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縱約長
賈舍人回去報告了蘇秦。蘇秦就稟報趙肅侯,說:“秦國決不敢侵犯趙國,我還是去約會各國諸侯吧。”趙肅侯聽了蘇秦的話,給了他好些金錢、車馬和底下人,到各國去走一遭。蘇秦就向各國諸侯,詳詳細細說明割地求和的壞處跟聯合抗秦的好處。韓、魏、齊、楚各國諸侯都給他說服了,大夥兒情願聽他的。蘇秦就向北往回轉。各國諸侯送他金錢和底下人。一路上前呼後擁,威風凜凜,好像國君出巡似地。沿道上的官員,個個出來拜見。路過洛十陽十[蘇秦的老家],周顯王預先叫人打掃街道,打發大臣上城外去迎接他。蘇秦的老母拄著拐棍站在大道旁邊,高興得簡直有點不信。兩個兄弟和自己的媳婦兒低著腦袋不敢抬眼睛看他。他嫂子趴在地下直打哆嗦。蘇秦見了對她說:“嫂子,你先前夠多麽高傲!如今幹麽這麽恭敬起來了呐?”她說:“因為如今叔叔做了大官,發了大財,不得不叫人恭敬啊!”蘇秦歎了口氣,說:“唉!怪不得人們都想升官發財。”他請自己的家眷們上了車,一塊兒回家。
蘇秦在家鄉住了幾天,動身回趙國去。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打發使者去約會齊、楚、魏、韓、燕五國的諸侯到趙國的洹水來開大會。公元前333年(周顯王36年)蘇秦和趙肅侯預先到了洹水,布置會場和房屋招待諸侯。
呆了幾天,燕、韓、魏、齊、楚五國的國君先後到了。蘇秦先跟各國的大夫接了接頭,商量了座位的次序。拿地位來說,楚國和燕國是老前輩,齊國[田氏的齊國,不是薑氏的齊國]、韓國、趙國、魏國都是新起來的國家。可是在戰爭的時候,還是拿國家的大小來排次序比較合適。要這麽說,楚國最大、齊國第二、魏國第三、趙國第四、燕國第五、韓國最小。其中楚、齊、魏已經稱“王”了,趙、燕、韓還稱“侯”,爵位上差了兩級,怎麽能並排著結為兄弟呐?大家夥兒都覺得這事不好辦,連稱呼都叫不上來。蘇秦有了主意,他建議痛痛快快地六國一概稱王。趙王是發起人,也是主人,坐主位,其餘按照國家的大小依次排列。各國“君王”都同意了。
到了正式開會的日子,各國君王按照預先議定的次序坐下。蘇秦上了台階稟告六國的君王,說:“在座諸君都是大國的君王,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兵力雄厚。難道願意低三下四地去給秦國磕頭,把自個兒的土地一塊一塊地送給人家嗎?”蘇秦接著說:“六國合縱抵抗秦國的計策,我已經跟諸位君王一位一位地說過了。如今隻要‘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有困難互相幫助。”六國的君王都拱拱手,說:“遵命!遵命!”蘇秦捧著盛牛血的銅盤,請六國的君王歃血,拜告天地和六國的祖宗,寫了六份盟約,各國收藏一份。
趙王提議說:“蘇秦奔走六國,我們才能夠聯合起來。我們應當封他一個職位,請他專門辦理‘合縱’的事情。”五位君王都讚成這個意見,他們就公推他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十十交十十給他,讓他總管六國臣民。蘇秦向他們謝了恩。六位君王都歡歡喜喜地回去了。蘇秦跟著趙肅侯回到趙國,他歎息著說:“我要是在洛十陽十郊區有兩頃田地能做財主的話,我還能出門求富貴掛上六國的相印嗎?”
