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按照傳統節氣,五月端午前後正是糧食豐收的季節。
雖然現在因為大明國土廣大,很多地方的節氣都已經不再適合二十四節氣歌,也不再是五月熟。
但是民俗還有文化是不會變的,全球各地的漢人無不選擇這個時候吃粽子,炸油角,炸糖糕,賽龍舟。
而且這個時間也是大明農業部的重要日子,很多相關農業的政令都會在五月出台。
尤其是今年,更是讓百姓翹首以盼。
因為往年這個時候都是皇明商號出台糧食收購價,雖然每次的差別也就是幾文錢到幾十文的浮動,但一分一文放大到幾千幾萬幾十萬斤糧食的時候也是一筆大錢了。
今年因為陛下出了聖旨,今年的關內戰略儲備庫交給內閣經營,所以內閣會出一個糧食收購價,用來替換戰略儲備庫的存糧。
按照最終約定,皇明糧號把戰略儲備庫交給內閣,為了平穩過渡,皇明商號需要分數年的時間,消耗掉庫中存糧。
盡管朱姬潤非常想把糧食賣給內閣,回籠一筆資金,但是內閣也不是傻子,糧食他們可以存,但是陳糧他們不要。
這幾年的時間,皇明糧號要一點一點的把庫存糧食拉走,即給內閣清理了庫存用來收購糧食,又不會導致糧庫裏的糧食突然清空出現意外。
朱姬潤最終也隻能同意,畢竟這關內的戰略儲備庫一出手,至少每年給他減輕了不少收購糧食的壓力。
這相當於一次得到的錢變成幾年陸續得到,也不算吃虧。
至於丟失的關內市場,這還要看內閣有沒有那個本事爭到了。
整個庫存周期是四年,也就是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內閣有五年的時間發展自己的糧食加工企業,五年之後糧食就是他們自己處置了。
要是自己消化不完就隻能低價賣給皇明商號了。
就算內閣有本事完成糧食加工企業發展,那對於皇明糧號影響也不大。
賣糧食在皇明商號的食品工業體係中利潤隻是一小部分,就算是糧食深加工也利潤不高。
因為這玩意很難壟斷,糧食加工品不易儲存,而且保質期短,所以不能長途運輸,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為了吃一頓麵條也不至於上一趟縣城。
而皇明商號又不至於為了壟斷市場在每個鄉設立一個糧食加工企業。
不要說鄉裏了,就是縣裏和一般的州府,皇明商號都不設立糧食加工區。
也就是那些人口超過五十萬的超大城市,還有那些工礦密集地區,皇明商號才會設立糧食加工廠。
所以輻射的範圍有限,沒有壟斷市場,那自然就不怕出現新的競爭者。
實際上糧食生意的競爭一直存在,而且很激烈。
原因很簡單,皇明商號是定價銷售,全國統一價格,對於一些產量大戶來說,這個價格跟收購價之間的差價,皇明商號能賺得,他們自然也能賺。
而且他們做生意又不像皇明商號那麽死板,便宜幾文錢他們也賣,還能送點東西,把不好賣的糧食當贈品。
而皇明商號就不行了,為了防止貪汙等問題,這價格是定死的,不能輕易改變。
糧食這個東西,普通百姓都能分辨,是好是壞一眼瞧的事情,所以其他糧商一樣的糧食人家便宜,自然就爭走了不少顧客。
所以皇明糧號現在的作用主要是消耗糧食戰略庫存,出售一些其他的食物例如醃肉臘肉火鍋底料,罐頭食品等等。
而對於內閣來說也沒有損失,甚至都是純賺的,因為這個錢不用內閣出,而是從個人所得稅收入出。
而個人所得稅是新稅種,等於增加了內閣稅收,又是專款專用還不用被軍部分。
這個錢可以用來收購糧食,可以用來修建修理戰略儲備庫,可以用來建設糧食加工廠,這些產業又能安置工人還有不少官員。
這個錢第一筆是由大明的那些巨富和猶太人出的,所以大家都眼巴巴的看著內閣到底能收多少稅,糧食收購價格能定到多少。
這個糧食收購價並不一定是所有百姓都會把糧食賣給戰略儲備庫,但是這個價格確有這價格指導意義。
官府以這個價格收購,你其他糧商要是想收,那自然要給一個比官府的價格高一點的價格吧。
所以當猶太人排隊開始上稅的時候,大明一片歡呼。
官員中有一部分也是不舒服,那就是家裏有家產的家族,這些官員有一部分是自己是巨富,有一部分是家族是巨富。
但是大家都沒有啥好說的,要說地位高吳啟晨等內閣大佬紛紛都納稅了,你還能比人家地位高?
