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氣候
夫百病皆生於氣,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聚,熱則腠理開而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上也。喜則氣和,榮衛行通利,故氣緩焉。悲則心係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內,故氣消也。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寒則經絡凝澀,故氣收聚也。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故汗大泄也。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身心有所止,氣留不行,故氣結矣。
診寸口脈伏,胸中逆氣,是諸氣上衝朐中。故上氣、麵 腫、膊息,其脈浮大,不治。上氣,脈躁而喘者,屬肺;肺脹欲作風水,發汗愈。脈洪則為氣。其脈虛寧伏匿者生,牢強者死。喘息低仰,其脈滑,手足溫者,生也;澀而四末寒者,死也。上氣脈數者死,謂其形損故也。其湯燙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雲:飲水勿急咽,久成氣病。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急勢,振搖臂肘,來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去脊、心、肺氣,壅悶消散。
又雲: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並膝頭、足;初坐,先足指相對,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指外扒,覺悶痛,漸漸舉身似款便,坐上。待共兩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腳跟向上,坐上,足指並反向外。每坐常學。去膀胱內冷、膝風冷,足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也。
又雲:兩足兩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氣。極用力,令兩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氣出,病患行肺內外,展轉屈伸,隨適,無有違逆。
二、卒上氣候
肺主於氣。若肺氣虛實不調,或暴為風邪所乘,則腑髒不利,經絡痞澀,氣不宣和,則卒上氣也。又因有所怒,則氣卒逆上,甚則變嘔血,氣血俱傷。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交叉頤下,自極,致補氣;治暴氣咳。
以兩手交頤下,各把兩頤脈,以頤句交中,急牽來著喉骨,自極三通,致補氣充足,治暴氣上氣,寫喉等病,令氣調長,音聲弘亮。
三、上氣鳴息候
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
診其肺脈滑甚,為息奔上氣。脈出魚際者,主喘息。其脈滑者生,快者死也。
四、上氣喉中如水雞鳴候
肺病令人上氣,兼胸膈痰滿,氣行壅滯,喘息不調,致咽喉有聲如水雞之鳴也。
五、奔氣候
夫氣血循行經絡,周而複始,皆有常度。肺為五髒上蓋,主通行於腑髒之氣。若肺受邪,則氣道不利;氣道不利,則諸髒氣壅;則失度,故氣奔急也。
六、賁豚氣候
夫賁豚氣者,腎之積氣。起於驚恐、憂思所生。若驚恐,則傷神,心藏神也。憂思則傷誌,腎藏誌也。神誌傷動,氣積於腎,而氣下上遊走,如豚之奔,故曰賁豚。其氣乘心,若心中踴踴如事所驚,如人所恐,五髒不定,食飲輒嘔,氣滿胸中,狂癡不定,妄言妄見,此驚恐賁豚之狀。若氣滿支心,心下悶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極,吸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嘔,此憂思賁豚之狀。
診其脈來觸祝觸祝者,病賁豚也。腎脈微急,沉厥,賁豚,其足不收,不得前後。
七、上氣嘔吐候
肺主於氣,肺為邪所乘,則上氣。此為膈內有熱,胃間有寒,寒從胃上乘於肺,與膈內熱相搏,故乍寒乍熱而上氣。上氣動於胃,胃氣逆,故嘔吐也。
八、上氣腫候
肺主於氣,候身之皮毛。而氣之行,循環髒腑,流通經絡,若外為邪所乘,則膚腠閉密,使氣內壅,與津液相並,不得泄越,故上氣而身腫也。
九、結氣候
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雲:哭泣悲來,新哭訖,不用即食,久成氣病。
《養生方·導引法》雲:坐,伸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臂,覆右手,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息間,稍頓右手。除兩臂背痛、結氣。
又雲:端坐,伸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結氣。
又雲:兩手拓肘頭,拄席,努肚上極勢,待大悶始下,來去上下五七。去脊背體內疼、骨節急強、肚腸宿氣。行忌太飽,不得用肚編也。
十、冷氣候
夫髒氣虛,則內生寒也。氣常行腑髒,腑髒受寒冷,即氣為寒冷所並,故為冷氣。其狀或腹脹,或腹痛,甚則氣逆上而麵青、手足冷。
十一、七氣候
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憂氣、喜氣、愁氣。凡七氣積聚,牢大如杯若,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飲食不能,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狀,此皆七氣所生。
寒氣則嘔吐、惡心;熱氣則說物不章,言而遑;怒氣則上氣不可忍,熱痛上搶心,短氣欲死,不得氣息也;恚氣則積聚在心下,心滿不得飲食;憂氣則不可極作,暮臥不安席;喜氣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愁氣則喜忘,不識人語,置物四方,還取不得去處,若聞急,即手足筋攣不舉。
十二、九氣候