六國在洹水訂立盟約的舉動簡直是跟秦國挑戰一樣。秦王對相國公孫衍說:“要是六國真合而為一,秦國還有什麽開展的希望呐?咱們必得想法兒破壞他們的合縱才成。”公孫衍說:“合縱是趙國開頭的,大王不如先發兵去打趙國,看誰去救趙國,就先打誰。這麽一來,諸侯都怕秦國去打他們,他們的合縱就容易拆散了。”張儀連忙反對,說:“六國新近訂了盟約,正在興頭上,一下子是拆不散的。要是咱們發兵去打趙國,那麽韓、楚、魏、齊、燕一塊兒出去幫它,咱們該對付哪個好呐?我想還不如用點工夫先去聯絡幾個國家,他們一定會彼此猜疑起來的。他們內部起了疑,還怕合縱不散嗎?比方說,離著咱們頂近的是魏國,頂遠的是燕國。從魏國拿來的城多少退還幾個給魏國,魏國準得感激大王,自然會來跟咱們和好。另外,把大王的女兒許配給燕國的太子,咱們跟燕國就做了親戚。這麽一來,秦國就不孤立了,各國的‘合縱’不難變成‘連橫’了。”秦惠文王依了張儀的計策,就這麽辦起來。魏國和燕國的國君貪圖眼前的便宜,不顧後來的禍患,果然跟秦國好起來。這叫縱約長怎麽對付呐!
<strong>評:“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嫌貧十愛十富——此人之常情也,所以有人為了榮華富貴不擇手段就可以理解了。蘇秦的嫂子絕對是個經典的例子,我覺得我們大可不必嘲笑她,因為沒有幾個人真正能做到無論貧賤而一視同仁,我們不過是她的一個個或深或淺的鏡像罷了。也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說自製才是一個人最難得的優秀品質,因為能夠控製自己的欲十望其實是最難的。所謂“君子取財有道”就是這個意思——取財並不可恥,但能否謹守著這個“道”是判定一個人品質的關鍵。</strong>
<strong>蘇秦六國掛相,當上了“縱約長”,可算將縱橫捭闔之術發揮到了極致。合縱和連橫的反複將是以後一段時間的國際主旋律。實際上,每一次合縱連橫的反複過程中,秦國的實力都在增強,所謂的合縱連橫並沒有改變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還是那句話,自身的強大才是根本,弱肉強食的時代最終還是要靠實力靠戰爭來說話。</strong>
賈舍人回去報告了蘇秦。蘇秦就稟報趙肅侯,說:“秦國決不敢侵犯趙國,我還是去約會各國諸侯吧。”趙肅侯聽了蘇秦的話,給了他好些金錢、車馬和底下人,到各國去走一遭。蘇秦就向各國諸侯,詳詳細細說明割地求和的壞處跟聯合抗秦的好處。韓、魏、齊、楚各國諸侯都給他說服了,大夥兒情願聽他的。蘇秦就向北往回轉。各國諸侯送他金錢和底下人。一路上前呼後擁,威風凜凜,好像國君出巡似地。沿道上的官員,個個出來拜見。路過洛十陽十[蘇秦的老家],周顯王預先叫人打掃街道,打發大臣上城外去迎接他。蘇秦的老母拄著拐棍站在大道旁邊,高興得簡直有點不信。兩個兄弟和自己的媳婦兒低著腦袋不敢抬眼睛看他。他嫂子趴在地下直打哆嗦。蘇秦見了對她說:“嫂子,你先前夠多麽高傲!如今幹麽這麽恭敬起來了呐?”她說:“因為如今叔叔做了大官,發了大財,不得不叫人恭敬啊!”蘇秦歎了口氣,說:“唉!怪不得人們都想升官發財。”他請自己的家眷們上了車,一塊兒回家。
蘇秦在家鄉住了幾天,動身回趙國去。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打發使者去約會齊、楚、魏、韓、燕五國的諸侯到趙國的洹水來開大會。公元前333年(周顯王36年)蘇秦和趙肅侯預先到了洹水,布置會場和房屋招待諸侯。
呆了幾天,燕、韓、魏、齊、楚五國的國君先後到了。蘇秦先跟各國的大夫接了接頭,商量了座位的次序。拿地位來說,楚國和燕國是老前輩,齊國[田氏的齊國,不是薑氏的齊國]、韓國、趙國、魏國都是新起來的國家。可是在戰爭的時候,還是拿國家的大小來排次序比較合適。要這麽說,楚國最大、齊國第二、魏國第三、趙國第四、燕國第五、韓國最小。其中楚、齊、魏已經稱“王”了,趙、燕、韓還稱“侯”,爵位上差了兩級,怎麽能並排著結為兄弟呐?大家夥兒都覺得這事不好辦,連稱呼都叫不上來。蘇秦有了主意,他建議痛痛快快地六國一概稱王。趙王是發起人,也是主人,坐主位,其餘按照國家的大小依次排列。各國“君王”都同意了。
