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衰,是起於乾隆時代的,這個讀第四章所述,已可見其大概了。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的,漢人的民族性,雖然一時被抑壓下去,然而實未嚐不潛伏著;得著機會,自然就要起來反抗。如此,就釀成了嘉、道、鹹、同四朝的內亂。


    清中葉的內亂,是起於一七九五年的。這一年,正是高宗傳位於仁宗的一年。其初先借苗亂做一個引子。漢族的開拓西南,從大體上說,自然於文化的廣播有功;便苗族,也是受其好處的。然而就一時一地而論,該地方原有的民族,總不免受些壓迫,前章所述湖南永順、乾州一帶,當初開辟的時候,土民畏吏如官,畏官如神。官吏處此情勢之下,自不免於貪求。而漢人移居其地的又日多,苗民的土地,多為所占。這一年,遂以“逐客民,複舊業”為名,群起叛亂。調本省和四川、雲南、兩廣好幾省的兵力,才算勉強打平。然而事未大定,而教匪已起於湖北了。


    白蓮教,向來大家都說它是邪教。從它的表麵看來,自然是在所不免。但是這種宗教,是起於元代的。當元末,教徒劉福通,曾經努力於光複事業。注705而當清代,此教的勢力,也特別盛,在清代,起兵圖恢複的,都自托於明裔;注706而嘉慶初年的所謂川、楚教匪,其教中首領王發生,亦是詐稱明裔的。便可知其與民族主義,不無關係。不過人民的程度不一,而在異族監製之下,光複的運動也極難,不能不利用迷信的心理,以資結合,到後來,遂不免有忘其本來的宗旨的罷了。然而其初意,則蛛絲馬跡,似乎是不可盡誣的。


    所謂白蓮教,是於一七七五年被發覺的。教首劉鬆,遣戍甘肅。然其徒仍秘密傳播。至一七九三年,而又被發覺。其首領劉之協逃去。於是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大索,騷擾不堪,反給教徒以一個機會。至一七九六年,劉之協等遂在湖北起事。同時,冷天祿、徐天德、王三槐亦起於川東。自此忽分忽合,縱橫於川東北、漢中、襄鄖之境。官軍四麵圍剿,迄無寸效。你道為什麽?原來高宗此時,雖然傳位,依舊掌握大權。如此,和珅自然也依舊重用。和珅是貪黷無厭的,帶兵的人,都不得不克扣軍餉,去賄賂他。——當時得一個軍營差使,無論怎樣赤貧的人,回來之後,沒有不買田、買地,成為富翁的。——所以軍紀極壞。而清朝當這時候,兵力本已不足用。官兵每戰,輒以鄉勇居前,勝則攘奪其功,敗亦撫恤不及。匪徒亦學了他,每戰,輒以被擄的難民居前,勝則樂得再進,敗亦不甚受傷。加以匪勢飄忽,官兵常為所敗。再加以匪和官兵,都要殺掠,人民無家可歸的,都不得不從匪。如此,自然剿辦連年,毫無寸效了。直到一七九九年,高宗死了,和珅伏誅,仁宗乃下哀痛之詔;懲辦首禍官吏;優恤鄉勇;嚴核軍需;許匪徒投誠;又行堅壁清野之法;一麵任能戰之將,往來追逐。至一八〇二年,大股總算肅清。明年,餘匪出沒山林的,也算平定。而遣散鄉勇,無家可歸的,又流而為盜。又一年餘,然後平定。這一次亂事,前後九年,雖然勉強打平,然而清廷之政治力量,就很情見勢絀了。


    然而同時東南還有所謂艇盜。艇盜亦是起於乾隆末年的。當新阮得國之後,因財政困難,乃招徠沿海亡命,給以器械,命其入海劫掠商船。廣東沿海,就頗受其害。後來土盜亦和他勾通。一發深入閩浙。土盜倚夷艇為聲勢,夷艇借土盜為耳目。夷艇既高大多炮,土盜又消息靈通。政府以教匪為急,又無暇顧及沿海。於是其患益深。一八〇二年,安南舊阮複國。注707禁絕海盜,夷艇失勢,都並於閩盜蔡牽。後為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打敗。又與粵盜朱(fén)相合。清朝用長庚總統閩浙水師,而前後督臣,都和他不合,遇事掣肘。一八〇七年,長庚戰死南澳洋麵,朝廷繼任其部將邱良功、王得祿。至一八一〇年,才算把艇盜打平。


    川、楚教匪定後,不滿十年,北方又有天理教匪之亂。天理教,本名八卦教。——後來的義和團,也是出於八卦教的。此時的天理教,是反清的,而後來的義和團,至於以扶清滅洋為口實,民族意識的易於消亡,真可以使人警惕了。當時天理教的首領,是大興林清,和滑縣李文成。他們吸收徒眾的力量極大。教徒布滿於直隸、河南、山東、山西。便是清朝的內監,也有願意做內應的。他們謀以一八一三年起事。乘清仁宗秋獮(xiǎn)木蘭時,襲據京城。未及期而事泄。李文成被捕下獄。林清仍進行其預定計劃。以內監為鄉導,和內應,攻擊京城。攻入東西華門的有百餘人。文成亦被教徒劫出,攻占縣城,殺掉知縣。長垣、東明、曹縣、定陶、金鄉,都起而響應。雖然其事終於無成,亦足使清朝大吃一驚了。


    天理教匪亂後八年,便是一八二〇年,仁宗死了,宣宗即位。這一年,回疆又有張格爾之變。天山南路的回民,信教最篤。清廷雖征服回部,本來不能使他們心服的。但是清朝知道他們風氣強悍,事定之後,亦頗加意撫綏。回民喪亂之餘,驟獲休息,所以亦頗相安。日久意怠,漸用侍衛和在外駐防的滿員,去當辦事領隊等大臣。都黷貨無厭,還要廣漁回女。由是民心憤怨。這一年,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就借兵浩罕,入陷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等城。清廷命楊遇春帶著陝甘的兵,前往剿辦,把張格爾打敗。張格爾走出邊。楊遇春又誘其入犯,把他擒殺。於是清廷命浩罕執獻張格爾家屬。這張格爾是回教教徒,認為教主後裔的,這如何辦得到?於是清廷絕其貿易。浩罕就又把兵借給張格爾的哥哥玉普爾,使其入寇。交涉(jiāo gé),直到一八三一年,才定議:清朝仍許浩罕通商,而浩罕允代中國監視和卓木的家族,這交涉才算了結。清朝在這時候,對外的威嚴,就也有些維持不住了。


    【注釋】


    注705 見第三編第四十章。


    注706 一七二九年,清世宗曾因曾靜事降旨說:“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於明之後裔。……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可見在清代,抱民族主義的人很多;即跡涉迷信之徒,實係別有深心的,亦自不乏;不過既經失敗,其真相就無傳於後罷了。


    注707 見第十四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思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思勉並收藏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