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九年正月初一,萬眾矚目的新年新福利正式發布了,今年大明聖旨的第一道依舊是跟農業相關。


    大明境內不分關內關外,無論是新納入還是早就歸屬的,繼續全麵取消農業稅,所有土地相關稅收與土地掛鉤的稅收全部取消。


    這道聖旨沒有一點新意,但是朱慈烺每年都要強調一遍,就是想讓大家記住,這個免稅不是天生就該有的,而是皇上的仁政才有的。


    第二道聖旨就是大家都關心的外貿許可證問題了,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大明的造船業和航海業已經全麵走向成熟,所以從複興九年開始大明全麵放開了外貿限製。


    隻要繳納一萬兩的海員保險抵押金,通過大明的海貿培訓就可以獲得海貿許可證。


    這對於很多掛靠在三十六家的海商來說可謂是巨大的利好了,掛靠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免費的,更何況人家的許可證也是花千萬兩買來的。


    現在全麵開放了,雖然依舊要收一萬兩,但是朝廷也說了,這是海員安全的保險抵押金,收的合理,而且比起過去掛靠動輒百分之幾的利潤這區區一萬兩真的好了很多。


    第三道聖旨就是陛下體恤各族疾苦,對活動在關內地區和大明各處的衣食無著的流民提供一塊可耕種的土地,讓他們能夠安定下來。


    這個政策正式針對過年前跟吳啟晨商量的對關內流寇處置的事情,後來想想既然關內的流寇是問題,關外的也是問題。


    因為不管關內關外,都是大明的領土,關內鬧事要管,關外鬧事一樣要管。


    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把所有流民一起解決了,要說土地大明還真的不缺,不止是北疆,像新大陸,非洲,南大陸這些地方都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可以開墾。


    第四道聖旨就是正式把東三省和蒙古地區納入關內,生活在當地的所有百姓都自動獲得公民身份,而且各種基礎設施也開始全麵像關內看齊。


    這個去年孫傳庭還在的時候就已經商量好了,各種準備工作內閣和皇明商號也都一直在做,民間這種傳言也一直不斷。


    今天算是正式的以聖旨的形式確定下來。


    第五道聖旨就是取消了小學、初中和高中文憑考試的學籍限製,隻要你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相當的知識能力,交錢就能參加考試。


    這個改革就是朱慈烺年前微服私訪的時候茶館裏聽到那些儒生的抱怨有感而發的改革。


    不再要求參加相應考試必須在學校裏學相應的年數,這樣一來,那些儒生如果自認為有相應的知識就可以考試。


    隻不過考試的紀律和監督更加嚴格而已,以後的學生也不必一直按部就班的一個年級一個年級的上。


    這個世界上確實是有天才的,他們學習速度飛快舉一反三,其實按部就班本身就是對天才的束縛。


    除了上麵五條之外,還有一些小一點的變動,例如最低工資標準再次上調,高中和大學學府繼續增加等等。


    複興九年正月初六,錦衣衛幾乎出動了全部的人力開始對全國的意外死亡和失蹤人口進行排查,那些隱藏的罪惡被一一揭露。


    看著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件,朱慈烺逐漸憤怒,人性的醜惡竟至此,這一次絕不寬恕,僅僅十天的時間,朱慈烺勾決了一千三百多人。


    這刷新了複興曆之最,大明已經很久沒有這麽大規模的殺頭了,雖然沒有立刻就殺,但陛下都勾決了,隻要罪名確認那肯定是必死了。


    朱慈烺禁止了對案件詳情的報道,大明對於媒體的管控比起後世更嚴格的多。


    某些流量媒體為了博眼球什麽東西都寫,什麽東西都事無巨細的列出來,尤其是這些罪惡,過程詳細到每一個微小的步驟。


    警醒世人的不過是他們的借口,其實這無疑是放大了人性的惡,這東西隻會讓好人更恐慌壞人更壞。


    整個複興九年正月,大明到處都在抓人殺人,錦衣衛抓人有時候都不需要先定罪,隻要懷疑有罪,那麽抓進去自然有的是辦法讓你招。


    所以朱慈烺勾決之後,這些死刑犯並不會立即執行,錦衣衛要把這些人在移交給執法部,由各地在偵辦複核,確保沒有冤假錯案發生。


    看到這個結果,朱慈烺已經決定以後每隔幾年就搞一次這樣的肅清行動,要不然罪惡之焰隻會越燒越旺。


    複興九年正月十五日,今年除了盛大的煙花表演之外,紫禁城內第一次亮起了點燈,雖然隻點亮了三大殿等主要宮殿,但對大明來說這也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一次變革。


    這些點燈是由放置在鴿房那邊的蒸汽機帶動的發電機發出來的電帶動,皇宮是大明第一個通上點燈的地方。


    朱慈烺看到點亮的點燈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當然這不是大明第一次用上電,第一次用電的東西應該是有線電報,隻不過電報用的是直流電,是蓄電池,朱慈烺的這些點燈用上了發電機也用上了初級變壓器。


    大明沒有按照曆史那樣一步步的發展,朱慈烺的很多奇思妙想都是跨時代的,電力也沒有大家覺得那樣必須要在內燃機之後才是電力革命。


    束縛大明進行電力革命的不是技術而是銅產量,但是對於皇家來說,哪裏都可能缺銅,皇家確不會缺。


    正月十六這一天,朱慈烺在皇宮見了大明第一批經濟學家,因為這些人提出了一種大膽的理論,那就是大明的貨幣不應該以金銀為等價物來發行。


    準確的說,他們覺得大明的貨幣不應該是內庫存多少金銀大明就發行多少紙幣,實際上皇家至少應該把自己掌握的固定資產也估價作為紙幣發行的準備金。


    這樣才是大明紙幣發行的真正極限數量,現在大明的貨幣政策,有點限製大明的發展速度了,大明市麵上應該流通更多的紙幣。


    朱慈烺喜歡這樣的假設,如果把皇家掌握的所有資產都計入準備金,那麽大明就不存在紙幣超發的問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統計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統計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