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光緒帝正與群臣談話,忽有總管太監李文泰上殿奏道:“天已不早了,皇上在何處晚膳。”


    皇帝道:“就在此處很好,用完晚膳,朕還得到樂壽堂請安去呢!”


    李總管答應退出君臣們又談了些曆代政治得失的故事。李善蘭是熟悉外國曆史的,又談了些英法德奧戰爭的曆史。後來又大談起歐洲文學與宗教的源流。皇帝聽得津津有味,不覺已到晚膳的時候總管李文泰又上殿跪奏:“請皇上用膳。”


    皇帝道:“朕與師傅一同吃,可給師傅們設座。”


    李文泰領旨,忙下殿去,吩咐小太監等傳禦膳房,與師傅們預備座位。不多一刻,預備停當,皇帝便命眾師傅們坐下,君臣同桌共飲。席間君臣們又談起辭章之學,皇帝忽然說道“朕於辭章之學,不甚研究,但今日朕擬以詩句下酒,每人各聯一句,不知諸位師傅以為何如?”


    翁同等尚未回奏,倒先忙壞了李善蘭,搶先奏道:“回皇上的話,臣向來不會做詩萬萬不敢遵旨。”


    孫家鼐奏道:“皇上如何以詩下酒呢?”


    皇帝笑道:“我們幾個人聯句,以三擊為令,三擊之後,不能說一句的或說出而不合韻的,皆應罰飲三杯。”


    李善蘭更慌了忙又奏道:“臣已奏明在先,臣是不會做詩的,請皇上免臣出醜罷。”


    皇帝笑道:“李先生的算學高深,可稱中國第一,朕現有一法,李先生不能做詩也可免做,但須負一種責任。”


    李善蘭忙問擔負何責。皇帝笑道:“就是派你專司筆畫,全局的人,無論是誰,說出了一句詩來,你就用心算法,算前那一句詩七個字的筆畫,如果說到下句,上句的筆畫尚未算清,或有錯誤,可得罰你三杯。”


    李善蘭奏道:“這個責任,臣恐不能擔負,萬一句句都算錯了全罰起來,豈不要將臣醉死了嗎?”


    皇帝笑道:“李先生不要推辭,有罰必有賞,如果你算得不錯,朕就照那詩句的總數,每年加給你的俸銀。”


    李善蘭聽說有賞,便不辭了。皇帝又問:“誰作錄事?”


    張百熙奏道:“鬆桂書法敏捷,似可勝任。”


    鬆桂聽了,正合其意,忙奏道:“奴才願為錄事,奴才但求聖上免聯句。”


    皇帝道:“那可不成,你是翰林出身,不能與李善蘭相比。”


    鬆桂奏道:“奴才是滿文進士,漢詩句是不會做的,求皇上開恩。”


    皇帝答應了。翁同奏道:“請皇上先賜詩句。”


    皇帝不加思索,就吟道:“紅嶼青林閣道重。”


    皇帝指著翁同說道:“就由師傅聯下吧。”


    翁同道:“皇上才思敏捷,文藻繽紛,臣不敢敬續。”


    皇帝道:“師傅不必謙抑,快聯下句罷!”


    又問李善蘭:“共是多少筆畫。”


    李善蘭奏道:“六十五畫。”


    皇帝又問鬆桂道:“色福(滿洲語師傅)記下。”


    鬆桂寫完。皇帝用筷子打了桌子三次,翁同忙起吟道:“淩霄霞彩滿千峰。”


    李善蘭道:“七十一畫。”


    鬆桂又記下了。皇帝用筷子又敲了三下。孫家鼐忙起立吟道:“牙牆錦莫飛丹鳳”。李善蘭笑道:“更多了,七十八畫。”


    鬆桂道:“李先生你可別算錯了,不然要罰的哪!”


    皇帝的酒令,又敲起來,孫貽經忙站起吟道:“翠殿金波隱亦龍。”


    李善蘭道:“更了不得啦,多上加多,共是八十一畫。”


    皇帝又發令,夏同善起立吟道:“牆外柳陰當檻靜。”


    李善蘭道:“這回少了,六十一畫。”


    皇帝酒令又起,張百熙起吟道:“筵前花影入杯濃。”


    翁同道:“好句!”


    李善蘭道:“六十七。”


    鬆桂道:“多少?”


    李善蘭道:“六十七畫。”


    鬆桂還要說話,皇帝道該色福吟詩了。說著就發下令來。鬆桂慌得手足無措,忙奏說道:“奴才是不會做詩的,奴才算受罰喝酒。”


    皇帝說道:“這可不成,大家都要賴著不做詩,朕這酒令,就不能行了。”


    鬆桂不敢違旨,想了半天,才慢慢說道:“奴才也有了。”


    皇帝說:“快說!”


