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孫權稱帝的這一年,諸葛亮在漢中又有一次大的軍事行動,這一年的春天諸葛亮再次興兵北伐。
距陳倉之戰還不到三個月,諸葛亮又主動發起攻擊,不禁讓對手吃了一驚,這從側麵再次證明了,第二次北伐在陳倉遇阻算不上一次意外,更不是一場慘敗。此次北伐沒有再攻陳倉,也沒有出兵隴右,而是重新規劃了路線,出擊曹魏控製下的武都郡和陰平郡。
武都郡是漢中郡的西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率領大軍從這裏經過,陰平郡在武威郡的西邊,這兩個郡屬於魏、蜀拉鋸地帶,雙方經常在此展開爭奪,第一次北伐失利後,這兩個郡大部分地方被曹魏實際掌握,但它們又與長安相距遙遠,孤懸於外。
攤開地圖,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由東向西一字排開,祁山和隴右大約在漢中郡的左上方,所以從方位上看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不算“北伐”,應該稱“西征”。
前兩次北伐無功,蜀漢上下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急需要來一場勝利,把相對易攻取的這兩個郡拿回來,也是對士氣的一次鼓舞,這大概是諸葛亮急於發動第三次北伐的原因。即使如此諸葛亮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而是進行了周密部署,他派將軍陳式率兵去取武都、陰平二郡,陳式參加過猇亭之戰,在劉備時期就是蜀軍的高級將領。
陳式隻是諸葛亮派出的誘餌,目的是吸引魏軍的主力。身在長安的曹真在陳倉勝利的喜悅中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天氣剛剛轉暖,他根本沒料到諸葛亮還會出擊,加上魏軍主力分散,武都、陰平偏遠,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曹真命雍州刺史郭淮組織就近的魏軍前去救援,郭淮領命,帶領人馬朝陳式迎來,這正是諸葛亮想看到的。諸葛亮立即親自率領主力包抄過去,攻擊建威。建威即今甘肅省成縣,距曹魏的隴右重鎮上邽僅數十裏。幸虧郭淮發現得早,趕緊撤退,否則就將被蜀軍包圍殲滅。打退了來增援的魏軍,武都、陰平二郡沒費多大力氣就占領了,這兩個郡被納入蜀漢的版圖。
第三次北伐規模不大,曆時也不長,但收獲很大。
武都、陰平二郡的麵積都不小於漢中郡,此戰使蜀漢北部邊防區擴大了三倍,並把北部防線連成為一體,為以後再出祁山、攻擊隴右打通了道路。尤其是收複了陰平,從而控製了著名的陰平道北麵的入口,對於防止魏軍利用這條古道偷襲蜀漢意義十分重大。
諸葛亮在武都等地稍作停留,按照征服南中的成功經驗,對當地的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進行了一番安撫,之後率兵回到漢中。勝利的消息傳到成都,後主立即下詔對諸葛亮予以嘉獎:“街亭之敗,原因都在馬謖,但您卻勇於承擔責任,自貶職務,寡人不願違背您的意願,所以順從了您的意見。年前出師,斬殺了敵將王雙,今年再出征,又趕跑了郭淮,招降了一批氐、羌部族,收複武都、陰平二郡,以神威震服了凶暴的敵人,建立了顯赫的功勳。如今天下仍戰亂不寧,最大的敵人仍然未除,您承擔著討伐敵人的大任,是國家的支柱,卻長期貶抑自己,這不利於發揚宏大的偉業。所以,現在恢複您丞相的職務,您務必不要推辭!”
