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五回爸媽家過中秋節時,紙終於再也包不住火。鄭代賢向公司請了一天假,早上七點一家三口便從家裏出發,五小時後抵達釜山。和爸媽共進午餐後,鄭代賢因為舟車勞頓,決定小睡一會兒。之前隻要是開長途車,鄭代賢和金智英都會輪流駕駛,但自從有了女兒,也許是因為安全座椅不舒服,每次女兒一上車就會哭鬧不休,金智英比較懂得如何哄孩子、喂孩子吃零食,因此就改由鄭代賢全程駕駛。
金智英洗完午飯的碗盤後,喝了杯咖啡,享受了短暫的休息時間,就和婆婆一起去市場,采買一些中秋節團聚要吃的食材。從晚上開始,婆媳倆就分工熬煮牛骨湯、醃牛小排、清洗各種蔬菜並用熱水汆燙,再將一部分燙好的蔬菜拿去涼拌,其餘的則放進冰箱保存。此外,她們也把隔天要用來做煎餅和炸物的蔬菜及海鮮處理幹淨。然後,她們做好了一桌晚餐,直到全家人吃完、整理收拾好,才結束這一天。
隔天,金智英與婆婆除了從早到晚都在忙著做煎餅、炸食物、燉牛小排、揉鬆餅 (3) ,還要準備家人的午飯和晚餐。一家人吃著熱騰騰的佳節美食,共度歡樂時光。他們的女兒鄭芝媛也毫不怕生地不停地對爺爺、奶奶撒嬌,得到了長輩的無限疼愛。
(3) 一種以糯米製成的韓國傳統食品,韓國人會在中秋節時用來祭祖、食用,作為禮物送給親友,鄰居之間也常會交換自家揉製的鬆餅。——譯者注
終於到了中秋節,剛好也是禮拜天。由於家族祭祀主要由鄭代賢的堂哥一家負責,鄭代賢家其實沒什麽需要準備的,一家人都會睡到很晚才醒來。早餐是前一天的剩菜,簡單解決。大家吃完飯,洗好碗之後,鄭代賢的妹妹鄭秀玄回來了。她比鄭代賢小兩歲,比金智英大一歲,平時和丈夫以及兩個兒子一起住在釜山,她的婆家也在釜山。由於她先生是長子,所以每逢過年或中秋佳節,她都需要負責準備食物、招待親友,身為長媳壓力非常大。鄭秀玄一回到娘家,馬上就癱在沙發上,金智英和婆婆則抓緊用熬了好幾個鍾頭的牛骨湯底來燉芋頭湯,再煮一鍋米飯,做煎魚、涼拌小菜,又為鄭秀玄準備了一桌午飯。
鄭秀玄吃完飯,拿出送給侄女芝媛的五顏六色的連衣裙、發夾、蕾絲襪。她幫芝媛夾上發夾、穿上襪子,滿意地笑著說:“要是我也有女兒就好了,果然還是女孩最可愛!”此時金智英雖然削了蘋果和水梨,但大家已經吃得太飽,那盤水果幾乎沒什麽人動。她又端出一盤鬆餅,隻有鄭秀玄拿了一塊塞進嘴裏,邊嚼邊說:
“媽,鬆餅是自己做的嗎?”
“對啊。”
“哎呀,真是!都叫你不要做了,剛才也正想跟你說,以後別再自己熬牛骨湯底了,那些煎餅和年糕也去市場買就好,我們家又不需要拜祖先,幹嗎這麽大費周章?媽年紀也大了,搞得智英也辛苦。”
婆婆瞬間露出難掩失落的表情。
“這些都是煮來給自己家人吃的,怎麽會辛苦?過節本來就是要這樣聚在一起做菜、一起吃飯才有趣啊。”
婆婆突然轉頭問金智英:
“你會覺得辛苦嗎?”
金智英頓時臉頰泛紅,表情變得柔和,眼神也變得慈祥。鄭代賢馬上察覺到妻子有異,內心忐忑不安,可沒等他轉移話題或支開妻子,金智英就開口答道:
“哎呀,親家母,其實我們家智英每次過完這種大節日,都會全身酸痛呢!”
霎時間,空氣仿佛凝結成冰,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鄭秀玄長長歎了口氣,噴出白色的煙霧。
“芝,芝媛……是不是該換尿布了啊?”
