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君名叫奮,他父親是趙國人,姓石。趙國滅亡後,遷居到溫縣。高祖向東攻打項籍,經過河內,當時石奮十五歲,當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談話,喜歡他的恭敬,問他說:“你家還有什麽人?”他回答說:“我隻有母親,不幸雙目失明。家裏貧窮。還有一個姐姐,擅長彈琴。”高祖說:“你能跟隨我嗎?”他說:“願意盡力效勞。”於是高祖召他姐姐來封為美人,讓石奮任中涓,兼管傳達,把他家遷到長安城裏的戚裏,這是因為姐姐做美人的緣故。石奮做官到孝文帝時,靠積累功勞當上了大中大夫。他沒有文才學問,但恭敬謹嚴沒人能比得上。
文帝的時候,東陽侯張相如任太子太傅,被免官。選拔可以任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舉石奮,石奮當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即位,用他擔任九卿;和皇上太過於親近了,皇上害怕他,就調石奮任諸侯國相。石奮的長子叫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慶,都因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辦事謹嚴,做官都到了二千石。於是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官員,作為臣子的尊貴光寵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晚年,萬石君按上大夫俸祿回家養老,每年根據定期作為大臣參加朝會。經過皇宮的門樓,萬石君一定下車快步走,看到皇上所乘路車的馬,一定俯身按著車前橫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孫做小官,回家來進見他,萬石君一定穿著朝服來接見,不稱呼名字。子孫有錯誤,不譴責,就坐在旁邊的座位上,對著飯桌不吃飯。然後兒子們互相責備,通過長輩的幫助說情,光著上身堅決地謝罪,改正錯誤,才答應。已成年的子孫在他身邊,雖然平常在家也一定戴禮帽,非常整齊肅穆的樣子。奴仆一派恭敬和悅的氣氛,特別謹慎。皇上經常給他家賞賜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著吃,好像皇上就在眼前。他辦理喪事,十分悲哀。子孫遵循他的教導,也和他一樣。萬石君一家憑著孝敬謹嚴而聞名於各郡國。即使齊、魯的那些儒生的誠信行為,都自認為比不上。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為推行儒學而犯罪。皇太後認為儒生誇誇其談而缺少實質內容,如今萬石君一家不多說話而身體力行,就讓他的長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兒子石慶任內史。
石建年老頭發白了,萬石君卻還健康沒病。石建任郎中令,每五天休假回來拜見父親,進入小房內,暗地問仆人,拿父親的內褲、溺器,親自洗好,再交給仆人,不敢讓萬石君知道,他經常這樣做。石建任郎中令,有可以述說的事情,就背著人盡情地說;到了朝廷上進見就好像不會說話一樣。因此皇上便親自尊敬地以禮對待他。
萬石君遷居到陵裏。內史石慶喝醉了回家,進入外門沒有下車。萬石君聽說了,不吃飯。石慶害怕,光著上身去請罪,沒有許可。全族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體請罪,萬石君責備說:“內史是顯貴的人,進入鄉裏,鄉裏中的長輩都走開回避,而內史坐在車中自得其樂,本來應當麽!”於是吩咐停止追究石慶。石慶和眾子弟進入裏門,都快步走回到家。