要說納稅多,那朱姬潤和陳子龍等真正的巨富納稅甚至超過千萬兩,誰還能比他們有錢。
陳子龍當初作為鬆江府紡織協會會長,大明第一批獲得海貿許可的商戶,主持第一屆皇明博覽會的巨頭,那真是大明數得著的富豪。
而且作為下一個五年計劃的製定者,也已經是穩穩當當的是下一屆內閣首輔。
朱姬潤更不用說了,作為皇明商號的大總管,自己家的運輸生意也是大明除了皇明運輸之外最大的運輸公司。
人家下一步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物流公司,也是大明第一個用熱氣球作為運輸工具的超級公司。
除了這兩位之外,大明還有很多隱形的富豪這次也紛紛展露頭角。
例如金礦大公賽伯溫,港口大公李通,海運大公鄭芝龍,酒店大亨李若璉等等。
賽伯溫的封地就在金山,按照陛下的規定,封地內的礦產是屬於私人財產,唯一金銀等貴金屬需要和皇家一起開采,隻能出售給皇家。
賽伯溫的封地不大但是很幸運發現了三座金礦,每年淘金收入就價值數百萬兩。
李通的封地在巨港,作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其優勢的地理環境,加上其潛心經營,各種優惠政策,讓那裏發展迅速,而且其敏銳的意識到香料貿易的潛力,把那裏建設成為了南洋最大的香料轉口貿易中心,最大的香料種植基地,也成為巨富。
雖然現在因為大明國土廣大,很多地方的節氣都已經不再適合二十四節氣歌,也不再是五月熟。
但是民俗還有文化是不會變的,全球各地的漢人無不選擇這個時候吃粽子,炸油角,炸糖糕,賽龍舟。
而且這個時間也是大明農業部的重要日子,很多相關農業的政令都會在五月出台。
尤其是今年,更是讓百姓翹首以盼。
因為往年這個時候都是皇明商號出台糧食收購價,雖然每次的差別也就是幾文錢到幾十文的浮動,但一分一文放大到幾千幾萬幾十萬斤糧食的時候也是一筆大錢了。
今年因為陛下出了聖旨,今年的關內戰略儲備庫交給內閣經營,所以內閣會出一個糧食收購價,用來替換戰略儲備庫的存糧。
按照最終約定,皇明糧號把戰略儲備庫交給內閣,為了平穩過渡,皇明商號需要分數年的時間,消耗掉庫中存糧。
盡管朱姬潤非常想把糧食賣給內閣,回籠一筆資金,但是內閣也不是傻子,糧食他們可以存,但是陳糧他們不要。
這幾年的時間,皇明糧號要一點一點的把庫存糧食拉走,即給內閣清理了庫存用來收購糧食,又不會導致糧庫裏的糧食突然清空出現意外。
朱姬潤最終也隻能同意,畢竟這關內的戰略儲備庫一出手,至少每年給他減輕了不少收購糧食的壓力。
這相當於一次得到的錢變成幾年陸續得到,也不算吃虧。
至於丟失的關內市場,這還要看內閣有沒有那個本事爭到了。
整個庫存周期是四年,也就是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內閣有五年的時間發展自己的糧食加工企業,五年之後糧食就是他們自己處置了。
要是自己消化不完就隻能低價賣給皇明商號了。
就算內閣有本事完成糧食加工企業發展,那對於皇明糧號影響也不大。
賣糧食在皇明商號的食品工業體係中利潤隻是一小部分,就算是糧食深加工也利潤不高。
因為這玩意很難壟斷,糧食加工品不易儲存,而且保質期短,所以不能長途運輸,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為了吃一頓麵條也不至於上一趟縣城。