鄭代賢急忙抓住妻子的手,想帶她離開現場,沒想到金智英立刻甩開了丈夫的手。
“小鄭啊,我還沒說你呢!每年過節你都在釜山待上好幾天,但到我家裏的時候呢,屁股都還沒坐熱就急著走,這次可得待久一點再走啊!”
金智英又對鄭代賢眨了下右眼。這時,鄭秀玄的大兒子正和弟弟玩,不小心從沙發上摔了下來,放聲大哭。但誰也顧不得孩子,每個人都睜大雙眼、張著嘴,被金智英剛才那番話嚇得目瞪口呆。眼見沒有任何大人來安慰他,鄭秀玄的大兒子馬上止住了哭泣。鄭代賢的父親則開始訓斥媳婦。
“芝媛她媽,你現在說這話是什麽意思?在我們這些長輩麵前幹嗎呢?我們和代賢、秀玄一年能見幾次麵?大家一起過節有這麽多不滿嗎?”
“爸,不是這樣的。”
鄭代賢急忙起身,但一時間也做不出任何解釋。金智英一把推開鄭代賢,不緊不慢地說:
“親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話我還是不吐不快:隻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別的機會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個孩子。最近年輕人不都是這樣嗎?既然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
鄭代賢趕緊捂住妻子的嘴,將她拉離現場。
“爸、媽、秀玄,智英她有點不舒服,真的,她最近生病了,我之後再仔細向你們說明。”
鄭代賢一家三口連衣服都沒換就坐上了車。鄭代賢把頭抵在方向盤上,懊悔不已,金智英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開始唱兒歌給女兒聽。鄭代賢的爸媽沒有出來送他們,隻有鄭秀玄幫忙把兄嫂的行李放進後備廂裏。她叮囑哥哥:
“哥,智英說得沒錯,是我們疏忽了,記得別和她吵架啊,也別生氣,無論如何都要對她說聲謝謝,知道吧?”
“走啦,幫我跟爸好好說一下。”
鄭代賢並沒有生氣,而是感到茫然、心煩、害怕。
鄭代賢先獨自去找精神科醫生,說明妻子的情況,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法,再對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金智英說,她最近好像都沒睡好、很疲累,建議她去做心理谘詢。金智英很感謝丈夫,因為她覺得最近心情的確有點低落,凡事也提不起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育兒抑鬱症。
金智英洗完午飯的碗盤後,喝了杯咖啡,享受了短暫的休息時間,就和婆婆一起去市場,采買一些中秋節團聚要吃的食材。從晚上開始,婆媳倆就分工熬煮牛骨湯、醃牛小排、清洗各種蔬菜並用熱水汆燙,再將一部分燙好的蔬菜拿去涼拌,其餘的則放進冰箱保存。此外,她們也把隔天要用來做煎餅和炸物的蔬菜及海鮮處理幹淨。然後,她們做好了一桌晚餐,直到全家人吃完、整理收拾好,才結束這一天。
隔天,金智英與婆婆除了從早到晚都在忙著做煎餅、炸食物、燉牛小排、揉鬆餅 (3) ,還要準備家人的午飯和晚餐。一家人吃著熱騰騰的佳節美食,共度歡樂時光。他們的女兒鄭芝媛也毫不怕生地不停地對爺爺、奶奶撒嬌,得到了長輩的無限疼愛。
(3) 一種以糯米製成的韓國傳統食品,韓國人會在中秋節時用來祭祖、食用,作為禮物送給親友,鄰居之間也常會交換自家揉製的鬆餅。——譯者注
終於到了中秋節,剛好也是禮拜天。由於家族祭祀主要由鄭代賢的堂哥一家負責,鄭代賢家其實沒什麽需要準備的,一家人都會睡到很晚才醒來。早餐是前一天的剩菜,簡單解決。大家吃完飯,洗好碗之後,鄭代賢的妹妹鄭秀玄回來了。她比鄭代賢小兩歲,比金智英大一歲,平時和丈夫以及兩個兒子一起住在釜山,她的婆家也在釜山。由於她先生是長子,所以每逢過年或中秋佳節,她都需要負責準備食物、招待親友,身為長媳壓力非常大。鄭秀玄一回到娘家,馬上就癱在沙發上,金智英和婆婆則抓緊用熬了好幾個鍾頭的牛骨湯底來燉芋頭湯,再煮一鍋米飯,做煎魚、涼拌小菜,又為鄭秀玄準備了一桌午飯。
鄭秀玄吃完飯,拿出送給侄女芝媛的五顏六色的連衣裙、發夾、蕾絲襪。她幫芝媛夾上發夾、穿上襪子,滿意地笑著說:“要是我也有女兒就好了,果然還是女孩最可愛!”此時金智英雖然削了蘋果和水梨,但大家已經吃得太飽,那盤水果幾乎沒什麽人動。她又端出一盤鬆餅,隻有鄭秀玄拿了一塊塞進嘴裏,邊嚼邊說:
“媽,鬆餅是自己做的嗎?”
