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十一年,三月。
古人言:“煙花三月下揚州。”其實不盡然是揚州古城,整個南邊的城市都是這樣一樣的——三月正是春天百花爭放的時日。
桃源村裏的村民經過整個二月的耕田,現在也可以鬆下一口氣。此時正是下午時分,不少村民農婦都閑著無事,聚在田邊大樹下的陰涼處嘮著嗑——自打十一年前楚國占領了南國之後,嘉元帝對南、楚兩國百姓一視同仁,並且較之南國成帝的荒淫無道來說,嘉元帝此人寬厚仁愛,南國的有用之才大多被嘉元帝重新任用,這樣一來,原南國的領土上是煥然一新,百姓也因此十分愛戴嘉元帝。
一紅衣少女此刻騎著馬緩緩地經過,農婦們見到她都笑著打招呼:“二娘子回來啦。”被稱為二娘子的少女也是笑著道:“是呢,師父許我十天假期回家看看。”一個穿著碎花短卦的中年女子聽了笑道:“巧了,昨日又有客人上你家去了,誒別說,唐將軍的威名即使是十一年未上戰場,依舊讓人折服啊。”
紅衣少女聽聞,手指纏繞著一縷發絲打著圈兒,思索了一番,而後謝過那中年女子,立刻甩了個響鞭,策馬向桃源村西邊的大宅子飛馳而去。
桃源村不大,很快女子就到了宅子門前。紅衣女子揮著鞭子直接抽到木門上,令人驚奇的是,這一鞭竟是生生被控製了力氣沒有在木門上留下絲毫的印跡。沒多久一個穿著灰色短卦的小廝和一個穿著黃色簡樸衣裙的丫鬟就開了門。
小丫鬟一見到紅衣女子,當下激動地行了禮而後朝裏喊道:“二娘子回府了!”而後便聽到裏邊一聲聲交替的通報聲,紅衣女子不是她人,正是唐熠華將軍的嫡女——唐月涵。
唐月涵熟練地翻身下馬,隨手將黑色軟鞭纏在腰間,然後將馬匹交給開門的小廝,徑直去了前廳。
到了前廳裏,上首坐著一個略微發福,並且看上去比唐熠華大了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左邊坐著唐熠華及其夫人崔陵容,右邊坐著唐熠華嫡子,唐月涵的雙生弟弟唐月灝,以及唐熠華的庶子唐月霖。
唐月涵馬馬虎虎的朝著唐熠華和崔陵容喊了聲:“阿爹阿娘,我回來了。”也不行禮。
唐熠華對唐月涵十分寵愛,所以平日裏根本不在乎行不行禮的問題,反倒是笑著對上首的人說:“讓鄭老爺見笑了,此乃鄙人小女兒,唐月涵。”鄭老爺擺擺手:“此女乃真性情之人,比之京城裏裝模作樣的女子可是好得多了。”唐熠華顯然很愛聽這話,笑的十分開心。
唐月涵心裏撇撇嘴,麵上驕傲道:“我是阿爹的女兒,自然是比別人出色的。”此話一出,讓廳裏的人都不由笑了起來。唐月灝更是直接打笑:“姐姐你這是接著阿爹的名聲,往自個兒臉上貼金呢。”唐月涵哼了一聲不搭理自己的雙生弟弟——唐月灝從小就跟唐月涵喜歡打鬧,唐月涵也從不讓著唐月灝,倒是唐月霖老是在中間做和事老,不然這對雙生姐弟早就打的不可開交了。
鄭老爺笑了好一會兒才止住笑聲,對著唐熠華講道:“令郎令媛都是青出於藍啊,哈哈,唐將軍有福了。”
前廳的熱鬧很快傳到了後院裏,王氏和女兒唐月琦十分不滿,憑什麽來了貴客不讓大娘子一起出去拜見,難道就因為二娘子是嫡出就可以接見貴客了嗎?唐月琦如今也十四歲了,在王姨娘的不斷“教導”下,如今對著正房的唐月涵和唐月灝都十分厭惡,連帶著對嫡母也十分不尊敬,這也導致數次被父親唐熠華責罰,並且不許她跟著一起接見貴客。
當晚,鄭老爺就借住在唐府。鄭老爺正是嘉元帝,嘉元帝在八年前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唐熠華的住處後,就數次借著巡防楚國的機會來到桃源村拜訪唐熠華,希望唐熠華能歸朝為楚國效力,而現在已經是第五次來訪了。這次來的時候唐熠華口風明顯鬆了,嘉元帝知道這次是有希望可以成功了。
