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的艦隊行駛在印度洋上,這幾個月大明最大的事情就是對準噶爾汗國的進攻了,人們追逐熱點的時候幾乎都忘記了還有一群人為了大明的戰略利益奔走著。
葡萄牙在南亞的殖民地主要有四個,除了錫蘭島上的一個堡壘之外,在南亞的南部三個重要的河口位置東海岸一個,西海岸兩個,還有一個是在一個半島上。
本來葡萄牙的殖民點不止這四個的,不過隨著尼德蘭和英格蘭的崛起,葡萄牙的殖民點一直在減少,甚至最大的殖民地巴西都被尼德蘭攻擊了。
要不是尼德蘭人自己作死,搞出了一個鬱金香事件,使得財富大幅度縮水,那麽說不定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就易主了。
就像錫蘭殖民地,就被尼德蘭人搶了大半,後來白白便宜了大明。
對於葡萄牙來說,步步推卻固然不是長久之計,但是誰又有勇氣破釜沉舟一戰定乾坤呢?
大家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是大明慫恿的,但是隻要沒有明說誰也不敢因為這個指責大明什麽。
葡萄牙的策略是通過一個個殖民地的防守,消耗敵人的耐心和實力,讓接下來的戰爭變成拉鋸戰,也許三五年之後世界局勢就變了呢?
即使世界局勢不變,說不定耗上幾年這些國家的耐心耗盡就願意談判了呢。
鄭森也很無奈,堡壘攻堅戰本來就難打,何況是這種在數次被敵人覬覦之後,還能剩下來的,這樣的地方無一不是天時地利占盡的地方。
而且葡萄牙人為了這些堡壘也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堅固的不像話。
大明對於這種歐羅巴風格的堡壘也是很感興趣,所以要求鄭森在進攻的時候盡量要用巧勁而不是蠻幹,多研究這樣的堡壘的漏洞,為以後進攻積累經驗。
鄭森有句麻麥皮想講,但是軍部的意見又不能不聽,先後實驗了空中轟炸,熱氣球投擲燃燒彈,爆破筒,火箭彈強襲,炸藥包,大型臼炮等等攻擊方式。
雖然每種辦法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離抓住敵人的致命缺點總還差那麽一點意思。
這一次要實驗的是重炮對射戰術,測試一下要多少門重炮才能敲開對方的堡壘。
正好大明軍部打算出售一批一等戰列艦給藩國,這一次就讓鄭森用這批一等戰列艦上的重炮來測試。
鄭森指揮著艦隊到達指定位置,這裏正好是對方陣地上的火炮的最大射程之外,但是確在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之內。
隻不過一艘一等戰列艦這種規格的火炮也不過區區四門而已,而且兩撤各兩門。
為了提高命中率,戰列艦在這個位置開始降帆下錨,五條一等戰列艦停船之後五門火炮開始逐一發言,葡萄牙人的堡壘上硝煙是一股接著一股的冒氣。
海軍在落帆下錨的情況下,能做到大概命中率是三十分之一,按照大家的印象認為,這個命中率應該是每三十發就有一個回命中。
但是在概率學上,確並不是這麽算的,因為每一發的命中率都是百分之三十,然後相乘之後在用一去減得到的概率低於三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這個命中率可能是四十發才有一個會命中,而且還得是一艘戰列艦這麽大的目標,而一個炮位的目標可比戰列艦小的多了,關鍵是你隻要沒有命中火炮主體,或者引發彈藥殉爆,那麽這門炮就能快速修複。
總之就是,這種炮戰有的打,雙方不來個幾天幾夜的炮戰估計不會分出結果。
就算戰列艦最後贏了,因為火炮射擊角度的問題,很多炮位戰列艦的火炮是夠不到的,還是要陸軍上去清理。
不過沒有人敢說個不字,大明軍部要統計數據,這幫人隻能乖乖的配合。
想想看準噶爾這麽大的一個國家,那是說沒有就沒有了,那樣的草原強國,以前大家都是仰望的。
曾幾何時,大明麵對實力還不如準噶爾汗國的建奴,那個時候皇上還是太子,都要準備幾年然後才能一戰而定。
現在竟然隻需要區區四五個師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滅亡了。
這些藩國看看自己的那點實力,那真是給大明提鞋都不配啊!
