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31 荒年買糧</strong>
晉國鬧著這樣的災荒,國內沒有糧食,晉惠公夷吾打算派人上各國去買糧食。郤芮說:“秦國離咱們這兒頂近,倒不如上那兒去。”晉惠公說:“咱們河外的五座城還沒給人家,人家還能給咱們糧食?”郤芮說:“咱們先去試一試。要是他們不答應,就是跟咱們絕十十交十十,咱們可就有話說了。”晉惠公就打發使臣上秦國去。
秦穆公聽了晉國使臣的話,召集大臣們商量起來。他說:“晉國許下咱們五座城,到現在還沒十十交十十割。今年他們有了饑荒,派人來買糧食。咱們答應不答應呐?”丕豹說:“請別答應。他們沒有糧食,咱們正好趁這個時候打過去!”公孫枝說:“人家沒有糧食,還是幫助幫助的好。”蹇叔、百裏奚都說:“天災流行,哪一國能免得了?救濟災荒,幫助鄰國,是好事情。”丕豹想起他父親的仇,可真沉不住氣了,他說:“夷吾是個昏君。天有眼睛,給他們災難。咱們立刻打過去才是啊。”由餘說:“人家正遭難,還要打過去,太不合理了。”秦穆公說:“得罪咱們的是晉國的國君,遭難的是晉國老百姓。咱們怎麽能夠為了一個國君的不是,讓老百姓受罪下去呐?”蹇叔聽了,用眼犄角瞧了瞧百裏奚,好像告訴他,說:“行了!我不回鳴鹿村去了。”
秦穆公派了不少人,把大批的糧食送到晉國去。渭水、黃河、汾水這幾條河裏前前後後接連著全是運糧的大船。晉國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命全在這些船上呐。晉國老百姓編了些小曲兒,大家夥兒唱著。吃飯的時候,一想起秦國的好處,也會不知不覺地哼上兩句。
說起來也真怪,第二年(公元前646年),秦國遭了大饑荒,晉國倒是五穀豐收。秦穆公對大臣們說:“幸虧去年咱們幫助了晉國。要不然,現在哪兒有瞼向人家買糧食呐?可真是好心有好報!”大家夥兒全都佩服秦穆公有先見之明。可是丕豹說:“夷吾隻貪便宜,不講信義,咱們跟他買糧食,他準不賣。”秦穆公可不這麽想,他就派泠至到晉國去買糧食。
泠至見了晉惠公,說了買糧的事。晉惠公請他先歇一歇,自己同呂省、郤芮等一班人商量這件事。他們都認為上回秦國送糧食來,那是他們錯了一著。咱們可不能像他們那麽傻。有的說:“不如趁著秦國正鬧饑荒,咱們約上梁國打過去。就算滅不了它,多少也弄它兒座城。”有幾個大臣勸晉惠公別這麽幹,可是“胳膊扭不過大十腿去”,說了還是沒用。晉惠公就回答泠至,說:“敝國一連好幾年鬧災荒,今年收成雖說好點兒,也隻能湊合著過,還沒有力量幫助人家。”泠至說:“晉國跟秦國本來是親戚,我們也不提那五座城。再說去年還把大批的糧食送了過來。我們有了災難,您要是不幫幫忙,您說我怎麽回去十十交十十代呐?”呂省和郤芮大聲罵著說:“上回你跟丕鄭來,打算謀害我們;幸虧給我們看破了,總算沒上你們的套兒。如今你又幹什麽來著?回去對你們的國君說,要拿晉國的糧食,也行,得派大軍來!”泠至碰了釘子,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秦穆公和大臣們聽說晉國不但不幫忙,還打算來侵犯,大家夥兒氣得咬牙切齒,都要跟晉國見個上下高低。
公元前645年(周襄王7年,齊桓公41年,秦穆公15年,晉惠公6年,楚成王27年)秦穆公聽到晉惠公真發兵打過來了,就叫蹇叔、由餘幫助太子管理國內的事情,孟明視鎮守邊界,防備西戎,丕豹作先鋒,公孫枝率領右軍,公子縶率領左軍,自己帶領著百裏奚、西乞術、白乙丙,統領中軍,發出四百輛兵車,浩浩蕩蕩地向晉國打過去,到了韓原[晉地名,在陝西省韓城縣西南]。晉國發出六百輛兵車去迎敵。晉惠公派人去說:“鄙人早就等著你們了。你們能退兵的話,最好;要是不退的話,那就算我要退,將士們可也不能答應啊!”秦穆公冷笑著說:“這小子可真狂啊!”就叫公孫枝去告訴他,說:“你要當國君,我立你當了國君;你要糧食,我給了你糧食;現在你要打仗了,我怎麽能不答應呐?”
