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和楚國王族同姓。擔任楚懷王的左徒。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強,深明國家安定與動亂的道理,擅長辭令。屈原在朝內就和楚懷王商議國家大事,以便頒發號召命令;在朝外就接待賓客,應付諸侯。楚懷王十分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等,為了爭奪寵信,因而內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楚懷王指派屈原製訂法令,屈原剛起草,還沒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想奪取這份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因此誹謗他說:“大王委派屈原製訂法令,眾人沒有誰不知道的。每頒布一項法令,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認為‘除了我,沒有人能做得出來的’。”懷王因此惱怒地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惜懷王聽聞這樣閉塞,讓讒言諂媚蒙蔽了明智,奸邪歪曲傷害了公道,使端方正直的人不為世俗所容,所以憂愁深思而寫成了《離騷》。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上天,是人類的始祖;父母,是人類的根本。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會反思本原。所以,勞苦疲倦到極點的時候,未嚐不呼喚上天;極度傷痛慘惻的時候,未嚐不呼叫父母。屈原品行正直,竭盡忠心和智能來事奉他的國君,而讒邪小人卻從中挑撥離間,這處境可說是困窘到極點了。誠信卻受猜疑,忠直卻遭誹謗,怎能沒有怨憤呢?屈原寫作《離騷》,大概是因為怨憤而產生的。《國風》中的詩雖然流露出愛慕美色的情調,但不至於淫穢;《小雅》裏的詩雖然抒發了幽怨譏諷的感情,但不至於暴亂;像《離騷》這首詩,可說兼有《國風》《小雅》的長處了。在《離騷》中,從上古稱述帝嚳的事跡,至近代稱道齊桓公的霸業,對中古表述湯、武的事功,用曆史來譏刺時政。闡明道德的廣博高深,治亂的同條共貫,無不詳盡體現。他的文字簡約,他的言辭含蓄,他的心誌高潔,他的品行廉正。他運用文詞擬寫的雖是細小平凡的事物,而旨意卻極其博大,列舉的雖是眼前事例,而體現的思想意義卻非常深遠。他的心誌高潔,所以稱道的都是芳香的事物;他的行為廉正,所以死也不為世俗所容。他遠離汙濁的世俗,在汙泥濁水之中自我洗滌,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汙穢,而遊離於塵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汙垢,清白高潔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推論這種崇高的心誌,就是跟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經被貶,此後秦國打算攻打齊國,齊國跟楚國合縱相親,秦惠王憂慮這件事,就派遣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了豐厚的禮物去投靠侍奉楚國,說道:“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跟楚國合縱相親,楚國如果確實能跟齊國斷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裏土地。”楚懷王貪心地聽信了張儀的話,就跟齊國斷交,並派遣使者到秦國去接受土地。張儀詐騙楚國的使者說:“我張儀跟楚懷王約定的是六裏,沒有聽說過六百裏。”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國報告楚懷王。楚懷王惱怒,大肆興兵攻打秦國。秦國出兵迎擊楚軍,在丹水、淅水一帶把楚軍打得大敗,斬殺八萬楚兵,俘虜了楚軍將領屈,乘勢奪取了楚國漢中一帶地區。楚懷王就出動全國兵力,來深入攻擊秦國,在藍田交戰。魏國聽到這個訊息,發兵襲擊楚國,一直深入到鄧邑。楚國軍隊恐懼,就從秦國撤軍回國。而齊國終因惱怒而不肯援救楚國,楚國大為困迫。


    第二年,秦國要割讓漢中地區跟楚國議和。楚懷王說:“我不希望得到土地,而希望得到張儀才稱心。”張儀聽後,就說:“用我一個張儀卻抵得上漢中之地,我請求到楚國去。”張儀到達楚國,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的當權大臣靳尚,還在楚懷王的寵姬鄭袖麵前編造花言巧語。楚懷王竟然聽信鄭袖的話,又釋放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再在職,他出使齊國,等到回國後,就向楚懷王進諫說:“為什麽不殺張儀?”楚懷王後悔了,派人追捕張儀,可是沒能追上。


    這以後,各諸侯國共同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將唐枺。


    當時,秦昭王跟楚國結為姻親,想要和楚懷王會晤。楚懷王打算前往,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相信,不如不去。”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懷王前往:“為什麽要斷絕秦王的友好!”楚懷王終於出發了。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斷絕了楚懷王的退路,就地扣留楚懷王,要求割讓土地。楚懷王惱怒,不肯聽從,逃奔到趙國,趙國不接納他。他又回到秦國,終於死在秦國,然後歸葬楚國。