此時,唐月涵和唐月灝偷偷摸摸躲在父母窗下偷聽。而唐熠華正與崔陵容躺在床上商討著。“陵容,我們可能要返京了。”唐熠華苦笑,其實這十一年來的日子他覺得很舒心。“夫君說的什麽話,返京也不是不好的,大娘子十四了,到了該講人家的時候了,我正頭疼這事呢,這機會就來了。夫君就該是為了府裏的四個孩子,都該歸朝的。”崔陵容勸說著。
唐月涵聽了覺得挺有道理的,怎麽說當初都是將軍府出生的千金,不可能隨隨便便找個婆家就嫁了,這十一年來雖然跟唐月琦一直不對付——唐月涵其實根本不知道為什麽唐月琦對她有那麽大的敵意,但是唐月涵還是覺得本就是一家的姐妹,沒得隨便嫁個人後半輩子讓人糟蹋了。
唐熠華沉默了會兒決定明日去答應嘉元帝的勸說,不光是為了四個孩子,更是感動於嘉元帝這五次惜才的拜訪。
唐月涵心知回京是必然的,便放了心,偷偷摸摸的跟著唐月灝跑去找唐月霖,三人一起為回京做起了打算。
天順十一年四月十二,萬裏無雲。
嘉元帝一大早就下了兩個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誥曰:朕聞前朝將軍唐熠華驍勇善戰,疆場多虞,諸將敗退相繼,應機征討,所在克捷。今方的其蹤,拜為將軍,封鎮軍大將軍。
誥曰:唐門崔氏,惠朗知書,溫恭守禮,佐良人之業,行重鄉評,封唐門崔氏如夫人。欽此。”
第二個旨意則是由於唐熠華姓名與國姓相同,嘉元帝特賜名唐熠華為唐熠武。
等唐月涵隨著父母跪著接旨的時候已是半個月後,唐月涵慶幸自己從小到大認真學習,咬文嚼字,現在才能弄到這第一道聖旨上寫什麽意思。
大意便是,嘉元帝聽聞唐將軍驍勇善戰,邊境事多還能將敵軍戰敗,如今找到了隱居的唐將軍,決定封他個正二品鎮軍大將軍;他的妻子崔氏知書達理,在背後支持唐將軍的事業,便封個二品誥命如夫人,以示嘉獎。
唐月涵沒想到嘉元帝那麽大方,直接給了個正二品的官職,還給自己母親一個二品夫人,心裏有些擔心引起百姓和官員的不滿,就私下派了貼身丫鬟木香和木通使人外出打聽一番。
其實唐月涵低估了唐熠華(後文稱唐熠武)的名聲,唐熠武從軍數十年唯一戰敗的就是那場禮曄城之戰,戰敗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禮曄城城守軍不願聽唐熠華命令,而是聽成帝派去的無用的心腹的命令,因此戰敗。所以唐熠武在百姓心中的名聲極好,威望也高,即使一下子封了二品,也隻是引起少數武將的不滿。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當下唐熠武起身接了旨,笑嗬嗬的命人將一袋碎銀子遞給來傳旨的小太監,寒暄到:“有勞吳公公跑這一趟了,小小敬意,拿去喝點酒水也好。”小太監掂量了幾下手裏的袋子,滿意的露出笑容,對著唐熠武拱手作揖:“奴才恭喜唐將軍了,皇上對唐將軍可是十分厚愛的。”小太監停頓了下,想著唐熠武給的銀子不少,十分上道,便又提點道:“唐將軍早日上任吧,近年來北邊的遊牧民族老是掠奪邊界百姓,皇上對此很是頭疼。”
唐熠武聽聞神情嚴肅,朝著西南麵(皇城所在的方向)拱手道:“皇上仁厚愛民,臣自當盡己所能為皇上分憂。”左右不過是句客氣話,唐月涵麵上裝作懵懂無知的樣子,心裏卻暗笑,誰說武將耿直,這不,父親倒是挺會打官腔的。
唐月涵跟在崔陵容身後,送走了來傳旨意的太監,轉身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唐月琦一下子搶了話:“恭喜父親得此重任!”
