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儉、文欽之叛沒能重創司馬氏的權力體係,卻重創了司馬師本人,在文鴦發起的那次突襲中司馬師的眼傷複發,傷勢還挺重,本來他想去壽春,親眼看一看這個4年前剛剛發生過叛亂的地方為何又發生了叛亂,但由於傷勢嚴重,還是放棄了。


    司馬師趕回洛陽,走到許昌時覺得傷情進一步加重,隻好不走了,讓人去通知弟弟司馬昭,要他來許昌。司馬昭得到消息大吃一驚,星夜趕來。


    見到弟弟後,司馬師當即宣布辭去大將軍一職,交由弟弟擔任,之後讓司馬昭馬上返回洛陽,不得耽誤,司馬昭還未動身,司馬師的病情又突然惡化了。


    少帝曹髦正元二年(255)正月28日,司馬師病死於許昌,終年47歲。消息傳到洛陽,少帝曹髦素服吊唁,發布詔書,認為司馬師有濟世寧國之勳、克定禍亂之功,應該加以殊禮,讓公卿們商議。有大臣建議按照當年霍光死後所禮遇,應追拜司馬師為大司馬,增邑5萬戶,諡號為武公。


    少帝曹髦同意,詔書送達許昌,司馬昭卻上表辭讓:“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國以及九命之禮,亡兄不敢受相國之位,這是因為丞相是太祖武皇帝生前擔任過的職務。當年蕭何、張良、霍光都有匡佐之功,蕭何的諡號是文終,張良的諡號是文成,霍光的諡號是宣成,如果非要以文武作為諡號的話,請按照蕭何等人的標準賜予就行。”


    少帝曹髦詔準,頒給司馬師諡號為忠武。


    但是少帝突然又下了另一份詔書,說南方不斷發生叛亂,局勢仍不穩定,讓司馬昭就地在許昌駐守,不必返回洛陽了。詔書在送達司馬昭之前先要經過傅嘏之手,他是朝廷秘書局的尚書,本次又隨司馬師出征,參與機要。


    傅嘏覺得事關重大,如果按詔書執行,洛陽的局勢就有失控的危險;如果不執行詔書,又有違命的嫌疑。傅嘏找鍾會商量,鍾會也隨軍出征,他名義上是中書台的中書侍郎,實際是司馬師的高級參謀,他建議先不要以司馬昭的名義回複,而以傅嘏的名義給少帝曹髦上一份奏章,闡明司馬昭回師洛陽的重要性,奏章發出的同時司馬昭隻管率軍回師。


    鍾會的意思是,司馬昭幹脆裝著不知道有這份詔書,將來說起違詔來那也是傅嘏的錯,頂多讓傅嘏替司馬昭背一次黑鍋。司馬昭認為鍾會的這個主意不錯,依計而行。


    大軍行至洛陽近郊,少帝曹髦的詔書又來了,正式拜司馬昭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並主持朝廷日常工作(錄尚書事),對於前一份詔書則隻字不提了。


    你不提我也不提,表麵上大家仍相安無事。


    少帝曹髦正元三年(256)5月,鄴縣以及上穀等地都報告發現了甘露,即一種凝結在樹葉上的甘甜液體,在古人看來這是吉祥之兆。六月初一,少帝曹髦下詔改元為甘露。


    8月,少帝曹髦再加司馬昭為大都督,這是曹魏沒有過的一個職務,同時授予其奏事不名的特權,假黃鉞。任命司馬孚為太傅,司馬孚原來的太尉一職由高柔接任,高柔原來的司徒一職由司空鄭衝接任,擢升朝廷尚書左仆射盧毓為司空。


    鄭衝字文和,是一名儒學家,出身寒微,有姿貌和聲望,司馬氏父子對他很看重,其實要的是一個招牌,鄭衝並不過問政治。高柔、盧毓之前都有過介紹,他們是司馬氏的堅定支持者,除了他們,鄧艾、鍾會、石苞、胡奮、傅嘏、傅玄、鍾毓、賈充等近年來也迅速崛起,他們都追隨著司馬氏,曹魏時代的一批風雲人物漸漸成了故人和舊人。


    司馬昭盤點了一下地方上的要員,其他地方他都比較放心,唯有東部戰區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讓他放心不下。諸葛誕當年也是“浮華黨”的重要一員,跟夏侯玄、何晏、鄧颺等人交往深厚,如今負責著整個東線戰場,司馬昭對這個人感到心裏沒底。但諸葛誕在毌丘儉、文欽謀反事件中立場堅定,率先帶兵進入壽春,為平叛立下大功,之後又組織人馬反擊孫吳方麵的進攻,還擊斬了孫吳左將軍留讚,沒有確鑿的證據,不好輕易動他。