以右將軍的身份行使丞相職權畢竟有許多不便,對於後主恢複自己丞相職務的詔書諸葛亮也沒有再推辭。
回到漢中後,諸葛亮繼續加緊了漢中的建設。
漢中的首府是南鄭,諸葛亮率大軍來到漢中,考慮到人馬太多,大本營一直沒有進駐南鄭,而是安紮在陽平關附近一個叫石馬的地方。為了今後長期在漢中駐軍,諸葛亮利用這段相對空閑的時間,命人修築了兩座新城,鞏固漢中的防衛。
一座新城在沔陽縣即今陝西省勉縣附近,稱漢城;一座新城在城固縣即今陝西省城固縣附近,稱樂城。這兩座新城的位置,一個在南鄭的東邊,一個在南鄭的西邊,加強了漢中的防務。
諸葛亮把大本營也遷往南山之下,這裏位於沔陽縣城之南,是一處通往巴中的平原地帶,地勢開闊。諸葛亮抓緊這段相對平靜的時間,發展漢中的生產,依托新城的修建,擴大屯耕麵積,積蓄糧食,加強訓練,為再次北伐做準備。在治軍、選將方麵,諸葛亮更是花了不少心思。諸葛亮素來以治政、治軍嚴厲著稱,他認為隻有紀律嚴明才能提高戰鬥力,他主張平時嚴格訓練,戰時才能保持嚴明的紀律。他親自抓作戰訓練,有些地方管得還很細,他曾發布過一道命令:“聽到擂五通鼓的號令,應舉黃、白兩塊幡合成的旗子,擺設三麵對敵的圓陣。”
在選將用人方麵諸葛亮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寫了不少這方麵的文章,內容包括好將領應有什麽樣的素質、有什麽樣的氣度,應具備什麽樣的機變權謀,如何振奮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如何肅軍容、揚軍威,如何發揮幕僚的作用,什麽是將領的軟肋,什麽是不合格的將領等。
第三次北伐進攻武都郡的第一天,為砍敵人的鹿角,竟然一口氣用壞了1000把斧子,幸好敵人已經跑了,否則再有敵人來就沒有斧子可用了。這讓諸葛亮很納悶,不知道為什麽斧子這麽不經用。
回到漢中,諸葛亮又讓人製作了幾百把斧子,用了100天還沒有壞,這才知道先前主管製作刀斧的官員不負責任,應當拘捕治罪。通過這件事,諸葛亮告誡大家:“這不是小事,如果再拿那種質量不合格的斧子與敵人交戰,就會破壞整個軍事行動!”
武都、陰平二郡丟失後,曹真有些氣不過。
曹真已接替了曹休的職務成為大司馬,仍駐守長安,負責西線戰場,曹真的大將軍一職由司馬懿升任,仍然駐守宛縣,負責中線戰場。
在所有“諸夏侯曹”中曹真目前是碩果僅存的一個了,是曹魏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但也很孤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後,曹真專程趕到洛陽,向魏明帝提出了一個主動出擊的計劃。
曹真認為,蜀軍連年侵略邊地,總防守也不是辦法,應該發起進攻,數路共進,可以取得大勝,其具體計劃是:由他率主力由褒斜道進攻,作為主攻方向,再派數路魏軍從其他方向進攻,讓蜀軍無法兼顧,最後在漢中腹地會合,一戰至少可收複漢中。
魏明帝一時拿不定主意,把曹真的計劃交給司空陳群看,陳群反對,理由是:“武皇帝過去經陽平關攻張魯,收割了敵人占領地區大量的豆子、麥子作為軍糧,然而敵人還沒有打敗,糧食就吃光了。如今到敵人那裏搶不到糧食,而且褒斜道地勢險峻,進退困難,運送糧食又容易被敵人抄了後路,如果留下太多的兵力保護運輸通道,又會分散兵力,這些都不得不深思熟慮啊!”
