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十棗湯 (張仲景)攻瀉伏飲。
(《傷寒論》)
【歌訣】
十棗湯中遂戟花強人1伏飲效堪誇
控涎丹用遂戟芥萃藶大棗亦可嘉
【詞解】1強人:素體強壯之人。
【組成】大棗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
【用法】每次以棗湯調服藥粉五分至一錢(l.5一3g),日一次,空腹服。
【功用】攻逐水飲。
【主治】(1)懸飲。脅下有水氣,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幹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
(2)水腫腹脹屬實證。
【方析】水飲壅盛於裏為本方主證。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大戟善泄髒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而為君,能攻逐髒腑胸脅積水。佐以大棗益氣護胃,緩諸藥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傷正。
【附方】(1)控涎丹(又名妙應丸;(《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研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臨臥薑湯送下。
功用:祛痰逐飲。
主治:痰飲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頸項、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頭痛不可忍,或神昏嗜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痰鳴,多流涎唾。
(2)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葶藶子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先煮大棗,去棗,入葶藶,水煎頓服。
功用:瀉痰行水,下氣平喘。
主治:肺癰,濁唾痰涎,咳喘胸滿不得臥,或麵目浮腫等。
按:十棗湯又名三聖散(《聖濟總錄》),《丹溪心法》改為丸劑,名十棗丸,力量較本方緩和。如患者體虛邪實,又非攻不可,可用本方與健脾補益劑交 替用,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
又:十棗湯及控涎丹應置於瀉下劑中。
(《傷寒論》)
【歌訣】
十棗湯中遂戟花強人1伏飲效堪誇
控涎丹用遂戟芥萃藶大棗亦可嘉
【詞解】1強人:素體強壯之人。
【組成】大棗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
【用法】每次以棗湯調服藥粉五分至一錢(l.5一3g),日一次,空腹服。
【功用】攻逐水飲。
【主治】(1)懸飲。脅下有水氣,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幹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
(2)水腫腹脹屬實證。
【方析】水飲壅盛於裏為本方主證。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大戟善泄髒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而為君,能攻逐髒腑胸脅積水。佐以大棗益氣護胃,緩諸藥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傷正。
【附方】(1)控涎丹(又名妙應丸;(《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研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臨臥薑湯送下。
功用:祛痰逐飲。
主治:痰飲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頸項、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頭痛不可忍,或神昏嗜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痰鳴,多流涎唾。
(2)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葶藶子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先煮大棗,去棗,入葶藶,水煎頓服。
功用:瀉痰行水,下氣平喘。
主治:肺癰,濁唾痰涎,咳喘胸滿不得臥,或麵目浮腫等。
按:十棗湯又名三聖散(《聖濟總錄》),《丹溪心法》改為丸劑,名十棗丸,力量較本方緩和。如患者體虛邪實,又非攻不可,可用本方與健脾補益劑交 替用,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
又:十棗湯及控涎丹應置於瀉下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