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曾參殺人”
張儀死了之後,秦武王反倒覺得他對秦國實在有功勞,又想起張儀早勸過他先去打韓國,接著去奪取成周。這是個大事業。他越想越覺得秦國應當有些特別的地方,不應該跟六國的諸侯一樣。從這一點說起,他就想到六國都有相國,秦國也有相國,這還不是一樣的嗎?他就把“相國”改為“丞相”,拜甘茂為“左丞相”,樗裏疾[樗chu一聲;樗裏,姓;疾,名]為“右丞相”。這才顯出秦國高人一等。
有一天,他跟左右兩個丞相說:“我生長在西戎,從來沒見過中原的教化。我總想上成周瞧瞧去。你們兩位丞相,誰替十我去打韓國?”右丞相樗裏疾說:“大王要打韓國,為的是想把宜十陽十[韓國的大城,在河南省洛十陽十縣西南]打通。可是宜十陽十這條道不大安全,道又遠。咱們去打宜十陽十,魏國跟趙國發兵去救,可怎麽辦?”左丞相甘茂說:“讓我先去訪問魏國,約會魏國一同去打韓國,您瞧好不好?”樗裏疾不言語。秦武王就打發甘茂去聯絡魏國。
甘茂到了魏國,真得到了魏襄王的同意。可是他怕樗裏疾從中破壞,就先派他的助手向壽回去報告秦武王,說:“魏王已經答應了,可是我勸大王還是別去打韓國。”秦武王起了疑,就親自去迎接甘茂,問他個究竟。
到了息壤[秦國的地名],君臣見了麵。秦武王問他,說:“丞相答應我去打韓國,又仗著你的力量約定魏國一塊兒發兵。一切事情都布置好了,怎麽你反倒勸我不去打了?這是怎麽回事?”甘茂說:“咱們去打韓國,要經過一千多裏地。準得有好些麻煩。這且不說,要打敗一個國家也不是幾個月可以辦得到的事。這當中難免發生別的變故。”秦武王猶疑了一會兒,可想不出有什麽變故來。他說:“有你主持一切,還怕什麽呐?”甘茂說:“從前有個跟孔子的門人曾參同名同姓的人,跟別人打架,殺了人。有人跑到曾參的母親那兒,慌慌張張地跟她說,‘嗨!曾參殺了人啦!’曾參的母親正在織絹,聽見這話,一點也不動聲色,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說著,她仍舊像沒有事似地照樣織她的絹。不大一會兒工夫,又跑來了一個人,一邊喘氣,一邊說,‘嗨!曾參殺了人啦!’他母親拿著梭子,抬起頭來,想了想,說,‘不能,我兒子不至於幹出這種勾當。’說完了,挺鎮靜地還是織她的絹。又呆了一會兒,第三個人急急忙忙地跑來說,‘哎呀!曾參真殺了人啦!’曾參的母親聽了,扔了梭子,下了機子,哆裏哆嗦地從後邊的矮牆爬出去,逃到別的地方躲起來了。大王請想想:曾參是個賢人,他的母親非常信任他,可是三個人連著說他殺了人,他母親也不由得起了疑。這不過是個比方。我自己知道:我比不上曾參;大王也未見得準跟曾參的母親相信她兒子那樣地相信我;可是給我使壞的人也許不止三個。萬一大王也扔了梭子,下了機子,可叫我怎麽辦呐。”秦武王是個爽十快人,就說:“哦,原來是這麽回事!我不聽別人的話就是了。好吧,給你立個字據行不行?”
君臣倆就“歃血為盟”,把盟約藏在息壤,然後就拜甘茂為大將,向壽為副將,發了五萬兵馬,到了宜十陽十。沒想到宜十陽十的將士把城守得挺緊。這邊甘茂圍住宜十陽十整整五個月還沒打下來,那邊右丞相對秦武王說:“甘茂去打宜十陽十差不多快半年了。要是不把他調回來,怕有變故。”秦武王也有點疑惑了,“怎麽耗了這麽些日子呐?”他就下道命令,叫甘茂撤兵回來。甘茂可沒聽令,就給秦武王寫了一封信。秦武王拆開一看,上頭隻寫著“息壤”兩個字。秦武王一看,好像挨了個耳刮子給打醒了,就老老實實地說:“這是我的錯,太對不起甘茂了。”他又派了五萬士兵去幫甘茂。宜十陽十到了兒(公元前307年,周赧王8年)給甘茂打下來了。
<strong>評:“曾參殺人”也是一個有名的成語,它告訴我們流言的可怕,信任的可貴。它先用曾參的賢明和曾母對兒子的了解建立一種似乎牢不可破的信任關係,之後用曾母聽到謠言後一次次的表現來打破這種信任,表現出了極高超的說理藝術。還有一個類似的成語叫“三人成虎”,講的是三個人說市集裏出現老虎使人不得不信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兩個成語對照來學十習十。</strong>
<strong>由於人類是以單獨個體的形式存在的,故無論是了解學十習十還是判斷分析,最終隻能由單獨的個體作出具體的行為。即使是一國的君王,他也不可能用很多雙眼睛去看、用很多的頭腦來分析思考,最終的決定還是隻能由他一人來做出。當然,他有一整套的領導班子和行政機構來輔助,他們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他的眼睛和頭腦。但是這些“眼睛”和“頭腦”終歸不是自己的,他們可能會因為自身利益的原因欺騙君王,所以甘茂的擔心並不是空十穴十來風。甘茂通過“曾參殺人”的故事向秦武王十十交十十代了這種擔憂,通過簽訂息壤盟約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正是他最終能夠成功的高明之處和關鍵所在。秦國君臣間的信任和齊心協力是六國中最好的,後麵的王翦和秦始皇也是一個經典的例子,這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六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strong>
