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一開始還擔心糧食征收不順利呢,沒想到情況好的超乎想象,百姓爭相把糧食賣給皇明糧號。
原因就是皇明糧號結賬給的是足銀,能省去他們換銀子的不必要損失。
朱慈烺這才知道,原來百姓賣糧,賣的都是銅錢,但是朝廷收稅收的確是銀子。
老百姓不但糧價上受剝削,賣完糧食之後,銅錢換銀子還要被剝削一次,等到銀子交到稅吏那裏還要以銀子成色不足收火耗錢為借口再剝削一次。
所以把糧食賣給皇明糧號,去掉了糧價上的盤剝,皇明商號收糧,不僅價格最高,而且糧食鬥也都是官府的標準鬥。
絕對沒有那些地主“大鬥進,小鬥出。”
再有就是給的銀子不僅是官府製式的足銀,兌換也是按照官價兌換,不存在私人錢莊那種抬價情況。
百姓又不傻,賣給皇明糧號,這一進一出就多賣了一半的錢,哪怕多跑幾十裏一百裏也要把糧食賣到皇明糧號去!
收糧不僅是朱慈烺的一塊心病,也是崇禎的一塊心病,眼看著大明一片大好的局麵,這糧食可千萬不能出問題。
打的勝仗再多,手裏銀子再多,那也不如糧倉裏的糧食多讓人踏實。民以食為天,隻要糧食夠吃,這天就塌不了。
聽到朱慈烺說收糧食順利,崇禎心裏一塊大石頭也落地了。
崇禎敲著桌子:“今年山西南部和河南南部都出現了旱災,好在這兩地都不是產糧重地,而南陽在夏收之後已經下雨,災害已經過去,今年糧食應該夠用了吧。”
朱慈烺想了想說道:“今年隻要北方三種作物收獲,糧食就足夠了。
但是因為極端天氣還在持續,所以大明還是要儲存更多的糧食,應對大範圍的災荒。”
崇禎嗯了一聲:“那就多存點!”
朱慈烺小聲的說道:“但是買糧食不是要錢麽……”
崇禎假裝沒有聽到:“夏收之後,各地都請求修整河道,而最近幾年黃河和淮河因為缺乏修繕經常決口。
所以朕打算今年大修黃河和淮河,你覺得怎麽樣?”
朱慈烺點點頭:“修黃河和淮河肯定是好事呀,不過今年北方連續大戰,而戰爭還不知道何時停止,要是秋天再征發徭役,民力會不會消耗過甚?”
崇禎嗯了一聲:“所以這次朕打算效仿你修新路和新城的模式,減少徭役規模,多使用雇工,你覺得怎麽樣?”
朱慈烺聽到崇禎這樣說也挺意外的,不過他還是關心的問道:“雇工自然是好事,但是會不會耗費太大了?”
崇禎微微一笑:“正是因為消耗大,所以才要你多上繳些銀子到內庫……”
朱慈烺無語的看看崇禎,自己竟然被套路了,好吧,看來想要省掉上繳是沒有希望了。
朱慈烺正要起身告辭,崇禎突然問道:“按照建奴的路線,今天應該到鴨綠江邊了吧?”
朱慈烺算了一下:“應該是的。”
崇禎擔心的問道:“你覺得高麗人能在鴨綠江檔住幾天?能擋住三天麽?”
朱慈烺微微一笑:“完全沒有問題,參謀部的安排是按照最壞的情況來預算的。
即使高麗人什麽都不做,鑿沉了所有船隻,沒有渡船的情況下,建奴想要渡過鴨綠江,那至少也要三天的時間。
更何況還有義州城,在怎麽廢物,建奴從攻打到占領也要一天的時間吧!所以三天完全沒有問題。”
崇禎思考了一下就明白了:“也就是說,參謀部是打算全靠天險來阻擋建奴,對於高麗的軍隊一點信心都沒有?”
朱慈烺嗬嗬一笑:“沒啥信心,隻希望他們別送菜就行了,現在最擔心的情況是建奴分兵,到時候防禦的壓力就大了。”
崇禎沉默了一下子:“要是分兵,那高麗就危險了。”
朱慈烺安慰道:“情況也不是特別糟,至少過鐵山之前,建奴是不會分兵的,隻要在鐵山在撐三五日,那麽高麗糧食就收完了,就可以好好跟建奴打一場了。”
崇禎搖搖頭:“你不用騙我,高麗氣候寒冷,夏糧收獲收成反而不如秋糧多,要是建奴一直在高麗,那高麗的秋糧就種不下去了,到了冬天高麗可是要鬧饑荒的!