萬石君在元朔五年中去世。他的長子郎中令石建痛哭哀悼,扶著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後,石建也去世了。眾子孫都有孝行,可是石建最突出,超過萬石君。
石建任郎中令,上書稟奏事情,文件批下來,石建讀它,說:“寫錯了!‘馬’字下麵腳連尾應該五筆,如今隻有四筆,少一筆。皇上發現責怪下來就該死了!”十分害怕。他做事謹慎,即使是別的小事也都這樣。
萬石君的小兒子石慶任太仆,駕車外出,皇上問他駕車子的有幾匹馬,石慶用鞭子逐一數完馬後,舉起手說:“六匹馬。”石慶在各位兒子中是最隨便的了,但還是這樣認真。他任齊國相,全齊國的人都仰慕他們家的品行,不用命令而齊國太平,替他建立了石相祠。
元狩元年,皇上設立太子,選拔群臣中可以做太子老師的人,石慶從沛郡太守調任太子太傅,七年後升為禦史大夫。
元鼎五年秋天,丞相犯罪,被免官。皇上有製書詔告禦史說:“萬石君先帝尊重他,他的子孫有孝行,應該讓禦史大夫石慶任丞相,封為牧丘侯。”這時朝廷正在南麵征討南越、東越,在東邊攻打朝鮮,在北邊驅逐匈奴,在西邊討伐大宛,國內多事。天子視察全國,修複上古的神廟,到名山祭祀天地,興起禮樂。國家財政短缺,桑弘羊等人開辟財源,王溫舒之流推行嚴苛法律,兒寬等人推崇文才學術做到了九卿之官,交替當權,事情不由丞相來決定,丞相忠厚謹慎罷了。石慶在職九年,沒有能夠發表什麽匡正時弊的言論。他曾經想請求懲辦皇上親近的大臣所忠、九卿鹹宣的罪行,沒能讓他們服罪,反而因此獲罪,後來用錢贖了罪。
元狩四年中,關東有二百萬流民,沒有戶籍的人有四十萬,公卿大臣議論想請求皇上遷移流民到邊疆,來處罰他們。皇上認為丞相年老謹慎,不會參加這樣的議論,就賜丞相休假回家,然後查究禦史大夫以下議論奏請的人。丞相慚愧自己不能勝任職守,於是上書說:“我有幸得以任丞相,才能低下,沒有辦法來輔助治理國家,城郊倉庫空虛,很多百姓流離失所,罪應被處死,皇上不忍心懲罰我。希望歸還丞相、侯印,乞求讓我這把屍骨回家,避開而給賢能的人讓路。”天子說:“糧倉已經空了,貧苦的百姓流散,而你想請求遷移他們,使國家搖蕩不安,來震動、危害它,然後你辭去職位,你想要把危難推歸給誰呢?”用詔書責備石慶,石慶十分慚愧,就重新處理政事。
石慶細究法令條文而辦事謹慎,可是沒有別的大謀略,替百姓說話。三年多以後,在太初二年中,丞相石慶去世,被賜諡號為恬侯。石慶的二子石德,石慶喜愛、信用他,皇上讓石德做石慶的繼承人,接替侯爵。後來他任太常,犯法應當處死,贖罪免死刑降為平民。石慶正任丞相時,眾子孫做官陸續做到二千石的有十三人。到石慶死後,這些人逐漸因為有罪而免了官,孝敬、謹嚴的家風更加衰落了。
建陵侯衛綰是代郡大陵人。衛綰憑借車技而當了郎官,事奉文帝,連續立功而升為中郎將,忠厚謹嚴,沒有別的才能。孝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召來皇上身邊的人飲酒,而衛綰托稱有病沒有來。文帝快要駕崩時,囑咐孝景帝說:“衛綰是忠厚的人,要好好對待他。”到文帝駕崩,景帝即位,一年多都沒有責怪衛綰,衛綰每天更加謹慎勤力。
景帝到上林苑,命令中郎將陪同乘車,回來時問道:“你知道為什麽能陪同乘車嗎?”衛綰說:“我從車兵有幸能夠憑著連續立功升任中郎將,不知道為什麽。”皇上問道:“我做太子時召你來,你不願意來,為什麽?”衛綰回答說:“死罪,我確實生病!”皇上賜給他寶劍。衛綰說:“先帝賜給我寶劍共有六把,我不敢再承奉詔令接受了。”皇上說:“寶劍是人們所喜好的,可以進行交換、買賣,難道留到現在麽?”衛綰說:“都在。”皇上讓他拿來那六把寶劍,寶劍還在鞘中,沒有使用過。郎官有過失,他常常承擔罪責,不和其他中郎將爭辯;有功勞,他常常讓給別的中郎將。皇上認為他廉潔忠厚沒有詭計,於是任命衛綰為河間王太傅。吳、楚造反時,皇上命令衛綰任將軍,率領河間的部隊攻打吳、楚有功勞,被任命為中尉。三年後,因為立了軍功,在孝景帝前元六年中封衛綰為建陵侯。