陳群當過鎮軍大將軍,但本質上是個文臣,站在軍事的角度看他的見解隻能說一般,按照他的說法漢中永遠都無法收複了,困難始終擺在那裏,總得想出個解決的辦法。但作為政治家,他的見解又或許是對的,同時麵對蜀漢、孫吳兩個對手,要不要主動出擊、什麽情況下主動出擊的確應當謹慎。
魏明帝其實也不願意主動出兵,他讚同陳群的意見。但曹真很執著,把作戰方案修改了一下,又重新上報,新方案的主攻路線由褒斜道改為子午道,其他不變。
魏明帝又把曹真的方案給陳群看,陳群仍然反對,並列舉了不宜出兵的具體理由,重點談到了軍費開支問題。魏明帝再次把陳群的反對意見批轉給曹真,他沒有直接否決曹真的計劃,但傾向性已很明顯,他並不是很積極,但曹真不這麽看,他覺得皇上沒有否決他的計劃等於是批準了,把陳群的意見轉來隻是讓他參閱。
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劃的漢中之戰開始了。這已經是曹魏第三次征漢中了,前兩次都是曹操親自帶的隊,這一次曹真誌在必得,共集合了約20萬大軍,分三路大軍同時出擊:第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由長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穀後直取漢中的南鄭;第二路由張郃率領,由郿縣入褒斜道,經斜穀出漢中,向南鄭方向會合,張郃現在已升任車騎將軍一職,是魏軍的第三號人物,目前也在西線戰場,歸曹真調度;第三路由大將軍司馬懿率領,由新城郡沿漢水溯流而上,水陸並進,向南鄭挺進。司馬懿在荊州時曾打算訓練一支水軍進攻孫吳,現在先用到了這裏。
消息傳到漢中,大家都有些緊張。
諸葛亮馬上派人通知吳帝孫權,告知曹魏的大軍已向漢中方向集結,中線戰場兵力空虛,請孫權在中線、東線兩個戰場上同時采取行動,趁機搶占曹魏的地盤,至少拖住曹軍主力,讓他們不敢輕易向西線增兵。
諸葛亮把漢中地區的蜀中主力集結起來,除分守南鄭、漢城、樂城等要地外,重點布兵於赤阪,此地位於子午道南出口附近,一旦曹真的大軍從子午道殺出,這裏必將有一場惡戰。鑒於漢中兵力不足,諸葛亮請前將軍李嚴速從江州抽調2萬人馬北上,由李嚴親自率領來漢中增援。
這時,諸葛亮卻遇上了意外的麻煩。
危急關頭李嚴本應火速增兵前來,但他卻給諸葛亮回了封信,信中故意透露司馬懿在秘密拉攏他,李嚴就此說到了開府的事。開府就是組建自己的工作機構,沒有開府,你的官再大,也是給人家跑腿的;開了府,你就成了掌櫃的,目前蜀漢隻有諸葛亮一人開府,李嚴覺得他也是托孤大臣,曹魏的托孤大臣司馬懿能開府,自己也應該效仿。
接到李嚴的信,諸葛亮一定很生氣,但為了確保他趕緊增兵漢中,諸葛亮不得已奏請後主,升李嚴為驃騎將軍,並升其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接替李嚴的位置,仍舊鎮守江州。
這樣,李嚴才帶著臨時抽調的人馬前往漢中。
先不說曹真是如何進攻的,先說說孫權。
接到諸葛亮的請求孫權立即行動,讓江北地區的吳軍向外放出話來,要攻打合肥。曹魏東線戰場的總指揮目前是征東將軍滿寵,聽到消息不敢怠慢,立即征調兗州、豫州各地兵馬向合肥方向集中,以備吳軍來攻。但吳軍隻是做做樣子,沒有真打,大家以為這是吳蜀之間玩的老把戲,那邊開打,這邊虛晃一槍目的是牽製,孫權頂多是出工不出力。
魏明帝下詔,讓滿寵把臨時征調來的人馬退回去。但滿寵認為孫吳的真實打算未必隻是虛晃這一槍,他們撤退也許是一種心理戰,一定會趁這邊沒有防備之時,殺一個回馬槍。滿寵上表,要求暫不退兵,魏明帝詔準。