九氣者,謂怒、喜、悲、恐、寒、熱、憂、勞、思。因此九事而傷動於氣,一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也;二曰喜則其氣緩,榮衛通利,故氣緩;三曰悲則氣消,悲則使心係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熱氣在內,故氣消也;四曰恐則氣下,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氣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五曰寒則氣收聚,寒使經絡凝澀,使氣不宣散故也;六曰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榮衛通,汗大泄;七曰憂則氣亂,氣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八曰勞則氣耗,氣耗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也;九曰思則氣結,氣結則心有所止,故氣留而不行。
眾方說此九氣,互有不同,但氣上之由有九,故名為九氣類也。
十三、短氣候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體實,實則氣盛,盛則氣逆不通,故短氣。又,肺虛則氣少不足,亦令短氣,則其人氣微,常如少氣,不足以呼吸。
診其脈,尺寸俱微,血氣不足,其人短氣。寸口脈沉,胸中短氣。脈前小後大,則為胸滿短氣。脈洪大者,亦短氣也。
十四、五膈氣候
五膈氣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憂膈之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不為氣力。恚膈之為病,心下苦實滿,噫輒酢心,食不消,心下積結,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胸脅逆滿,咽塞,胸膈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為病,心腹脹滿,咳逆,腹上苦冷,雷鳴,繞臍痛,食不消,不能食肥。熱膈之為病,髒有熱氣,五心中熱,口中爛,生瘡,骨煩,四肢重,唇口幹燥,身體頭麵手足或熱,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及癖也。此是方家所說五膈形證也。
經雲:陽脈結,謂之膈。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並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而腑髒生病,結於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眾方說五膈,互有不同,但傷動之由有五,故雲五膈氣。
十五、逆氣候
夫逆氣者,因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上。
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能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臥,臥而喘者,皆有所起。
其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陽明者,為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氣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夫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絡脈之氣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此絡脈之疾人,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不得臥,臥而喘者,是水氣之客。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津液主臥而喘。
診其脈,趺陽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背痛溫溫然。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關上脈細,其人逆氣,腹痛脹滿。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偃臥,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癖逆氣。
十六、厥逆氣候
厥者,逆也。謂陰氣乘於陽。陰氣居於下,陽氣處於上,陽虛則陰實,實則陰盛,陰盛則上乘於陽,衛氣為之厥逆,失於常度,故寒從背起,手足冷逆,陰盛故也。
十七、少氣候
此由髒氣不足故也。肺主於氣而通呼吸,髒氣不足,則呼吸微弱而少氣。胸痛少氣者,水在髒腑。水者,陰氣;陰氣在內,故少氣。
診右手寸口脈,陰實者,肺實也。苦少氣,胸內滿彭彭,與膊相引,脈來濡者,虛少氣也。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厥陰、少陽俱虛也,病苦少氣不能言。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太陰、陽明俱虛也,病苦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寒。脈弱者,少氣,皮膚寒。脈小者,少氣也。
十八、遊氣候
夫五髒不調,則三焦氣滿,滿則氣遊於內,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煩滿虛脹。
十九、胸脅支滿候
肺之積氣,在於右脅;肝之積氣,在於左脅。二髒虛實不和,氣蓄於內,故胸脅支滿。
春脈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脹滿。寸口脈滑為陽實,胸中逆滿也。
二十、上氣胸脅支滿候
寒冷在內,與髒腑相搏,積於脅下,冷乘於氣,氣則逆上,衝於胸脅,故上氣而胸脅支
二十一、久寒胸脅支滿候
陰氣積於內,久而不已,則生寒,寒氣與髒氣相搏,衝於胸脅,故支滿。
二十二、乏氣候
夫虛極之人,榮衛減耗,腑髒虛弱,氣行不足,所以呼吸氣短也。
二十三、走馬奔走及人走乏飲水得上氣候
夫走馬及人走,則大動於氣,氣逆於胸內,未得宣散,而又飲水,水搏於氣,故有上氣
二十四、食熱餅觸熱飲水發氣候
夫食熱皆觸動肺氣,則熱聚肺間,熱氣未歇,而飲冷水,水入於肺,冷熱相搏,氣聚不宣,為冷所乘,故令發氣。
二十五、氣分候
夫氣分者,由水飲搏於氣,結聚所成。氣之流行,常無壅滯,若有停積,水飲搏於氣,則氣分結而住,故雲氣分。