到了正式開會的日子,各國君王按照預先議定的次序坐下。蘇秦上了台階稟告六國的君王,說:“在座諸君都是大國的君王,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兵力雄厚。難道願意低三下四地去給秦國磕頭,把自個兒的土地一塊一塊地送給人家嗎?”蘇秦接著說:“六國合縱抵抗秦國的計策,我已經跟諸位君王一位一位地說過了。如今隻要‘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有困難互相幫助。”六國的君王都拱拱手,說:“遵命!遵命!”蘇秦捧著盛牛血的銅盤,請六國的君王歃血,拜告天地和六國的祖宗,寫了六份盟約,各國收藏一份。
趙王提議說:“蘇秦奔走六國,我們才能夠聯合起來。我們應當封他一個職位,請他專門辦理‘合縱’的事情。”五位君王都讚成這個意見,他們就公推他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十十交十十給他,讓他總管六國臣民。蘇秦向他們謝了恩。六位君王都歡歡喜喜地回去了。蘇秦跟著趙肅侯回到趙國,他歎息著說:“我要是在洛十陽十郊區有兩頃田地能做財主的話,我還能出門求富貴掛上六國的相印嗎?”
六國在洹水訂立盟約的舉動簡直是跟秦國挑戰一樣。秦王對相國公孫衍說:“要是六國真合而為一,秦國還有什麽開展的希望呐?咱們必得想法兒破壞他們的合縱才成。”公孫衍說:“合縱是趙國開頭的,大王不如先發兵去打趙國,看誰去救趙國,就先打誰。這麽一來,諸侯都怕秦國去打他們,他們的合縱就容易拆散了。”張儀連忙反對,說:“六國新近訂了盟約,正在興頭上,一下子是拆不散的。要是咱們發兵去打趙國,那麽韓、楚、魏、齊、燕一塊兒出去幫它,咱們該對付哪個好呐?我想還不如用點工夫先去聯絡幾個國家,他們一定會彼此猜疑起來的。他們內部起了疑,還怕合縱不散嗎?比方說,離著咱們頂近的是魏國,頂遠的是燕國。從魏國拿來的城多少退還幾個給魏國,魏國準得感激大王,自然會來跟咱們和好。另外,把大王的女兒許配給燕國的太子,咱們跟燕國就做了親戚。這麽一來,秦國就不孤立了,各國的‘合縱’不難變成‘連橫’了。”秦惠文王依了張儀的計策,就這麽辦起來。魏國和燕國的國君貪圖眼前的便宜,不顧後來的禍患,果然跟秦國好起來。這叫縱約長怎麽對付呐!
<strong>評:“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嫌貧十愛十富——此人之常情也,所以有人為了榮華富貴不擇手段就可以理解了。蘇秦的嫂子絕對是個經典的例子,我覺得我們大可不必嘲笑她,因為沒有幾個人真正能做到無論貧賤而一視同仁,我們不過是她的一個個或深或淺的鏡像罷了。也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說自製才是一個人最難得的優秀品質,因為能夠控製自己的欲十望其實是最難的。所謂“君子取財有道”就是這個意思——取財並不可恥,但能否謹守著這個“道”是判定一個人品質的關鍵。</strong>
<strong>蘇秦六國掛相,當上了“縱約長”,可算將縱橫捭闔之術發揮到了極致。合縱和連橫的反複將是以後一段時間的國際主旋律。實際上,每一次合縱連橫的反複過程中,秦國的實力都在增強,所謂的合縱連橫並沒有改變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還是那句話,自身的強大才是根本,弱肉強食的時代最終還是要靠實力靠戰爭來說話。</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