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世,是我國對內統一的時代,亦是我國向外拓展的時代。中國本部的統一,完成於此時。曆代開拓的規模,亦自此時定下。所以秦漢的武功,是一個亟須研究的問題。


    中國的北方,緊接蒙古高原。蒙古高原,是一個大草原,最適於遊牧民族居住;而遊牧民族,性好侵略,所以曆代都以防禦北族為要務。三代以前,匈奴和漢族,雜居黃河流域。蒙古高原,大約無甚大民族。至秦朝初年,而匈奴以河南為根據地。注240秦始皇命蒙恬把他趕掉,把河南收進來。築長城,自臨洮(táo)至遼東,注241延袤萬餘裏。這長城,大約是因山川自然之勢,將從前秦、趙、燕諸國所築的長城,連接起來的。其路線,全與現今的長城不同。注242就形勢推測,大約現在的熱、察、綏、遼寧等省,都當包括在內。秦末大亂,戍邊的都自行離開。於是匈奴複入居河南。這時候,匈奴出了個人傑,便是冒頓(mo du)單於(chán yu)。北方遊牧種族,東有東胡,西有月氏(zhi),都給匈奴所擊破。匈奴又北服丁令等國。注243其疆域,直達今西伯利亞南部。而因月氏的遁走,漢文帝時,匈奴又征服西域。於是長城以北,引弓之民,都歸匈奴所製馭,儼然和中國南北對立了。漢高帝征伐匈奴,被圍於平城,注244七日乃解。後來用婁敬的計策,以宗室女為單於閼氏(yàn zhi),和他和親。這是中國曆代,以結婚姻為和親政策之始。呂後及文、景二代,都守著和親政策。匈奴入寇,不過發兵防之而已。到武帝,才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出兵征討。先收河南之地,置朔方郡。注245後來又屢次出兵,渡過沙漠去攻擊。匈奴自此遂弱,然而還未肯稱臣。到宣帝時,匈奴內亂,五單於爭立,其呼韓邪(yé)單於,才入朝於漢。和呼韓邪爭鬥的郅支單於,逃到康居,注246為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矯製發諸國兵所攻殺。時為公元前三六年。前漢和匈奴的競爭,到此算告一段落。呼韓邪降漢後,其初對漢很恭順。王莽時,因外交政策失宜,匈奴複叛。其時中國正值內亂,無人能去抵禦,北邊遂大受其害。後漢光武時,匈奴又內亂,分為南北。其南單於降漢,入居西河美稷。注247和帝時,大將軍竇憲,出兵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注248自此匈奴西走,輾轉入於歐洲,為歐洲人種大遷移的引線。而南匈奴則成為晉時五胡之一。


    曆史上所用“西域”二字,其範圍廣狹,時有不同。其最初,則係指今天山南路。所謂“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則接漢,阨(è)以玉門、陽關,注249西則限以蔥嶺”也。漢時,分為小國三十六,其種有塞,有氐羌。大抵塞種多居國,氐羌多行國。從河西四郡開後,注250而漢與西域交通之孔道始開。其當南北兩道的樓蘭、車師,注251先給中國所征服。後來漢武帝又出兵,遠征大宛,注252於是西域諸國,皆震恐願臣。前六〇年,漢遂置西域都護,並護南北兩道。後來又置戊己校尉,注253屯田車師。莽末,西域反叛。匈奴乘機,威服北道。而莎車王賢,注254亦稱霸南道。諸小國都叩玉門關,請遣子入侍,仰求中國保護。光武帝恐勞費中國,不許。明帝時,班超以三十六人,往使西域。因諸國之兵,定諸國之亂,到底克服西域,複屬於漢。直至後漢末年才絕。


    羌人的居地,遍於今隴、蜀、西康、青海之境;而其居河、湟之間的,最為強悍。漢武帝時,把他打破,置護羌校尉統領他。王莽時,以其地置西海郡。莽末,乘隙內侵。後漢時,屢次發兵討破他。至和帝時,遂複置西海郡,並夾河開列屯田,以絕其患。此後降羌散居內地的,雖然複起為患,然而河、湟之域,則已入中國的版圖了。


    東胡,大約是古代的山戎。漢初居地,在滿、蒙之間。自為匈奴所破,乃遁保烏桓、鮮卑二山。注255漢武帝招致烏桓,令處上穀,右北平、漁陽、遼西、遼東五郡塞外,助漢捍禦匈奴。雖亦時有小寇,大體上總是臣服中國的。鮮卑居烏桓之北,後漢時,北匈奴西徙後,其地及餘眾,均為鮮卑所有,因此其勢大張。其大人檀石槐,轄境之廣,竟與匈奴盛時相仿佛。然檀石槐死後,缺乏統一的共主,聲勢複衰。烏桓的部落,亦頗有強盛的。後漢末年,都和袁紹相連結。袁氏敗後,曹操大破之於柳城。注256自此烏桓之名,不複見於史,注257而鮮卑至晉時,亦為五胡之一。