第二年,皇上廢棄太子劉榮,誅殺栗卿等人。皇上認為衛綰忠厚,不忍心處罰他,就賜他休假回家,而派郅都逮捕懲辦栗家。事情完後,皇上立膠東王做太子,征召衛綰,任命他為太子太傅。過了很久,衛綰升為禦史大夫。五年後,他取代桃侯劉舍任丞相,在朝廷上奏請事情遵守職分照章辦事。可是他從開始做官一直到做丞相,終究沒有什麽提議。天子認為他誠實寬厚,可以輔佐少主,尊重寵愛他,給他的賞賜非常多。
衛綰任丞相三年,景帝駕崩,武帝登位。建元年間,丞相因為景帝患病時各官署的囚犯很多是無辜受罪的,而被認為不稱職,被免官。那以後衛綰去世,他兒子衛信繼襲侯爵,由於助祭獻金不合規定而失去了侯爵。
塞侯直不疑是南陽人。任郎官,事奉文帝,他同房有人請假回家,錯拿了同房郎官的黃金走,不久丟失金的主人發現,胡亂猜測是直不疑所為,直不疑認錯有這事,買黃金償還他。請假回家的人返來而送還了黃金,先前丟失金的郎官十分慚愧,因此稱讚他是忠厚的人。文帝選拔人才,他逐漸升官做到太中大夫。上朝,在廷堂相見,有人誹謗他說:“直不疑相貌很美,可是偏偏對他善於跟嫂子私通沒有辦法!”直不疑聽說了,說:“我是沒有哥哥的。”可是終究不為自己辯白。
吳、楚等國謀反時,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帶領軍隊攻打他們。景帝後元元年,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天子表彰平定吳、楚叛亂的有功人員,就封直不疑為塞侯。武帝建元年間,他和丞相衛綰都因為過失而被免官職。
直不疑學習《老子》言論,他所到的地方,做官用老一套辦法,唯恐人們知道他做官的事跡。他不喜歡樹立名聲,被人稱為有德行和厚道的人。直不疑死後,他兒子直相如繼襲侯爵。他孫子直望,因為助祭獻金不合規定失去侯爵。
郎中令周文,名叫周仁,他的祖先以前是任城人。他憑借醫術進見。在景帝做太子時,任命他為舍人,後來積累功勞逐漸提升,漢文帝時官至太中大夫。景帝剛登位,任命周仁為郎中令。
周仁為人謹慎持重不泄露別人的秘密,經常穿著有補釘的舊衣服,常常故意使容服不潔淨,使嬪妃不接近,因此受到皇帝寵愛。景帝進入寢宮,在後宮暗地裏嬉戲,周仁常在旁邊。到景帝駕崩,周仁還任郎中令,始終沒有什麽建設性的言論。皇上時常向他詢問別人,周仁說:“皇上自己考察他吧。”可是也沒有對別人講什麽壞話。因為這樣,景帝曾經兩次親自到他家。他家遷到了陽陵。皇上賞賜給他的錢物很多,可他經常推辭,不敢接受。諸侯百官贈送的東西,他終究什麽也不接受。
武帝登位,認為他是先帝的大臣,尊重他。周仁於是因為有病免職,以二千石的俸祿回家養老,他的子孫都做到了大官。
禦史大夫張叔,名叫張歐,是安丘侯張說的小妾生的兒子。孝文帝時他憑研究刑名學說事奉太子。可是張歐雖然研究刑法及名實學說,他為人卻很忠厚。景帝時對他尊重,常擔任九卿。到武帝元朔四年,韓安國被免職,詔令任命張歐為禦史大夫。自從張歐做官起,從不說懲辦人,一心用誠實忠厚態度做官。屬下認為他是個忠厚的人,也不敢太欺負他。要往上呈送已經辦好的案件,有可以退回重審的,把它退回;不可能退還的,不得已,就流著淚親自看著把它封好。他愛護人到這種地步。
張歐年老病重,請求免職。於是天子也特頒明令準予退休,按照上大夫的俸祿回家養老。家住在陽陵。他的子孫都做到了大官。
太史公說:孔子有句話說“君子言語要遲鈍,行動要迅速”,說的大概是萬石君、建陵侯和張叔吧?因此他們教化不峻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塞侯精妙機巧,而周文陷於阿諛,君子譏笑他們,因為他們接近於奸巧諂媚。可是他們可說是行為敦厚的君子了!
