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甲二(所講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內加行;三、往生法。


    </strong>       <strong>


    共同外前行


    </strong>       <strong>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滿難得;二、壽命無常;三、輪回過患;四、因果不虛;五、解脫利益;六、依止上師。


    一、暇滿難得


    </strong>       <strong>


    丙一(暇滿難得)分四:一、思維本性閑暇;二、思維特法圓滿;三、思維難得之喻;四、思維數目差別。


    丁一、思維本性閑暇:


    </strong>


    總的來說,沒有生於八無暇處而有空閑修持正法,就叫做閑暇。所謂的無暇是指八無暇處,如雲:“地獄餓鬼及旁生,邊鄙地及長壽天,邪見不遇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


    一、地獄:如果轉生在地獄中,那麽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地感受寒熱的劇苦,根本沒有修法的機會。


    二、餓鬼:如果投生為餓鬼,那麽終日感受饑渴的厄難,也不會有機會修法。


    三、旁生:如果轉為旁生,那麽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殘害的痛苦,也沒有修法時機。


    四、長壽天:如若轉生到長壽天,那麽一直處在無想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也同樣不具備修法的時機。


    五、邊地:假設轉生在邊鄙地方,那裏無有佛法,因而也不會有修法的機會。


    六、持邪見者:如果投生為外道或成為隨同他們的持邪見者,就會因為自相續被邪見染汙而沒有修法的良機。


    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麽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不曉善惡,也就不會有修法的機會。


    八:喑啞:如果投生為喑啞之人,則心相續無法調柔,由此導致無有機會修法。


    八無暇處當中的三惡趣眾生,由於往昔各自積累的惡業所感,夜以繼日、連續不斷地飽嚐著寒熱饑渴等苦果,而絕不會有修法的機會。


    所謂的邊地:據說有羅卡查族等共三十二種邊地。邊陲異教(也稱野人教。相傳為一名“蜜慧”的人,於公元624年在麻喀地方創立的一種宗 教)的教徒們聲稱損害為正法,視殺生為善業。所有這些邊鄙地的野蠻人,雖然外表看起來是人相,但內心頑固不化,根本不能轉向正法方麵。又有隨行娶母為妻等 自己祖輩所傳下的惡習 陋規,與如法行為背道而馳,反而對於殺生、狩獵等不善業的伎倆卻極為擅長,所作所為全部是在造惡業。因此,他們中的多數人死後立即墮 於惡趣。由此可見,邊地純屬無暇之處。


    所謂的長壽天,也就是無想天。那裏的眾生認為沒有任何善念惡念的禪定是解脫,進而修行者轉生在無想天。此處的天人於禪定中安住數個大劫,一旦引業窮盡時,將以邪見之因而下墮惡趣,因此他們不具備修法的機會。


    持邪見者:一般而言,所謂的持邪見者是指置身於佛法之外持有常斷邪見的外道。這些人自相續被邪見染汙,對真實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無有 機會修行正法。但值得慶幸的是,在此藏地,因為昔日鄔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師)曾經囑咐護地母十二尊(立誓永遠保佑藏土的十二尊主要地祇女神:遐邇名揚地 母、頁岩孚佑地母、普賢地母、魔後地母等為四魔女神;獨具支眼地母、賢德明妃地母、剛烈尊勝地母、白衣龍後地母等為四藥叉女神;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濟世地 母、麗質冰心地母、翠聰綠炬地母等為四女醫神)守護西藏,致使真正的外道無機可乘。可是,作為與之雷同、對正法和上師起邪見之類的人,也沒有如理如實修持 正法的時機。例如:善星比丘雖然承侍世尊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但是他對佛陀無有絲毫信心,唯生邪見,以致於最後在花園中墮為餓鬼。


    佛不出世:也就是指轉生在無佛出世的暗劫之中。一旦投生在佛未現身的空世中,就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遠離正法的光明,所以也屬於無暇之處。


    喑啞:假如轉生為喑啞之人,自相續剛強難化,聞法、講法、修法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力所不及。所謂的喑啞,通常是指不具備知言解義這一人之法相的啞巴,他們也身處無暇之處。但由於意根喑啞之人愚不可及而無法領悟正法的含義,所以他們也屬於無暇之處。