果然讓滿寵料對了,這一次孫權的打算不僅是幫幫場子,而且要抓住時機真幹一回,他先聲奪人,之後又示弱而退,都是心理戰,目的是讓合肥的守軍放鬆戒備,然後集合大軍突然攻擊合肥。由於滿寵早有準備,合肥兵力充足,吳軍無法得手,隻得退回,但如此一來,魏軍在東線受到了牽製,諸葛亮協同孫吳行動的目的也達到了。
曹魏中線戰場總指揮大將軍司馬懿接到魏明帝的詔書,讓他配合曹真攻打漢中。司馬懿遠沒有曹真那麽積極,此戰獲勝出名的是曹真,他的威望定然進一步增加,與自己拉開差距;如果此戰失利,損失的是曹魏基業,自己也白忙一場。
尤其是溯漢水而上的作戰路線,司馬懿肯定更有意見,他有理由懷疑這是一幫參謀對著地圖拍著腦袋擬訂的方案,漢水洶急,一路穿山越嶺,雖有部分河段可通航,但順流而下與逆流而上完全是兩回事,自古征漢中,都是自北向南,或者出大散關,像這樣由東南方向往西北攻的很少,走水路逆流而上根本就沒聽說過。
但司馬懿仍得執行詔令,他由宛縣趕到新城郡,由那裏出發,組織人馬水陸並進,溯漢水向漢中方向攻擊,但他們的進展沒法太快,因為這一帶很多地方都沒有路,他們一邊走還得一邊開路。
秦嶺中間的兩條棧道裏,曹真和張郃分別指揮大軍進攻。這時是農曆的八月,秦嶺山中出人意料地下起了大雨,一口氣下了30多天。山中本來道路就難行,現在到處是水,不停地有滑坡、泥石流,沒法休息,冷得要死,吃不好,睡不了,簡直如同進入人間地獄,有人建議撤軍,曹真急了,不許。
在洛陽,太尉華歆也上疏建議撤軍:“陛下的聖德堪比成康,即便有吳蜀二賊,也不過苟延殘喘。用兵,不得已而用之,願陛下以治理國家為第一要事,然後再考慮征伐。千裏運糧,越險深入,勞而無功。我聽說今年征戰已嚴重影響到生產,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如果天下百姓沒有饑寒之患,他們也就沒有離土之心,吳蜀二賊,可坐而平定。”
魏明帝還想等等看,就回複華歆道:“先生考慮得很深,我感到欣慰。但是,賊人憑借山川之險,武皇帝、文皇帝在世時,也多次未能平定,我何德何能,可以指望不費力就把他們消滅?先試探一下,如果天時未到,再說撤兵不遲。”
又過了幾天,雨還在下,少府卿楊阜上疏說:“現在吳蜀未平,上天頻頻降下凶兆,大軍剛出發,大雨就下個不停。目前大軍已困在山中多日,糧草轉運都靠肩挑背扛,十分費力,《左傳》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應該趕緊退兵。”
王朗的兒子、散騎常侍王肅也上疏說:“古說‘千裏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這說的還是平途行軍的事,何況現在深入險境,鑿路而前,勞力必百倍。加之現在大雨,山路濕滑,行軍速度很慢,糧草又難以保證,這些都是兵家所忌。”
看到大家一致反對,魏明帝知道不能再堅持了,下詔讓包括曹真在內的各路魏軍撤回。
魏軍撤退,諸葛亮命魏延和吳壹分別率人馬攻擊曹魏控製的隴右,魏延和吳壹越過武都郡,向西攻入曹魏南安郡境內,曹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率兵來迎,魏延和吳壹打敗了他們,取得了勝利,蜀軍隨後退回。這是第三北伐獲勝後緊接著的又一次勝利,諸葛亮把魏延在丞相府裏的職務由丞相司馬提升為丞相前軍師,並上報後主,將魏延的爵位由亭侯晉為南鄭縣侯;上報後主擢升吳壹為左將軍,由亭侯晉爵為高陽鄉侯,魏延留下的丞相司馬一職提拔費禕來擔任。
