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了更衣間,我說:“大寶,你下刀之前能不能說一聲?”


    大寶嬉笑著說:“那我總不能喊,預備,劃!”


    “這具屍體體內積聚了大量氣體,屍體上一旦有了破口,氣體就會迅速從破口處湧出來。第一,這氣味受不了;第二,這一下會釋放很多有毒氣體,對健康不利;第三,這和爆炸原理相同,氣體會攜帶著體內的腐敗液體往外崩濺。”我說,“大寶你的衣服不用你自己洗嗎?”


    我們幾個人躲在更衣間的隔離玻璃後麵,看著屍體逐漸“變瘦”。周科長把排風係統開到了最大風量。過了五分鍾,我們才陸續回到解剖台前開始工作。


    屍體的軟組織由於腐敗已經非常酥鬆,手術刀劃過的地方,立即一分為二,暴露出同樣是墨綠色的皮下組織。我拿著手術刀,沿著死者的下頜骨的走向,劃開了死者的麵部皮膚,然後逐漸向鼻骨位置分離。周科長也用和我一樣的方式對死者的另一側麵部進行解剖。


    “死者麵部的皮下組織的綠色顯得更深,說明這裏曾經有血液聚集。”我說,“血液從血管滲到了軟組織,說明這裏的血管有破裂啊。”


    “你是說這是生前損傷?”周科長問。


    我點點頭,說:“沒有充分的依據,但是憑經驗,我覺得這裏是有異常的。”


    說話間,我們已經把屍體的麵部皮膚掀了下來,暴露出麵部顱骨。這個還和身體連接、有著頭皮和耳朵的“骷髏”看起來格外恐怖。


    我順著屍體的鼻骨摸了摸,說:“呀,鼻骨有骨折。”


    仔細分離了屍體鼻骨附近的軟組織,鼻骨的碎片就暴露了出來。鼻骨是麵顱骨中最容易骨折的骨頭。因為鼻骨相對於麵顱骨較為突出,而且非常薄,所以麵部受傷的時候,最容易造成鼻骨的骨折。


    我用止血鉗鉗出骨折的碎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說:“骨折的斷端骨質裏有滲入的血跡!”


    由於腐敗的作用,血液會逐漸變成腐敗液體,導致無法判斷屍體有無出血。但血液在屍體腐敗之前滲透進了骨質的斷端,會在骨小梁之間被保存起來。通過這一點,可以肯定死者在生前就發生了鼻骨骨折。


    “麵部皮膚挫裂傷,鼻骨粉碎性骨折,但顱骨卻沒有骨折,這是因為凶手的力氣小,還是因為工具輕?”周科長說。


    “顯然是因為工具輕。”我說,“如果工具質量較重,凶手力氣小到隻能把鼻骨打骨折,那麽也不可能在麵部皮膚形成這麽多挫裂傷。隻有當工具質量輕時,盡管凶手用力擊打,卻隻能打破皮膚、打碎鼻骨,而不能對堅厚的顱骨造成損傷。”


    “工具較輕……”周科長沉吟起來。


    我說:“死者麵部皮膚的破口周圍圓鈍,不規則,說明工具沒有尖銳的棱邊,應該是個圓滑的工具。因為較輕,所以肯定不是金屬的。另外,之所以可以形成不規則的創口,工具接觸麵肯定不是平麵或者弧麵,而應該有圓滑的條狀突起物。”


    林濤在一旁翻了翻眼睛:“那會是個什麽東西?”


    “不知道。”我搖搖頭,說,“但它至少不是個殺人的利器。凶手為什麽要選擇這樣的工具殺人?這不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嗎?”


    “麵部損傷是不是致命傷還不好說。”周科長說,“我們開顱看看。”


    在開顱鋸的轟鳴聲中,大寶突然尖銳地叫道:“死者的甲狀軟骨上角骨折了!”


    甲狀軟骨是頸部前麵的方形軟骨,左右各一,在頸部的正前方連接在一起。甲狀軟骨的上角的位置,就在頸部正中的兩側。雖然屍體頸部的皮膚都已經腐敗了,無法看到皮膚損傷,但是從軟骨的骨折,可以判斷死者的頸部在生前遭受到了暴力。因為兩側均有骨折,那麽這樣的暴力肯定是掐扼所致的。當然,勒頸也可以形成這樣的骨折,但是肯定會在頸部留下索溝,而這裏並沒有。


    “扼死?”我停下開顱鋸,說,“屍體有窒息征象嗎?”


