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原文】</strong>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為鳥青,赤尾。


    大運山高三百仞,在滅蒙鳥北。


    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


    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魚【魚旦】,祭操俎。


    【上次下鳥】鳥、【詹鳥】,其色青黃,所經國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鳥】鳥人麵。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巢。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


    女醜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麵。十日居之,女醜居山之山。


    巫鹹國在女醜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並封在巫鹹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


    女子國在巫鹹北,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麵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盯繞。


    此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魚段】。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發。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在白民北。有樹名曰雄常,先入伐帝,於此取之。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披發。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strong>【譯文】</strong>


    (注:凡“■”為打不出來的字)海外從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國家地區、山丘河川分別如下。滅蒙鳥在結胸國的北麵,那裏的鳥是青色羽毛,拖著紅色尾巴。大運山高三百仞,屹立在滅蒙鳥的北麵。大樂野,夏後啟在這地方觀看《九代》樂舞,乘駕著兩條龍,飛騰在三重雲霧之上。他左手握著一把華蓋,右手拿著一隻玉環,腰間佩掛著一塊玉璜。大樂野就在大運山的北麵。另一種說法認為夏後啟觀看樂舞《九代》是在大遺野。三身國在夏後啟所在之地的北麵,那裏的人都長著一個腦袋三個身子。一臂國在三身國的北麵,那裏的人都是一條胳膊、一隻眼睛、一個鼻


    孔。那裏還有黃色的馬,身上有老虎斑紋,長著一隻眼睛和一條腿蹄。 奇肱國在一臂國的北麵。那裏的人都是一條胳膊和三隻眼睛,眼睛分為陰陽而陰在上陽在下,騎著名叫吉良


    的馬。那裏還有一種鳥,長著兩個腦袋,紅黃色的身子,棲息在他們的身旁。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天帝砍斷了刑天的頭,把他的頭埋在常羊山。沒了頭的刑天便以乳頭做眼睛,以肚臍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動。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與天帝發生爭鬥之地的北麵,正好處於兩條水流的中間,女巫薎手裏拿著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裏捧著俎器。種■鳥、一種■鳥,它們的顏色是青中帶黃,經過哪個國家那個國家就會敗亡。■鳥和■鳥棲息在女巫祭的北麵。■鳥長著人的麵孔,立在山上。另一種說法認


    為這兩種鳥統稱維鳥,是青色鳥、黃色鳥聚集在一起的混稱。 丈夫國在維鳥的北麵,那裏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帶寶劍的模樣。有一具女醜的屍體,她生前是被十個太陽的熱氣烤死的。她橫臥在丈夫國的北麵。死時用右手遮住她的臉。十個太陽高高掛在天上,女醜的屍體橫臥在山頂上。巫鹹國在女醜的北麵,那裏的人是右手握著一條青蛇,左手握著一條紅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師來往於天上與人間的地方。稱作並封的怪獸在巫鹹國的東麵,它的形狀像普通的豬,卻前後都有頭,是黑色的。女子國在巫鹹國的北麵,有兩個女子住在這裏,四周有水環繞著。另一種說法認為她們住在一道門的中間。軒轅國在窮山的旁邊,那裏的人就是不長壽的也能活八百歲。 軒轅國在女子國的北麵,他們長著人的麵孔卻是蛇的身子,尾巴盤繞在頭頂上。窮山在軒轅國的北麵,那裏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著西方射,是因為敬畏黃帝威靈所在的軒轅丘。軒轅丘位於軒轅國北部,這個軒轅丘呈方形,被四條大蛇相互圍繞著。有個叫做沃野的地方,鸞鳥自由自在地歌唱,鳳鳥自由自在地舞蹈;鳳皇生下的蛋,那裏的居民食用它;蒼天降下的甘露,那裏的居民飲用它:凡是他們所想要的都能隨心如意。那裏的各種野獸與人一起居住。沃野在四條蛇的北麵,那裏的人用雙手捧著鳳皇蛋正在吃,有兩隻鳥在前麵引導著。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龍魚在沃野的北麵,龍魚的形狀像一般的鯉魚。另一種說法認為像鰕魚。就有神聖的人騎著它遨遊在廣大的原野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鱉魚在沃野的北麵,這種魚的形狀也與鯉魚相似。 白民國在龍魚所在地的北麵,那裏的人都是白皮膚而披散著頭發。有一種叫做乘黃的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騎上它就能活兩千年的長壽。肅慎國在白民國的北麵。有一種樹木叫做雄常樹,每當中原地區有聖明的天子繼位,那裏的人就取雄常樹的樹皮來做衣服。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條蛇,乘駕兩條龍飛行。