再看王氏和唐月琦兩人,在跟著接旨的時候,麵上就已經喜不自禁,當好不容易理解了旨意的意思,得知唐熠武被封了個二品將軍就十分高興。
嘉元帝確實是個很惜才善用的人,唐熠武還在為南國效力的時候,成帝因為聽信讒言而對唐熠武十分忌憚,所以一直提拔親信,到處壓唐熠武一頭,給唐熠武的官職也不過一個三品安北將軍,也因此導致了最後禮曄城一戰,因官職比成帝派去的親信低,而導致士兵不聽指令,最終造成了禮曄城之戰慘敗。
而今嘉元帝不但再過去幾年,五次造訪桃源村唐府,勸唐熠武歸朝,並且現在直接給了唐熠武二品官職,雖說是因為需要唐熠武的效忠,但是也是實實在在的仁君。
唐月涵對這個隻見過幾麵的嘉元帝十分有好感,不過嘴上卻不是這麽說的:“你們都別高興的那麽早,沒聽過‘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嗎?就算現在嘉元帝願意重用父親,我們還是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才好。”
唐月霖聽聞點點頭,他自小便愛讀史書之流,曆史上大多功臣都不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
古人言:“煙花三月下揚州。”其實不盡然是揚州古城,整個南邊的城市都是這樣一樣的——三月正是春天百花爭放的時日。
桃源村裏的村民經過整個二月的耕田,現在也可以鬆下一口氣。此時正是下午時分,不少村民農婦都閑著無事,聚在田邊大樹下的陰涼處嘮著嗑——自打十一年前楚國占領了南國之後,嘉元帝對南、楚兩國百姓一視同仁,並且較之南國成帝的荒淫無道來說,嘉元帝此人寬厚仁愛,南國的有用之才大多被嘉元帝重新任用,這樣一來,原南國的領土上是煥然一新,百姓也因此十分愛戴嘉元帝。
一紅衣少女此刻騎著馬緩緩地經過,農婦們見到她都笑著打招呼:“二娘子回來啦。”被稱為二娘子的少女也是笑著道:“是呢,師父許我十天假期回家看看。”一個穿著碎花短卦的中年女子聽了笑道:“巧了,昨日又有客人上你家去了,誒別說,唐將軍的威名即使是十一年未上戰場,依舊讓人折服啊。”
紅衣少女聽聞,手指纏繞著一縷發絲打著圈兒,思索了一番,而後謝過那中年女子,立刻甩了個響鞭,策馬向桃源村西邊的大宅子飛馳而去。
桃源村不大,很快女子就到了宅子門前。紅衣女子揮著鞭子直接抽到木門上,令人驚奇的是,這一鞭竟是生生被控製了力氣沒有在木門上留下絲毫的印跡。沒多久一個穿著灰色短卦的小廝和一個穿著黃色簡樸衣裙的丫鬟就開了門。
小丫鬟一見到紅衣女子,當下激動地行了禮而後朝裏喊道:“二娘子回府了!”而後便聽到裏邊一聲聲交替的通報聲,紅衣女子不是她人,正是唐熠華將軍的嫡女——唐月涵。
唐月涵熟練地翻身下馬,隨手將黑色軟鞭纏在腰間,然後將馬匹交給開門的小廝,徑直去了前廳。
到了前廳裏,上首坐著一個略微發福,並且看上去比唐熠華大了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左邊坐著唐熠華及其夫人崔陵容,右邊坐著唐熠華嫡子,唐月涵的雙生弟弟唐月灝,以及唐熠華的庶子唐月霖。
唐月涵馬馬虎虎的朝著唐熠華和崔陵容喊了聲:“阿爹阿娘,我回來了。”也不行禮。