秦穆公對將士們說:“晉國以怨報德,欺負咱們到了極點了。要是天下還有公理的話,咱們一定能打勝仗。”兩邊一十十交十十手,一隊一隊的兵馬對打起來了。秦穆公的一隊跟晉國的大將韓簡的一隊對打;白乙丙的一隊跟屠岸夷的一隊對打;公孫枝的一隊跟晉惠公的一隊對打。公孫枝,就是當初使大鋤頭鋤地的那位大力士,大聲嚷嚷著說:“會打仗的一齊上來!”好像半空中打了一個響雷,嚇得那邊的士兵搗著耳朵,差點兒摔倒。
晉惠公車上套著的四匹很漂亮的新馬,沒上過戰場,給公孫枝一聲嚷,嚇得連蹦帶跳,把晉惠公拉到爛泥塘裏去了。拿鞭子怎麽打,它們也起不來。秦國的土兵還沒把這兒的晉惠公圍住,那邊的秦穆公倒給晉國的士兵圍住了。秦穆公這一隊的西乞術給韓簡打壞了,白乙丙給屠岸夷擋住了。四周圍全是晉國人,眼瞧著秦穆公就要給韓簡逮住了。他歎了一口氣,說:“唉!我今天反倒要做晉國的俘虜了。”正在要命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隊勇士,有三百多人。秦穆公睜眼一瞧,見他們披頭散發、身上穿著破衣裳,腳上穿著草鞋,手裏掄著斧子,就好像是混世魔王一般,沒頭沒腦地亂殺亂砍,把晉國的人馬殺得七零八落,東逃西跑。逃得快的還許有命,慢點兒的就別想再跑了。這三百多個勇士殺散了晉國的兵馬,救出了秦穆公和西乞術,再跟著秦國的大軍追上去,殺得晉國的人馬十停裏隻剩下三停,連晉惠公和大將韓簡也都做了俘虜。
那三百多人一齊回到了秦國的兵營,向秦穆公磕頭。秦穆公問他們:“你們是哪兒來的?怎麽能為我這麽拚命?”其中有個帶頭的回答說:“主公忘了嗎?我們全是偷馬的大老粗哇!”原來秦穆公有一回正在梁山[在陝西省岐山縣]上打獵,晚上短了幾匹馬。第二天有幾個士兵在山坳裏瞧見幾百個鄉下人正在那兒大吃馬肉。他們立刻向秦穆公報告,請他派一隊兵馬去剿滅。秦穆公說:“算了吧!馬已經宰了,現在再去逮他們,反倒叫人家說我為了幾匹馬屠十殺老百姓。”他索十性十叫小兵送幾壇子好酒給他們,告訴他們,說:“主公說了,你們吃的是好馬。吃了這麽油膩的東西,不喝點酒,不化。主公怕你們傷了身十子,賞給你們幾壇子酒喝。”這些老粗聽了,都跪下去磕頭認罪。打這兒起,他們天天惦記著國君。這回聽說國君親自出馬去跟晉國打仗,他們就趕到戰場上來了。可巧碰見秦穆公給敵人包圍,他們不顧死活,把他救了出來。秦穆公一聽說是偷馬的,就歎了一口氣,說:“唉!老百姓這麽有義氣,夷吾這小子倒這麽待我,其不知道還有沒有心肝!”公孫枝指著他逮來的俘虜,說:“主公要知道他有沒有心肝,回去把他宰了瞧瞧就知道了!”到這個時候,夷吾隻好搭拉著腦袋流眼淚。
秦穆公請那三百多人做宮。他們說:“我們就會種地,不會做官。”秦穆公隻好叫人拿出不少金銀財寶賞給他們,他們也不要,隻拿著自己的斧子回梁山去了。
秦穆公點了點將士,不見了白乙丙,連忙派人去找。還真找到了。瞧見他跟屠岸夷兩個人互相扭著,躺在山坡下,還沒斷氣,可是已經跟死人差不了多少。秦穆公先派人給白乙丙送回去醫治。當時就把屠岸夷殺了。
秦國人打了勝仗,押著晉國的君臣一同回來。到了城外,就瞧見一群穿孝衣的宮女和內侍。秦穆公嚇了一大跳,問他們:“誰死了?”其中有個宮女說:“夫人[秦穆公夫人,夷吾的異母姐姐]聽說晉國的君主給秦國拿住了,心裏挺難受。她在花園裏搭了一座台,台底下堆滿了柴火,自己坐在台上,叫我們穿著孝衣來回稟主公:秦晉兩國失了和氣,其是不幸。晉侯給您拿住了,夫人也沒有臉再見主公。晉侯什麽時候帶進城,夫人隻好什麽時候自十殺。主公能饒了他,那就是饒了夫人,請主公原諒。”秦穆公搔了搔耳朵,待了一會兒對他們說:“你們快回去,對夫人說:我一定放他回去,請夫人放心。”
秦穆公把晉國的君臣留在城外。他們認了錯,再三懇求秦穆公重新和好。結果是:晉國十十交十十割了當初許下的河外五座城,又叫太子圉[yu三聲]到秦國作抵押,秦國這才放了晉國的君臣回去。
<strong>評:借這個故事評論一下中國人的一句俗話,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被中國民眾普遍接受,並通過各種故事加以演繹宣傳,似乎真的是一條真理,實際上是嗎?假定一下這個故事是真的,設想那三百個混世魔王因為某種原因沒到戰場或者沒有及時趕到前線,戰爭的結果又會如何?當正義一方的秦穆公戰敗被俘時,你又如何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那麽事情的真相如何,又應該如何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呢?我認為,真相是這樣的:</strong>