文帝的時候,東陽侯張相如任太子太傅,被免官。選拔可以任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舉石奮,石奮當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即位,用他擔任九卿;和皇上太過於親近了,皇上害怕他,就調石奮任諸侯國相。石奮的長子叫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慶,都因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辦事謹嚴,做官都到了二千石。於是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官員,作為臣子的尊貴光寵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晚年,萬石君按上大夫俸祿回家養老,每年根據定期作為大臣參加朝會。經過皇宮的門樓,萬石君一定下車快步走,看到皇上所乘路車的馬,一定俯身按著車前橫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孫做小官,回家來進見他,萬石君一定穿著朝服來接見,不稱呼名字。子孫有錯誤,不譴責,就坐在旁邊的座位上,對著飯桌不吃飯。然後兒子們互相責備,通過長輩的幫助說情,光著上身堅決地謝罪,改正錯誤,才答應。已成年的子孫在他身邊,雖然平常在家也一定戴禮帽,非常整齊肅穆的樣子。奴仆一派恭敬和悅的氣氛,特別謹慎。皇上經常給他家賞賜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著吃,好像皇上就在眼前。他辦理喪事,十分悲哀。子孫遵循他的教導,也和他一樣。萬石君一家憑著孝敬謹嚴而聞名於各郡國。即使齊、魯的那些儒生的誠信行為,都自認為比不上。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為推行儒學而犯罪。皇太後認為儒生誇誇其談而缺少實質內容,如今萬石君一家不多說話而身體力行,就讓他的長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兒子石慶任內史。
石建年老頭發白了,萬石君卻還健康沒病。石建任郎中令,每五天休假回來拜見父親,進入小房內,暗地問仆人,拿父親的內褲、溺器,親自洗好,再交給仆人,不敢讓萬石君知道,他經常這樣做。石建任郎中令,有可以述說的事情,就背著人盡情地說;到了朝廷上進見就好像不會說話一樣。因此皇上便親自尊敬地以禮對待他。
萬石君遷居到陵裏。內史石慶喝醉了回家,進入外門沒有下車。萬石君聽說了,不吃飯。石慶害怕,光著上身去請罪,沒有許可。全族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體請罪,萬石君責備說:“內史是顯貴的人,進入鄉裏,鄉裏中的長輩都走開回避,而內史坐在車中自得其樂,本來應當麽!”於是吩咐停止追究石慶。石慶和眾子弟進入裏門,都快步走回到家。
萬石君在元朔五年中去世。他的長子郎中令石建痛哭哀悼,扶著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後,石建也去世了。眾子孫都有孝行,可是石建最突出,超過萬石君。
石建任郎中令,上書稟奏事情,文件批下來,石建讀它,說:“寫錯了!‘馬’字下麵腳連尾應該五筆,如今隻有四筆,少一筆。皇上發現責怪下來就該死了!”十分害怕。他做事謹慎,即使是別的小事也都這樣。