    司馬昭把這個顧慮說給了自己的大將軍長史賈充聽,賈充是曹魏重臣賈逵之子,賈逵是有名的“擁曹派”,賈充還娶了“擁曹派”李豐的女兒,按理內心裏也應該站在曹氏的一邊,但他卻成了堅定的“反曹派”,處處維護司馬氏的利益。


    李豐等人謀反事件發生後賈充本應受到株連,但在司馬師的庇護下他輕鬆過關了。賈允的妻子李婉才貌雙全,父親李豐因罪被誅後李婉被流放到樂浪郡,賈充馬上與她劃清界限,另娶了郭淮的侄女郭槐。李婉後來遇大赦,賈充的母親柳氏重節義,讓賈充前往迎接,賈充害怕郭槐不敢去,隻得另找一處房子讓李婉居住,郭槐聽到風聲,每次賈充出門都派人盯梢。


    賈充就是一個投機分子,他給司馬昭出了個主意,建議派人去諸葛誕那裏借視察的名義試探一下反應,並自告奮勇前往,司馬昭同意。


    賈充以大將軍長史的身份去了壽春,公事處理完,賈充提出私下裏與諸葛誕密談,談話中,賈充直奔主題:“現在洛陽朝野上下都在談論,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禪讓給大將軍,不知明公以為如何?”諸葛誕一聽勃然大怒,對賈充說:“聽說你是賈逵的兒子,你們父子世受國恩,怎出此言?這事我堅決反對,如果洛陽再發生政變,我諸葛誕願以命相報!”


    賈充回來把諸葛誕的話報告了司馬昭,還報告說此次壽春之行,聽說諸葛誕變賣財產,賑濟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該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買人心,同時還訓練了數千人的俠義之士為貼身衛隊,形跡十分可疑。司馬昭於是決定解決諸葛誕,他以少帝曹髦的名義下詔改任諸葛誕為司空,解除其兵權,即刻來洛陽上任,諸葛誕接到詔書後大驚。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諸葛誕在壽春起兵。


    諸葛誕分析了王淩、毌丘儉和文欽這兩次起事失敗的原因,認為沒有與孫吳密切配合是最重要的一方麵,為此他派自己的長史吳綱去孫吳,表示自己願意稱臣,為了讓孫吳方麵放心,他還讓吳綱專門帶上兒子諸葛靚,意思是願意留在孫吳做人質。


    孫吳方麵這兩年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文欽投降後,主持孫吳國政的孫峻一度想利用文欽發起新的軍事行動,他讓呂據、劉纂、朱異、唐谘等高級將領製訂計劃,讓他們與文欽一起由江都北上進入淮河地區,去攻擊曹魏的徐州、青州。


    孫峻在建業的石頭城親自為眾將餞行,但大軍還未出發,孫峻突然得了重病,倉促間把後事托付給堂弟孫後就死了,少帝孫亮拜孫為武衛將軍,負責全國的軍事指揮(都督中外諸軍事),這次軍事行動隻得中途停止。


    孫之前不過是個偏將軍,資曆很淺,根本鎮不住局麵,老將呂據首先不服,聯絡一些朝臣和將領共同上疏少帝孫亮,推薦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孫則發起反擊,任命滕胤為大司馬,讓他接替剛剛故去的老將呂岱的職務去鎮守武昌。


    呂據大怒,聯絡滕胤要聯合罷黜孫,孫則命堂兄孫憲率部北上,在江都攔截呂據所部,同時以少帝孫亮的名義命令文欽、劉纂、唐谘等人討伐呂據、滕胤。經過一場亂戰,滕胤兵敗被殺,呂據看到大勢已去隻得自殺,少帝孫亮拜孫為大將軍。


    孫吳的夏口督孫壹是孫堅弟弟孫靜之孫,他有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滕胤和呂據,孫對他自然不放心,密令朱異率軍奪取夏口,用武力解決孫壹,孫壹不敵,率一部人馬投降了曹魏,被曹魏任命為車騎將軍,同時遙領交州牧。


    孫剛剛掌權就接到諸葛誕願意稱臣的報告,大喜,命將軍全懌、全端、唐谘、王祚等率3萬人馬與文欽一起北上接應諸葛誕,少帝孫亮任命諸葛誕為孫吳的大司徒、驃騎將軍,同時遙領青州牧,封壽春侯。


