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茵陳蒿湯 (張仲景)黃疸。
(《傷寒論》)
【歌訣】
茵陳蒿湯治疸黃1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2大黃梔子入陰黃3附子與幹薑
亦有不用茵陳者仲景柏皮梔子湯
【詞解】1疸黃:即黃疸.此是陽黃。
2陽黃:黃疸兩大類型之一。多因濕熱內蘊交 蒸,熱不得外越,濕不得下泄,熏蒸肝膽,膽熱液泄,溢於肌膚所致。症見一身麵目俱黃,黃色鮮明如橘皮色。伴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如濃茶色),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3陰黃:多因寒濕內鬱所致。症見皮膚黃色晦暗,伴有神疲身倦,手足不溫 ,胃呆腹脹,大便不實,舌苔白滑或膩,脈沉細遲等。是黃疸兩大類型之一。
【組成】茵陳六兩(18g)梔子十四枚(9g)大黃二兩(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陽黃)。症見一身麵目俱黃,黃色鮮明如橘皮色,腹微滿,冂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沉數等。
【分析】濕熱黃疸為本方的主證。腹微滿為本方的次要症狀。故方中茵陳苦寒,善清熱利濕退黃,是治黃疸的要藥,重用為君,並用它作方名。以梔子為臣,清熱瀉火,通利三焦,導濕熱從小便而去。佐以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引濕熱從大便出。三藥合用,使濕熱瘀滯下泄,小便通利,黃疸自消退。
按:黃疸有陰陽之分,陽黃責之於濕熱.陰寒責之於寒濕。本方為治濕熱黃疸的第一要方。凡屬陽黃證服本方後小便通利,顏色象皂角汁一樣,色正赤,經一宿後腹脹就減,黃從小便而去。若治寒濕內鬱屬陰黃者,可將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幹薑各(6g),以溫 裏散寒,利濕退黃。如再
加炙甘草(6g),即為茵陳四逆湯。(茵陳與四逆湯合用)
【附方】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梔子十五枚(9g) 黃柏二兩(6g) 炙甘草一兩(3g)
用法:水煎,分二次溫 服。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傷寒身熱發黃。
按:茵陳雖是治黃疸的要藥.也有不用它的。如梔子柏皮湯,隻用梔子、黃柏清熱利濕;炙甘草甘緩和中,以防苦寒藥傷胃。本方與茵陳蒿湯均治濕熱黃疸。但本方清熱之力大於利濕,故適用於熱重於濕的黃疸(陽黃而有發熱的證候)。而茵陳蒿湯清熱利濕並重,適用於濕熱俱盛之黃疸。
(《傷寒論》)
【歌訣】
茵陳蒿湯治疸黃1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2大黃梔子入陰黃3附子與幹薑
亦有不用茵陳者仲景柏皮梔子湯
【詞解】1疸黃:即黃疸.此是陽黃。
2陽黃:黃疸兩大類型之一。多因濕熱內蘊交 蒸,熱不得外越,濕不得下泄,熏蒸肝膽,膽熱液泄,溢於肌膚所致。症見一身麵目俱黃,黃色鮮明如橘皮色。伴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如濃茶色),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3陰黃:多因寒濕內鬱所致。症見皮膚黃色晦暗,伴有神疲身倦,手足不溫 ,胃呆腹脹,大便不實,舌苔白滑或膩,脈沉細遲等。是黃疸兩大類型之一。
【組成】茵陳六兩(18g)梔子十四枚(9g)大黃二兩(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陽黃)。症見一身麵目俱黃,黃色鮮明如橘皮色,腹微滿,冂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沉數等。
【分析】濕熱黃疸為本方的主證。腹微滿為本方的次要症狀。故方中茵陳苦寒,善清熱利濕退黃,是治黃疸的要藥,重用為君,並用它作方名。以梔子為臣,清熱瀉火,通利三焦,導濕熱從小便而去。佐以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引濕熱從大便出。三藥合用,使濕熱瘀滯下泄,小便通利,黃疸自消退。
按:黃疸有陰陽之分,陽黃責之於濕熱.陰寒責之於寒濕。本方為治濕熱黃疸的第一要方。凡屬陽黃證服本方後小便通利,顏色象皂角汁一樣,色正赤,經一宿後腹脹就減,黃從小便而去。若治寒濕內鬱屬陰黃者,可將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幹薑各(6g),以溫 裏散寒,利濕退黃。如再
加炙甘草(6g),即為茵陳四逆湯。(茵陳與四逆湯合用)
【附方】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梔子十五枚(9g) 黃柏二兩(6g) 炙甘草一兩(3g)
用法:水煎,分二次溫 服。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傷寒身熱發黃。
按:茵陳雖是治黃疸的要藥.也有不用它的。如梔子柏皮湯,隻用梔子、黃柏清熱利濕;炙甘草甘緩和中,以防苦寒藥傷胃。本方與茵陳蒿湯均治濕熱黃疸。但本方清熱之力大於利濕,故適用於熱重於濕的黃疸(陽黃而有發熱的證候)。而茵陳蒿湯清熱利濕並重,適用於濕熱俱盛之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