    <strong>【破解】</strong>


    海外西經(西南-西北)


    西南:四川、西藏、青海


    西北: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外蒙古國


    <strong>1、 滅蒙鳥</strong>


    水鴝比較符合滅蒙鳥青色羽毛,赤色尾巴的特征。


    <strong>2、 大樂之野</strong>


    《海外西經》言:"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舞《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


    《大荒西經》亦言:"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赤水發源於貴州境內,流經四川。對於夏後啟的描述,應該是後來補注的。


    夏侯開的圖騰中無疑有蛇族。對《九歌》等文化繼承最多的是後來的楚國。而屈原《離騷》中說楚國王族是“帝高陽之苗裔”,因此推測帝顓頊為南方部落的首領,而其母係應為苗蠻血統。夏侯開與夏侯啟未必是同一人,可能在夏侯啟繼位後,追認自己的一位祖先為夏侯。夏侯開應該早於夏侯啟。


    夏以姒為國姓,無疑也是來自與母係氏族。夏朝最早的部落應該居住在今巫山縣附近,後進入中原繼承了大禹的帝位。夏後啟有一個臣字孟塗,管理著巴地,應該就是原來巴地部落的一個領導者。


    《山海經》中記載的曆史很多都是以母係氏族為主體的。但隨著經濟形式的發展,母係的主要角色漸漸消弱。而男性氏族開始占據上風。


    對於氏族發展史而言,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係氏族,即建立在母係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母係氏族實行原始共產製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係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


    母係氏族婚姻和氏係基本特征為:始終以母係血緣關係為紐帶。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於實行外婚製,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係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訪妻子的形式,子女從母居,屬母方氏族,世係和財產繼承從母係計。到了母係氏族繁榮期,由於對偶婚的出現和逐步鞏固,丈夫遷到妻方氏族從妻居。部落酋長由議事會選舉產生,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其主要職權是處理部落內外的糾紛。


    《山海經》中幾乎每個走到台前的男性領導,實際上背後支持的還是一個母係氏族。男性隻是這個母係氏族的代言人。但男性通過變狩獵為戰爭的使命,凸顯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漸漸地變為男係氏族。


    <strong>3、 三身國</strong>


    《海外西經》所載"三身國"亦見於《大荒南經》"三身之國";


    《大荒南經》中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等等


    《山海經·海外西經》:“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國應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貴州一帶。


    相傳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南宋鄭樵的《通誌?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於姚墟,故因生以為姓”。另外,據鄭樵說舜“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可推斷舜還姓媯,因此姚姓也出自媯姓。


    但以《山海經》中的圖騰而論,姚姓的曆史更早。“三身國”應為金烏族與華胥族中獸族聯姻產生的後裔。使四鳥,即使喚熊等獸類,也是炎帝族具有的特征。以字形而論,這無疑是一個母係氏族。


    姚之甲骨文,十分類似三個人並立在一起,可能是“三身”國的來由。“姚”姓圖騰可能發展為後來的“一首三身”形象。


    <strong>4、 一臂國</strong>


    半體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而“半”可能是該部落的姓氏。“半”來源於“羋”氏,這是以羊為圖騰的遊牧民族,“半”發音為“mi”,即羊的叫聲。這個遊牧民族可能就是鬼方國。楚國的先祖有華胥族和苗蠻的血統,而季連部又繼承了遊牧族母係的姓氏“羋”,後來從蠻俗,建立了荊國。《山海經》中對於華胥族以外的帝係血統,一般比較隱晦。


    虎紋馬當是西域比較珍貴的一種馬,李白是這樣中原人對於“天馬”的想象:“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紋龍翼骨。”李白詩中提到的“虎紋”,則表明了這種馬表現出來的返祖成分。“虎紋”就是“鰻紋”,它實際上是馬的背部的下方的一種暗色條紋。就如同挪威產的暗褐色馬一樣,鰻紋是許多原始馬具有的共同特征。這種馬可能有蒙古野馬血統的雜交馬。