唐熠華對唐月涵十分寵愛,所以平日裏根本不在乎行不行禮的問題,反倒是笑著對上首的人說:“讓鄭老爺見笑了,此乃鄙人小女兒,唐月涵。”鄭老爺擺擺手:“此女乃真性情之人,比之京城裏裝模作樣的女子可是好得多了。”唐熠華顯然很愛聽這話,笑的十分開心。
唐月涵心裏撇撇嘴,麵上驕傲道:“我是阿爹的女兒,自然是比別人出色的。”此話一出,讓廳裏的人都不由笑了起來。唐月灝更是直接打笑:“姐姐你這是接著阿爹的名聲,往自個兒臉上貼金呢。”唐月涵哼了一聲不搭理自己的雙生弟弟——唐月灝從小就跟唐月涵喜歡打鬧,唐月涵也從不讓著唐月灝,倒是唐月霖老是在中間做和事老,不然這對雙生姐弟早就打的不可開交了。
鄭老爺笑了好一會兒才止住笑聲,對著唐熠華講道:“令郎令媛都是青出於藍啊,哈哈,唐將軍有福了。”
前廳的熱鬧很快傳到了後院裏,王氏和女兒唐月琦十分不滿,憑什麽來了貴客不讓大娘子一起出去拜見,難道就因為二娘子是嫡出就可以接見貴客了嗎?唐月琦如今也十四歲了,在王姨娘的不斷“教導”下,如今對著正房的唐月涵和唐月灝都十分厭惡,連帶著對嫡母也十分不尊敬,這也導致數次被父親唐熠華責罰,並且不許她跟著一起接見貴客。
當晚,鄭老爺就借住在唐府。鄭老爺正是嘉元帝,嘉元帝在八年前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唐熠華的住處後,就數次借著巡防楚國的機會來到桃源村拜訪唐熠華,希望唐熠華能歸朝為楚國效力,而現在已經是第五次來訪了。這次來的時候唐熠華口風明顯鬆了,嘉元帝知道這次是有希望可以成功了。
此時,唐月涵和唐月灝偷偷摸摸躲在父母窗下偷聽。而唐熠華正與崔陵容躺在床上商討著。“陵容,我們可能要返京了。”唐熠華苦笑,其實這十一年來的日子他覺得很舒心。“夫君說的什麽話,返京也不是不好的,大娘子十四了,到了該講人家的時候了,我正頭疼這事呢,這機會就來了。夫君就該是為了府裏的四個孩子,都該歸朝的。”崔陵容勸說著。
唐月涵聽了覺得挺有道理的,怎麽說當初都是將軍府出生的千金,不可能隨隨便便找個婆家就嫁了,這十一年來雖然跟唐月琦一直不對付——唐月涵其實根本不知道為什麽唐月琦對她有那麽大的敵意,但是唐月涵還是覺得本就是一家的姐妹,沒得隨便嫁個人後半輩子讓人糟蹋了。
唐熠華沉默了會兒決定明日去答應嘉元帝的勸說,不光是為了四個孩子,更是感動於嘉元帝這五次惜才的拜訪。
唐月涵心知回京是必然的,便放了心,偷偷摸摸的跟著唐月灝跑去找唐月霖,三人一起為回京做起了打算。
天順十一年四月十二,萬裏無雲。
嘉元帝一大早就下了兩個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誥曰:朕聞前朝將軍唐熠華驍勇善戰,疆場多虞,諸將敗退相繼,應機征討,所在克捷。今方的其蹤,拜為將軍,封鎮軍大將軍。
誥曰:唐門崔氏,惠朗知書,溫恭守禮,佐良人之業,行重鄉評,封唐門崔氏如夫人。欽此。”
第二個旨意則是由於唐熠華姓名與國姓相同,嘉元帝特賜名唐熠華為唐熠武。
等唐月涵隨著父母跪著接旨的時候已是半個月後,唐月涵慶幸自己從小到大認真學習,咬文嚼字,現在才能弄到這第一道聖旨上寫什麽意思。
