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說:殷代和它以前已經很久遠了。周代封爵諸侯分成五種等級:公、侯、伯、子、男。然而分封伯禽、康叔在魯、衛地方,他們得到的封地各有四百裏,這是表示了愛護自己親屬的意義,更是褒獎有德行的人物;太公被封在齊地,包括有五個侯國那麽大的土地,這是尊崇勤勞王室的人物。武王、成王、康王所封的諸侯有幾百個,其中同是姬姓的是五十五個,他們的封地最多的不超過一百裏,最少的隻有三十裏,這樣做是要用他們輔助護衛朝廷。管叔、蔡叔、康叔、曹叔、鄭伯,他們的封地有的超過了一百裏有的又少於三十裏。厲王、幽王以後,周家王室虧缺,接受分封的諸侯中間的強國興盛起來了,天子力量微薄,不能正定他們的僭越行為。不是周天子的德行不純一,而是因為形勢衰弱了。


    漢家興起,分封功臣的序列是兩個等級。高祖的晚年規定,不是劉氏而稱王的,假若沒有功勞又不是天子所安置而稱侯的,天下的人應該共同去誅伐他。高祖的子弟同是劉姓成為諸侯王的有九個封國,惟獨隻有長沙王是異姓封國,而有功之臣被封為侯這一等級的有一百多人。從雁門、太原以東直到遼陽,是燕、代國的封地;常山以南,大行山向左邊轉去,渡過黃河、濟水,阿、甄以東一直迫近大海,是齊、趙國的封地;從陳以西,南到九疑山,東邊帶過長江、淮河、穀水、泗水,迫近會稽,是梁、楚、淮南、長沙國的封地:他們封國的境界都是外麵和匈奴、越族相連接。內地比及崤山以東全部都是諸侯國的封地,大的封國有的占有五六個郡,兼有的城池達幾十座,設置百官建立宮觀,所用禮儀僭越到了天子的規格。漢家朝廷僅直接占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從江陵以西到蜀地,北邊從雲中起到隴西,和內史總共才十五個郡,而且公主和列侯有頗多的食邑在這當中。為什麽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天下剛剛平定,至親骨肉的同姓非常少,所以廣泛地增強庶孽子弟的力量,用他們來鎮定撫慰天下,以便奉承捍衛天子的權位尊嚴。


    漢家安定百年這個期間,原來自己的親屬更加疏遠了,諸侯們有的驕縱奢侈,習慣於邪惡之臣的計謀形成淫亂,情況嚴重的出現違逆背叛,輕微的行為也脫離了法律規範,因此危害了他們的命運,造成自身死亡封國破滅。天子基於觀察上古的教訓,然後施加德惠,讓諸侯們能夠推行恩義把國土普遍地分給他們的子弟,所以齊國分成了城陽、濟北、濟南、菑川、膠西、膠東等七個小封地,趙國分成了河間、廣川、中山、常山、清河等六個小封地,梁國分成了濟陰、濟川、濟東、山陽等五個小封地,淮南國分成了廬江、衡山等三個小封地,以及天子的支庶子封作王,王子的支庶又封作侯,加起來有一百多個呢。吳、楚等七國反叛的時候,前前後後有些諸侯因為有罪過被分削了土地,所以燕國、代國就沒有了北界邊境上的郡,吳國、淮南國、長沙國就沒有了南界邊境上的郡,齊國、趙國、梁國、楚國分出來的支郡和名山陂海全都納入了漢家朝廷。諸侯們的勢力逐漸微弱了,大封國占有的城池不超過十幾個,小封侯的土地不超過幾十裏,對上來說就足以奉行他貢獻朝品的職責,對下來說也足以供奉自家的祭祀,因而能夠藩衛輔助天子。而漢家朝廷握有的郡達到八九十個,它們形製錯落在諸侯國封地之間,犬牙交錯互相依臨,秉持著天下的險固要塞地饒之利,強固朝廷本幹,削弱諸侯枝葉的形勢已經出現,地位的尊卑明確了,各種事物的處置也就各得其所了。


    臣下司馬遷謹敬記述高祖以來到武帝太初年間的所有諸侯,在他們的名下譜列增益減損時候的有關內容,以便後世的人能夠觀覽。整個朝廷的形勢雖然是強盛了,總而言之還是要用仁義作為建立政治的根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燕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燕起並收藏白話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