有人把阻擊曹真這一仗,以及魏延、吳壹主動出擊隴右也看成單獨的兩次北伐,其實這兩仗屬於同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是曹魏一方主動發起,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北伐。
距陳倉之戰還不到三個月,諸葛亮又主動發起攻擊,不禁讓對手吃了一驚,這從側麵再次證明了,第二次北伐在陳倉遇阻算不上一次意外,更不是一場慘敗。此次北伐沒有再攻陳倉,也沒有出兵隴右,而是重新規劃了路線,出擊曹魏控製下的武都郡和陰平郡。
武都郡是漢中郡的西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率領大軍從這裏經過,陰平郡在武威郡的西邊,這兩個郡屬於魏、蜀拉鋸地帶,雙方經常在此展開爭奪,第一次北伐失利後,這兩個郡大部分地方被曹魏實際掌握,但它們又與長安相距遙遠,孤懸於外。
攤開地圖,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由東向西一字排開,祁山和隴右大約在漢中郡的左上方,所以從方位上看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不算“北伐”,應該稱“西征”。
前兩次北伐無功,蜀漢上下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急需要來一場勝利,把相對易攻取的這兩個郡拿回來,也是對士氣的一次鼓舞,這大概是諸葛亮急於發動第三次北伐的原因。即使如此諸葛亮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而是進行了周密部署,他派將軍陳式率兵去取武都、陰平二郡,陳式參加過猇亭之戰,在劉備時期就是蜀軍的高級將領。
陳式隻是諸葛亮派出的誘餌,目的是吸引魏軍的主力。身在長安的曹真在陳倉勝利的喜悅中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天氣剛剛轉暖,他根本沒料到諸葛亮還會出擊,加上魏軍主力分散,武都、陰平偏遠,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曹真命雍州刺史郭淮組織就近的魏軍前去救援,郭淮領命,帶領人馬朝陳式迎來,這正是諸葛亮想看到的。諸葛亮立即親自率領主力包抄過去,攻擊建威。建威即今甘肅省成縣,距曹魏的隴右重鎮上邽僅數十裏。幸虧郭淮發現得早,趕緊撤退,否則就將被蜀軍包圍殲滅。打退了來增援的魏軍,武都、陰平二郡沒費多大力氣就占領了,這兩個郡被納入蜀漢的版圖。
第三次北伐規模不大,曆時也不長,但收獲很大。
武都、陰平二郡的麵積都不小於漢中郡,此戰使蜀漢北部邊防區擴大了三倍,並把北部防線連成為一體,為以後再出祁山、攻擊隴右打通了道路。尤其是收複了陰平,從而控製了著名的陰平道北麵的入口,對於防止魏軍利用這條古道偷襲蜀漢意義十分重大。
諸葛亮在武都等地稍作停留,按照征服南中的成功經驗,對當地的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進行了一番安撫,之後率兵回到漢中。勝利的消息傳到成都,後主立即下詔對諸葛亮予以嘉獎:“街亭之敗,原因都在馬謖,但您卻勇於承擔責任,自貶職務,寡人不願違背您的意願,所以順從了您的意見。年前出師,斬殺了敵將王雙,今年再出征,又趕跑了郭淮,招降了一批氐、羌部族,收複武都、陰平二郡,以神威震服了凶暴的敵人,建立了顯赫的功勳。如今天下仍戰亂不寧,最大的敵人仍然未除,您承擔著討伐敵人的大任,是國家的支柱,卻長期貶抑自己,這不利於發揚宏大的偉業。所以,現在恢複您丞相的職務,您務必不要推辭!”
