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錦衣衛來說這是安全問題,在大明結社是非法的,因為這種百姓自發成立的結社組織很容易和白蓮教等等聯係起來。


    不過朱慈烺看到這份報告之後,確看到了生產合作社的影子,這也不是百姓首創,因為大明的墾殖公司實際上就是一種合作社。


    而在關內是不允許存在墾殖公司的,所以百姓就自發成立了這種互助社。


    按照大明目前的農業發展,農民手裏有錢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手裏的錢又不足以他們幹大事,所以湊在一起搞合作。


    朱慈烺怎麽感覺有一種後世改開的模樣?


    這種合作如果是正常的商業合作模式完全沒有必要禁止,朱慈烺當即在消息上批注,讓京城那邊出相應的政策規範,放開這方麵的限製。


    接下來幾天車隊一路南下,崇禎看到沿途果然如朱慈烺所說,百姓離京城越遠,生活水平就越低,不少農村甚至因為人口多,還在溫飽線上徘徊。


    一直到了邯鄲附近才又逐漸好轉,這是崇禎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工業區,進入邯鄲區域之後,天就變得灰蒙蒙的,遮天蔽日的黑灰,充斥著街道住房,人們的口鼻。


    整個邯鄲地區,煉鐵煉鋼煉焦三種爐子最少有兩千個,在沒有上規模的時候,高產的目標隻能用數量來彌補。


    大明從最初的一噸煉鋼爐到兩噸,再到現在的五噸為主,以及最新再建的十噸爐,每一步都是翻倍的跨越。


    新爐子開建,舊爐子並沒有被廢棄,故而整個邯鄲大大小小的煉鋼爐看著很不協調。


    邯鄲煤鐵聯合體和萊蕪的煤鐵聯合體,是大明規劃的連輪鐵路的鐵軌供應主要產區,所以這邊的礦區鐵路係統已經開始建造。


    從運輸原料到最後運出成品,等到這條礦場鐵路修成,那麽連輪鐵路也將正式開工。


    實際上大明的主幹鐵路還沒有開始修建,皇明礦業就在各礦區之間規劃了不少鐵路,通過增加轉運效率,能提高產量,能降低人工消耗。


    朱慈烺站在最新的煉鋼爐一裏之外,熱浪依舊一陣陣的鋪麵而來,這種新爐子不僅體型更大,還加裝了蒸汽驅動裝置,廢棄收集裝置,蒸汽鼓風機,空氣預熱係統,吊臂係統。


    管事的驕傲的宣稱,僅僅這一個煉鋼爐一年就能生產兩千噸左右的鋼材。


    鋼水從煉鋼爐流出,然後流進導流槽,經過噴淋降溫,水蒸氣遮天蔽日,鋼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然後工人用夾具把鋼條切段,然後送上熱軋機。


    熱軋機全靠蒸汽機驅動,一點點的把鐵軌擠壓成型,因為蒸汽機的壓力不夠,加工過程中還要對半成品進行二次加熱,要不然紮不動。


    所以生產鐵軌的過程既是重體力勞動,又是高科技,朱慈烺隻是簡單的看了一遍,就覺得麻煩。


    最後成型的鋼軌也沒有後世那麽薄,考慮到材料質量和工藝難度,工字型也沒有支持壁要厚一些。


    一開始實驗的鐵軌用的是鑄造工藝,不過鑄造工藝因為的缺點很明顯,易產生氣泡,模具利用效率低等等,所以邯鄲這邊研製了軋製工藝。


    這個軋鋼機用處很廣,很多大型部件,都需要這種熱軋機進行預處理,例如無縫鋼管的研究,鋼錠軋成鋼條鋼板等等。


    已經有幾年研究使用驚訝的邯鄲在設計的時候雖然磕磕絆絆,在不計工本的情況下,鋼軌熱軋生產總算實現了。


    朱慈烺覺得還是先解決有無的問題,至於成本,那就看技術改進了,在大規模的生產下,成本應該很容易降低。


    崇禎看著倉庫裏一排排的鋼錠一根根的鋼軌還有一個個鋼鐵零件:“原來生產這些東西這麽神器?以前大明要是有這技術,那瓦剌蒙古人又何懼之有?拿鋼錠砸也能砸死他們1


    朱慈烺笑笑:“父皇說的是,大明以後隻會越來越強大,隻要自己不亂,敵人已經不可能擊敗我們。”


    接下來朱慈烺又去看了邯鄲這邊的機床廠,因為邯鄲是重要的鐵軌生產基地,所以這邊有不少重型機床,這種號稱加工機器的機器才是大明的核心機密,比起蒸汽機都核心。


    這邊的機床廠,既有蒸汽機床,也有以前的畜力機床,因為蒸汽機生產的速度還不夠,無法滿足全大明的需求,所以一部分畜力機床還承擔著加工任務。


    一些農具等不需要多精細的操作,再說了,就是新式機床還不是用這種畜力機床一點點的加工出來的。


    朱慈烺隻在邯鄲停留了一天,主要就是看看火車大規模製造準備的進度,下一個五年計劃鐵路係統是重中之重。


    再次出發,下麵就要過黃河了,軍部早就準備了大型渡船,一次能夠裝載五百人和幾十輛馬車。


    站在船頭朱慈烺感慨:“什麽時候要是能在黃河長江上架橋就好了。”


    崇禎看著寬闊的河麵,滾滾東流的河水:“這河那麽寬,浪這麽大,水又這麽深,怎麽架橋?架不了橋吧?”


    朱慈烺笑了:“也不是不行,河寬浪大,完全可以從兩邊搞兩個分河,然後把中間堵住修橋。


    等橋修好了,再把兩邊堵住,這樣不就行了。


    隻是這橋不能亂修,修的太矮了影響過大船,修的太高了,大明又沒有這個技術。


    還是要等等,先從小河小橋開始修,逐漸積累經驗,慢慢的不就能修大橋了,估計再過一二十年您再來的時候,就不用在做渡船了。”


    朱慈烺記得後世,因為沒有提前做好計劃,長江黃河上的大橋有一部分修的很低,導致大船過不起,長江明明十萬噸以上的航道最後愣是隻能過五千噸級的船。


    大明要是真的有那個能力修長江大橋,朱慈烺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重演,好事不怕晚,哪怕是多等幾年,也要修好留好大船通行的航道。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有些早,金陵長江大橋一直到建國後才建成,大明估計沒有幾十年的發展是達不到那個技術的條件的,也許幾十年上百年都不一定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統計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統計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