張儀死了之後,秦武王反倒覺得他對秦國實在有功勞,又想起張儀早勸過他先去打韓國,接著去奪取成周。這是個大事業。他越想越覺得秦國應當有些特別的地方,不應該跟六國的諸侯一樣。從這一點說起,他就想到六國都有相國,秦國也有相國,這還不是一樣的嗎?他就把“相國”改為“丞相”,拜甘茂為“左丞相”,樗裏疾[樗chu一聲;樗裏,姓;疾,名]為“右丞相”。這才顯出秦國高人一等。
有一天,他跟左右兩個丞相說:“我生長在西戎,從來沒見過中原的教化。我總想上成周瞧瞧去。你們兩位丞相,誰替十我去打韓國?”右丞相樗裏疾說:“大王要打韓國,為的是想把宜十陽十[韓國的大城,在河南省洛十陽十縣西南]打通。可是宜十陽十這條道不大安全,道又遠。咱們去打宜十陽十,魏國跟趙國發兵去救,可怎麽辦?”左丞相甘茂說:“讓我先去訪問魏國,約會魏國一同去打韓國,您瞧好不好?”樗裏疾不言語。秦武王就打發甘茂去聯絡魏國。
甘茂到了魏國,真得到了魏襄王的同意。可是他怕樗裏疾從中破壞,就先派他的助手向壽回去報告秦武王,說:“魏王已經答應了,可是我勸大王還是別去打韓國。”秦武王起了疑,就親自去迎接甘茂,問他個究竟。
到了息壤[秦國的地名],君臣見了麵。秦武王問他,說:“丞相答應我去打韓國,又仗著你的力量約定魏國一塊兒發兵。一切事情都布置好了,怎麽你反倒勸我不去打了?這是怎麽回事?”甘茂說:“咱們去打韓國,要經過一千多裏地。準得有好些麻煩。這且不說,要打敗一個國家也不是幾個月可以辦得到的事。這當中難免發生別的變故。”秦武王猶疑了一會兒,可想不出有什麽變故來。他說:“有你主持一切,還怕什麽呐?”甘茂說:“從前有個跟孔子的門人曾參同名同姓的人,跟別人打架,殺了人。有人跑到曾參的母親那兒,慌慌張張地跟她說,‘嗨!曾參殺了人啦!’曾參的母親正在織絹,聽見這話,一點也不動聲色,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說著,她仍舊像沒有事似地照樣織她的絹。不大一會兒工夫,又跑來了一個人,一邊喘氣,一邊說,‘嗨!曾參殺了人啦!’他母親拿著梭子,抬起頭來,想了想,說,‘不能,我兒子不至於幹出這種勾當。’說完了,挺鎮靜地還是織她的絹。又呆了一會兒,第三個人急急忙忙地跑來說,‘哎呀!曾參真殺了人啦!’曾參的母親聽了,扔了梭子,下了機子,哆裏哆嗦地從後邊的矮牆爬出去,逃到別的地方躲起來了。大王請想想:曾參是個賢人,他的母親非常信任他,可是三個人連著說他殺了人,他母親也不由得起了疑。這不過是個比方。我自己知道:我比不上曾參;大王也未見得準跟曾參的母親相信她兒子那樣地相信我;可是給我使壞的人也許不止三個。萬一大王也扔了梭子,下了機子,可叫我怎麽辦呐。”秦武王是個爽十快人,就說:“哦,原來是這麽回事!我不聽別人的話就是了。好吧,給你立個字據行不行?”
君臣倆就“歃血為盟”,把盟約藏在息壤,然後就拜甘茂為大將,向壽為副將,發了五萬兵馬,到了宜十陽十。沒想到宜十陽十的將士把城守得挺緊。這邊甘茂圍住宜十陽十整整五個月還沒打下來,那邊右丞相對秦武王說:“甘茂去打宜十陽十差不多快半年了。要是不把他調回來,怕有變故。”秦武王也有點疑惑了,“怎麽耗了這麽些日子呐?”他就下道命令,叫甘茂撤兵回來。甘茂可沒聽令,就給秦武王寫了一封信。秦武王拆開一看,上頭隻寫著“息壤”兩個字。秦武王一看,好像挨了個耳刮子給打醒了,就老老實實地說:“這是我的錯,太對不起甘茂了。”他又派了五萬士兵去幫甘茂。宜十陽十到了兒(公元前307年,周赧王8年)給甘茂打下來了。
<strong>評:“曾參殺人”也是一個有名的成語,它告訴我們流言的可怕,信任的可貴。它先用曾參的賢明和曾母對兒子的了解建立一種似乎牢不可破的信任關係,之後用曾母聽到謠言後一次次的表現來打破這種信任,表現出了極高超的說理藝術。還有一個類似的成語叫“三人成虎”,講的是三個人說市集裏出現老虎使人不得不信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兩個成語對照來學十習十。</strong>
<strong>由於人類是以單獨個體的形式存在的,故無論是了解學十習十還是判斷分析,最終隻能由單獨的個體作出具體的行為。即使是一國的君王,他也不可能用很多雙眼睛去看、用很多的頭腦來分析思考,最終的決定還是隻能由他一人來做出。當然,他有一整套的領導班子和行政機構來輔助,他們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他的眼睛和頭腦。但是這些“眼睛”和“頭腦”終歸不是自己的,他們可能會因為自身利益的原因欺騙君王,所以甘茂的擔心並不是空十穴十來風。甘茂通過“曾參殺人”的故事向秦武王十十交十十代了這種擔憂,通過簽訂息壤盟約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正是他最終能夠成功的高明之處和關鍵所在。秦國君臣間的信任和齊心協力是六國中最好的,後麵的王翦和秦始皇也是一個經典的例子,這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六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