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原文</h2>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h2>【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譯文</h2>


    <strong>譯文</strong>


    這位漂泊流離的征南老將,當年曾經指揮過十萬雄師。


    後來他罷職回鄉沒有產業,到老年他還留戀賢明之時。


    少壯時獨立功勳三邊平靜,為國輕生隻有隨身佩劍知。


    在茫茫的漢江上飄來蕩去,日到黃昏你還想要去哪裏?


    <strong>注釋</strong>


    1李中丞:生平不詳。中丞:官職名,禦史中丞的簡稱,唐時為宰相以下的要職。


    2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將:指李中丞。


    3師:軍隊。


    4舊業:在家鄉的產業。


    5明時:對當時朝代的美稱。


    6三邊:指漢代幽、並、涼三州,其地皆在邊疆。此處泛指邊疆。


    7輕生:不畏死亡。


    8江漢:指漢陽,漢水注入長江之處。


    9日暮:天晚,語意雙關,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處去。


    <h2>【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賞析</h2>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題作《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大致為安史之亂平息不久的詩作。詩人為主人公被斥退罷歸的不幸遭遇所感,抒發惋惜不滿與感慨之情。


    起句以浩歎發出,“征南將”點明歸者以前身份,就是這位南征北戰的將軍,如今卻被朝廷罷斥遣歸,投老江頭,蕭條南歸,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發領起,總冒全首,含裹通體,撞心觸眼,是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與別者連綴紐結,開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從眼前事寫起,次句敘其人先前軍職顯要,重兵在握。“驅”意為統率,下得有力。“十萬師”而能驅遣自如,表現其叱吒風雲的才幹,足見其人的不凡。不過這些都成為過去,一個“曾”字,深深地蕩入雄壯的歲月,飽含唏噓惋歎。首聯今昔對比,敘其身世處境,感慨難以名狀。


    頷聯寫友人困頓坎坷,仍眷戀朝廷。“罷歸”“老去”指出將軍“流落”之因,“歸無舊業”說明題目的“襄州”,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馬,為國征戰不解營生。在“古木蒼蒼離亂後,幾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時代,老去投歸,景況可想。兩句上二下三,前後轉折,意義上中間含個“而”字在,頓挫而沉鬱,有杜詩風神。所謂“明時”,實則為作者對時局的微詞。戎馬一生、屢樹戰功的將軍,卻被罷斥,足見朝廷之“不明”。兩句為對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觸。次句語由直尋,羌無故實,但“老去”猶“戀”,則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頗老矣還希重用的史實,而同情這位被迫退職的軍人。


    頸聯兩句又蕩回過去,承“曾驅”來,追憶將軍昔日獨鎮“三邊”(泛指邊防),敵寇生畏,關塞晏然,有功於國。次句為“一劍知輕生”的倒句。“一劍知”,意謂奔勇沙場,忠心可鑒,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場,也隻有隨身夥伴——佩劍知道。有感於時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語,這是感慨係之的話。兩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穩。謂語“靜”“知”殿在句後,以示其人的功業與赤心。獨靜三邊,為國輕生,以示“罷歸”,尚非其時。


    以上六句都可視為揮手別後所思,尾聯“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結到眼前,以實景束住,念及其故居舊業無存,因此有“欲何之”的憂問。既罷歸而無所可去,傷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這末尾回首一問,既關合“罷歸”句,又與起手“流落”語意連成一片。日暮蒼蒼,漢水茫茫,老將白發,歸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漢江也似乎吞沒了詩人關照的疑問,“欲何之”的關注之情,也使人思緒波蕩,觸動讀者深切的尋思和懸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長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長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長卿並收藏劉長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