大明的威嚴是靠著一場場戰爭打下來的,不管以往多牛批,現在的大明才是大家真正畏懼的存在。
鄭森也不著急了,慢慢打唄,權當是找樂子了,著急也沒有辦法,軍部那邊下了新命令,因為大明對於準噶爾汗國的進攻,為了防止過份刺激歐羅巴各國的神經,軍部要求這邊的進攻暫緩。
要給這些人留下信心,要讓他們覺得大明對這種堡壘沒有辦法,要表現出大明不善長攻堅的弱點等等。
鄭森覺得軍部是在騙傻子,但是偏偏這邊就是有這麽一群歐羅巴人就是這麽傻。
看到大明拿這種堡壘沒有辦法,一個個紛紛開始修築堡壘,把僅存的殖民地修的固若金湯,一副要跟大明死磕到底的樣子。
而鄭森也在不停的試探嚐試中總結了一套攻堅堡壘的辦法,而且也讓皇明軍火按照這種堡壘戰術的特點研製著新式的攻堅武器。
例如改進版本的穿甲彈,改進版本的爆破彈,從熱氣球上扔下的鑽地彈,還有改進版本的從液體石油燃燒彈改的固體燃燒彈等等。
皇明軍火還在研究一種陸地上用的大型攻城炮,隻不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展緩慢,太大,太重,組裝困難,運輸困難,移動困難等等。
海軍這邊一直是大明的弱項,這次把這批一等戰列艦出售給藩國之後,大明海軍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了。
因為新的蒸汽炮艦還在舾裝階段,而新的戰艦計劃設計的新式戰列艦,還在鋪設船板和龍骨,離下水至少還有十個月以上的時間。
所以大明在陸地上的強勢,收拾了準噶爾汗國並沒有被歐羅巴各國忌憚。
不過這種情況應該維持不了太久,大明造艦計劃雖然保密,但一條條新船下水之後,這種事情能隱瞞多久,那就看錦衣衛的能力了。
葡萄牙在南亞的殖民地主要有四個,除了錫蘭島上的一個堡壘之外,在南亞的南部三個重要的河口位置東海岸一個,西海岸兩個,還有一個是在一個半島上。
本來葡萄牙的殖民點不止這四個的,不過隨著尼德蘭和英格蘭的崛起,葡萄牙的殖民點一直在減少,甚至最大的殖民地巴西都被尼德蘭攻擊了。
要不是尼德蘭人自己作死,搞出了一個鬱金香事件,使得財富大幅度縮水,那麽說不定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就易主了。
就像錫蘭殖民地,就被尼德蘭人搶了大半,後來白白便宜了大明。
對於葡萄牙來說,步步推卻固然不是長久之計,但是誰又有勇氣破釜沉舟一戰定乾坤呢?
大家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是大明慫恿的,但是隻要沒有明說誰也不敢因為這個指責大明什麽。
葡萄牙的策略是通過一個個殖民地的防守,消耗敵人的耐心和實力,讓接下來的戰爭變成拉鋸戰,也許三五年之後世界局勢就變了呢?
