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廣東。今果肆皆有市者,皮黃黑色,肉白,有文層疊如海螵蛸狀,酒筵中以為豆籩食品。


    綱目集解下雲∶烏欖青黑,肉爛而甘,取肉捶碎放幹,自有霜如白鹽,謂之欖醬。其子仁肥 大,名欖仁。而主治所載,悉言白欖,即今常食之青果。又所載欖仁治吻燥者,亦指青果核中仁而言,非指烏欖仁也,今采嶺南果錄中補其遺。按粵誌木語∶橄欖有青、烏二種,閩人以白者名青果,粵中隻名白欖,不曰青果也。白欖利微,人少種焉。烏欖下番禺諸鄉皆種之,種至二年,其秧長八、九尺,必 之乃結實, 至三年而子小收,十年而大收矣。其樹本高而端直,多獨幹,至頂乃布枝柯,有雌有雄,雄為主,雌為客,猶婦之歸於夫也。予如棗大,長寸許,光無棱瓣,先生者下同,後生者上向,八、九月熟,梯子擊以長竿;或刻其幹東寸許,納以紅鹽,則其幹東子落,刻其幹西或南北亦然,古詩所雲紛紛青子落紅鹽也。烏欖子大肉濃,其性溫,故味澀甘。以溫水泡軟,俟紫脂浮起溢出,乃可食,水冷則生膠,熱則肌膚反實,故必溫水之和,乃醇其性,亦有婉諫之道焉。總二欖論之,白欖雄而烏欖雌,白屬陽而烏屬陰,陽故色白而行氣,陰故色紅而補血。惟烏者陰,故有仁可食;白者陽,故仁小而不成,此其別也。


    仁味甘淡,潤肺下氣補血,殺諸魚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本草綱目拾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學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學敏並收藏本草綱目拾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