<strong>戰爭某種意義上像是一場賭十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多而複雜,也許戰場上轉瞬即逝的一個機會會成為整個戰役的轉折點,這在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對於曆史的記錄評價來說,“成王敗寇”這個詞更真實,從這個角度講,它更接近真理。那麽如何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其實前麵已經說過了,秦穆公在戰爭中確實顯得更為正義一些,這會成為他最後獲勝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也僅是一個因素而已,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簡單的相信“正義者必勝”的論調隻能說明一個人的幼稚,更接近真理的描述可能是考慮的因素越多越全麵,得到的結果和分析越正確越真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作為教育口號,對於形成一個較好的價值觀和維護社會穩定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但總指望著有俠士來清除邪惡或用這句話來麻痹自己隻能說明一個人的怯懦和無知。</strong>
<strong>最後附一下《資治通鑒》中《穆公亡馬》一段原文與大家共同學十習十:</strong>
<strong>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捕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賜酒而赦之。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strong>
晉國鬧著這樣的災荒,國內沒有糧食,晉惠公夷吾打算派人上各國去買糧食。郤芮說:“秦國離咱們這兒頂近,倒不如上那兒去。”晉惠公說:“咱們河外的五座城還沒給人家,人家還能給咱們糧食?”郤芮說:“咱們先去試一試。要是他們不答應,就是跟咱們絕十十交十十,咱們可就有話說了。”晉惠公就打發使臣上秦國去。
秦穆公聽了晉國使臣的話,召集大臣們商量起來。他說:“晉國許下咱們五座城,到現在還沒十十交十十割。今年他們有了饑荒,派人來買糧食。咱們答應不答應呐?”丕豹說:“請別答應。他們沒有糧食,咱們正好趁這個時候打過去!”公孫枝說:“人家沒有糧食,還是幫助幫助的好。”蹇叔、百裏奚都說:“天災流行,哪一國能免得了?救濟災荒,幫助鄰國,是好事情。”丕豹想起他父親的仇,可真沉不住氣了,他說:“夷吾是個昏君。天有眼睛,給他們災難。咱們立刻打過去才是啊。”由餘說:“人家正遭難,還要打過去,太不合理了。”秦穆公說:“得罪咱們的是晉國的國君,遭難的是晉國老百姓。咱們怎麽能夠為了一個國君的不是,讓老百姓受罪下去呐?”蹇叔聽了,用眼犄角瞧了瞧百裏奚,好像告訴他,說:“行了!我不回鳴鹿村去了。”
秦穆公派了不少人,把大批的糧食送到晉國去。渭水、黃河、汾水這幾條河裏前前後後接連著全是運糧的大船。晉國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命全在這些船上呐。晉國老百姓編了些小曲兒,大家夥兒唱著。吃飯的時候,一想起秦國的好處,也會不知不覺地哼上兩句。
說起來也真怪,第二年(公元前646年),秦國遭了大饑荒,晉國倒是五穀豐收。秦穆公對大臣們說:“幸虧去年咱們幫助了晉國。要不然,現在哪兒有瞼向人家買糧食呐?可真是好心有好報!”大家夥兒全都佩服秦穆公有先見之明。可是丕豹說:“夷吾隻貪便宜,不講信義,咱們跟他買糧食,他準不賣。”秦穆公可不這麽想,他就派泠至到晉國去買糧食。
