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原文</h2>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裏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h2>【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譯文</h2>


    <strong>譯文</strong>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熱,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斷絕。


    知道您經常度越祁連城,哪裏會害怕見到輪台月。


    請您下馬暫進入酒家壚,送您到萬裏之外西擊胡。


    功名富貴隻向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strong>注釋</strong>


    1磧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2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


    3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勝金口,為鄯善到吐魯番的交通要道。


    4祁連城:十六國時前涼置祁連郡,郡城在祁連山旁,稱祁連城,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南。


    5輪台:唐代庭州有輪台縣,這裏指漢置古輪台(今新疆輪台縣東南),李副使赴磧西經過此地。


    6脫鞍:一作“脫衣”。酒家壚:此代指酒店。


    <h2>【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賞析</h2>


    這首詩作於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曆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征,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


    這首送別詩,既不寫餞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寫分手時的難舍離情。作者隻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祝酒勸飲,然而字裏行間卻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蕩漾。


    李副使將離武威,遠赴磧西,因而詩的開頭兩句即點明時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經的火山、赤亭這段最艱苦的旅程開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詩人早有吟詠,況六月酷暑。作者不從餞行話別落筆,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個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艱苦、毅然應命前行的豪邁氣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兩句在寫法上作一轉折,明寫李氏不平凡的經曆,激勵其一往無前:“知道您經常出入邊地,豈能見到輪台的月亮而惹起鄉愁呢?”這裏“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愁置於腦後了。“豈能愁見輪台月”,是盛唐時代人們積極進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個昂揚的音節。詩的五、六兩句是招呼、勸說的口氣,挽留李副使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作者越過一般送別詩多訴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籬,直接提出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化惆悵為豪放,在送別的詩題下開拓了新的意境。詩末兩句直抒胸襟,更是氣貫長虹:“功名請向戎馬沙場上求取,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語氣恭敬而堅決。這既可看作岑參勉勵李氏立功揚名,創造英雄業績,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壯誌。這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氣使後世多少讀者為之激動振奮。


    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讓人感到親切灑脫。悠揚流美的聲調給人以奔放明快的詩意感受。自由活潑的韻律,跌宕有致的節奏,顯示出一種豪邁的氣勢,傳達出火一般的激情,將給遠行者以極大的鼓舞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岑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岑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岑參並收藏岑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