以右將軍的身份行使丞相職權畢竟有許多不便,對於後主恢複自己丞相職務的詔書諸葛亮也沒有再推辭。
回到漢中後,諸葛亮繼續加緊了漢中的建設。
漢中的首府是南鄭,諸葛亮率大軍來到漢中,考慮到人馬太多,大本營一直沒有進駐南鄭,而是安紮在陽平關附近一個叫石馬的地方。為了今後長期在漢中駐軍,諸葛亮利用這段相對空閑的時間,命人修築了兩座新城,鞏固漢中的防衛。
一座新城在沔陽縣即今陝西省勉縣附近,稱漢城;一座新城在城固縣即今陝西省城固縣附近,稱樂城。這兩座新城的位置,一個在南鄭的東邊,一個在南鄭的西邊,加強了漢中的防務。
諸葛亮把大本營也遷往南山之下,這裏位於沔陽縣城之南,是一處通往巴中的平原地帶,地勢開闊。諸葛亮抓緊這段相對平靜的時間,發展漢中的生產,依托新城的修建,擴大屯耕麵積,積蓄糧食,加強訓練,為再次北伐做準備。在治軍、選將方麵,諸葛亮更是花了不少心思。諸葛亮素來以治政、治軍嚴厲著稱,他認為隻有紀律嚴明才能提高戰鬥力,他主張平時嚴格訓練,戰時才能保持嚴明的紀律。他親自抓作戰訓練,有些地方管得還很細,他曾發布過一道命令:“聽到擂五通鼓的號令,應舉黃、白兩塊幡合成的旗子,擺設三麵對敵的圓陣。”
在選將用人方麵諸葛亮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寫了不少這方麵的文章,內容包括好將領應有什麽樣的素質、有什麽樣的氣度,應具備什麽樣的機變權謀,如何振奮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如何肅軍容、揚軍威,如何發揮幕僚的作用,什麽是將領的軟肋,什麽是不合格的將領等。
第三次北伐進攻武都郡的第一天,為砍敵人的鹿角,竟然一口氣用壞了1000把斧子,幸好敵人已經跑了,否則再有敵人來就沒有斧子可用了。這讓諸葛亮很納悶,不知道為什麽斧子這麽不經用。
回到漢中,諸葛亮又讓人製作了幾百把斧子,用了100天還沒有壞,這才知道先前主管製作刀斧的官員不負責任,應當拘捕治罪。通過這件事,諸葛亮告誡大家:“這不是小事,如果再拿那種質量不合格的斧子與敵人交戰,就會破壞整個軍事行動!”
武都、陰平二郡丟失後,曹真有些氣不過。
曹真已接替了曹休的職務成為大司馬,仍駐守長安,負責西線戰場,曹真的大將軍一職由司馬懿升任,仍然駐守宛縣,負責中線戰場。
在所有“諸夏侯曹”中曹真目前是碩果僅存的一個了,是曹魏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但也很孤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後,曹真專程趕到洛陽,向魏明帝提出了一個主動出擊的計劃。
曹真認為,蜀軍連年侵略邊地,總防守也不是辦法,應該發起進攻,數路共進,可以取得大勝,其具體計劃是:由他率主力由褒斜道進攻,作為主攻方向,再派數路魏軍從其他方向進攻,讓蜀軍無法兼顧,最後在漢中腹地會合,一戰至少可收複漢中。
魏明帝一時拿不定主意,把曹真的計劃交給司空陳群看,陳群反對,理由是:“武皇帝過去經陽平關攻張魯,收割了敵人占領地區大量的豆子、麥子作為軍糧,然而敵人還沒有打敗,糧食就吃光了。如今到敵人那裏搶不到糧食,而且褒斜道地勢險峻,進退困難,運送糧食又容易被敵人抄了後路,如果留下太多的兵力保護運輸通道,又會分散兵力,這些都不得不深思熟慮啊!”