泠至見了晉惠公,說了買糧的事。晉惠公請他先歇一歇,自己同呂省、郤芮等一班人商量這件事。他們都認為上回秦國送糧食來,那是他們錯了一著。咱們可不能像他們那麽傻。有的說:“不如趁著秦國正鬧饑荒,咱們約上梁國打過去。就算滅不了它,多少也弄它兒座城。”有幾個大臣勸晉惠公別這麽幹,可是“胳膊扭不過大十腿去”,說了還是沒用。晉惠公就回答泠至,說:“敝國一連好幾年鬧災荒,今年收成雖說好點兒,也隻能湊合著過,還沒有力量幫助人家。”泠至說:“晉國跟秦國本來是親戚,我們也不提那五座城。再說去年還把大批的糧食送了過來。我們有了災難,您要是不幫幫忙,您說我怎麽回去十十交十十代呐?”呂省和郤芮大聲罵著說:“上回你跟丕鄭來,打算謀害我們;幸虧給我們看破了,總算沒上你們的套兒。如今你又幹什麽來著?回去對你們的國君說,要拿晉國的糧食,也行,得派大軍來!”泠至碰了釘子,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秦穆公和大臣們聽說晉國不但不幫忙,還打算來侵犯,大家夥兒氣得咬牙切齒,都要跟晉國見個上下高低。
公元前645年(周襄王7年,齊桓公41年,秦穆公15年,晉惠公6年,楚成王27年)秦穆公聽到晉惠公真發兵打過來了,就叫蹇叔、由餘幫助太子管理國內的事情,孟明視鎮守邊界,防備西戎,丕豹作先鋒,公孫枝率領右軍,公子縶率領左軍,自己帶領著百裏奚、西乞術、白乙丙,統領中軍,發出四百輛兵車,浩浩蕩蕩地向晉國打過去,到了韓原[晉地名,在陝西省韓城縣西南]。晉國發出六百輛兵車去迎敵。晉惠公派人去說:“鄙人早就等著你們了。你們能退兵的話,最好;要是不退的話,那就算我要退,將士們可也不能答應啊!”秦穆公冷笑著說:“這小子可真狂啊!”就叫公孫枝去告訴他,說:“你要當國君,我立你當了國君;你要糧食,我給了你糧食;現在你要打仗了,我怎麽能不答應呐?”
秦穆公對將士們說:“晉國以怨報德,欺負咱們到了極點了。要是天下還有公理的話,咱們一定能打勝仗。”兩邊一十十交十十手,一隊一隊的兵馬對打起來了。秦穆公的一隊跟晉國的大將韓簡的一隊對打;白乙丙的一隊跟屠岸夷的一隊對打;公孫枝的一隊跟晉惠公的一隊對打。公孫枝,就是當初使大鋤頭鋤地的那位大力士,大聲嚷嚷著說:“會打仗的一齊上來!”好像半空中打了一個響雷,嚇得那邊的士兵搗著耳朵,差點兒摔倒。
晉惠公車上套著的四匹很漂亮的新馬,沒上過戰場,給公孫枝一聲嚷,嚇得連蹦帶跳,把晉惠公拉到爛泥塘裏去了。拿鞭子怎麽打,它們也起不來。秦國的土兵還沒把這兒的晉惠公圍住,那邊的秦穆公倒給晉國的士兵圍住了。秦穆公這一隊的西乞術給韓簡打壞了,白乙丙給屠岸夷擋住了。四周圍全是晉國人,眼瞧著秦穆公就要給韓簡逮住了。他歎了一口氣,說:“唉!我今天反倒要做晉國的俘虜了。”正在要命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隊勇士,有三百多人。秦穆公睜眼一瞧,見他們披頭散發、身上穿著破衣裳,腳上穿著草鞋,手裏掄著斧子,就好像是混世魔王一般,沒頭沒腦地亂殺亂砍,把晉國的人馬殺得七零八落,東逃西跑。逃得快的還許有命,慢點兒的就別想再跑了。這三百多個勇士殺散了晉國的兵馬,救出了秦穆公和西乞術,再跟著秦國的大軍追上去,殺得晉國的人馬十停裏隻剩下三停,連晉惠公和大將韓簡也都做了俘虜。
那三百多人一齊回到了秦國的兵營,向秦穆公磕頭。秦穆公問他們:“你們是哪兒來的?怎麽能為我這麽拚命?”其中有個帶頭的回答說:“主公忘了嗎?我們全是偷馬的大老粗哇!”原來秦穆公有一回正在梁山[在陝西省岐山縣]上打獵,晚上短了幾匹馬。第二天有幾個士兵在山坳裏瞧見幾百個鄉下人正在那兒大吃馬肉。他們立刻向秦穆公報告,請他派一隊兵馬去剿滅。秦穆公說:“算了吧!馬已經宰了,現在再去逮他們,反倒叫人家說我為了幾匹馬屠十殺老百姓。”他索十性十叫小兵送幾壇子好酒給他們,告訴他們,說:“主公說了,你們吃的是好馬。吃了這麽油膩的東西,不喝點酒,不化。主公怕你們傷了身十子,賞給你們幾壇子酒喝。”這些老粗聽了,都跪下去磕頭認罪。打這兒起,他們天天惦記著國君。這回聽說國君親自出馬去跟晉國打仗,他們就趕到戰場上來了。可巧碰見秦穆公給敵人包圍,他們不顧死活,把他救了出來。秦穆公一聽說是偷馬的,就歎了一口氣,說:“唉!老百姓這麽有義氣,夷吾這小子倒這麽待我,其不知道還有沒有心肝!”公孫枝指著他逮來的俘虜,說:“主公要知道他有沒有心肝,回去把他宰了瞧瞧就知道了!”到這個時候,夷吾隻好搭拉著腦袋流眼淚。