    鬆桂吟道:“此身疑是來天上。”


    皇帝笑道:“好一個來天上,虧你想得出。”


    李善蘭笑道:“鬆色福的詩,好不好我可不懂得,但是筆畫真是太少了,隻有四十四畫。”


    皇帝又敲酒令,輪到徐致靖吟道:“瑤島風光仿佛逢。”


    李善道:“比鬆色福多兩筆,共四十六筆,八句已完了,共是五百零八字。”


    皇帝笑道:“朕每年加一倍賜薪,就賞李先生一千二百兩銀子吧。”


    李善蘭叩道謝恩。皇帝又道:“今天聯句,君臣甚歡,翁師傅的詩才甚大,請再做一首。”


    翁同領旨,即席吟道:“鈞天廣樂播南薰,寶幄樓船劍佩分;石澗鳴泉林際落,玉簫雅奏水中聞。槐煙密幕依嚴幛,藻影連牽寫細紋;共喜升平邀帝澤,豈同漢武燕橫汾。”


    皇帝閱畢,大加賞讚,君臣同樂。筵席已畢,皇帝便乘轎回去,翁同等在介壽堂門外跪送。皇帝便到樂壽堂跪請慈禧太後聖安,奏明,明日回宮。次日皇帝辰刻便回宮去了慈禧太後次日仍在湖中遊樂,皇後大公主等,照例隨侍。太後在鷗舫中坐了半日,才回樂壽堂安寢。隔了三天,皇帝又到園請安,麵奏道:“北洋大臣李鴻章,敬獻淺水汽輪三隻,派員齊送到京,明日即可由長河下水,浮至湖中呈獻。”


    皇太後大喜,說道:“李鴻章真能辦事,我這裏正想要一隻汽輪,他竟早替我買好了,可賞給他紫翎,以示獎勵。”


    皇帝答應了。太後又道:“我想這頤和園工程浩大,修理得頗好,總是奕匡之功,我想晉封他為親王。”


    皇帝奏道:“奕匡在軍機辦事也很出力,子臣謹遵懿旨,明天即以奕匡在軍機處參預軍國大事宣力有年,奉懿旨晉封親王。”


    太後笑道:“今天晚膳後,即可發表。”


    皇帝退出。即命軍機處擬旨,並賞崇禮太子太保衝。奕匡、崇禮忙著進園謝恩。慶王府三格格也謝過了恩,一宿無話。第二天皇太後用完早膳,李蓮英飛跑進來,跪奏道:“老祖宗,李鴻章獻的火輪開到了,奕匡等在宮門外候旨呢!”


    太後聞奏,喜得心花怒開,命輪船快開進來,我在長廊去看。李蓮英答應,連忙飛跑出去,傳了太後的懿旨。太後也忙著出殿,來到鷗舫落坐。那三隻汽輪,已駛到湖心。太後見那三隻船,彩畫鮮明,光華奪目,駛行起來,非常之快。這時汽輪已靠在岸邊,太後命皇帝先上船查看艙內陳設。皇帝上船查過,回來複奏道:“子臣查得此船,修造異常精細,機器亦極靈快,鋪墊窗簾等物,均係上等貨質,而且陳設器具亦頗講究,同內廷相差無幾。李鴻章辦事認真,用心周密,可以請皇太後傳旨褒獎。”


    皇太後大喜,即命傳旨嘉獎李鴻章,並賞給紫翎、素貂褂、寶石頂等物。皇帝遵諭回宮照辦。太後又命李蓮英試坐第一船,奕匡試坐第二船,世鐸試坐第三船。李蓮英應命分乘,隻聽汽笛一聲,三輪開駛,向西南方行走。轉眼間已到蘇堤,又向正南正東循著龍王堂到玉瀾堂轉舵向西,仍駛回歐舫麵前停住。李蓮英等下船,跪向太後奏道:“各船行駛都極平穩。”


    太後便命皇帝乘第一船,皇後及各重要福晉格格們同乘第二船,太後與各重要命婦們乘第三船,其餘不重要的官眷們,皆乘中國造的船隻在後麵跟著。太後等分乘各船遊了一回,十分高興,直至日落西山,方回樂奉堂歇息。太後問起李蓮英:“為什麽李鴻章的心思這般靈巧,就料到我要買輪船?”