    <strong>5、 奇肱國</strong>


    氐人是生活在四川、甘肅、陝西交界處的遊牧民族。所謂的三隻眼,即額頭上的縱目,是在小時候把額頭割開,埋入棗核狀的裝飾物,長大後看起來像三隻眼。


    氐族自稱“盍稚”,音同“弇茲”,這是與燧人氏同時期的母係氏族名稱。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人乃視之為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氐人善於養馬,,故而非常崇拜馬神,早期以白馬為圖騰,他們的白馬神、馬王爺大都是三隻眼睛。而楊二郎傳說在隴南相當流行,其也是三隻眼。三星堆麵具上也有縱目,但裝飾物應該已經剝落了。


    奇肱國所騎的文馬,按圖形而言,是一種馬或其他動物拉的車。其地方應該在軒轅國附近,這也是一個擅長製作車的部落。


    <strong>6、 刑天</strong>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


    常羊山之上有炎帝陵,則刑天應該是指與炎帝同時期的一個苗裔首領。本為華胥族與苗族聯姻所產生,受炎帝管轄,統領苗地。但因爭奪部落聯盟的領導權為炎帝所殺。而從其裝備來看,應該擅長製作兵器。刑天應為後來蚩尤族的祖先。兩者的遭遇如出一轍。


    <strong>7、 女祭、女戚</strong>


    這兩者應該是苗夷的女巫,以鳥為圖騰,可能站在刑天一方,應而有應禍之說。


    <strong>8、 丈夫國</strong>


    這指的是一個純粹的父係氏族。在一般的母係氏族中,男性可以有一定的發言權,甚至可以作為該部落的代表。但在一個父係氏族中,女性是絕對的服從地位,沒有發言權和選舉權。對於中原人而言,當時尚處於母係氏族向父係氏族的過渡時期,對於這種父係氏族的存在應該是比較驚奇的。


    比如四川甘孜州至今還保留著2700餘年來以父係血緣繼嗣關係組就的氏族組織,是藏族社會從母係製向父係社會過渡的產物,當地稱為“戈巴”,或稱“帕錯”,意即父係集團式。戈巴成員隻能是男性,隻要生下來帶“把”,便是戈巴成員了,稍懂事即可參加戈巴內的會議,參加決定戈巴內的一切重要事情,享受“公共權力”,並承擔“公共義務”,相當民主。女性不能成為戈巴成員,也不能參加戈巴會議,但必需服從戈巴的一切決定


    <strong>9、 女醜之屍</strong>


    後羿射十日的傳說,實際指當時苗夷的十個部落聯合起來反抗華胥族。後羿本為苗夷族的一員,但又是華胥族的聯盟,他平息了這次動亂。南方的後羿族,與以後北方的應龍族,都是華胥族的強力聯盟。十日指“猰貐、鑿齒、九嬰”這些少數民族部落。而女醜可能是後羿族的巫師,在衝突中被殺死。所謂女醜,大概臉上塗成比較誇張的祭祀效果,或者戴了麵具。


    <strong>10、巫鹹國</strong>


    《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日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巫鹹國為華胥族的苗夷聯盟。該國產鹽,因而稱為“鹹”,其地理位置大致在著名的“三峽高地”,其範圍東接巫山山脈,南鄰清江北支,西連嘉陵江流域,北抵大巴山。


    <strong>11、並封</strong>


    《海外西經》言: "並封,前後皆有首",


    《大荒西經》亦言:"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並封即屏蓬也。


    雙頭豬是“封豨”部落的圖騰,這是被後羿打敗的“十日”之一。豨指野豬,而“封”可能是一處地名或姓氏。


    <strong>12、女子國</strong>


    這指的是一個純粹的母係氏族。在一般的母係氏族中,男性可以有一定的發言權,甚至可以作為該部落的代表。但這裏,男性是絕對的服從地位,沒有發言權和選舉權。


    現代的摩梭人保留了母係氏族的傳統。其主要居住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裏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摩梭人的語言、服飾、婚姻習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納西族有差異。四川摩梭人被劃為蒙古族的一個分支,雲南摩梭人被劃為納西族的一個分支。


    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係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製度。家庭中無男子娶妻,無女子出嫁,女子終生生活在母親身邊。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親家生產生活,這叫摩梭人的“走婚”。家庭由最年長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權力,居住於獨立的祖母房,若家中最老一輩有多名成員,則以有能者為當家,又有“舅掌禮儀母掌財”的製度。


    <strong>13、軒轅國</strong>


    《大荒西經》記載:“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


    《海外西經》記載:“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麵蛇身,尾交首上。”


