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伯、太伯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兒子,王季曆的哥哥。季曆賢明,而且又有一個聖德的兒子昌,太王想立季曆為王,將來好傳位給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逃到了荊蠻地區,把身上刺上花紋,剪短頭發,表示不能繼承王位,來避讓季曆。季曆果然被立為王,這就是王季,昌因而繼位成為周文王。太伯奔逃到荊蠻,自稱句吳。荊蠻人認為他有賢德義行,從而歸附他的有一千多家,擁立他為吳太伯。


    太伯去世,因為他沒有兒子,弟弟仲雍繼位,這就是吳仲雍。仲雍去世,兒子季簡繼位。季簡去世,兒子叔達繼位。叔達去世,兒子周章繼位。這時候周武王滅了殷朝,尋找太伯、仲雍的後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經做了吳國的君王,因而把吳地封給他。就封他弟弟虞仲在周室北邊夏都的舊址,這就是虞仲,成為了諸侯。


    周章去世,兒子熊遂繼位。熊遂去世,兒子柯相繼位。柯相去世,兒子強鳩夷繼位。強鳩夷去世,兒子餘橋疑吾繼位。餘橋疑吾去世,兒子柯盧繼位。柯盧去世,兒子周繇繼位。周繇去世,兒子屈羽繼位。屈羽去世,兒子夷吾繼位。夷吾去世,兒子禽處繼位。禽處去世,兒子轉繼位。轉去世,兒子頗高繼位。頗高去世,兒子句卑繼位。這時候晉獻公滅了周室北邊的虞公,是因為虞公借道給晉國去侵伐虢國的緣故。句卑去世,兒子去齊繼位。去齊去世,兒子壽夢繼位。壽夢在位時期吳國開始逐漸強大,自稱為吳王。


    自從太伯創建吳國,傳五代,到周武王滅了殷朝,封他的後代為兩個諸侯國:一個是虞國,在中原地區;一個是吳國,在蠻夷地區。傳到十二代,晉國滅了中原的虞國。中原的虞國滅亡以後又傳兩代,蠻夷地區的吳國就興盛起來。總計從太伯到壽夢共傳十九代。


    吳王壽夢二年,楚國逃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因為怨恨楚國將領子反而投奔到晉國,又從晉國出使吳國,教吳國人用兵打仗和駕駛戰車的技術,又讓他兒子狐庸擔任吳國掌管接待國賓的行人官,吳國於是開始和中原各國相交往。吳國討伐楚國。


    十六年,楚共王興兵討伐吳國,到達衡山。


    二十五年,吳王壽夢去世。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餘祭,三子叫餘繻,四子叫季劄。季劄賢能,壽夢想傳位給他,季劄謙讓不接受,於是就立了長子諸樊,代理日常政務,掌握國家權力。


    吳王諸樊元年,諸樊已經服喪期滿除去喪服,讓位給季劄。季劄辭讓說:“曹宣公死的時候,諸侯和曹國人認為曹君殺太子奪位不義,準備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逃離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在位,君子稱讚子臧‘能夠嚴守節操’。你是合法的繼承人,誰敢冒犯你!當國君,不是我的誌節。我季劄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但願意效法子臧嚴守節操。”吳國人堅決要立季劄,季劄舍棄了王室的生活去種田,於是不再勉強他繼位。秋天,吳國興師討伐楚國,楚軍打敗吳國的軍隊。


    四年,晉平公初繼位。


    十三年,吳王諸樊去世,遺言傳位給弟弟餘祭。想依次往下傳,一定要傳國給季劄才算完結,以滿足父王壽夢的心願,並且讚美季劄讓國的節操,希望兄弟都能依次相傳,逐漸把君位傳給季劄。季劄被封在延陵,所以號稱延陵季子。