特別是按照參謀部的規劃,這一戰就是三個月,到時候高麗那邊補種都來不及。”
朱慈烺真的沒有想到崇禎能看到這一層,意外的看了一眼崇禎:“父皇說的是,但是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高麗人饑荒總好過大明饑荒。
高麗百姓餓死,總好過大明百姓餓死。”
崇禎無奈的搖搖頭:“你還是多想想辦法,到時候多備糧食,助高麗渡過災荒再說吧!
你要的是一個能給大明對付建奴提供支持的高麗,而不是國內動亂風雨飄搖的高麗。
高麗的穩定對大明是有好處的,而且要是高麗人跟著大明反而生活不下去,這對大明的形象也是有損害的!”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教訓的是,不過也有好消息,今年倭國糧食會豐收,兒臣已經命人從倭國和南越占城等地購糧,到時候應該能助高麗渡過饑荒。
而且以建奴的行軍路線,對於高麗產糧地區的禍害主要集中在西海岸三分之一地區,高麗糧食危機並沒有多嚴重。
按照作戰計劃,建奴最南隻到漢城,在漢城附近逗留這段時間,高麗北方還是來得及補種一部分糧食的。”
崇禎總覺得朱慈烺對於高麗人並不喜歡,準確的說是對異族都不怎麽喜歡。
崇禎忍不住說道:“皇兒你要記住,你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萬民的皇帝,這億萬生民裏不僅有漢人,還有其他各族百姓。
他們都尊天子,為天子子民,你怎可不一視同仁!”
朱慈烺意外的看著崇禎:“父皇,兒臣對於大明內的民族一向一視同仁啊!”
崇禎卡在那裏,是啊,大明之內跟大明之外不一樣,想了一會才清醒過來:“大明之外,那些屬國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你要一樣的愛惜才行!”
朱慈烺抬頭問道:“那他們交稅了麽?對大明有什麽貢獻?”
原因就是皇明糧號結賬給的是足銀,能省去他們換銀子的不必要損失。
朱慈烺這才知道,原來百姓賣糧,賣的都是銅錢,但是朝廷收稅收的確是銀子。
老百姓不但糧價上受剝削,賣完糧食之後,銅錢換銀子還要被剝削一次,等到銀子交到稅吏那裏還要以銀子成色不足收火耗錢為借口再剝削一次。
所以把糧食賣給皇明糧號,去掉了糧價上的盤剝,皇明商號收糧,不僅價格最高,而且糧食鬥也都是官府的標準鬥。
絕對沒有那些地主“大鬥進,小鬥出。”
再有就是給的銀子不僅是官府製式的足銀,兌換也是按照官價兌換,不存在私人錢莊那種抬價情況。
百姓又不傻,賣給皇明糧號,這一進一出就多賣了一半的錢,哪怕多跑幾十裏一百裏也要把糧食賣到皇明糧號去!
收糧不僅是朱慈烺的一塊心病,也是崇禎的一塊心病,眼看著大明一片大好的局麵,這糧食可千萬不能出問題。
打的勝仗再多,手裏銀子再多,那也不如糧倉裏的糧食多讓人踏實。民以食為天,隻要糧食夠吃,這天就塌不了。
聽到朱慈烺說收糧食順利,崇禎心裏一塊大石頭也落地了。
崇禎敲著桌子:“今年山西南部和河南南部都出現了旱災,好在這兩地都不是產糧重地,而南陽在夏收之後已經下雨,災害已經過去,今年糧食應該夠用了吧。”
朱慈烺想了想說道:“今年隻要北方三種作物收獲,糧食就足夠了。
但是因為極端天氣還在持續,所以大明還是要儲存更多的糧食,應對大範圍的災荒。”
崇禎嗯了一聲:“那就多存點!”
朱慈烺小聲的說道:“但是買糧食不是要錢麽……”
崇禎假裝沒有聽到:“夏收之後,各地都請求修整河道,而最近幾年黃河和淮河因為缺乏修繕經常決口。
所以朕打算今年大修黃河和淮河,你覺得怎麽樣?”