    <strong>


    丁二(思維特法圓滿)分二:一、五種自圓滿;二、五種他圓滿。


    戊一(五種自圓滿)分五:一、所依圓滿;二、環境圓滿;三、根德圓滿;四、意樂圓滿;五、信心圓滿。


    </strong>


    正如龍樹菩薩所說:“為人根足生中土,業際無倒信佛法。”假設沒有獲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已經得到了暇滿人身,故而所依圓滿。 如果生於無有正法的邊鄙地方,也就不能逢遇正法,如今已生在佛教興盛的中土,故而環境圓滿。倘若諸根殘缺不全,便會成為修法的障礙,如今無有此類過患,這 就是根德圓滿。如果業際顛倒,就會為非作歹、無惡不作而背離正法,而如今已對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樂也圓滿。如若於信心的對境——佛法不起誠信,內心也不 能轉向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能夠轉入正法,所以信心圓滿。這五種圓滿是觀待自己方麵應該具足的,因此稱為五種自圓滿。


    <strong>


    己一、所依圓滿:


    </strong>


    要想如理如實修行真實妙法,轉生為人是必備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得到人身,那麽三惡趣中最好的要算是旁生,可是現在居於人間的那些旁 生,無論被認為形色美妙、價值昂貴等等有再多的優點,但你當下對它說“你現在隻要念誦一遍‘嗡嘛呢巴美吽’便可成佛”。遺憾的是,它既聽不懂心咒的詞句, 也全然不知意義,又不能說出一字一句,甚至現在馬上就要被凍死,也隻能低頭忍受,坐以待斃,而不會想任何其他辦法。如果是一個人,無論多麽脆弱,最起碼他 也知道去岩洞或樹下撿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作為旁生卻連這種能力也沒有,更何況說修法的念頭呢。


    天人等雖然身體美妙絕倫,卻不能成為別解脫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們的自相續不具備獲得圓滿佛法的機緣。


    <strong>


    己二、環境圓滿:


    </strong>


    所謂的中土可分為地界中土與佛法中土。


    地界中土:通常而言,南贍部洲中央印度金剛座是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遠離四大的損害甚至空劫也不會毀壞,宛如空中懸桶一般存留,它的中央有菩提樹嚴飾。以金剛座為主(印度)聖地的所有城市,被稱為地界中土。


    所謂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在地。無有佛法的地方稱為邊地。自昔日佛陀出世以來,直到佛法住世期間,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 土。但是,據說當今印度金剛座已被外道所占,佛教似乎也銷聲匿跡,幾乎變成了邊地。(作者在世期間,確實被回教所占,如今又恢複成為佛法中土。)


    藏地雪域這片領土,在往昔佛陀出世時期,人類眾生寥寥無幾,並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揚開來,被普遍稱為邊鄙藏地。後來人類眾生逐漸繁衍,許多聖者化身的國王紛紛應世。


    在拉托托日年讚時期,《百拜懺悔經》和神塔小像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從天而降,落到王宮上,這標誌著正法的開端。根據當時的授記,經過五個朝代以後會有人對經中含義心領神會。


    大悲聖尊觀音菩薩化現為國王形象的法王鬆讚幹布在世期間,派遣譯師囤彌桑布紮(文殊菩薩的化身,赴印度學習 梵文,首創藏文者)前往印度 學習 聲明、文字等,從而使西藏沒有文字的曆史就此告終,創立了前所未有的文字。當時的譯師們將二十一種觀自在經續及玄秘神物(在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拉托托日 年讚時,有物從天降,內有《寶篋經》、《六字真言》、《諸佛菩薩名稱經》和一座金塔,人無識者,因名之為玄秘神物。後世以此為佛教傳入西藏之始)等翻譯成 藏語。


    後來,依靠法王大顯神變以及大臣嘎爾東讚隨機應變的護國策略,而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爾的赤尊公主作為王妃,與此同時將堪為我等本 師代表的兩尊釋迦牟尼佛佛像等許多三寶所依迎請到西藏,而且修建了以拉薩大昭寺為主的鎮肢寺(鎮肢寺廟。古堪輿家說西藏地形為羅刹女仰臥狀,鬆讚幹布時建 以鎮壓女魔肩部和臀部的四座寺廟。即運如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和如拉準巴江 寺)和鎮節寺(鎮節寺廟。古堪輿家說西藏地形為羅刹女仰臥狀。鬆讚幹 布時倡建以鎮壓女魔肘部和膝蓋的四座寺廟。即工布布楚寺、洛劄孔遷寺、絳真格傑寺和絳劄凍則寺)等數量可觀的寺廟,自此正式開創了正法的軌道。


    到了第五朝代天子赤鬆德讚時期,國王派人迎請三地無與倫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鄔金蓮花生大士等一百零八位班智達入藏,建造了桑耶不變自成大 殿等身所依的寺廟;又教授大譯師貝若紮那等一百零八位譯師翻譯風格,這些大譯師翻譯了印度聖地十分興盛的經續論典為主的語所依;讓預試七人(赤鬆德讚時, 為觀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試從靜命論師依說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協、貝洛紮那、傑瓦卻陽、款·魯益旺波、馬·仁欽卻和藏勒竹。藏傳 佛教史籍中對初試七人名字不同的說法頗多)等出家而始建意所依的僧團 ……,自此佛教宛若太陽升起般繁榮昌盛。迄今為止,盡管期間幾經沉浮,但實際上如來的 教法與證法可以說經久未衰,方興未艾。所以,藏地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佛法中土。