    吳王餘祭三年,齊相慶封犯罪,從齊國逃出來投奔吳國。吳王把朱方縣封給慶封,作為俸邑,並把宗室的女兒嫁給他,使得他比在齊國還富有。


    四年,吳王派季劄訪問魯國。季劄請求觀賞魯國保存的周室禮樂。魯國的樂師為他演唱《周南》《召南》。他說:“美好啊,開始尊定了牢固的基礎,但尚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然而它唱出了百姓勤勞王事而無怨言的情緒。”演唱《邶風》《睟風》《衛風》。他說:“美好啊,樂調深沉,含有憂患意識但並不困惑。我聽說衛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這樣,這大概是《衛風》吧?”演唱《王風》。他說:“美好啊,深思但並不恐懼,這大概是周王室東遷以後的樂曲吧?”演唱《鄭風》。他說:“情調過於細弱,反映百姓不堪忍受煩瑣的政令,這大概是鄭國首先會滅亡的預兆吧?”演唱《齊風》。他說:“美好啊,氣勢恢宏啊,體現出大國的風度。它象征著寬闊的東海,大概是薑太公的遺風吧?這個國家的前途不可限量。”演唱《豳風》。他說:“美好啊,氣勢坦蕩寬宏,歡樂而不過分,這大概是反映周公東征的樂曲吧?”演唱《秦風》。他說:“這就是華夏的聲音。能夠華夏化的必然弘大,而且會弘大到極點,這大概是周王室舊地的樂曲吧?”演唱《魏風》。他說:“美好啊,樂聲抑揚婉轉,洪大寬廣,儉約而易行,再用德教去輔助,這就是英明的君主了。”演唱《唐風》。他說:“憂思深沉啊,這大概有陶唐氏的遺風吧?不然,為什麽憂患感如此深遠呢?不是盛德美名的先王後代,誰能像這樣!”演唱《陳風》。他說:“國家沒有賢明的君主,這個國家還能長久存在嗎?”從《鄶風》以下,就沒有評論和譏諷了。演唱《小雅》。他說:“美好啊,有憂患思想而沒有二心,有怨恨情緒但不敢直說,這大概是周德衰微的象征吧?但還有先王遺民的風俗存在呢。”演唱《大雅》。他說:“寬廣宏大,和諧,婉轉柔緩而又正直剛強,這大概是周文王盛德的反映吧?”演唱《頌》。他說:“美到極點了,旋律剛勁而不倨傲,婉轉而不卑屈,緊密而不迫切,疏遠而不散漫,變化多端而不混亂,反複往來而不厭煩,哀傷而不憂愁,歡樂而不荒唐,使用而不匱乏,廣大而不張揚,施惠而不浪費,求取而不貪婪,音停而韻味仍在回蕩,音行而不流蕩泛濫。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奏有法度,旋律有規則,這和先王的盛德是一致的。”觀賞了跳《象箾》《南籥》舞。他說:“真美妙啊,但還有遺憾。”觀賞了《大武》舞。他說:“真美妙啊,周朝的盛德大概就像這樣吧?”觀賞了《韶濩》舞。他說:“以聖人的偉大,還為自己的德行慚愧,可見達到聖人的標準實在很難呀!”觀賞了《大夏》舞。他說:“真美妙啊,勤勞民事而不居功自傲,不是大禹誰能做到這樣呢?”觀賞了《招跘》舞。他說:“德行達到頂峰了,太偉大了,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就像大地無所不承載,盛德已達到極點,再無以複加了。觀賞禮樂心滿意足了,縱有其他禮樂,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季劄離開魯國,就去出使齊國。他對晏平仲說:“您趕快把封地和政權交出來。沒有封地和政權,才能避免危難。齊國的政權將有所歸屬,沒有得到歸屬以前,危難是不會終止的。”所以晏子通過陳桓子把封地和政權交了出來,因此在欒施、高強二人相攻中避免了禍難。


    季劄離開齊國,出使到鄭國。見了子產,就像老朋友重逢。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荒淫奢侈,災難將要到來了,政權必然歸於您。一旦您掌握了政權,要謹慎地以禮製治國。不這樣,鄭國將要毀滅。”


    季劄離開鄭國,到達衛國。對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說:“衛國君子很多,不會有禍患的。”


    季劄從衛國前往晉國,準備在宿地住下,聽到鍾聲,說:“奇怪啊!我聽說,背叛而不修德行,必遭殺身之禍。孫文子得罪了君王(進攻並把衛獻公趕到了齊國)還住在這裏,恐懼還來不及,還有心思敲鍾奏樂嗎?孫文子住在這裏,就好像燕子在幕布上築巢穴一樣危險。君王的屍體還沒有埋葬,難道這時可以敲鍾奏樂嗎?”就離開了那裏。孫文子聽到季劄的話,終生再沒有聽彈奏琴瑟。


    到達晉國。季劄告訴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說:“晉國的國政將要集權到三家吧!”將離開晉國時,對叔向說:“你努力幹吧!國君荒淫奢侈卻有許多良臣,大夫們都很富有,政權將歸屬於三家。您為人正直,一定要想辦法使自己免遭禍難。”


    當季劄開始出使的時候,北上途中拜訪徐君。徐君很喜愛季劄的寶劍,口中不敢說出來。季劄心裏知道他的想法,因為出使中原各國的需要,沒有把寶劍獻給他。返回時到達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季劄就解下自己的寶劍,把它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離去。隨從的人說:“徐君已經死了,寶劍還給誰呢?”季劄說:“這麽說不對。當初我心裏已經暗許把劍給他,難道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的心意嗎!”