陳群當過鎮軍大將軍,但本質上是個文臣,站在軍事的角度看他的見解隻能說一般,按照他的說法漢中永遠都無法收複了,困難始終擺在那裏,總得想出個解決的辦法。但作為政治家,他的見解又或許是對的,同時麵對蜀漢、孫吳兩個對手,要不要主動出擊、什麽情況下主動出擊的確應當謹慎。
魏明帝其實也不願意主動出兵,他讚同陳群的意見。但曹真很執著,把作戰方案修改了一下,又重新上報,新方案的主攻路線由褒斜道改為子午道,其他不變。
魏明帝又把曹真的方案給陳群看,陳群仍然反對,並列舉了不宜出兵的具體理由,重點談到了軍費開支問題。魏明帝再次把陳群的反對意見批轉給曹真,他沒有直接否決曹真的計劃,但傾向性已很明顯,他並不是很積極,但曹真不這麽看,他覺得皇上沒有否決他的計劃等於是批準了,把陳群的意見轉來隻是讓他參閱。
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劃的漢中之戰開始了。這已經是曹魏第三次征漢中了,前兩次都是曹操親自帶的隊,這一次曹真誌在必得,共集合了約20萬大軍,分三路大軍同時出擊:第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由長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穀後直取漢中的南鄭;第二路由張郃率領,由郿縣入褒斜道,經斜穀出漢中,向南鄭方向會合,張郃現在已升任車騎將軍一職,是魏軍的第三號人物,目前也在西線戰場,歸曹真調度;第三路由大將軍司馬懿率領,由新城郡沿漢水溯流而上,水陸並進,向南鄭挺進。司馬懿在荊州時曾打算訓練一支水軍進攻孫吳,現在先用到了這裏。
消息傳到漢中,大家都有些緊張。
諸葛亮馬上派人通知吳帝孫權,告知曹魏的大軍已向漢中方向集結,中線戰場兵力空虛,請孫權在中線、東線兩個戰場上同時采取行動,趁機搶占曹魏的地盤,至少拖住曹軍主力,讓他們不敢輕易向西線增兵。
諸葛亮把漢中地區的蜀中主力集結起來,除分守南鄭、漢城、樂城等要地外,重點布兵於赤阪,此地位於子午道南出口附近,一旦曹真的大軍從子午道殺出,這裏必將有一場惡戰。鑒於漢中兵力不足,諸葛亮請前將軍李嚴速從江州抽調2萬人馬北上,由李嚴親自率領來漢中增援。
這時,諸葛亮卻遇上了意外的麻煩。
危急關頭李嚴本應火速增兵前來,但他卻給諸葛亮回了封信,信中故意透露司馬懿在秘密拉攏他,李嚴就此說到了開府的事。開府就是組建自己的工作機構,沒有開府,你的官再大,也是給人家跑腿的;開了府,你就成了掌櫃的,目前蜀漢隻有諸葛亮一人開府,李嚴覺得他也是托孤大臣,曹魏的托孤大臣司馬懿能開府,自己也應該效仿。
接到李嚴的信,諸葛亮一定很生氣,但為了確保他趕緊增兵漢中,諸葛亮不得已奏請後主,升李嚴為驃騎將軍,並升其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接替李嚴的位置,仍舊鎮守江州。
這樣,李嚴才帶著臨時抽調的人馬前往漢中。
先不說曹真是如何進攻的,先說說孫權。
接到諸葛亮的請求孫權立即行動,讓江北地區的吳軍向外放出話來,要攻打合肥。曹魏東線戰場的總指揮目前是征東將軍滿寵,聽到消息不敢怠慢,立即征調兗州、豫州各地兵馬向合肥方向集中,以備吳軍來攻。但吳軍隻是做做樣子,沒有真打,大家以為這是吳蜀之間玩的老把戲,那邊開打,這邊虛晃一槍目的是牽製,孫權頂多是出工不出力。
魏明帝下詔,讓滿寵把臨時征調來的人馬退回去。但滿寵認為孫吳的真實打算未必隻是虛晃這一槍,他們撤退也許是一種心理戰,一定會趁這邊沒有防備之時,殺一個回馬槍。滿寵上表,要求暫不退兵,魏明帝詔準。