大意便是,嘉元帝聽聞唐將軍驍勇善戰,邊境事多還能將敵軍戰敗,如今找到了隱居的唐將軍,決定封他個正二品鎮軍大將軍;他的妻子崔氏知書達理,在背後支持唐將軍的事業,便封個二品誥命如夫人,以示嘉獎。
唐月涵沒想到嘉元帝那麽大方,直接給了個正二品的官職,還給自己母親一個二品夫人,心裏有些擔心引起百姓和官員的不滿,就私下派了貼身丫鬟木香和木通使人外出打聽一番。
其實唐月涵低估了唐熠華(後文稱唐熠武)的名聲,唐熠武從軍數十年唯一戰敗的就是那場禮曄城之戰,戰敗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禮曄城城守軍不願聽唐熠華命令,而是聽成帝派去的無用的心腹的命令,因此戰敗。所以唐熠武在百姓心中的名聲極好,威望也高,即使一下子封了二品,也隻是引起少數武將的不滿。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當下唐熠武起身接了旨,笑嗬嗬的命人將一袋碎銀子遞給來傳旨的小太監,寒暄到:“有勞吳公公跑這一趟了,小小敬意,拿去喝點酒水也好。”小太監掂量了幾下手裏的袋子,滿意的露出笑容,對著唐熠武拱手作揖:“奴才恭喜唐將軍了,皇上對唐將軍可是十分厚愛的。”小太監停頓了下,想著唐熠武給的銀子不少,十分上道,便又提點道:“唐將軍早日上任吧,近年來北邊的遊牧民族老是掠奪邊界百姓,皇上對此很是頭疼。”
唐熠武聽聞神情嚴肅,朝著西南麵(皇城所在的方向)拱手道:“皇上仁厚愛民,臣自當盡己所能為皇上分憂。”左右不過是句客氣話,唐月涵麵上裝作懵懂無知的樣子,心裏卻暗笑,誰說武將耿直,這不,父親倒是挺會打官腔的。
唐月涵跟在崔陵容身後,送走了來傳旨意的太監,轉身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唐月琦一下子搶了話:“恭喜父親得此重任!”
再看王氏和唐月琦兩人,在跟著接旨的時候,麵上就已經喜不自禁,當好不容易理解了旨意的意思,得知唐熠武被封了個二品將軍就十分高興。
嘉元帝確實是個很惜才善用的人,唐熠武還在為南國效力的時候,成帝因為聽信讒言而對唐熠武十分忌憚,所以一直提拔親信,到處壓唐熠武一頭,給唐熠武的官職也不過一個三品安北將軍,也因此導致了最後禮曄城一戰,因官職比成帝派去的親信低,而導致士兵不聽指令,最終造成了禮曄城之戰慘敗。
而今嘉元帝不但再過去幾年,五次造訪桃源村唐府,勸唐熠武歸朝,並且現在直接給了唐熠武二品官職,雖說是因為需要唐熠武的效忠,但是也是實實在在的仁君。
唐月涵對這個隻見過幾麵的嘉元帝十分有好感,不過嘴上卻不是這麽說的:“你們都別高興的那麽早,沒聽過‘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嗎?就算現在嘉元帝願意重用父親,我們還是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才好。”
唐月霖聽聞點點頭,他自小便愛讀史書之流,曆史上大多功臣都不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