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四十回 劉尚書文武興闈</b>


    〔先聲鷓鴣天〕調


    詞曰:


    鸞書飛下長安道,金殿傳宣知製誥。一毫關節不通風,真才那恨遺珠抱。文龍吟,武虎嘯,怎如一個門生好?朝廷預備棟梁材,豈獨老夫身倚靠?


    此時嘉靖皇帝升遐,隆慶皇帝即位,奸相嚴嵩陰謀敗露,已經削籍。其子世蕃正了典刑,趙文華、胡宗憲都革職解回原籍。那趙懌思、胡彪疾轉還鄉不提。再說隆慶皇帝想起原任戶部尚書劉體乾因奏內用煩多,勒令休致。知他是個忠臣,召他來京供職。劉大人在家接旨,即日同夫人、義女蔣佩香來京。水陸兼程,二月初一日到京,初二日陛見謝恩。皇帝慰藉他一番說:“本月初八日特恩召天下武士應選,卿雖文臣,為人忠正,即著卿監臨考試。”劉體乾領旨謝恩。皇上又想起前征倭冤殺總督尚書張經、南京總督曹邦輔,也是兩個忠臣,諭禮部特加恤典,恩賜褒忠。再確查張、曹二臣後裔,加恩優恤。洪昆、童昆聞此旨意,喜出望外。各具呈到禮部衙門,叩恩轉奏


    呈曰:


    具求呈人張昆,現年十八歲,係原任總督尚書征倭冤殺臣張經之子。自從籍沒,寄食他鄉,顛沛流離,備嚐艱苦。今奉旨確查優恤,不揣冒昧,開明三代腳色,投呈禮部,迫叩轉奏是實。


    呈曰:


    具求呈人曹昆,現年十八歲,係原任應天總督征倭冤殺臣曹邦輔之子。自從籍沒,寄食他鄉,回思往事,血淚俱流。李忠以子替死,童喜護庇逃生。曹氏孤忠幸存一線。今奉旨確查優恤,不揣冒昧,開明三代腳色,投呈禮部,迫叩轉奏是實。


    禮部尚書宋宗璟跪奏:為奉旨旌忠錄裔優恤事。切臣部於本年二月初二日蒙諭確查原任總督尚書張經、原任應天總督曹邦輔後裔,加恩優恤。今據張經之子張昆、曹邦輔之子曹昆具呈前來,開明三代腳色,與伊等亡父被冤事實。並無旁支假冒亦非虛捏邀恩等情。臣不敢蒙蔽,抄呈轉奏,恭懇睿鑒。於褒忠典外,是否加恩優恤後人。為此據實奏聞,謹奏。奉上諭:準禮部奏,加恩優恤忠裔。如張昆、曹昆曾經習武,即著投考武闈。欽此。


    次日禮部傳諭張昆、曹昆午門謝恩,錄送冊名投考。到初八日武闈監臨,劉大人升堂,天下武士挨次應名,就在教場中豎一大旗竿,竿上掛一金錢,令武士各帶弓箭,射中金錢孔中者即高中頭名。那班武士也有射中旗竿者,也有射中金錢孔外者。隻見張昆扯弓搭箭,颼的一聲,那箭正中金錢孔中。校衛將箭取下,張是又射,連中四箭。演武廳上齊聲喝采。曹昆射中三箭,汪大鏞射中二箭。三日後放榜,第一甲第一名張昆,第一甲第二名曹昆,第一甲第三名汪大鏞。其餘分二甲、三甲進士。


    次日,劉大人帶領三丁甲引見,天顏大喜。看見曹昆、汪大鏞英武之氣,辟易千人,看見張昆雖係武臣裝束卻有儒雅風流氣度,說:“三人之中,張昆溫文爾雅,可惜考武了。”曹昆即麵奏道:“臣與張昆幼年同學,知張昆文章更勝於武藝。


    臣等皆不及。”聖上說:“張昆既能文,即著於三月初八日再入文闈考試。”三人謝恩。張昆又獨行謝恩。禮畢退班而出。


    本年是會試之期,各省舉人皆來禮部投文。浙江省解元陳保元江南蘇州府舉人申鴻漸亦來京會試。張昆奉旨特入文闈。到了三月初八日,與眾舉人進頭場。一連九日,三場考畢,對月放榜。第一名會元就是張昆。陳保元、申鴻漸俱中了進士。聖上又命劉體乾閱殿試卷,榜發,第一甲第一名張昆,第一甲第二名陳保元,第一甲第三名申鴻漸,又是劉大人帶領引見。聖上大喜,說:“張昆中文武狀元,是我朝盛事。就在皇城內建立文武狀元坊。”三人謝恩。張昆又獨行謝恩,禮畢退班而去。


    劉大人心中歡喜,說:“我得此文武全才的門生,不愧我一生忠直。我向曾收得義女佩香,年將及笄,若得此文武狀元女婿,將來我老夫婦倚靠他終身。我看他是個少年義氣之人,定然依允的。”因說道:“三位賢弟,明早都請到敝寓一敘。


    “三人齊聲應道:“隨老師大人赴公館謝恩,何敢遲至明日?


    “劉大人說:“如此老夫先行一步,靜候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蟾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象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象川並收藏玉蟾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