果然讓滿寵料對了,這一次孫權的打算不僅是幫幫場子,而且要抓住時機真幹一回,他先聲奪人,之後又示弱而退,都是心理戰,目的是讓合肥的守軍放鬆戒備,然後集合大軍突然攻擊合肥。由於滿寵早有準備,合肥兵力充足,吳軍無法得手,隻得退回,但如此一來,魏軍在東線受到了牽製,諸葛亮協同孫吳行動的目的也達到了。
曹魏中線戰場總指揮大將軍司馬懿接到魏明帝的詔書,讓他配合曹真攻打漢中。司馬懿遠沒有曹真那麽積極,此戰獲勝出名的是曹真,他的威望定然進一步增加,與自己拉開差距;如果此戰失利,損失的是曹魏基業,自己也白忙一場。
尤其是溯漢水而上的作戰路線,司馬懿肯定更有意見,他有理由懷疑這是一幫參謀對著地圖拍著腦袋擬訂的方案,漢水洶急,一路穿山越嶺,雖有部分河段可通航,但順流而下與逆流而上完全是兩回事,自古征漢中,都是自北向南,或者出大散關,像這樣由東南方向往西北攻的很少,走水路逆流而上根本就沒聽說過。
但司馬懿仍得執行詔令,他由宛縣趕到新城郡,由那裏出發,組織人馬水陸並進,溯漢水向漢中方向攻擊,但他們的進展沒法太快,因為這一帶很多地方都沒有路,他們一邊走還得一邊開路。
秦嶺中間的兩條棧道裏,曹真和張郃分別指揮大軍進攻。這時是農曆的八月,秦嶺山中出人意料地下起了大雨,一口氣下了30多天。山中本來道路就難行,現在到處是水,不停地有滑坡、泥石流,沒法休息,冷得要死,吃不好,睡不了,簡直如同進入人間地獄,有人建議撤軍,曹真急了,不許。
在洛陽,太尉華歆也上疏建議撤軍:“陛下的聖德堪比成康,即便有吳蜀二賊,也不過苟延殘喘。用兵,不得已而用之,願陛下以治理國家為第一要事,然後再考慮征伐。千裏運糧,越險深入,勞而無功。我聽說今年征戰已嚴重影響到生產,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如果天下百姓沒有饑寒之患,他們也就沒有離土之心,吳蜀二賊,可坐而平定。”
魏明帝還想等等看,就回複華歆道:“先生考慮得很深,我感到欣慰。但是,賊人憑借山川之險,武皇帝、文皇帝在世時,也多次未能平定,我何德何能,可以指望不費力就把他們消滅?先試探一下,如果天時未到,再說撤兵不遲。”
又過了幾天,雨還在下,少府卿楊阜上疏說:“現在吳蜀未平,上天頻頻降下凶兆,大軍剛出發,大雨就下個不停。目前大軍已困在山中多日,糧草轉運都靠肩挑背扛,十分費力,《左傳》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應該趕緊退兵。”
王朗的兒子、散騎常侍王肅也上疏說:“古說‘千裏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這說的還是平途行軍的事,何況現在深入險境,鑿路而前,勞力必百倍。加之現在大雨,山路濕滑,行軍速度很慢,糧草又難以保證,這些都是兵家所忌。”
看到大家一致反對,魏明帝知道不能再堅持了,下詔讓包括曹真在內的各路魏軍撤回。
魏軍撤退,諸葛亮命魏延和吳壹分別率人馬攻擊曹魏控製的隴右,魏延和吳壹越過武都郡,向西攻入曹魏南安郡境內,曹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率兵來迎,魏延和吳壹打敗了他們,取得了勝利,蜀軍隨後退回。這是第三北伐獲勝後緊接著的又一次勝利,諸葛亮把魏延在丞相府裏的職務由丞相司馬提升為丞相前軍師,並上報後主,將魏延的爵位由亭侯晉為南鄭縣侯;上報後主擢升吳壹為左將軍,由亭侯晉爵為高陽鄉侯,魏延留下的丞相司馬一職提拔費禕來擔任。
有人把阻擊曹真這一仗,以及魏延、吳壹主動出擊隴右也看成單獨的兩次北伐,其實這兩仗屬於同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是曹魏一方主動發起,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