夫百病皆生於氣,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聚,熱則腠理開而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上也。喜則氣和,榮衛行通利,故氣緩焉。悲則心係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內,故氣消也。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寒則經絡凝澀,故氣收聚也。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故汗大泄也。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身心有所止,氣留不行,故氣結矣。
診寸口脈伏,胸中逆氣,是諸氣上衝朐中。故上氣、麵 腫、膊息,其脈浮大,不治。上氣,脈躁而喘者,屬肺;肺脹欲作風水,發汗愈。脈洪則為氣。其脈虛寧伏匿者生,牢強者死。喘息低仰,其脈滑,手足溫者,生也;澀而四末寒者,死也。上氣脈數者死,謂其形損故也。其湯燙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雲:飲水勿急咽,久成氣病。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急勢,振搖臂肘,來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去脊、心、肺氣,壅悶消散。
又雲: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並膝頭、足;初坐,先足指相對,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指外扒,覺悶痛,漸漸舉身似款便,坐上。待共兩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腳跟向上,坐上,足指並反向外。每坐常學。去膀胱內冷、膝風冷,足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也。
又雲:兩足兩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氣。極用力,令兩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氣出,病患行肺內外,展轉屈伸,隨適,無有違逆。
二、卒上氣候
肺主於氣。若肺氣虛實不調,或暴為風邪所乘,則腑髒不利,經絡痞澀,氣不宣和,則卒上氣也。又因有所怒,則氣卒逆上,甚則變嘔血,氣血俱傷。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交叉頤下,自極,致補氣;治暴氣咳。
以兩手交頤下,各把兩頤脈,以頤句交中,急牽來著喉骨,自極三通,致補氣充足,治暴氣上氣,寫喉等病,令氣調長,音聲弘亮。
三、上氣鳴息候
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
診其肺脈滑甚,為息奔上氣。脈出魚際者,主喘息。其脈滑者生,快者死也。
四、上氣喉中如水雞鳴候
肺病令人上氣,兼胸膈痰滿,氣行壅滯,喘息不調,致咽喉有聲如水雞之鳴也。
五、奔氣候
夫氣血循行經絡,周而複始,皆有常度。肺為五髒上蓋,主通行於腑髒之氣。若肺受邪,則氣道不利;氣道不利,則諸髒氣壅;則失度,故氣奔急也。
六、賁豚氣候
夫賁豚氣者,腎之積氣。起於驚恐、憂思所生。若驚恐,則傷神,心藏神也。憂思則傷誌,腎藏誌也。神誌傷動,氣積於腎,而氣下上遊走,如豚之奔,故曰賁豚。其氣乘心,若心中踴踴如事所驚,如人所恐,五髒不定,食飲輒嘔,氣滿胸中,狂癡不定,妄言妄見,此驚恐賁豚之狀。若氣滿支心,心下悶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極,吸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嘔,此憂思賁豚之狀。
診其脈來觸祝觸祝者,病賁豚也。腎脈微急,沉厥,賁豚,其足不收,不得前後。
七、上氣嘔吐候
肺主於氣,肺為邪所乘,則上氣。此為膈內有熱,胃間有寒,寒從胃上乘於肺,與膈內熱相搏,故乍寒乍熱而上氣。上氣動於胃,胃氣逆,故嘔吐也。
八、上氣腫候
肺主於氣,候身之皮毛。而氣之行,循環髒腑,流通經絡,若外為邪所乘,則膚腠閉密,使氣內壅,與津液相並,不得泄越,故上氣而身腫也。
九、結氣候
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雲:哭泣悲來,新哭訖,不用即食,久成氣病。
《養生方·導引法》雲:坐,伸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臂,覆右手,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息間,稍頓右手。除兩臂背痛、結氣。
又雲:端坐,伸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結氣。
又雲:兩手拓肘頭,拄席,努肚上極勢,待大悶始下,來去上下五七。去脊背體內疼、骨節急強、肚腸宿氣。行忌太飽,不得用肚編也。
十、冷氣候
夫髒氣虛,則內生寒也。氣常行腑髒,腑髒受寒冷,即氣為寒冷所並,故為冷氣。其狀或腹脹,或腹痛,甚則氣逆上而麵青、手足冷。
十一、七氣候
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憂氣、喜氣、愁氣。凡七氣積聚,牢大如杯若,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飲食不能,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狀,此皆七氣所生。
寒氣則嘔吐、惡心;熱氣則說物不章,言而遑;怒氣則上氣不可忍,熱痛上搶心,短氣欲死,不得氣息也;恚氣則積聚在心下,心滿不得飲食;憂氣則不可極作,暮臥不安席;喜氣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愁氣則喜忘,不識人語,置物四方,還取不得去處,若聞急,即手足筋攣不舉。
十二、九氣候
