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善知識
我們要解脫,就必然尋覓指示解脫道的士夫,天人、惡魔、世間君主、梵天都不會為我們指路,慈愛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等也不會為我們指 出正道。那麽到底誰能指引這樣的道呢?隻有上師善知識才能為我指引出解脫之道。善知識是利益我們的人,所以必須要依止善知識和善友。如果沒有依止善知識和 善友,我們不會懂得修行解脫與遍知的果位。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來沒有提過不依止善知識和善友而依靠自我造就及有膽有識就得以解脫和成就佛果的曆史。 我們慎重觀察一下,不依止上師和善友,自己會不會修成解脫道。通過這般觀察自會發現,自己絕不會修行成就。為此,務必要依止一位上師善知識。
當然,隨隨便便遇到的人也起不到什麽利益的作用,顛倒宣說見解和行為的人,假設把他作為上師來依止,那純屬是魔知識,如果把他作為友伴來依止,實際上那是魔友。
要尋找一位具備法相的合格善知識,首先需要觀察上師,如果身在遠方,就通過打聽去了解;倘若居於近處,那就親自去見、親眼目睹來了知真實情 況。另外,還可以依靠打卦、看圓光等等方法加以觀察。尤其要以正法來觀察,作為聲聞、緣覺的善知識或者親教師,需要得受具足二十個五種法的別解脫戒,出家 十年,如果他在這期間具備戒律無有破損等條件,那就證明是一位具足穩重、才智、人格功德的上師。作為菩薩乘的善知識,要具備寂靜調柔等十種功德。而身為金 剛乘的善知識或上師,一定要具備各自續部所說的功德。特別是宣講密宗瑪哈約嘎、阿努約嘎的上師,務必具足通達三藏、圓滿灌頂等八種功德。尤其是宣講更高一 層竅訣的上師,除了大圓滿自道下麵的四灌頂之外還要以得受有戲無戲等四灌頂成熟相續,依靠有守護次第的誓言——上師身語意包括的二十七種根本誓言、二十五 種支分誓言和無守護的頓悟誓言——本來清淨的無有、平等及任運自成的唯一、任運所有清淨誓言守護相續,現量見到能解脫的教授——本來清淨直斷和任運自成頓 超的法性。對於道——四相(即法性現量相等四相),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體驗和證悟。對於弟子,不分賢劣一並攝受。具足傳承加持,金線般的傳承沒有被破誓言 的鏽所玷汙。前代的傳承加持也就是以滿瓶傾泄的方式耳耳相傳的加持,這一點必須要具備。經過一番詳察細觀,看看上師究竟是否具備以上所有功德。特別要觀察 上師的一點,唯獨就是看上師具不具備菩提心,如果他具備菩提心,那就能使凡是結緣者都受益,結善緣者即生得以成佛,即便是結惡緣者,也不會再流轉輪回。在 觀察菩提心的基礎上,還要洞察上師在三大見解方麵是不是具備理解、體驗和證悟的境界。
依止上師,要以三喜承侍的方式進行依止。在依師期間,著重的不是修行,而主要是聞思。
最後,在修學意行的時候,自相續要得到上師修行的境界,沒有得到上師的密意而隻是在行為上學,顯然就成了詐現威儀,因此我們一定要得受上師密意以後再學其行為。
我們要解脫,就必然尋覓指示解脫道的士夫,天人、惡魔、世間君主、梵天都不會為我們指路,慈愛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等也不會為我們指 出正道。那麽到底誰能指引這樣的道呢?隻有上師善知識才能為我指引出解脫之道。善知識是利益我們的人,所以必須要依止善知識和善友。如果沒有依止善知識和 善友,我們不會懂得修行解脫與遍知的果位。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來沒有提過不依止善知識和善友而依靠自我造就及有膽有識就得以解脫和成就佛果的曆史。 我們慎重觀察一下,不依止上師和善友,自己會不會修成解脫道。通過這般觀察自會發現,自己絕不會修行成就。為此,務必要依止一位上師善知識。
當然,隨隨便便遇到的人也起不到什麽利益的作用,顛倒宣說見解和行為的人,假設把他作為上師來依止,那純屬是魔知識,如果把他作為友伴來依止,實際上那是魔友。
要尋找一位具備法相的合格善知識,首先需要觀察上師,如果身在遠方,就通過打聽去了解;倘若居於近處,那就親自去見、親眼目睹來了知真實情 況。另外,還可以依靠打卦、看圓光等等方法加以觀察。尤其要以正法來觀察,作為聲聞、緣覺的善知識或者親教師,需要得受具足二十個五種法的別解脫戒,出家 十年,如果他在這期間具備戒律無有破損等條件,那就證明是一位具足穩重、才智、人格功德的上師。作為菩薩乘的善知識,要具備寂靜調柔等十種功德。而身為金 剛乘的善知識或上師,一定要具備各自續部所說的功德。特別是宣講密宗瑪哈約嘎、阿努約嘎的上師,務必具足通達三藏、圓滿灌頂等八種功德。尤其是宣講更高一 層竅訣的上師,除了大圓滿自道下麵的四灌頂之外還要以得受有戲無戲等四灌頂成熟相續,依靠有守護次第的誓言——上師身語意包括的二十七種根本誓言、二十五 種支分誓言和無守護的頓悟誓言——本來清淨的無有、平等及任運自成的唯一、任運所有清淨誓言守護相續,現量見到能解脫的教授——本來清淨直斷和任運自成頓 超的法性。對於道——四相(即法性現量相等四相),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體驗和證悟。對於弟子,不分賢劣一並攝受。具足傳承加持,金線般的傳承沒有被破誓言 的鏽所玷汙。前代的傳承加持也就是以滿瓶傾泄的方式耳耳相傳的加持,這一點必須要具備。經過一番詳察細觀,看看上師究竟是否具備以上所有功德。特別要觀察 上師的一點,唯獨就是看上師具不具備菩提心,如果他具備菩提心,那就能使凡是結緣者都受益,結善緣者即生得以成佛,即便是結惡緣者,也不會再流轉輪回。在 觀察菩提心的基礎上,還要洞察上師在三大見解方麵是不是具備理解、體驗和證悟的境界。
依止上師,要以三喜承侍的方式進行依止。在依師期間,著重的不是修行,而主要是聞思。
最後,在修學意行的時候,自相續要得到上師修行的境界,沒有得到上師的密意而隻是在行為上學,顯然就成了詐現威儀,因此我們一定要得受上師密意以後再學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