朱慈烺點點頭:“修黃河和淮河肯定是好事呀,不過今年北方連續大戰,而戰爭還不知道何時停止,要是秋天再征發徭役,民力會不會消耗過甚?”
崇禎嗯了一聲:“所以這次朕打算效仿你修新路和新城的模式,減少徭役規模,多使用雇工,你覺得怎麽樣?”
朱慈烺聽到崇禎這樣說也挺意外的,不過他還是關心的問道:“雇工自然是好事,但是會不會耗費太大了?”
崇禎微微一笑:“正是因為消耗大,所以才要你多上繳些銀子到內庫……”
朱慈烺無語的看看崇禎,自己竟然被套路了,好吧,看來想要省掉上繳是沒有希望了。
朱慈烺正要起身告辭,崇禎突然問道:“按照建奴的路線,今天應該到鴨綠江邊了吧?”
朱慈烺算了一下:“應該是的。”
崇禎擔心的問道:“你覺得高麗人能在鴨綠江檔住幾天?能擋住三天麽?”
朱慈烺微微一笑:“完全沒有問題,參謀部的安排是按照最壞的情況來預算的。
即使高麗人什麽都不做,鑿沉了所有船隻,沒有渡船的情況下,建奴想要渡過鴨綠江,那至少也要三天的時間。
更何況還有義州城,在怎麽廢物,建奴從攻打到占領也要一天的時間吧!所以三天完全沒有問題。”
崇禎思考了一下就明白了:“也就是說,參謀部是打算全靠天險來阻擋建奴,對於高麗的軍隊一點信心都沒有?”
朱慈烺嗬嗬一笑:“沒啥信心,隻希望他們別送菜就行了,現在最擔心的情況是建奴分兵,到時候防禦的壓力就大了。”
崇禎沉默了一下子:“要是分兵,那高麗就危險了。”
朱慈烺安慰道:“情況也不是特別糟,至少過鐵山之前,建奴是不會分兵的,隻要在鐵山在撐三五日,那麽高麗糧食就收完了,就可以好好跟建奴打一場了。”
崇禎搖搖頭:“你不用騙我,高麗氣候寒冷,夏糧收獲收成反而不如秋糧多,要是建奴一直在高麗,那高麗的秋糧就種不下去了,到了冬天高麗可是要鬧饑荒的!
特別是按照參謀部的規劃,這一戰就是三個月,到時候高麗那邊補種都來不及。”
朱慈烺真的沒有想到崇禎能看到這一層,意外的看了一眼崇禎:“父皇說的是,但是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高麗人饑荒總好過大明饑荒。
高麗百姓餓死,總好過大明百姓餓死。”
崇禎無奈的搖搖頭:“你還是多想想辦法,到時候多備糧食,助高麗渡過災荒再說吧!
你要的是一個能給大明對付建奴提供支持的高麗,而不是國內動亂風雨飄搖的高麗。
高麗的穩定對大明是有好處的,而且要是高麗人跟著大明反而生活不下去,這對大明的形象也是有損害的!”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教訓的是,不過也有好消息,今年倭國糧食會豐收,兒臣已經命人從倭國和南越占城等地購糧,到時候應該能助高麗渡過饑荒。
而且以建奴的行軍路線,對於高麗產糧地區的禍害主要集中在西海岸三分之一地區,高麗糧食危機並沒有多嚴重。
按照作戰計劃,建奴最南隻到漢城,在漢城附近逗留這段時間,高麗北方還是來得及補種一部分糧食的。”
崇禎總覺得朱慈烺對於高麗人並不喜歡,準確的說是對異族都不怎麽喜歡。
崇禎忍不住說道:“皇兒你要記住,你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萬民的皇帝,這億萬生民裏不僅有漢人,還有其他各族百姓。
他們都尊天子,為天子子民,你怎可不一視同仁!”
朱慈烺意外的看著崇禎:“父皇,兒臣對於大明內的民族一向一視同仁啊!”
崇禎卡在那裏,是啊,大明之內跟大明之外不一樣,想了一會才清醒過來:“大明之外,那些屬國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你要一樣的愛惜才行!”
朱慈烺抬頭問道:“那他們交稅了麽?對大明有什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