萬石君的小兒子石慶任太仆,駕車外出,皇上問他駕車子的有幾匹馬,石慶用鞭子逐一數完馬後,舉起手說:“六匹馬。”石慶在各位兒子中是最隨便的了,但還是這樣認真。他任齊國相,全齊國的人都仰慕他們家的品行,不用命令而齊國太平,替他建立了石相祠。
元狩元年,皇上設立太子,選拔群臣中可以做太子老師的人,石慶從沛郡太守調任太子太傅,七年後升為禦史大夫。
元鼎五年秋天,丞相犯罪,被免官。皇上有製書詔告禦史說:“萬石君先帝尊重他,他的子孫有孝行,應該讓禦史大夫石慶任丞相,封為牧丘侯。”這時朝廷正在南麵征討南越、東越,在東邊攻打朝鮮,在北邊驅逐匈奴,在西邊討伐大宛,國內多事。天子視察全國,修複上古的神廟,到名山祭祀天地,興起禮樂。國家財政短缺,桑弘羊等人開辟財源,王溫舒之流推行嚴苛法律,兒寬等人推崇文才學術做到了九卿之官,交替當權,事情不由丞相來決定,丞相忠厚謹慎罷了。石慶在職九年,沒有能夠發表什麽匡正時弊的言論。他曾經想請求懲辦皇上親近的大臣所忠、九卿鹹宣的罪行,沒能讓他們服罪,反而因此獲罪,後來用錢贖了罪。
元狩四年中,關東有二百萬流民,沒有戶籍的人有四十萬,公卿大臣議論想請求皇上遷移流民到邊疆,來處罰他們。皇上認為丞相年老謹慎,不會參加這樣的議論,就賜丞相休假回家,然後查究禦史大夫以下議論奏請的人。丞相慚愧自己不能勝任職守,於是上書說:“我有幸得以任丞相,才能低下,沒有辦法來輔助治理國家,城郊倉庫空虛,很多百姓流離失所,罪應被處死,皇上不忍心懲罰我。希望歸還丞相、侯印,乞求讓我這把屍骨回家,避開而給賢能的人讓路。”天子說:“糧倉已經空了,貧苦的百姓流散,而你想請求遷移他們,使國家搖蕩不安,來震動、危害它,然後你辭去職位,你想要把危難推歸給誰呢?”用詔書責備石慶,石慶十分慚愧,就重新處理政事。
石慶細究法令條文而辦事謹慎,可是沒有別的大謀略,替百姓說話。三年多以後,在太初二年中,丞相石慶去世,被賜諡號為恬侯。石慶的二子石德,石慶喜愛、信用他,皇上讓石德做石慶的繼承人,接替侯爵。後來他任太常,犯法應當處死,贖罪免死刑降為平民。石慶正任丞相時,眾子孫做官陸續做到二千石的有十三人。到石慶死後,這些人逐漸因為有罪而免了官,孝敬、謹嚴的家風更加衰落了。
建陵侯衛綰是代郡大陵人。衛綰憑借車技而當了郎官,事奉文帝,連續立功而升為中郎將,忠厚謹嚴,沒有別的才能。孝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召來皇上身邊的人飲酒,而衛綰托稱有病沒有來。文帝快要駕崩時,囑咐孝景帝說:“衛綰是忠厚的人,要好好對待他。”到文帝駕崩,景帝即位,一年多都沒有責怪衛綰,衛綰每天更加謹慎勤力。
景帝到上林苑,命令中郎將陪同乘車,回來時問道:“你知道為什麽能陪同乘車嗎?”衛綰說:“我從車兵有幸能夠憑著連續立功升任中郎將,不知道為什麽。”皇上問道:“我做太子時召你來,你不願意來,為什麽?”衛綰回答說:“死罪,我確實生病!”皇上賜給他寶劍。衛綰說:“先帝賜給我寶劍共有六把,我不敢再承奉詔令接受了。”皇上說:“寶劍是人們所喜好的,可以進行交換、買賣,難道留到現在麽?”衛綰說:“都在。”皇上讓他拿來那六把寶劍,寶劍還在鞘中,沒有使用過。郎官有過失,他常常承擔罪責,不和其他中郎將爭辯;有功勞,他常常讓給別的中郎將。皇上認為他廉潔忠厚沒有詭計,於是任命衛綰為河間王太傅。吳、楚造反時,皇上命令衛綰任將軍,率領河間的部隊攻打吳、楚有功勞,被任命為中尉。三年後,因為立了軍功,在孝景帝前元六年中封衛綰為建陵侯。