    李蓮英忙爬在地下磕奏道:“奴才罪該萬死,是奴才聽得孫毓汶太太奏知老佛爺,說上海有一種淺水汽輪,非常精巧,奴才見老佛爺天顏大喜,料著老佛爺必想買這東西,奴才便打了一個電報給李鴻章,將老佛爺的聖意說明,李鴻章才買來的。”


    慈禧太後聽了李蓮英的話,不但不怒反而讚美起來,向李蓮英說道:“你這孩子,真是處處留心,辦事精密,我賞你二品銜。”


    李蓮英忙叩頭謝恩而退。第三天上諭下來,李蓮英著賞給二品銜,滿朝文武,都向李總管道喜。慈禧太後後又傳懿旨,賞給北洋解送汽輪委員,船長鄭汝成三品銜,押送兵丁,各賞銀二十兩,所有在禦汽輪上的舵工,除各加賞銀五十兩外,均在園內當差,奕匡忙命各舵工等,均在汽輪上,向皇太後叩頭謝恩。次日奕匡又奏請設立輪船公所,並保駕記名副都統勝林,充當總辦,奉旨著照所請辦理,並選聰穎年壯太監一百名,學習駕駛諸法。次日皇帝早朝之後,又出城到頤和園來,進樂壽堂請安,慈禧太後對皇帝說道:“入夏以來,未見霖雨,各種花木,都現枯乾之象,大莊稼在地,亦待雨甚急,我擬於明日回宮求雨。”


    皇帝奏道:“子臣已齊戒多日,並據軍機大臣等麵奏,城內外各官廟,已一律設壇求雨,請太後放心。”


    太後道:“我明日定要回宮,親至天穹殿拈香,皇帝應由明日起,入齊堂值宿三日,虔心祈雨。”


    皇帝答應著,請安退下。此時各官眷,已知皇太後明日回宮的消息,便各人忙著收拾自己的物件。二格格、三格格、秋雲三人,將太後應用的衣服珍寶等物料理清楚。太後命二格格等將珍寶箱櫃封銷起來,隻帶幾件應用的衣服,放在黃漆盒內,帶回宮去。二格格等遵命辦妥。等二天皇帝進來請安,皇後率領各府福晉、格格、命婦等在仁壽殿前預備跪送,時刻已到,皇太後乘坐八人黃轎,出了樂壽堂,通過仁壽殿角門。皇上、皇後這才各自上轎,隨在太後轎後,眾宮眷等行至頤和園門,撤了圍幕,妃嬪等乘坐黃色圍子朱輪車,福晉都坐紅圍轎,官眷格格們,都坐紅圍車,宮女仆婦等皆坐青圍車。皇太後黃轎之旁,有四位親王分左右騎馬隨行。皇後貴妃轎車旁,有禦前侍衛保護大門侍衛、乾清門侍衛以及向導處侍衛、鑒儀衛前鋒護軍等官員,都在轎前應差。轎前提燈提爐,轎後豹尾槍,步睛侍術,各挎腰刀。馬上侍術,各懸弓箭。各宮總管太監,亦皆騎馬相隨。駕過蘇州街同時來到萬壽寺。這萬壽寺,建在長河北岸,適北京城頤和園之間皇帝皇後貴妃等已先由便道,搶先趕到寺前,隨後皇太後的黃轎抬到了。太後要下轎休息皇帝跪安已畢,扶著太後下轎。先到大殿拈香拜佛,已畢。太後見寺中殿宇寬敞,門前封著長河,異常幽靜,又在廳中用過茶點,歇了一小時之久,賞給廟中香火銀五百兩。以後即以該寺作為來往頤和園途中茶尖之所。李蓮英跪奏道“請示老祖宗,這時可以起駕了,再遲一會,天就要熱啦。”


    太後點頭,即命起駕,李蓮英忙向外傳旨。太後上了轎,皇帝後妃宮眷,一切人等也各自上了轎車。一路上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地向城裏而來。天到正午的時候,這才進宮。皇帝後妃等照例在乾清門外跪迎聖駕太後入宮之後,降下懿旨,命京內外斷屠,以得雨之日為止。皇帝當日就入了齊宮。太後每日三次,親至天穹殿求雨。光緒帝入了齊宮三日,不見有雨,又住三日,仍不見雨,再住三日,還是點雨全無。天氣格外亢熱,太後發起急來,又要到頤和園靈雨祠求雨。第二天便命駕出城,仍到園內,先在樂壽堂休息,就命李蓮英傳知同來的皇後、宮眷福晉、格格等,自本日起一律齊戒沐浴隨同聖駕,參拜靈雨祠。所有太後一天三膳,全用素食,皆由二格格親手調做。正是:但覺笙歌喧內苑那知奇禍起蕭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惜華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惜華樓主並收藏皇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