    黃帝的有熊部落生活在姬水河流域,所以,黃帝"姬"姓,被稱為"有熊氏";由於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因此又被稱為"軒轅氏"。在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則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姬水源自子午嶺東麓的沮源關,。姬水又稱沮河,軒轅黃帝因“長於姬水”而姓姬。


    但其中隱含的意義,可能是男性氏族依附於女性氏族,後又獨立。很多隨水係而姓的例子,應該是現有部落在此定居,而水係以此部落為名。


    黃帝族可能來自與軒轅氏與炎帝族的聯姻,軒轅氏可能是以蛇為圖騰的母係氏族。黃帝族通過戰爭脫離了炎帝族,獲得獨立。黃帝族先居於軒轅國,後搬遷到姬水,並采用了與蛇族類似的龍圖騰。


    <strong>14、窮山</strong>


    靠近軒轅國的地方,其所在部落應該與軒轅國處於敵對關係。


    <strong>15、諸夭之野</strong>


    《大荒西經》: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


    諸夭之野和沃野、沃民國指一處地名。這是適合苗夷居住的一片沃土,大概是今日成都平原附近。商代有一支“沃”姓。而商代始於高辛氏,民應是高辛氏後裔。


    <strong>16、龍魚</strong>


    河狸是一種異常勤勞的動物,幹起活來從不知疲倦,對建房築壩有獨特的本領為了防禦狼、山貓、狐狸等天敵,河狸都把房建在水中。它們造房可不容易,既要有一定的水位,還不能讓水把房衝走,因此它們必須先築堤將水流截住,然後再在堤內造房。築堤用的樹杆是它們勞動得來的。它們先選擇好方向,用它銳利的門牙將樹杆啃斷,讓樹倒向河裏。


    <strong>17、白民國、乘黃</strong>


    《大荒東經》: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帝俊生黑齒,薑姓,黍食,使四鳥.


    《姓氏考略》及《姓氏尋源》等古籍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通水脈,當為白姓之始。”換言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農氏的時期就已經有了的,他們的得姓曆史,遠超過五千年。


    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時期,還有許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為氏”而姓了白。最早的白姓,可能來自與西域內的白皮膚遊牧民族。印歐語族中的吐火羅人與克羅馬農人均曾在今新疆地區繁衍生息數千年。龜茲、大夏、月支、樓蘭都有白皮膚血統。這是在更遙遠的時候,發源於昆侖山上的草原上的遊牧族與發源於印度、歐洲的其他人種交流所致。


    白民國應該特指金烏族帝俊族與遊牧族白人聯姻所致,而其有帶有華胥族血統,因而以四獸,即虎豹熊羆為圖騰。“銷” 金屬融化的意思,這個部落可能從事冶金的工作,用於兵器或農耕器具。


    “背上有角的神馬”,是西域人的一種駿馬,可能是阿拉伯馬與蒙古野馬的雜交馬。至於像狐狸一樣,可能指黃色皮毛,或者特指體型比較小。所謂的角,是馬背上突起的肉脊,“雙脊”揭示了這種馬表現出來的阿拉伯馬的成分,指在馬的脊椎兩側之上的兩條肉脊,長了這種肉脊的馬,騎起來非常舒服。


    <strong>17、肅慎國</strong>


    《海外西經》所載"肅慎之國"見於《大荒東經》"肅慎氏之國";


    目前,中外學者公認的看法是,先秦古籍中的肅慎人,就是今天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族起源於鳥圖騰。漢代以後,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出現的邑婁(後漢、三國)、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 (遼、金、宋、元、明),是肅慎的後裔,也是滿族的先民。


    肅慎與漢語肅爽的讀音相近。馬融說,“肅爽,雁也,其羽如練,高首而修頸,馬似之”。鷫鷞是傳說中的五方神鳥之一,應指白天鵝。由於具有馬的特征,其含義進而由鳥變化為馬,以“驌驦”代替神駿的白馬。對於滿族人而言,馴馬也正是他們的特長,在草原上也可經常看到飛翔的天鵝。


    <strong>17、長股國</strong>


    據郭璞注解:“長腳人常負長臂人入海中捕漁也。”可知“長股國”與踩高蹺是有關的,如今居住在廣西防城沿海的係族居民,仍有踩著長木蹺在淺海撒網捕魚的風習。


    <strong>18、蓐收</strong>


    蓐收是古老的部落神,人麵白毛虎爪,實際是白虎神。土家族以白虎神為祖先。蓐收族與苗夷和華胥族有聯盟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籍作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籍作家並收藏山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