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當歸四逆1湯 (張仲景)益血複脈。
(《傷寒論》)
【歌訣】
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甘草木通著
再加大棗治陰厥2 脈細陽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薑茱發表溫 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幹薑助陽過劑陰反灼
【詞解】1四逆:此指手足原冷,隻是手從指至腕,足從指至踝不溫 。
2陰厥:即寒厥。此是因陽虛血弱,又受寒邪,寒凝經脈,四末失其溫 養,而致手足原冷。
【組成】當歸三兩(12克) 桂枝三兩(9克) 芍藥三兩(9克) 細辛三兩(1.5克) 炙甘草二兩(5克) 木通二兩(3克) 大棗二十五枚(8枚)
【用法】上7味藥水煎,分3次溫 服。
【功用】溫 經散寒,養血複脈。
【主治】陽氣不足而又血虛,外受寒邪。症見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沉細。亦可治寒入經絡而致腰、股、腿、足疼痛。
【分析】陽虛血弱,經脈受寒為本方的主證。故方中當歸辛甘溫 ,補血和血,暢通血行;桂枝辛甘溫 ,溫 陽散寒,溫 經通脈,以祛經脈中的寒邪,共為君藥。芍藥酸苦微寒,養血和營,與當歸相合,以補血虛;細辛助桂枝溫 經散寒,共為臣藥。炙甘草、大棗益氣補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使血虛得補。且甘草合桂枝,又辛甘化陽,加強桂枝溫 陽散寒之力,甘草合芍藥,則酸甘化陰,加強芍藥補血養陰之效;木通通血脈,利關節,又防桂枝、細辛辛燥傷陰,共為佐藥。甘草兼有調藥使藥之用。諸藥合用,共奏溫 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
按:本方所治陰厥與四逆湯(見祛寒之劑)所治陰厥大有區別。本方證是因為陽虛血弱,經脈受寒所致,隻限手足厥寒,其肢厥程度較四逆湯為輕,並見舌淡脈細等血虛之象。而四逆湯證是腎陽衰極,陰寒內盛所致,其原逆嚴重,肢冷上過肘,下過膝,並見全身虛寒征象,臨證須注意辨別。在《(方劑學》中,均將本方放在溫 裏劑中論述,乃是溫 經散寒的代表方劑。
【附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本方即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二升(5克)生薑半斤(15克)而成。
用法:水酒各半煎,分五次溫 服。
功用:養血通脈,溫 中散寒。
主治:平素胃中有寒,陽虛血弱,經脈受寒。症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等。
按:如果患者內有久寒(即平素胃中有寒,又見到脈細欲絕的陰厥,就須在當歸四逆湯中加吳茱萸、生薑以溫 中單寒,薑與桂枝、細辛相合,又可發散在表之寒。
附子、幹薑均為大辛大熱之品,可助陽散寒治陰厥。但辛熱太過易灼傷陰血,本方證雖有陽氣不足,然肝血亦虛,所以不用。
(《傷寒論》)
【歌訣】
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甘草木通著
再加大棗治陰厥2 脈細陽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薑茱發表溫 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幹薑助陽過劑陰反灼
【詞解】1四逆:此指手足原冷,隻是手從指至腕,足從指至踝不溫 。
2陰厥:即寒厥。此是因陽虛血弱,又受寒邪,寒凝經脈,四末失其溫 養,而致手足原冷。
【組成】當歸三兩(12克) 桂枝三兩(9克) 芍藥三兩(9克) 細辛三兩(1.5克) 炙甘草二兩(5克) 木通二兩(3克) 大棗二十五枚(8枚)
【用法】上7味藥水煎,分3次溫 服。
【功用】溫 經散寒,養血複脈。
【主治】陽氣不足而又血虛,外受寒邪。症見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沉細。亦可治寒入經絡而致腰、股、腿、足疼痛。
【分析】陽虛血弱,經脈受寒為本方的主證。故方中當歸辛甘溫 ,補血和血,暢通血行;桂枝辛甘溫 ,溫 陽散寒,溫 經通脈,以祛經脈中的寒邪,共為君藥。芍藥酸苦微寒,養血和營,與當歸相合,以補血虛;細辛助桂枝溫 經散寒,共為臣藥。炙甘草、大棗益氣補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使血虛得補。且甘草合桂枝,又辛甘化陽,加強桂枝溫 陽散寒之力,甘草合芍藥,則酸甘化陰,加強芍藥補血養陰之效;木通通血脈,利關節,又防桂枝、細辛辛燥傷陰,共為佐藥。甘草兼有調藥使藥之用。諸藥合用,共奏溫 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
按:本方所治陰厥與四逆湯(見祛寒之劑)所治陰厥大有區別。本方證是因為陽虛血弱,經脈受寒所致,隻限手足厥寒,其肢厥程度較四逆湯為輕,並見舌淡脈細等血虛之象。而四逆湯證是腎陽衰極,陰寒內盛所致,其原逆嚴重,肢冷上過肘,下過膝,並見全身虛寒征象,臨證須注意辨別。在《(方劑學》中,均將本方放在溫 裏劑中論述,乃是溫 經散寒的代表方劑。
【附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本方即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二升(5克)生薑半斤(15克)而成。
用法:水酒各半煎,分五次溫 服。
功用:養血通脈,溫 中散寒。
主治:平素胃中有寒,陽虛血弱,經脈受寒。症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等。
按:如果患者內有久寒(即平素胃中有寒,又見到脈細欲絕的陰厥,就須在當歸四逆湯中加吳茱萸、生薑以溫 中單寒,薑與桂枝、細辛相合,又可發散在表之寒。
附子、幹薑均為大辛大熱之品,可助陽散寒治陰厥。但辛熱太過易灼傷陰血,本方證雖有陽氣不足,然肝血亦虛,所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