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夜色闌珊中的海上花園廈門,中秋月圓之夜,寄情雅玩之時,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悅耳叮當聲。原來這裏流行一種玩會餅博狀元的遊戲,稱為“博餅”。博餅活動,把中秋節日裝點得琳琅耀彩、燦爛繽紛。


    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活動。當然,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裏落下,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地飄出,大家眼底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時,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據民間傳說,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八月十五月圓之時,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遊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準從農曆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種獨特的遊戲,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隻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每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大小餅63塊,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郡王,所以隻能用第三等級六十三之數。這大小63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取民間流行的賭具骰子6顆,放在大瓷碗內投擲,依次為序,讓參與者博弈玩耍。


    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博“狀元餅”,不少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可能會參加多次博餅活動。而且,如今博餅會的內容也逐漸豐富,獎品也變了樣式,月餅悄然隱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藝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兩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後隻得轉送親朋好友。當然,博餅的樂趣不在於禮品的大小,也不管獎品如何變換,人們看重的是圍在一起博弈的樂趣,是大家團圓共享的時刻。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文化。中秋明月,遙寄多少思鄉情,中秋會餅,抒發多少團圓之意;一輪明月,海峽兩岸共賞之,六顆骰子,同胞手足同嬉之。在叮叮當當的響聲中,人們歡笑著,把這溫馨的時刻傳承下去,傳遞到海峽對岸,傳遞到五洲四海。


    2013年8月17日晚,第11屆廈門中秋博餅節暨2013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在金門縣金寧鄉公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博式。這是廈門中秋博餅節成功舉辦了10屆之後,首次跨海來到廈門對岸的金門,與金門縣政府聯合舉辦開博式,兩門中秋博餅活動首次實現了深度融合。廈門中秋博餅節以傳承、保護、創新民俗文化為宗旨,本屆博餅節以“兩岸傳承·一博成功”為主題,時間從8月17日至9月20日,內容豐富多彩,配套活動眾多,除了2013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還有鼓浪嶼狀元王中王大賽、“成功月餅”製作工藝流程展示、經典博餅模具展、菽莊花園中秋詩書會、家庭團圓會、“民俗之旅”景區遊客互動博餅團圓會、溫馨團圓進社區等項目。


    2013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在金寧鄉公所前廣場啟動,依古製進行,金門踩街隊伍繞城遊行。進入大會場時,“宣旨太監”走在最前麵,接著是舞獅隊、三太子隊、宮女、轎夫等,誌工們身著古裝手舉“狀元”、“榜眼”、“探花”、“進士”等木牌、活動旗幟以及博餅禮品,抬著狀元碗、狀元骰,浩浩蕩蕩走到大型表演舞台上。太監宣讀博狀元餅聖旨:“奉天承運,欽定七月十一吉日,辦理金門中秋博狀元餅開幕式……”接著,各界代表和來賓一起將狀元碗、骰啟封,共同擲下了第一把骰子,宣告博餅活動正式起跑,“博狀元,福氣啦!”的呼聲響徹夜空。廈門帶去的直徑66厘米、重25公斤的大月餅,在開博儀式上亮相,切成無數塊,分給現場的民眾品嚐。這送去了廈門人民對金門鄉親的甜蜜祝福,也凸顯了返璞歸真的精神。


    這個“千人體驗賽”,600多顆骰子分別在100多個“碗公”裏鏗鏗鏘鏘、滴滴溜溜,變換出各種組合。6顆骰子一落碗,一群老幼圍成團,五指扔擲比運氣,產生百位桌狀元。開幕賽舉辦了“博餅民俗歡樂吧活動”,有龍須糖、捏麵人、畫糖人、溜溜球、麥芽餅、剪紙、陀螺、益智童玩等有趣的童玩,還有摸彩、機智問答、廈門和泉州藝術表演團演出、金門藝陣表演等。而博餅的獎品都是些金門特產。


    中秋博狀元餅已經成為金門縣最受歡迎的活動,讓金門當地民眾以及來金門旅遊的客人們,都有機會參加博餅、體驗民俗之樂。因此,中秋博餅活動已選入台灣觀光局的“台灣觀光年曆”,這一節慶活動從金門縣擴大到全台灣。


    在兩岸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中秋博餅一定會回歸文化本真,充分體現“團聚、歡樂、拚搏、公平”的精神內涵,始終堅持簡約大方、節儉辦會的原則,弘揚惠民、親民、為民之風。這個節慶文化、民俗文化和旅遊文化三結合的品牌,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海峽兩岸的又一張燙金名片。


    (廈門彭一萬、吳家鋒供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漢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漢秋並收藏傳統節日的奧妙:我們怎樣過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