而皇明商號又不至於為了壟斷市場在每個鄉設立一個糧食加工企業。
不要說鄉裏了,就是縣裏和一般的州府,皇明商號都不設立糧食加工區。
也就是那些人口超過五十萬的超大城市,還有那些工礦密集地區,皇明商號才會設立糧食加工廠。
所以輻射的範圍有限,沒有壟斷市場,那自然就不怕出現新的競爭者。
實際上糧食生意的競爭一直存在,而且很激烈。
原因很簡單,皇明商號是定價銷售,全國統一價格,對於一些產量大戶來說,這個價格跟收購價之間的差價,皇明商號能賺得,他們自然也能賺。
而且他們做生意又不像皇明商號那麽死板,便宜幾文錢他們也賣,還能送點東西,把不好賣的糧食當贈品。
而皇明商號就不行了,為了防止貪汙等問題,這價格是定死的,不能輕易改變。
糧食這個東西,普通百姓都能分辨,是好是壞一眼瞧的事情,所以其他糧商一樣的糧食人家便宜,自然就爭走了不少顧客。
所以皇明糧號現在的作用主要是消耗糧食戰略庫存,出售一些其他的食物例如醃肉臘肉火鍋底料,罐頭食品等等。
而對於內閣來說也沒有損失,甚至都是純賺的,因為這個錢不用內閣出,而是從個人所得稅收入出。
而個人所得稅是新稅種,等於增加了內閣稅收,又是專款專用還不用被軍部分。
這個錢可以用來收購糧食,可以用來修建修理戰略儲備庫,可以用來建設糧食加工廠,這些產業又能安置工人還有不少官員。
這個錢第一筆是由大明的那些巨富和猶太人出的,所以大家都眼巴巴的看著內閣到底能收多少稅,糧食收購價格能定到多少。
這個糧食收購價並不一定是所有百姓都會把糧食賣給戰略儲備庫,但是這個價格確有這價格指導意義。
官府以這個價格收購,你其他糧商要是想收,那自然要給一個比官府的價格高一點的價格吧。
所以當猶太人排隊開始上稅的時候,大明一片歡呼。
官員中有一部分也是不舒服,那就是家裏有家產的家族,這些官員有一部分是自己是巨富,有一部分是家族是巨富。
但是大家都沒有啥好說的,要說地位高吳啟晨等內閣大佬紛紛都納稅了,你還能比人家地位高?
要說納稅多,那朱姬潤和陳子龍等真正的巨富納稅甚至超過千萬兩,誰還能比他們有錢。
陳子龍當初作為鬆江府紡織協會會長,大明第一批獲得海貿許可的商戶,主持第一屆皇明博覽會的巨頭,那真是大明數得著的富豪。
而且作為下一個五年計劃的製定者,也已經是穩穩當當的是下一屆內閣首輔。
朱姬潤更不用說了,作為皇明商號的大總管,自己家的運輸生意也是大明除了皇明運輸之外最大的運輸公司。
人家下一步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物流公司,也是大明第一個用熱氣球作為運輸工具的超級公司。
除了這兩位之外,大明還有很多隱形的富豪這次也紛紛展露頭角。
例如金礦大公賽伯溫,港口大公李通,海運大公鄭芝龍,酒店大亨李若璉等等。
賽伯溫的封地就在金山,按照陛下的規定,封地內的礦產是屬於私人財產,唯一金銀等貴金屬需要和皇家一起開采,隻能出售給皇家。
賽伯溫的封地不大但是很幸運發現了三座金礦,每年淘金收入就價值數百萬兩。
李通的封地在巨港,作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其優勢的地理環境,加上其潛心經營,各種優惠政策,讓那裏發展迅速,而且其敏銳的意識到香料貿易的潛力,把那裏建設成為了南洋最大的香料轉口貿易中心,最大的香料種植基地,也成為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