    楚懷王的長子楚頃襄王繼位,用他的弟弟子蘭擔任令尹。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楚懷王到秦國去而不得生還。


    屈原早已痛恨子蘭,他雖然被流放,但是仍然眷念楚國,內心牽掛楚懷王,總是不忘記想回到朝廷中,期望國君能夠醒悟,風俗也能夠改變。他為了維護國君,振興國家,扭轉楚國局勢,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達這種心誌。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不可能重返朝中,終於由此看出楚懷王始終不覺悟。國君無論愚蠢的、明智的、賢能的、無能的,沒有誰不想尋求忠臣來維護自己,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然而國亡家破的事卻接連發生,而聖明的君王和太平的國家曆代都不曾出現的原因,就在於國君所認為的忠臣並不忠,所認為的賢才並不賢啊!楚懷王因為不明了忠臣的職分,因此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受到張儀的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軍隊受挫敗、國土被掠奪,喪失了楚國六個郡的土地,自己也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不能識別人才招來的禍害啊!《易》中說:“水井疏浚後沒有人飲用,使我很難過,這是可以汲用的喲。君王如果聖明,上下都享受他的幸福。”君王不聖明,哪能得到幸福呢!


    令尹子蘭聽到消息後,大為惱怒,終於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麵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把屈原放逐得更遠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慢步低吟水邊。容貌憔悴,形體幹瘦。一位漁翁看見了就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麽來到這裏?”屈原說:“世道都混濁,唯獨我清白;眾人都昏醉,唯獨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漁翁說:“有聖德的人,不拘泥於事物,而能隨著世道轉移。世道都混濁了,為什麽不隨世俗的大流而推波助浪?眾人都昏醉了,為什麽不也跟著吃酒糟喝薄酒呢?為什麽要懷抱白玉般的德操而自己弄得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過,剛洗了頭的人必定要彈一彈帽子,剛洗過澡的人必定會抖一抖衣服,人們又有誰願意讓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接觸汙穢的東西呢?我寧願投身長流的江水,而葬身江魚的腹中算了,又怎麽能讓高潔的品格去蒙受世俗的汙垢呢!”


    於是寫作了一篇《懷沙》賦。賦辭說:


    暖洋洋的初夏啊,草木茂盛綠蒼蒼。受傷心靈長悲哀啊,我匆匆奔向南方。眼前是一片渺茫啊,四周寂靜無聲響。委曲痛苦結心頭啊,犯愁受困日子長。捫心自問察矢誌啊,蒙冤受屈忍心房。


    刻削方木成圓器啊,正常法度不更替。改易當初的正道啊,將為君子所鄙棄。彰明規矩記繩墨啊,前人法度不改易。心性耿直而穩重啊,則為君子所讚美。能工巧匠不動斧啊,哪能知道曲和直?黑色花紋投暗處啊,瞎子說它不顯見。離婁一瞥能明了啊,盲人以為瞎睜眼。把白色當成黑色啊,顛倒上方成下方。鳳凰關進竹籠裏啊,隻有野雞亂飛翔。美玉頑石混一起啊,一個標準來衡量。黨人鄙陋且頑固啊,我的善意豈知詳?


    肩負的任務繁重啊,停滯不前難成事。懷揣珍寶握美玉啊,身處困境怎展示?城裏狂犬成群叫啊,新鮮事物疑異怪。非議才俊疑豪傑啊,本是庸人醜心態。外表平凡內樸實啊,眾人不知我英才。像木料堆在一旁啊,不知功用何所在。重視仁德傳禮儀啊,恭謹忠厚以為豐。虞舜不能再逢遇啊,有誰知道我所從!自古聖賢難同時啊,哪知其中何緣故?商湯、夏禹已久遠啊,遙遠渺茫難追慕。平息怨恨和憤激啊,壓在內心自圖強。遭遇憂患不移誌啊,願給後人留榜樣。前進道路通北方啊,暗淡夕陽將下山。憂愁為喜哀為樂啊,生命裏程到終點。


    尾聲:浩蕩沅水和湘水啊,各自潺潺泛波浪。漫長道路黑且險啊,前途荒遠又渺茫。不斷悲吟和哀歌啊,深深慨歎歎不完。世人皆已不知我啊,誰人能與訴衷腸?我懷真情抱實質啊,獨立無以匹成雙。伯樂已經逝世了啊,駿馬有誰能鑒賞?人生稟受的命運啊,各有不同的歸向。信心堅定胸懷廣啊,我有什麽可驚慌?無窮憂傷和悲哀,不盡歎息和感慨啊!世道混濁不知我,衷腸能對誰訴說啊!明知死亡不可避喲,生命何必太顧惜啊!光明磊落的君子喲,我將以你為榜樣啊!


