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別董大二首】原文</h2>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h2>【別董大二首】譯文</h2>


    <strong>譯文</strong>


    其一


    黃昏的落日使千裏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


    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


    其二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strong>注釋</strong>


    董大:指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


    黃雲:天上的烏雲,在陽光下,烏雲是暗黃色,所以叫黃雲。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誰人:哪個人。君:你,這裏指董大。


    翮(hé):鳥的羽翼。飄颻(yáo):飄動。六翮飄颻,比喻四處奔波而無結果。


    京洛:長安和洛陽。


    愁:擔心


    <h2>【別董大二首】賞析</h2>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是年冬,與高適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適寫了《別董大二首》。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淒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誌,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這兩句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淒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麽響亮,多麽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拚搏。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兩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誌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則不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高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適並收藏高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