秦穆公請那三百多人做宮。他們說:“我們就會種地,不會做官。”秦穆公隻好叫人拿出不少金銀財寶賞給他們,他們也不要,隻拿著自己的斧子回梁山去了。
秦穆公點了點將士,不見了白乙丙,連忙派人去找。還真找到了。瞧見他跟屠岸夷兩個人互相扭著,躺在山坡下,還沒斷氣,可是已經跟死人差不了多少。秦穆公先派人給白乙丙送回去醫治。當時就把屠岸夷殺了。
秦國人打了勝仗,押著晉國的君臣一同回來。到了城外,就瞧見一群穿孝衣的宮女和內侍。秦穆公嚇了一大跳,問他們:“誰死了?”其中有個宮女說:“夫人[秦穆公夫人,夷吾的異母姐姐]聽說晉國的君主給秦國拿住了,心裏挺難受。她在花園裏搭了一座台,台底下堆滿了柴火,自己坐在台上,叫我們穿著孝衣來回稟主公:秦晉兩國失了和氣,其是不幸。晉侯給您拿住了,夫人也沒有臉再見主公。晉侯什麽時候帶進城,夫人隻好什麽時候自十殺。主公能饒了他,那就是饒了夫人,請主公原諒。”秦穆公搔了搔耳朵,待了一會兒對他們說:“你們快回去,對夫人說:我一定放他回去,請夫人放心。”
秦穆公把晉國的君臣留在城外。他們認了錯,再三懇求秦穆公重新和好。結果是:晉國十十交十十割了當初許下的河外五座城,又叫太子圉[yu三聲]到秦國作抵押,秦國這才放了晉國的君臣回去。
<strong>評:借這個故事評論一下中國人的一句俗話,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被中國民眾普遍接受,並通過各種故事加以演繹宣傳,似乎真的是一條真理,實際上是嗎?假定一下這個故事是真的,設想那三百個混世魔王因為某種原因沒到戰場或者沒有及時趕到前線,戰爭的結果又會如何?當正義一方的秦穆公戰敗被俘時,你又如何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那麽事情的真相如何,又應該如何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呢?我認為,真相是這樣的:</strong>
<strong>戰爭某種意義上像是一場賭十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多而複雜,也許戰場上轉瞬即逝的一個機會會成為整個戰役的轉折點,這在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對於曆史的記錄評價來說,“成王敗寇”這個詞更真實,從這個角度講,它更接近真理。那麽如何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其實前麵已經說過了,秦穆公在戰爭中確實顯得更為正義一些,這會成為他最後獲勝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也僅是一個因素而已,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簡單的相信“正義者必勝”的論調隻能說明一個人的幼稚,更接近真理的描述可能是考慮的因素越多越全麵,得到的結果和分析越正確越真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作為教育口號,對於形成一個較好的價值觀和維護社會穩定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但總指望著有俠士來清除邪惡或用這句話來麻痹自己隻能說明一個人的怯懦和無知。</strong>
<strong>最後附一下《資治通鑒》中《穆公亡馬》一段原文與大家共同學十習十:</strong>
<strong>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捕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賜酒而赦之。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