    七年,楚國公子圍殺死楚王夾敖而取代了王位,這就是楚靈王。


    十年,楚靈王會合諸侯攻打吳國的朱方縣,因此殺死了原來的齊相慶封。吳國也派兵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三座城然後離去。


    十一年,楚國興師討伐吳國,一直打到雩婁。


    十二年,楚國再次討伐吳國,駐軍在乾溪,楚軍打了敗仗撤走。


    十七年,吳王餘祭去世,弟弟餘繻繼位。


    吳王餘繻二年,楚國公子棄疾殺死楚靈王而代替立為楚王。


    四年,吳王餘繻去世,想傳位給弟弟季劄。季劄辭讓,逃走了。於是吳國國人說:“先王有遺囑,哥哥去世,弟弟代立為王,一定要把王位傳給季子。季子現在逃走辭讓,那麽餘繻是最後一個繼位的君王。如今他去世了,他的兒子應該代替王位。”便立餘繻的兒子僚為吳王。


    吳王僚二年,公子光征伐楚國,打了敗仗,丟失了先王的乘船。公子光恐懼,偷襲楚軍,奪得了先王的乘船才回來。


    五年,楚國外逃的臣子伍子胥來投奔吳國,公子光用對待賓客的禮節接待他。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他一直認為“我的父輩兄弟四人,王位應當傳給季子。季子既然不願接受執掌國政,我的父親最先繼位。如果不傳給季子,我應當繼承王位”。他便暗中招納賢能的人士,想找機會襲殺王僚。


    八年,吳國派公子光攻打楚國,打敗了楚軍,把楚國前太子建的母親從居巢接回來。乘勝北伐,打敗了陳國、蔡國的軍隊。


    九年,公子光征伐楚國,占領了居巢、鍾離。原先,楚國邊邑卑梁氏的少女與吳國邊邑的婦女因為采桑葉發生爭執,兩女的家裏人發怒,相互仇殺,兩國邊邑的長官聽說了這件事,一怒之下互相攻打,楚國吞並了吳國的邊邑。吳王發怒,所以興師攻打楚國,占領了這兩個城邑然後離去。


    伍子胥剛投奔到吳國時,以攻打楚國的利益勸說吳王僚。公子光說:“伍子胥父親兄長被楚王殺害,他想借機報私仇罷了。看不到對吳國有什麽好處。”於是伍子胥看出公子光別有企圖,就找到勇士專諸,引薦他去見公子光。公子光很高興,於是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伍子胥。伍子胥就隱退而到郊野去耕作,等待專諸的行動。


    十二年冬天,楚平王去世。


    十三年春天,吳國想趁楚國辦喪事攻打楚國,派公子蓋餘、燭庸率軍圍攻楚國的六、飅兩邑。派季劄到晉國,觀察諸侯國的反應。楚國發兵截斷了吳兵的後路,吳兵不能退回。這時吳國公子光說:“良好的機會不可丟失啊。”他告訴專諸說:“這時不動手何時才能得到!我是真正的王儲,應該繼位,我想趁機取得王位。即使季子回到國內,也不會廢掉我的。”專諸說:“可以把王僚殺了。國內隻有他的老母幼子,兩公子率兵攻打楚國,楚兵已切斷了他們的後路。現在吳國外被楚軍圍困,內無忠誠正直的臣子,對我們的行事無可奈何。”公子光說:“我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裏埋伏了士兵,邀請王僚宴飲。王僚派兵陳列在路途上,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家,外門、台階、內門、坐位,都布滿了王僚的親兵,人人手持兩刃短刀嚴陣以待。公子光偽裝腳疼,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藏在熟魚腹中去上菜。魚端上來,專諸抽出匕首刺殺王僚,他也被王僚的親兵用刀刺穿胸膛,還是殺了王僚。公子光終於取代了王位,這就是吳王闔廬。闔廬就任命專諸的兒子為卿。