九氣者,謂怒、喜、悲、恐、寒、熱、憂、勞、思。因此九事而傷動於氣,一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也;二曰喜則其氣緩,榮衛通利,故氣緩;三曰悲則氣消,悲則使心係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熱氣在內,故氣消也;四曰恐則氣下,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氣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五曰寒則氣收聚,寒使經絡凝澀,使氣不宣散故也;六曰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榮衛通,汗大泄;七曰憂則氣亂,氣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八曰勞則氣耗,氣耗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也;九曰思則氣結,氣結則心有所止,故氣留而不行。
眾方說此九氣,互有不同,但氣上之由有九,故名為九氣類也。
十三、短氣候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體實,實則氣盛,盛則氣逆不通,故短氣。又,肺虛則氣少不足,亦令短氣,則其人氣微,常如少氣,不足以呼吸。
診其脈,尺寸俱微,血氣不足,其人短氣。寸口脈沉,胸中短氣。脈前小後大,則為胸滿短氣。脈洪大者,亦短氣也。
十四、五膈氣候
五膈氣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憂膈之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不為氣力。恚膈之為病,心下苦實滿,噫輒酢心,食不消,心下積結,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胸脅逆滿,咽塞,胸膈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為病,心腹脹滿,咳逆,腹上苦冷,雷鳴,繞臍痛,食不消,不能食肥。熱膈之為病,髒有熱氣,五心中熱,口中爛,生瘡,骨煩,四肢重,唇口幹燥,身體頭麵手足或熱,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及癖也。此是方家所說五膈形證也。
經雲:陽脈結,謂之膈。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並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而腑髒生病,結於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眾方說五膈,互有不同,但傷動之由有五,故雲五膈氣。
十五、逆氣候
夫逆氣者,因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上。
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能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臥,臥而喘者,皆有所起。
其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陽明者,為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氣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夫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絡脈之氣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此絡脈之疾人,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不得臥,臥而喘者,是水氣之客。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津液主臥而喘。
診其脈,趺陽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背痛溫溫然。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關上脈細,其人逆氣,腹痛脹滿。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偃臥,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癖逆氣。
十六、厥逆氣候
厥者,逆也。謂陰氣乘於陽。陰氣居於下,陽氣處於上,陽虛則陰實,實則陰盛,陰盛則上乘於陽,衛氣為之厥逆,失於常度,故寒從背起,手足冷逆,陰盛故也。
十七、少氣候
此由髒氣不足故也。肺主於氣而通呼吸,髒氣不足,則呼吸微弱而少氣。胸痛少氣者,水在髒腑。水者,陰氣;陰氣在內,故少氣。
診右手寸口脈,陰實者,肺實也。苦少氣,胸內滿彭彭,與膊相引,脈來濡者,虛少氣也。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厥陰、少陽俱虛也,病苦少氣不能言。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太陰、陽明俱虛也,病苦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寒。脈弱者,少氣,皮膚寒。脈小者,少氣也。
十八、遊氣候
夫五髒不調,則三焦氣滿,滿則氣遊於內,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煩滿虛脹。
十九、胸脅支滿候
肺之積氣,在於右脅;肝之積氣,在於左脅。二髒虛實不和,氣蓄於內,故胸脅支滿。
春脈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脹滿。寸口脈滑為陽實,胸中逆滿也。
二十、上氣胸脅支滿候
寒冷在內,與髒腑相搏,積於脅下,冷乘於氣,氣則逆上,衝於胸脅,故上氣而胸脅支
二十一、久寒胸脅支滿候
陰氣積於內,久而不已,則生寒,寒氣與髒氣相搏,衝於胸脅,故支滿。
二十二、乏氣候
夫虛極之人,榮衛減耗,腑髒虛弱,氣行不足,所以呼吸氣短也。
二十三、走馬奔走及人走乏飲水得上氣候
夫走馬及人走,則大動於氣,氣逆於胸內,未得宣散,而又飲水,水搏於氣,故有上氣
二十四、食熱餅觸熱飲水發氣候
夫食熱皆觸動肺氣,則熱聚肺間,熱氣未歇,而飲冷水,水入於肺,冷熱相搏,氣聚不宣,為冷所乘,故令發氣。
二十五、氣分候
夫氣分者,由水飲搏於氣,結聚所成。氣之流行,常無壅滯,若有停積,水飲搏於氣,則氣分結而住,故雲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