    當時屈原懷抱石頭,就自己沉入汨羅江而死了。


    屈原已經死去以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班人,都愛好文學並以擅長辭賦著稱。可是,他們都隻是效法屈原言辭的委婉含蓄,畢竟沒有誰敢直言進諫。從此以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削弱,幾十年以後,終於被秦國所滅亡。


    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以後的一百多年,漢朝有個賈生,做長沙王的太傅,經過湘江時,寫了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來悼念屈原。


    賈生名誼,是洛陽人。十八歲時,就因能誦詩作文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秀,就召見並安排他到自己門下,特別器重他。孝文皇帝剛登位不久,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為全國第一,還因為他跟李斯是同鄉,曾經向李斯學習過,就征召吳公擔任廷尉。吳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薦說賈生年輕有才,很精通諸子百家的書。孝文皇帝就征召賈生,授任他為博士。


    這時,賈生二十多歲,在同僚中年紀最小。每當皇帝下達詔令讓臣子們議論問題,各位老先生都不能回話,賈生都替他們應對,人人都感到說出了他們所想說的話。各位老先生從此都認為自己才能比不上他。孝文皇帝也很喜歡他,越級提拔,一年之內就提升到太中大夫。


    賈生認為,漢朝從建國到孝文皇帝時二十多年了,國家安定團結,就應當改訂曆法,改變服飾色彩,訂立法令製度,確立官職名稱,振興禮樂。於是起草上述各種儀式法度,崇尚黃色,采用五行之說,取定官職名稱,全部改變了秦代的舊法。這時孝文皇帝登位不久,謙讓而無暇變法改製。後來各項法令的修改審定,以及列侯全都赴任封國等,這些主張都是出自賈生的提議。於是漢文帝建議用賈生擔任公卿的職位。這時,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張相如、馮敬這一班大臣都嫉妒他,誹謗賈生,說:“這個洛陽人,年輕學淺,專心想獨攬大權,使各種事情造成混亂。”於是天子以後也疏遠他,不采納他的建議,就派賈生去作長沙王的太傅。賈誼告辭後就起程去長沙,他聽說長沙地方低窪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長久,又因為是受到貶斥而去,內心很不自在。當他渡過湘水時,寫了一篇辭賦來吊祭屈原。這篇辭賦說:


    敬受皇帝的恩惠啊,我將到長沙待罪。我從旁聽說屈原啊,他在汨羅江自沉。我前來寄托湘水啊,恭敬地吊唁先生。他遭逢亂世無道啊,就隻好自我犧牲。哎呀哎呀多悲哀啊,恰逢不幸此時光!鸞鳥鳳凰都潛逃啊,隻有惡鳥任飛翔。平庸之輩享高祿啊,諂媚的人願已償。聖賢不能順路走啊,耿正剛直居下方。世人都說伯夷貪啊,盜蹠反被稱清廉。莫邪寶劍變鈍鐵啊,普通鉛刀成利劍。哎呀您默默無聞啊,卻無故招來災難!拋棄周朝的寶鼎啊,卻珍視那大瓦壺!乘駕疲病的老牛啊,代馬拉車跛腳驢!駿馬垂著兩耳朵啊,拉著鹽車多辛苦!華貴禮帽當鞋墊啊,浸漬易壞不耐用!堪歎先生真悲苦啊,獨自遭受這禍殃!


    尾聲:算了吧!算了吧!國人沒誰了解我啊,獨自抑鬱誰可敘?鳳凰飄飄高飛離啊,本能退縮而遠去。效法淵裏的神龍啊,潛藏深水來自禦。韜光晦跡而隱居啊,豈跟蟻與蛭蚓聚?聖人品德誠可貴啊,遠離濁世自珍藏。倘若良馬可係羈啊,怎說它不同犬羊?亂紛紛地遭禍殃啊,您自己也有錯處。經九州擇君而事啊,何必眷戀這故都?鳳凰飛翔高千仞啊,見德君才肯歸附。見奸細陰謀征兆啊,展翅奮飛而遠渡。那平常的汙水溝啊,怎容得吞舟巨鯨!擱淺江湖的鱘魚啊,必將受製於蟻群。賈生擔任長沙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天有一隻鴞鳥飛進賈生的屋內,停在座位旁邊。楚地人把鴞鳥稱作“服”。賈生已經受貶謫移居長沙,長沙低窪潮濕,他自認為壽命不會長久,為此而傷心哀痛,就寫了一篇賦來自我寬慰。那賦辭說:


