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諸葛亮去世前後,孫權還攤上了另一件鬧心事。


    孫權應諸葛亮之約親征合肥的前一年,即嘉禾二年(233)的年初,遼東的公孫淵突然派人坐著船從海上來到江東,表示要向孫權稱臣。這是一件挺稀罕的事,自漢末以來公孫氏三代統治遼東,他們都聽命於曹氏,曹丕稱帝後直接接受曹魏的任命,與孫吳並無來往。


    魏明帝繼位後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仍兼遼東郡太守。公孫淵這個人生性不安分,早晚會鬧出事來,必成曹魏的心腹大患,侍中劉曄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孫氏在漢朝時依附,其後世代相承,他們憑恃山海阻隔,如胡夷一樣難以製約,隨時會發動叛亂,如不早些誅伐,以後必成大患,到那時,如果他們已心懷二心再出兵,麻煩會更大。不如趁公孫淵新立,其內部既有反對勢力也有仇人,幹脆先動手,大兵壓境,不必動刀動槍,隻需懸出重賞、分化瓦解即可成功。”


    但魏明帝沒有接受劉曄的建議,仍延續之前對遼東的政策。公孫淵可能意識到自己處境不妙,所以在努力擴充勢力的同時,他也積極拉攏曹魏的敵人,試圖建立一個反曹魏的聯盟。


    曹魏的敵人其實不用費心去找,都在那裏擺著,一個是蜀漢,一個是孫吳,蜀漢距離遼東太遠,中間全是陸路,想去也去不了,與孫吳雖然陸路也不通,但從海路可直達,公孫淵決定先聯絡孫吳。


    公孫淵派來的使者是校尉宿舒和郎中令孫綜,他們帶著厚禮,還有寫給孫權的奏章,表示願意臣服。孫權很高興,欣然接受,為表示慶賀,孫權特意下詔大赦。孫權準備封公孫淵為燕王,加九錫,派太常卿張彌、執金吾許晏和將軍賀達率領一支上萬人的船隊去遼東,宣布對公孫淵的任命。


    孫權這邊熱血沸騰,但孫吳的大臣們卻反應冷淡,自丞相顧雍以下,群臣幾乎一致反對這麽做,他們都認為公孫淵此人反複無常,信譽很差,對他不能太輕信,更不能過於厚待。群臣建議,即使接受公孫淵稱臣,頂多派個低級官員和少數人馬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這麽隆重,但孫權仍堅持己見。


    這件事成了孫吳上下爭論的熱點,不僅在建業,孫吳在各地的許多重要官員也都參與了討論,他們紛紛建議孫權慎重處理遼東問題。遠在交州的虞翻也聽到了,虞翻之前因得罪孫權被流放到了交州,他也認為這件事不靠譜,想上書勸諫又有點兒害怕,不說又不甘心,於是寫了封信,請負責交州事務的呂岱替他轉呈。


    賦閑在家的輔吳將軍張昭也跑來勸諫,張昭認為公孫淵稱臣隻是權宜之計,這種事最不可靠,按照公孫淵的性格,說不定哪一天又會輕易倒向曹魏一邊,到那時派去的使者都回不來,將被天下恥笑。孫權還是不聽,反而想盡辦法去說服張昭,張昭也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


    誰都說服不了誰,孫權急了,手握刀柄,生氣地說:“吳國士人入宮拜我,出宮就拜先生,我敬先生,已經到了極限,但你多次在公開場合頂撞我,我真怕做出不願意做的事!”張昭愣住了,望了望孫權,最後說:“臣雖然知道有些話陛下不會采納,但我仍然竭盡忠心,不敢不說,這是因為太後臨終前呼老臣於床前,吩咐我輔佐陛下的那些話猶在耳邊啊!”