    季子回到吳國,說:“如果先王的祭祀不廢絕,人民不至於沒有君王,社稷的神能得到供奉,那就是我的君王了。我還敢責怨誰呢?隻有哀悼死去的,侍奉活著的,聽從天命的安排。禍亂並不是我挑起的,誰立為君王我就順從誰,這是先人的常規。”季子到王僚墓前報告出使晉國的情況,並哭祭王僚,然後回到自己的職位等待闔廬交待任務。吳公子燭庸、蓋餘二人率兵被困在楚國,聽說公子光殺了王僚自己奪取了王位,就率軍投降了楚國,楚國把他們封在舒邑。


    吳王闔廬元年,舉拔伍子胥擔任行人官並參與謀劃國家大事。楚國殺了伯州犁,伯州犁的孫子伯嚭逃奔吳國,吳國用他作大夫。三年。吳王闔廬和伍子胥、伯嚭率軍攻打楚國,攻占舒邑,殺死吳國的亡將兩公子。公子光謀劃趁機攻占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疲勞,現在不行,等待機會吧。”


    四年,征伐楚國,攻占六和飅兩邑。


    五年,征伐越國,打敗了越軍。


    六年,楚軍派囊瓦(子常)攻打吳國,吳國派兵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然後回國。


    九年,吳王闔廬詢問伍子胥、孫武說:“當初您們說郢都不可攻進去,如今果敢攻入怎麽樣呢?”兩人回答說:“楚將子常貪婪,唐國、蔡國都非常怨恨他。君王一定要大舉討伐楚國,必須得到唐國、蔡國的援助才行。”闔廬采納他們的意見,調動全部軍隊,和唐國、蔡國的軍隊一齊向西討伐楚國,到達漢水邊。楚國也發兵抵擋吳軍,兩軍隔漢水列陣。吳王闔廬的弟弟夫概想先發動進攻,闔廬不同意。夫概說:“君王已經把軍隊交給我指揮,用兵以有利於取勝為上策,還等什麽呢?”於是率領他的部下五千人突襲楚軍,楚軍大敗,逃走了。於是吳王下令追擊楚軍。一直打到郢都,交戰五次,楚軍敗了五次。楚昭王逃離郢都,投奔鄖縣。鄖縣縣令的弟弟想殺死昭王,昭王和鄖縣縣令投奔隨國。吳國的軍隊就進入了郢都。伍子胥、伯嚭挖出楚平王的屍體,用鞭子抽打,以報殺父的仇恨。


    十年春天,越王聽說吳王闔廬在郢都,國內空虛,就趁機攻打吳國。吳國另外派兵攻打越國。楚國向秦國求援,秦國派軍隊救助楚國,攻擊吳軍,吳軍戰敗。闔廬的弟弟夫概見秦軍、越軍連敗吳軍,吳王仍留在楚國不走,夫概就逃回吳國自己立為吳王。闔廬聽到後,才率軍回國,攻打夫概,夫概戰敗投奔楚國。楚昭王才有機會在九月又回到郢都,把夫概封在堂溪,稱為堂溪氏。


    十一年,吳王闔廬派太子夫差討伐楚國,攻占番邑。楚國恐懼,因而離開郢邑遷都到鄀邑。


    十五年,孔子擔任魯國的丞相。


    十九年夏天,吳國討伐越國,越王勾踐在槜李迎擊吳軍。越王遣敢死隊挑戰,敢死隊排成三行衝向吳軍,高聲呼喊,自刎而死。吳軍爭看敢死隊自殺的壯舉,越軍趁機攻打他們,在姑蘇打敗吳軍,並擊傷吳王闔廬的手指,吳軍後退了七裏。吳王闔廬因為創傷發作而死。闔廬臨終,遣使立太子夫差為王,對他說:“你能忘了勾踐殺死你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到了第三年,他就率軍向勾踐報仇。


