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發生的一係列變化,使這一時期成為歐洲曆史上重要的轉折點。1492年美洲大陸的發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對舊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於“中世紀晚期封建製的危機”,形成了一個沒有土地、用勞動力換取工資的階層,它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前兆。在歐洲,出現了中央集權日益加劇的國家,開始取代主權衰弱但地方勢力強大的封建製度。古騰堡(gutenberg)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改變了知識傳播的方式。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則改變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宗教和文化體係。同時,領地的信條化(confessionalism)與隨後的建國戰爭(state-building)互相維係。


    除了歐洲曆史上這些重大的變革,我們還應當看到其後一些延續,這與德國尤其相關。14世紀中期至17世紀中期,領地主義(territorial particrism)持續發展,相比較而言,地域廣闊的帝國體係就顯得孱弱多了。德國社會的基礎主要還是封建的土地關係。隨著英國經濟的不斷擴張,德國的經濟卻發展得越來越慢,甚至停滯不前。雖然曆史學家在宗教改革中看到了許多“現代性”的元素,但16世紀的思想和信仰中更多的仍然是“中世紀”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橋德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瑪麗·富布盧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瑪麗·富布盧克並收藏劍橋德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