“對啊。”
“哎呀,真是!都叫你不要做了,剛才也正想跟你說,以後別再自己熬牛骨湯底了,那些煎餅和年糕也去市場買就好,我們家又不需要拜祖先,幹嗎這麽大費周章?媽年紀也大了,搞得智英也辛苦。”
婆婆瞬間露出難掩失落的表情。
“這些都是煮來給自己家人吃的,怎麽會辛苦?過節本來就是要這樣聚在一起做菜、一起吃飯才有趣啊。”
婆婆突然轉頭問金智英:
“你會覺得辛苦嗎?”
金智英頓時臉頰泛紅,表情變得柔和,眼神也變得慈祥。鄭代賢馬上察覺到妻子有異,內心忐忑不安,可沒等他轉移話題或支開妻子,金智英就開口答道:
“哎呀,親家母,其實我們家智英每次過完這種大節日,都會全身酸痛呢!”
霎時間,空氣仿佛凝結成冰,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鄭秀玄長長歎了口氣,噴出白色的煙霧。
“芝,芝媛……是不是該換尿布了啊?”
鄭代賢急忙抓住妻子的手,想帶她離開現場,沒想到金智英立刻甩開了丈夫的手。
“小鄭啊,我還沒說你呢!每年過節你都在釜山待上好幾天,但到我家裏的時候呢,屁股都還沒坐熱就急著走,這次可得待久一點再走啊!”
金智英又對鄭代賢眨了下右眼。這時,鄭秀玄的大兒子正和弟弟玩,不小心從沙發上摔了下來,放聲大哭。但誰也顧不得孩子,每個人都睜大雙眼、張著嘴,被金智英剛才那番話嚇得目瞪口呆。眼見沒有任何大人來安慰他,鄭秀玄的大兒子馬上止住了哭泣。鄭代賢的父親則開始訓斥媳婦。
“芝媛她媽,你現在說這話是什麽意思?在我們這些長輩麵前幹嗎呢?我們和代賢、秀玄一年能見幾次麵?大家一起過節有這麽多不滿嗎?”
“爸,不是這樣的。”
鄭代賢急忙起身,但一時間也做不出任何解釋。金智英一把推開鄭代賢,不緊不慢地說:
“親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話我還是不吐不快:隻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別的機會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個孩子。最近年輕人不都是這樣嗎?既然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
鄭代賢趕緊捂住妻子的嘴,將她拉離現場。
“爸、媽、秀玄,智英她有點不舒服,真的,她最近生病了,我之後再仔細向你們說明。”
鄭代賢一家三口連衣服都沒換就坐上了車。鄭代賢把頭抵在方向盤上,懊悔不已,金智英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開始唱兒歌給女兒聽。鄭代賢的爸媽沒有出來送他們,隻有鄭秀玄幫忙把兄嫂的行李放進後備廂裏。她叮囑哥哥:
“哥,智英說得沒錯,是我們疏忽了,記得別和她吵架啊,也別生氣,無論如何都要對她說聲謝謝,知道吧?”
“走啦,幫我跟爸好好說一下。”
鄭代賢並沒有生氣,而是感到茫然、心煩、害怕。
鄭代賢先獨自去找精神科醫生,說明妻子的情況,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法,再對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金智英說,她最近好像都沒睡好、很疲累,建議她去做心理谘詢。金智英很感謝丈夫,因為她覺得最近心情的確有點低落,凡事也提不起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育兒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