即使世界局勢不變,說不定耗上幾年這些國家的耐心耗盡就願意談判了呢。
鄭森也很無奈,堡壘攻堅戰本來就難打,何況是這種在數次被敵人覬覦之後,還能剩下來的,這樣的地方無一不是天時地利占盡的地方。
而且葡萄牙人為了這些堡壘也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堅固的不像話。
大明對於這種歐羅巴風格的堡壘也是很感興趣,所以要求鄭森在進攻的時候盡量要用巧勁而不是蠻幹,多研究這樣的堡壘的漏洞,為以後進攻積累經驗。
鄭森有句麻麥皮想講,但是軍部的意見又不能不聽,先後實驗了空中轟炸,熱氣球投擲燃燒彈,爆破筒,火箭彈強襲,炸藥包,大型臼炮等等攻擊方式。
雖然每種辦法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離抓住敵人的致命缺點總還差那麽一點意思。
這一次要實驗的是重炮對射戰術,測試一下要多少門重炮才能敲開對方的堡壘。
正好大明軍部打算出售一批一等戰列艦給藩國,這一次就讓鄭森用這批一等戰列艦上的重炮來測試。
鄭森指揮著艦隊到達指定位置,這裏正好是對方陣地上的火炮的最大射程之外,但是確在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之內。
隻不過一艘一等戰列艦這種規格的火炮也不過區區四門而已,而且兩撤各兩門。
為了提高命中率,戰列艦在這個位置開始降帆下錨,五條一等戰列艦停船之後五門火炮開始逐一發言,葡萄牙人的堡壘上硝煙是一股接著一股的冒氣。
海軍在落帆下錨的情況下,能做到大概命中率是三十分之一,按照大家的印象認為,這個命中率應該是每三十發就有一個回命中。
但是在概率學上,確並不是這麽算的,因為每一發的命中率都是百分之三十,然後相乘之後在用一去減得到的概率低於三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這個命中率可能是四十發才有一個會命中,而且還得是一艘戰列艦這麽大的目標,而一個炮位的目標可比戰列艦小的多了,關鍵是你隻要沒有命中火炮主體,或者引發彈藥殉爆,那麽這門炮就能快速修複。
總之就是,這種炮戰有的打,雙方不來個幾天幾夜的炮戰估計不會分出結果。
就算戰列艦最後贏了,因為火炮射擊角度的問題,很多炮位戰列艦的火炮是夠不到的,還是要陸軍上去清理。
不過沒有人敢說個不字,大明軍部要統計數據,這幫人隻能乖乖的配合。
想想看準噶爾這麽大的一個國家,那是說沒有就沒有了,那樣的草原強國,以前大家都是仰望的。
曾幾何時,大明麵對實力還不如準噶爾汗國的建奴,那個時候皇上還是太子,都要準備幾年然後才能一戰而定。
現在竟然隻需要區區四五個師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滅亡了。
這些藩國看看自己的那點實力,那真是給大明提鞋都不配啊!
大明的威嚴是靠著一場場戰爭打下來的,不管以往多牛批,現在的大明才是大家真正畏懼的存在。
鄭森也不著急了,慢慢打唄,權當是找樂子了,著急也沒有辦法,軍部那邊下了新命令,因為大明對於準噶爾汗國的進攻,為了防止過份刺激歐羅巴各國的神經,軍部要求這邊的進攻暫緩。
要給這些人留下信心,要讓他們覺得大明對這種堡壘沒有辦法,要表現出大明不善長攻堅的弱點等等。
鄭森覺得軍部是在騙傻子,但是偏偏這邊就是有這麽一群歐羅巴人就是這麽傻。
看到大明拿這種堡壘沒有辦法,一個個紛紛開始修築堡壘,把僅存的殖民地修的固若金湯,一副要跟大明死磕到底的樣子。
而鄭森也在不停的試探嚐試中總結了一套攻堅堡壘的辦法,而且也讓皇明軍火按照這種堡壘戰術的特點研製著新式的攻堅武器。
例如改進版本的穿甲彈,改進版本的爆破彈,從熱氣球上扔下的鑽地彈,還有改進版本的從液體石油燃燒彈改的固體燃燒彈等等。
皇明軍火還在研究一種陸地上用的大型攻城炮,隻不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展緩慢,太大,太重,組裝困難,運輸困難,移動困難等等。
海軍這邊一直是大明的弱項,這次把這批一等戰列艦出售給藩國之後,大明海軍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了。
因為新的蒸汽炮艦還在舾裝階段,而新的戰艦計劃設計的新式戰列艦,還在鋪設船板和龍骨,離下水至少還有十個月以上的時間。
所以大明在陸地上的強勢,收拾了準噶爾汗國並沒有被歐羅巴各國忌憚。
不過這種情況應該維持不了太久,大明造艦計劃雖然保密,但一條條新船下水之後,這種事情能隱瞞多久,那就看錦衣衛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