    張昭一邊說一邊涕泗橫流,這讓孫權也大受感動,把刀扔在地上,與張昭對泣,但哭歸哭,孫權仍然一意孤行。


    就這樣,孫權派張彌、許晏等人出發了,這兩位“部長級”的特使率領著一支船隊由海路前往遼東,隨行攜帶著大量賞賜給公孫淵的金銀財寶和江東特產,還有冊封公孫淵的詔書以及各項九錫用具,之前介紹過九錫的具體內容,又是車馬、儀仗,又是衣服用具,僅這一套東西估摸著就得裝好幾船。


    但到了遼東,果然與張昭預言的一樣,公孫淵反悔了。


    聯絡孫權的想法大概是公孫淵一時衝動下做出的,看到孫吳把場麵做得這麽大,又要封他為燕王,公孫淵有些害怕了,冷靜下來想了想,公孫淵覺得孫吳路途遙遠,無法作為依托,還是跟著曹魏更安全。結果,公孫淵把張彌、許晏等人殺了,把首級送往洛陽,上表魏明帝報告此事,當然得隱去派人聯絡孫權的這一段,把自己包裝成拒絕孫權拉攏、堅定站在曹魏一邊的形象。魏明帝接到報告後很高興,派傅容、聶夔為使者,拜公孫淵為大司馬,晉封為樂浪公,持節,仍兼任遼東郡太守。


    公孫淵的這一手玩得真不錯,孫權的禮物照單全收,魏明帝這邊加官晉爵,如果事情就此了結,這筆買賣就賺大了。然而事情無法了結,因為孫權肯定不幹。


    消息傳回建業,孫權如五雷轟頂,咆哮道:“我活了60歲,人間的艱難困苦全都嚐過,現在居然被鼠輩玩弄,要把人氣死!不把這個鼠輩的頭砍下來扔到海裏,就沒臉君臨萬國。即使把國家搞亡了,我也要幹!”


    盛怒之下,孫權決定親自率兵討伐公孫淵,主意打定,誰都勸不住,群臣嚇傻了,不知道該怎麽辦,隻得不停地上疏勸諫。朝廷尚書仆射薛綜在上疏裏寫道:“水火無情,十分危險,帝王不宜接受。遼東是一個蠻荒小國,如果陛下決心攻打,一定能把它征服,但遼東地方貧苦寒冷,那裏的人都擅長騎馬,聽說大軍來到,將一哄而散,到時候占了一塊空地,毫無意義。”


    遠在武昌的上大將軍陸遜聽到消息也大吃一驚,立即上表勸道:“陛下有神武之姿,承天受命,開創基業,破曹操於烏林,敗劉備於夷陵,擒關羽於荊州。這幾個人都是當世雄傑,陛下皆摧其鋒。眼下正要掃蕩中原,統一天下,卻不能忍耐小小的氣憤而發雷霆之怒。陛下乘船跨海遠征,敵人定會抓住這個機會。臣聽說立誌行萬裏路的人不會中途停步,胸懷四海的人不會因細小的事危害大局。如果大事告捷,公孫淵不討自服,何必為了遼東的人口馬匹而對江東萬世基業毫不珍惜呢?”


    陸遜的弟弟陸瑁時任尚書台選曹尚書,上疏道:“曹魏是與我們土地相接的強敵,稍有疏忽,他們就會抓住,所以現在不應該越海求馬征討公孫淵,應該把重點放在眼前,除腹心之疾。公孫淵老奸巨猾,跟曹魏沒有完全決裂,他們可以唇齒相依,而我們孤立無助,短時間無法把他消滅,到那時山越趁機起事,恐怕不是萬安之策啊!”


    孫權怒氣難消,不聽不聽,全不聽!


    大家隻好接著勸,陸瑁又上疏勸道:“現在元凶未滅,邊境上不斷傳來敵情,不應當把公孫淵作為優先考慮對象。願陛下息怒,暫時停止出兵,然後秘密策劃,等條件成熟再做打算。”


    最後,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孫權終於冷靜下來,取消了親征遼東的計劃。孫權是性情中人,但卻不是愣頭青,待怒氣消散一些他也能想到,此時發兵遼東並沒有多少勝算,反而會引來大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全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門太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門太守並收藏三國全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