    司馬昭親率大軍前來平叛,為防止少帝曹髦趁機異動,司馬昭專門把他以及郭太後都帶上隨征。6月5日,司馬昭率魏軍主力到達項縣,各路平亂大軍陸續來此集結,總兵力達到26萬人。


    諸葛誕懷疑新任揚州刺史樂是司馬昭派來監視他的,於是把樂殺了,整合起各路人馬以及淮南各郡縣的部隊共10多萬人,諸葛誕擔心這些人馬還不夠,又在控製區內緊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萬人。


    這樣算下來,雙方兵力再加上孫吳的人馬,參加此戰的各方人馬總數達到了45萬人左右。盤點一下漢末三國的幾次著名戰役,官渡之戰曹軍直接投入的兵力有3萬多人,袁軍12萬人;赤壁之戰曹軍直接投入的有8萬人左右,孫劉聯軍約5萬人;夷陵之戰蜀軍直接投入的兵力約8萬人,吳軍約5萬人。以上這幾場著名戰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合計約43萬人,尚不及此次諸葛誕起兵及平叛之戰。


    司馬昭讓王基行鎮東將軍,會同安東將軍陳騫包圍壽春,包圍圈尚未形成,孫吳方麵的援軍也到了,吳軍的一部趁亂從東北方向衝入城中,在壽春城不遠的安豐,吳軍另有一部駐紮在那裏,與壽春形成呼應。


    王基向司馬昭建議先不要猛攻,隻需將壽春城圍困起來,時間長了裏麵自亂,司馬昭同意。王基於是命人深挖壕溝,堅守營壘,不輕易攻城,時間一長,城裏的人果然急了。


    文欽本來是救援的,結果一衝動就跟全懌等人衝進了城,現在被圍,趕緊組織人馬發起反攻,試圖衝開包圍圈,但無法成功。孫見狀,親率吳軍主力前來增援,前鋒推進到鑊裏,此地在今巢湖以東,孫督令朱異、丁奉、黎斐等將領率部前去壽春解圍。


    朱異進軍速度最快,所部抵達黎漿,司馬昭派石苞、州泰迎擊,務必阻止敵人的增援。為加快行進的速度,朱異命部下拋棄了輜重,因為沒有重型裝備,無法突破敵人的阻擊線,隻得退往孫的大營,他們連給養都沒帶,一路上靠摘食樹葉果腹,狼狽不堪,但到達大營後,孫大怒,讓他們立即返回去馳援壽春,朱異認為將士們已極度疲乏,無法執行命令,孫惱了,把朱異當場誅殺。


    但隨後孫又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將吳軍主力撤回江東。


    壽春城裏的諸葛誕以及文欽、全懌還在盼著援軍的到來,司馬昭讓人散布謠言說孫吳大軍即將殺到,壽春之圍很快將解除,城裏的人誤以為真,對糧草也就不加控製了。壽春城池堅固,破攻是很困難的,能守多長時間其實取決於城裏有多少糧食。


    又守了一段時間,仍未見到援軍,諸葛誕等人明白上當了,但已經晚了,糧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城裏的將領們一部分人主張繼續固守待援,一部分人則主張主動出擊,以求絕處逢生,文欽和孫吳派來的援軍屬於前者,文欽對諸葛誕說:“我們以及孫吳將士的家屬都在江東,即使孫不打算來救,皇上和孫吳將士的這些家屬們豈能願意?所以援軍到達是遲早的事,為何要冒險?”


    但諸葛誕的部下都主張突圍,雙方吵得很凶,諸葛誕傾向於文欽的看法,但他勸服不了那些主張突圍的人,為控製局麵,諸葛誕打算把主張突圍的部將殺了,消息走漏,一部分將領翻越城牆出了城,向魏軍投降。


    又守了幾個月,壽春城仍然未被攻破,鍾會建議使用離間計,最後吳將全懌率本族數千人打開城門投降了魏軍,司馬昭以少帝曹髦的名義任命全懌為平東將軍,壽春城裏深受震動,士氣大損。


    情勢越發緊迫,文欽和諸葛誕卻發生了矛盾,諸葛誕一怒之下把文欽殺了,文欽的兒子文鴦和文虎拚死突出城去,也投降了魏軍,司馬昭上書保舉文鴦和文虎為將軍,讓人往城裏喊話,說就連文鴦和文虎這樣的人投降後都既往不咎,還拜了將軍,你們還害怕什麽?


    經過這番攻心戰後,魏軍再次發起猛攻。少帝曹髦甘露三年(258)2月20日壽春城被攻破,諸葛誕在突圍時被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全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門太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門太守並收藏三國全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