    朝鮮是殷時箕子之後。其初封地難考,大約自燕開遼東西後,遂居今朝鮮境內。和中國以(pèi)水為界。注258秦時,侵奪其地,國界在 水以東。漢初複還舊境。其時燕人衛滿走出塞,請居秦所侵水以東之地。朝鮮王許之。滿遂發兵襲滅朝鮮。傳子至孫右渠,以公元前一〇八年,為漢武帝所滅。以其地為四郡。注259其南之馬韓、弁(biàn) 韓、辰韓,總稱為三韓,亦都臣服於漢。朝鮮雖係箕子之後,然其人民則多係貉族。貉族尚有居遼東之北的。漢武帝時,其君南閭等來降,曾以其地置蒼海郡,數年而罷。後漢時,今農安地方,有扶餘國來通貢。大約就是南閭之族。扶餘至西晉時,才為鮮卑慕容氏所滅。而其眾在半島內的,卻建立高句麗(gāo gou li)、百濟兩國。扶餘之東,又有肅慎,地在今鬆花江流域。這就是滿族之祖。大約亦是燕開五郡時,逼逐到此的。注260後漢時稱為挹(yi)婁。因為臣服扶餘,和中國無大交涉。


    南方一帶,秦時所開的桂林、南海、象郡,秦亡時,龍川令趙佗,據之自立,是為南越。而句踐之後無諸及猺(yáo),亦以率兵助諸侯滅秦故,漢初封無諸為閩猺王,猺為東甌(ou)王。注261武帝時,閩越和東甌相攻擊,武帝發兵滅閩越,徙東甌於江、淮間,乘勢遂滅南越。所謂西南夷,則當分為兩派:夜郎、滇及邛都等,為今之倮(luo luo)。椎結,耕田,有邑聚。其嶲(xi)、昆明及徙、筰(zuo)都、冉


    (máng)、白馬等,則均係氐羌。武帝亦皆辟其地為郡縣。注262


    【注釋】


    注240 今河套。


    注241 臨洮,今甘肅岷縣。秦長城起樂浪郡遂城縣,見《晉書·地理誌》。


    注242 今之長城,大抵是明代所築,見《明史·兵誌》。


    注243 此丁令在北海附近。《漢書·蘇武傳》:“武居北海上,丁令盜其牛羊。”北海,今貝加爾湖。


    注244 今山西大同縣。


    注245 在今鄂爾多斯。


    注246 在今伊犁以西,西至裏海,北抵鹹海附近。


    注247 漢縣。故城在今鄂爾多斯左翼中旗。


    注248 今阿爾泰山。


    注249 在今甘肅敦煌縣西。


    注250 本匈奴地。其渾邪王殺休屠王降漢。漢乃辟為酒泉(今甘肅高台縣)、武威(今甘肅武威縣)、張掖(今甘肅張掖縣)、敦煌(今甘肅敦煌縣)四郡。


    注251 樓蘭之地,今已淪為沙漠。車師,今新疆吐魯番縣。


    注252 今俄領中央亞細亞之地,在康居之南。


    注253 戊校尉和己校尉係兩官。後漢但置戊校尉。


    注254 今新疆莎車縣。


    注255 在今蒙古東部興安嶺山脈中。


    注256 漢縣,今熱河陵源縣。


    注257 惟《唐書·四夷傳》有一極小部落名烏桓。


    注258 今大同江。


    注259 樂浪郡,今黃海平安兩道地。臨屯郡,今漢江以北之地。玄菟(tu)郡,今鹹鏡南道。真番郡,地跨鴨綠江。(據朝鮮金於霖《韓國小史》)


    注260 《左氏》說武王克商,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其時之肅慎,當在北燕附近。


    注261 閩越,今福建閩侯縣。東甌,今浙江永嘉縣。


    注262 《史記》:“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椎(chui)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yè)榆(今洱海),名為嶲、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裏。自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自冉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案夜郎、滇及邛都,在今金沙江、黔江流域,徙、筰都、冉、白馬,沿岷山峨眉之脈,分布於岷江、嘉陵江之上源,及岷江、大渡河之間。嶲、昆明則沿橫斷山脈,分布於瀾滄、金沙二江之間。夜郎,今貴州桐梓縣,武帝以為牂牁郡。滇,今雲南昆明縣,武帝以為益州郡。邛都,今四川西昌縣,武帝以為越嶲郡。筰都,今四川漢源縣,武帝以為沈黎郡。冉,今四川茂縣,武帝以為汶(min)山郡。白馬,今甘肅成縣,武帝以為武都郡。其瀾滄江以西,今之保山縣,則為哀牢夷,屬於越族。後漢明帝時,才開辟為永昌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思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思勉並收藏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