    在丁卯這一年啊,四月初夏的時候。庚子這天日斜時啊,服鳥飛進我房屋。停在座位角落處,樣子很閑適自如。怪鳥突然來棲息啊,心疑其中有緣故。打開卦書來占卜啊,策辭說出那定數。說是“野鳥飛入屋啊,主人要把家搬出”。於是我請問服鳥啊:“搬出以後去何處?是吉就要告訴我,是凶也把災禍數。災禍遲速竟何如啊,可把這期限指出。”服鳥聽罷就歎息,抬起頭來展開翅。它的嘴巴不會說,請用動作把意示。


    萬物變化無窮盡啊,本來就未曾靜止。斡旋流傳而變遷啊,推移回返而不已。形體精神相轉續啊,有如蟬蟲自蛻皮。這道理深遠無窮啊,哪能用言語盡說!災禍啊傍依著福,幸福啊隱藏著禍。憂愁喜悅聚一門啊,吉祥凶惡同區域。那吳國雖然強大啊,夫差失敗被俘虜。越國被困在會稽啊,勾踐終於成霸主。李斯遊秦得成功啊,最終被五刑罰處。傅說原是受刑徒啊,武丁宰相他擔負。禍患福祉相因伏啊,就像繩索相依附。天命何如難解說啊,誰知終極在何處?水流湍急氣勢猛啊,弓箭迅速射程遠。萬物反複相撞擊啊,相互振蕩而運轉。雲上升而雨下降啊,錯綜複雜相紛亂。自然造化育萬物啊,範圍廣闊無邊際。天太高遠難思議啊,道太深奧難謀計。長壽短命由天定啊,怎能預知那死期?


    天地是個大熔爐啊,自然造化像鑄工。陰陽二氣是焦炭啊,萬物像被鑄的銅。事物的聚散生滅啊,哪有一定的行蹤?總是千變和萬化啊,未曾有相同始終。偶然間形成了人啊,有什麽值得珍重?死後化成了他物啊,有什麽值得哀痛!淺薄的人太自私啊,輕視別人而自重。通達的人心胸廣啊,萬物一概能包容。貪財的人為財死啊,節烈之士殉名聲。矜誇的人死於權啊,一般的人卻貪生。人困於名利貧賤啊,難免終日奔西東。清高的人很超脫啊,萬物變化視等同。愚人被世俗牽絆啊,窘境和囚犯相同。至德者遺棄物累啊,獨與大道相依附。庸人惑亂而自擾啊,內心積滿甘和苦。真德的人很淡泊啊,獨與大道共相處。舍智慮而棄形骸啊,超然物外不自顧。神遊空泛的境界啊,與大道一起飛舞。順著流水就前行啊,遇到沙洲就停住。任憑身軀托命運啊,別把身軀當己物。活著像浮寄塵世啊,死去是長久閉目。淡泊像寧靜深淵,浮遊似不係之舟。不因活著而自貴啊,培養靈性如浮遊。有德者胸無牽掛啊,順從天命不憂愁。小事一樁如芥蒂啊,怎值疑惑在心頭!


    一年多以後,賈生被召回朝廷進見皇帝。孝文帝正在虔誠地承受神靈降福,坐在宣室裏接見賈生。孝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就向賈生詢問鬼神的原本。賈生便詳細說明鬼神形成的情狀。談到半夜,孝文帝移動坐席向前靠攏。聽完之後,文帝說:“我很久沒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現在看來還是比不上他啊。”過了不久,任命賈生為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很受寵愛,又愛好讀書,所以叫賈生作他的老師。


    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生諫阻,認為這樣做,國家的禍患就由此開始了。賈生幾次上奏疏,陳述諸侯的封地有的連接幾個郡,不符合古代的製度,應該逐漸削弱它。孝文帝不聽勸諫。


    過了幾年,梁懷王騎馬,從馬背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後代。賈生感傷自己作太傅不像樣,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賈生死的時候三十三歲了。到孝文帝去世,孝武帝登位時,選拔賈生的兩個孫子做到了郡守,其中賈嘉最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和我有書信往來。到孝昭皇帝時,賈嘉官至九卿。


    太史公說:我讀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之後,很哀憐屈原的心誌。來到長沙,遊覽了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不禁流下眼淚,想念他的為人。等到讀了賈生吊念屈原的賦,又私下怪屈原憑著他那樣的才能,如果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他呢?而竟然使自己落到這樣的境地!讀了《服鳥賦》之後,領悟到死生可等同視之,身世的浮沉也不足重視,我不禁茫然若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燕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燕起並收藏白話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