    大寶搖搖頭,說:“眼球都突出來了,可以看到沒有出血點,剛才我們進行胸腹部檢驗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死者的主要髒器有出血點或者有淤血的征象。”


    “有扼頸動作,但不是機械性窒息死亡。”周科長說,“那說明了什麽呢?”


    “嗬嗬。”我笑了笑,繼續打開開顱鋸,說,“說明這個扼的動作,隻是一個約束性動作。很簡單,凶手用一隻手掐住死者的脖子,讓其不能活動。”


    隨著鋸線的交錯,屍體的顱蓋骨應聲掉落,暴露出了粉紅色的硬腦膜。


    機體死亡後,組織細胞失去生活機能,因為酶的作用,會發生組織溶解的現象,也就是自溶。腦組織是最先也是最容易發生自溶的組織,所以,在我們剪開硬腦膜後,一坨腦組織就像麵糊一樣流淌了出來。


    “快,照相、錄像!”我一邊用顱蓋骨接住流出來的腦組織,一邊對林濤說。


    “我們可以看到,額部腦組織的顏色比其他部位腦組織的顏色要深很多。”我說,“正常腦組織自溶後,呈現淡粉紅色,但是額部腦組織卻是暗褐色,說明之前這個部位有大量出血。”


    “真的是命案哦!”大寶一隻手用止血鉗鉗著屍體的胃組織,另一隻手用湯勺舀出一勺胃內容物,說,“死者的胃裏沒有溺液!”


    第三章


    沒有發現死者有明顯的窒息征象,胃內也沒有溺液,所以即便是內髒器官腐敗,也可以判斷出死因不是溺死。也就是說,他肯定是死後被人拋屍入水的。結合死者的麵部有挫裂創,以及腦組織有出血,可以判斷死者是被鈍器反複打擊麵部,導致腦組織挫傷出血而死亡的。


    “匪夷所思。”我低聲說道,“一般重度顱腦損傷導致死亡,都是頭麵部有較為嚴重的損傷和骨折。而這個死者的顱骨沒有骨折,我們剛才推斷的工具也是個質量較輕的工具,這隻有一種解釋,就是凶手拿了個不順手的、質輕的工具,用很大的力量反複打擊死者麵部。因為是麵部而不是頭部,所以力量會有傳導減弱,那麽造成這種程度的顱腦損傷,必須是頻繁多次打擊,可能是幾十次,也可能是上百次打擊。”


    “這說明了什麽呢?”林濤問。


    我搖搖頭。


    大寶說:“深仇大恨?預謀作案?”


    “不會。”周科長說,“哪有預謀好了作案,卻帶個不順手的工具呢?”


    “是啊。”我深思了一會兒,說,“這種圓弧形的、質量輕的工具會是個什麽東西呢?是事先準備的?還是隨身攜帶的?”


    “即便是激情作案,用隨身攜帶的工具,也不應該打擊麵部啊。”周科長說,“打擊麵部這麽多次,才能把人打死,多費事兒啊。哪怕從路邊撿塊磚頭,拍一下腦袋也比這省事兒多了。”


    “確實,不合常理。”我說,“咱們沒有什麽頭緒,還是先找一些屍體上的特征,把屍源找到了再說。”


    “嗯,畢竟是個拋屍案件,傾向於熟人作案。”周科長說,“先找屍源,說不準就能破案。”


    “大寶,你去把胃內容物篩一下,看看死者生前吃了些什麽東西。”我說,“我們看看死者的年齡、身高。”


    篩檢胃內容物的工作很重要。因為食物進入胃部進行消化以後,會變成食糜。食糜融合在一起,無法判斷食物形態。法醫會把胃內容物放在一個篩子上,用清水衝洗。食糜狀物體會被水衝掉,剩下一些不容易被消化掉形態的粗纖維,以此來判斷死者最後一頓的食物。不過這項工作很艱苦,令人惡心的胃內容物和刺鼻的氣味,對法醫的感官刺激強烈。尤其是當你吃飯的時候,想到胃內容物,可想而知還有沒有食欲。


    因為死者的會陰部已經腐敗殆盡,我們很輕鬆就鋸下了死者的恥骨聯合,放進蒸煮鍋裏煮熟,這樣就可以輕鬆地剔下軟組織,暴露出骨骼的特征麵了。


    等我們通過觀察恥骨聯合麵的特征,確定死者五十歲左右以後,發現大寶一手拿著篩子,一手拿著湯勺,在水池前麵發呆。


    “怎麽樣,看出來他吃了什麽嗎?”我問。


    大寶回過頭來,一臉茫然:“沒有,這……這……這什麽也篩不出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法醫秦明(1-5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明並收藏法醫秦明(1-5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