羅馬隨後延續了一千多年,但它的存在始終與強敵相伴。不過,東羅馬的運氣格外好,數度在麵臨存亡之際獲得了生機和複興機會。
匈奴人強勢入侵,東羅馬被蹂躪得如同奴隸。沒多久,強大的匈奴意外崩潰,威脅不複存在。
雄心壯誌的查士丁尼收複“西羅馬失地”,卻錯誤地評估了薩珊波斯對東羅馬的威脅。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收複了“西羅馬故地”大部分,卻發現東部的薩珊波斯已經坐大。此後,東羅馬數任皇帝對戰勝薩珊波斯喪失信心,一路丟城失地,最終走投無路與薩珊波斯拚命時卻贏得了決戰。
東羅馬與薩珊波斯幾百年鏖戰的最大受益者是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建立後,同時對薩珊波斯和東羅馬開戰。東羅馬稍微幸運,免於被消滅,但一直被阿拉伯帝國追著打,首都君士坦丁堡數度遭到圍攻。正在東羅馬數任皇帝惶惶不可終日時,阿拉伯帝國內部分裂。但很可惜,東羅馬已經失去羅馬早期遭受挫折後積極反省的傳統,坐失複興好機會,而陷入內部鬥爭之中。
阿拉伯帝國分裂後一百多年,來自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對東羅馬又形成巨大壓力。此時,東羅馬勢力略有恢複,但遇到塞爾柱突厥人蠶食領土,而又因其外交策略失誤,被歐洲各國同盟群毆。在好運氣幫助下,東羅馬才勉強打退諾曼人。
打退西部的諾曼人,來自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了。在土耳其人麵前,東羅馬人不堪一擊,隻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東羅馬每逢危機便出現好運氣。這一次,他們又撞上好運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遭到同族人建立的塞爾柱帝國的打擊,勢力大為減弱,在半個多世紀裏,沒能力發動起新戰爭。
這是東羅馬難得的複興機遇,但東羅馬卻視而不見,在這半個多世紀裏苟延殘喘,根本沒想過什麽複興計劃,更談不上行動。再度恢複實力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集中全力,以滅亡東羅馬為目標,對其進行攻擊。東羅馬迅速丟掉小亞細亞,龜縮到君士坦丁堡內。
而此時歐洲那些國家也沒一個與東羅馬友好的,根本沒人派兵支援。最終,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將其改為伊斯坦布爾,並定為首都。
讀曆史並不是為了簡單記住曆史事件,也不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是為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發現曆史發展規律,並對未來的趨勢做出判斷。
我們讀羅馬帝國曆史,可以從其興衰中得到啟發,從而開拓我們的視野,讓自己變得理性聰明起來。
從羅馬城興建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羅馬經曆2200年,其曆史太輝煌,苦難同樣多,留下的史料也很多。而如今是快節奏社會,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我們都在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即使深深熱愛羅馬曆史,也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深入了解。
為了幫大家快速精準掌握羅馬曆史的精華和輪廓,一眼看盡羅馬兩千年,我在長期研究羅馬曆史的基礎上撰寫了這本《羅馬帝國簡史》,以簡史的寫法全麵講述羅馬曆史,以時間為線索,緊抓羅馬曆史脈絡,利用輕鬆愉快的文風,多角度多方位揭示羅馬曆史發展的軌跡和變化規律,場麵宏大,曆史縱深感強。
希望您閱讀此書有所收獲!
水木森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