第二年,皇上廢棄太子劉榮,誅殺栗卿等人。皇上認為衛綰忠厚,不忍心處罰他,就賜他休假回家,而派郅都逮捕懲辦栗家。事情完後,皇上立膠東王做太子,征召衛綰,任命他為太子太傅。過了很久,衛綰升為禦史大夫。五年後,他取代桃侯劉舍任丞相,在朝廷上奏請事情遵守職分照章辦事。可是他從開始做官一直到做丞相,終究沒有什麽提議。天子認為他誠實寬厚,可以輔佐少主,尊重寵愛他,給他的賞賜非常多。
衛綰任丞相三年,景帝駕崩,武帝登位。建元年間,丞相因為景帝患病時各官署的囚犯很多是無辜受罪的,而被認為不稱職,被免官。那以後衛綰去世,他兒子衛信繼襲侯爵,由於助祭獻金不合規定而失去了侯爵。
塞侯直不疑是南陽人。任郎官,事奉文帝,他同房有人請假回家,錯拿了同房郎官的黃金走,不久丟失金的主人發現,胡亂猜測是直不疑所為,直不疑認錯有這事,買黃金償還他。請假回家的人返來而送還了黃金,先前丟失金的郎官十分慚愧,因此稱讚他是忠厚的人。文帝選拔人才,他逐漸升官做到太中大夫。上朝,在廷堂相見,有人誹謗他說:“直不疑相貌很美,可是偏偏對他善於跟嫂子私通沒有辦法!”直不疑聽說了,說:“我是沒有哥哥的。”可是終究不為自己辯白。
吳、楚等國謀反時,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帶領軍隊攻打他們。景帝後元元年,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天子表彰平定吳、楚叛亂的有功人員,就封直不疑為塞侯。武帝建元年間,他和丞相衛綰都因為過失而被免官職。
直不疑學習《老子》言論,他所到的地方,做官用老一套辦法,唯恐人們知道他做官的事跡。他不喜歡樹立名聲,被人稱為有德行和厚道的人。直不疑死後,他兒子直相如繼襲侯爵。他孫子直望,因為助祭獻金不合規定失去侯爵。
郎中令周文,名叫周仁,他的祖先以前是任城人。他憑借醫術進見。在景帝做太子時,任命他為舍人,後來積累功勞逐漸提升,漢文帝時官至太中大夫。景帝剛登位,任命周仁為郎中令。
周仁為人謹慎持重不泄露別人的秘密,經常穿著有補釘的舊衣服,常常故意使容服不潔淨,使嬪妃不接近,因此受到皇帝寵愛。景帝進入寢宮,在後宮暗地裏嬉戲,周仁常在旁邊。到景帝駕崩,周仁還任郎中令,始終沒有什麽建設性的言論。皇上時常向他詢問別人,周仁說:“皇上自己考察他吧。”可是也沒有對別人講什麽壞話。因為這樣,景帝曾經兩次親自到他家。他家遷到了陽陵。皇上賞賜給他的錢物很多,可他經常推辭,不敢接受。諸侯百官贈送的東西,他終究什麽也不接受。
武帝登位,認為他是先帝的大臣,尊重他。周仁於是因為有病免職,以二千石的俸祿回家養老,他的子孫都做到了大官。
禦史大夫張叔,名叫張歐,是安丘侯張說的小妾生的兒子。孝文帝時他憑研究刑名學說事奉太子。可是張歐雖然研究刑法及名實學說,他為人卻很忠厚。景帝時對他尊重,常擔任九卿。到武帝元朔四年,韓安國被免職,詔令任命張歐為禦史大夫。自從張歐做官起,從不說懲辦人,一心用誠實忠厚態度做官。屬下認為他是個忠厚的人,也不敢太欺負他。要往上呈送已經辦好的案件,有可以退回重審的,把它退回;不可能退還的,不得已,就流著淚親自看著把它封好。他愛護人到這種地步。
張歐年老病重,請求免職。於是天子也特頒明令準予退休,按照上大夫的俸祿回家養老。家住在陽陵。他的子孫都做到了大官。
太史公說:孔子有句話說“君子言語要遲鈍,行動要迅速”,說的大概是萬石君、建陵侯和張叔吧?因此他們教化不峻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塞侯精妙機巧,而周文陷於阿諛,君子譏笑他們,因為他們接近於奸巧諂媚。可是他們可說是行為敦厚的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