    吳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為太宰。訓練軍隊作戰射箭,念念不忘向越國報仇的誌向。


    二年,吳王夫差調動所有精兵征伐越國,在夫椒打敗越軍,報了姑蘇戰敗的仇恨。越王勾踐帶著甲兵五千人退保會稽,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的太宰伯嚭向吳國求和,請求把越國交給吳國,自己願意作吳王的奴仆。吳王夫差準備答應他,伍子胥勸諫說:“以前有過氏殺了斟灌去攻打斟尋,滅了夏的君王相帝。相帝的妃子後緡有孕在身,逃到有仍國,生下少康。少康擔任了有仍的牧正官。有過氏又想殺少康,少康投奔到有虞國。有虞氏思念夏朝的恩德,於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封他在綸邑,據有方圓十裏的土地,擁有五百口人。後來逐漸招集夏朝的遺民,整頓夏朝的官製。派人引誘有過氏,終於滅了有過氏,恢複了夏禹的業績,繼續以夏的祖先配享上天,沒有失掉夏原有的河山。現在吳國遠不如有過氏強盛,而勾踐的勢力卻比少康強大。現在不趁機滅掉他,還要寬容他,不也是很難嗎!況且勾踐這個人能夠忍受艱辛苦難,現在不滅了他,將來必定要後悔這件事。”吳王不聽,卻聽信太宰嚭的話,終於答應了同越國講和,與越國簽訂盟約後撤兵離去。


    七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去世而大臣爭權,新即位的國君幼弱,就興師北伐齊國。伍子胥勸諫說:“越王勾踐吃飯不講究味道,穿衣不講究色彩,吊唁死人,慰問生病的人,是想用他的民眾達到某種目的。這個人不死,必定成為吳國的禍患。現在越國是我們的心腹禍患,君王不先除掉他,反而致力於興兵討伐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吳王不聽勸告,於是興師北伐齊國,在艾陵打敗齊國的軍隊。到達繒邑,召見魯哀公要求提供牛、羊、豬祭品一百套。季康子派子貢以周朝的禮節勸說太宰伯嚭,才停止索求。吳王因而留在齊國、魯國的南邊略取土地。


    九年,為了騶國去攻伐魯國,到達魯國,和魯國簽訂了盟約才離去。


    十年,順便討伐齊國而回師。十一年,再次派兵北伐齊國。


    越王勾踐率領他的部下朝見吳王,用豐厚的禮物奉獻給他,吳王很高興。隻有伍子胥心懷憂懼,說:“這是丟棄吳國呀。”勸諫吳王說:“越國處在我國心腹大患的境地,現在即使在齊國實現了心願,猶如得到石頭田地一樣,沒有什麽用途。而且《盤庚之誥》說對於悖逆的壞家夥不要留下殘餘,商朝就是這樣興盛起來的。”吳王不聽勸告,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把他兒子托付給齊國的大夫鮑氏照顧,然後回國向吳王報告出使情況。吳王聽說這件事後,勃然大怒,賜給伍子胥屬鏤寶劍叫他自殺。死前,伍子胥說:“在我的墓上種上梓樹,長大後讓它可以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放在吳國的東城門,讓我觀看越國來滅亡吳國呀。”


    齊國的鮑氏殺死齊悼公。吳王得到消息後,在軍門外痛哭了三天,然後就取海道攻打齊國。齊軍打敗了吳軍,吳王率領敗軍回國。


    十三年,吳王征召魯國、衛國的國君在橐皋會盟。


    十四年春天,吳王北上在黃池和諸侯會盟,想稱霸中原保全周室。六月丙子日,越王勾踐攻打吳國。乙酉日,越軍五千人和吳軍交戰。丙戌日,俘獲了吳軍太子友。丁亥日,攻進吳國的都城。吳人把戰敗的消息告訴給吳王夫差,夫差不願意讓諸侯知道這件事。偏偏有人泄漏了消息,吳王大怒,把七個人殺在軍營幕下。七月辛醜日,吳王和晉定公爭當盟主。吳王說:“以周室而言我祖先的輩分最大。”晉定公說:“以姬姓諸侯而言晉國當過霸主。”晉國的趙鞅怒不可遏,要發兵攻打吳軍,就讓晉定公當了盟主。


    吳王已經和諸侯簽訂盟約,與晉定公告別,想去討伐宋國。太宰伯嚭說:“可以戰勝宋國而不能占有它。”吳王這才率領軍隊回國。吳國太子被俘,國內空虛,吳王在外的時間很長,士兵都疲憊不堪,於是派遣使者攜帶重金與越國講和。


    十五年,齊國田常殺死齊簡公。


    十八年,越國更加強盛。越王勾踐率領軍隊在笠澤再次打敗吳軍。楚國滅了陳國。


    二十年,越王勾踐再次討伐吳國。二十一年,乘勢圍攻吳國的都城。


    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越軍打敗吳國。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遷到甬東,給他一百戶民家的地域居住在那裏。吳王說:“我年紀老了,不能侍奉君王了。我後悔當初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使自己陷到如此淒慘的境地。”說完就自殺了。越王滅掉吳國,殺了吳太宰伯嚭,認為他不忠,然後率師回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燕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燕起並收藏白話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