    <strong>


    己三、根德圓滿:


    </strong>


    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為出家持戒的法器,並且因為無有親見恭敬對境所依如來的身像等或者閱讀、聽聞、思維經典如意寶的緣分而不能勝任真正的法器。


    <strong>


    己四、意樂圓滿:


    </strong>


    所謂的業際顛倒,主要是指生於獵人、妓女等種姓中從小就步入業際顛倒之道。但事實上,凡是三門違背正法的所作所為都屬於業際顛倒。雖說我們起初沒有生在此類種姓當中,但將來也很容易變為業際顛倒之人,因此必須盡心盡力使自相續不違背正法。


    <strong>


    己五、信心圓滿:


    </strong>


    如果對本該誠信的對境——佛法不起信心,那麽無論對其它世間大力天龍等或外道教派是何等的虔誠信奉,他們也不能救度你脫離輪回和惡趣的 痛苦。隻有通過體會到如來教法和證法有理有據的特征而獲得解信(由明白其有顛撲不破的理由而生起的信心)之人,才是真正無謬的法器。所以說,信心是五種自 圓滿的根本。


    <strong>


    戊二(五種他圓滿)分五:一、如來出世;二、佛已說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聖教;五、師已攝受。


    </strong>


    如雲:“如來出世與說法,佛法住世入聖教,為利他故心悲湣。”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麽連正法的名稱也全然無有,而今值遇佛 陀出世的賢劫,所以為導師殊勝圓滿;盡管佛陀已現身於世,但如果沒有宣講正法,我們眾生也得不到收益,而如今佛陀已經循序漸進轉了三次法輪 ,因此佛教正法 圓滿;雖然佛已講經說法,但佛法如果已經隱沒,也對眾生起不到什麽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圓滿,所以時間圓滿;雖然佛法住世,但假設自己沒有皈入佛門也 無濟於事,如今我們已步入佛門,因而自之緣分圓滿;即便已經進入佛門,可是如果沒有被順緣的善知識所攝受,那麽對正法的真理也將一無所知,如今已承蒙善知 識慈悲攝受,所以為殊勝悲心圓滿。這五種圓滿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因此稱為五種他圓滿。


    <strong>


    己一、如來出世:


    </strong>


    世間的成住壞空四期稱為一劫,其中圓滿如來正等覺出世之劫稱為明劫,佛陀沒有現身於世的劫稱為暗劫。過去的現喜大劫中有三萬三千佛出 世,隨後出現一百個暗劫,後於具圓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隨即又有一百個邊鄙劫,其後具賢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後又有五百暗劫,接著在見喜劫中 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後又出現七百暗劫,隨之具喜劫中有六萬佛出世,隨後此賢劫便出現了。


    在此劫形成之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蓮花。淨居天的眾天人以神通觀察其原因,結果得知在此劫中將有一千尊佛出世,他們不禁感歎說:“如今的此劫可謂是賢妙之劫。”於是便將此劫取名為賢劫。


    從人壽八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直到最後人壽無量歲時勝解佛出世之間,有一千尊佛來到位於此娑婆世界南贍部洲中央的金剛座現前成就圓滿正等 覺果位,隨即轉妙法輪 ,所以此劫是光明劫。這一劫過後有六十惡種邊鄙劫,再後於具數劫中有一萬佛出世,其後又有一萬惡種劫。暗劫和明劫就這樣輪番交 替出 現。如果遇到了暗劫,就連三寶的名號也不複存在。


    尤其是密咒金剛乘的佛法,隻是偶爾出現於世。正如鄔金蓮花生大士所說:“往昔初劫普嚴劫時,先生王佛的聖教中已廣弘密法,現在釋迦牟尼 佛的聖教中也有密法出現,再經過千萬劫以後,到了華嚴劫時,與現在的我姿態一致的文殊師利佛出世,他將廣泛弘揚密法。因為隻有這三劫的眾生才堪為密法的合 格法器,其他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密法,因為眾生不能作為密法法器。”而如今在此賢劫中人壽百歲之時,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出世,所以現今正逢光明劫。


    <strong>


    己二、佛已說法:


    </strong>


    雖然佛陀已出世,但如果恰巧趕上佛沒有說法示道而安住在入定境界中,盡管佛陀在世,也不會有佛教正法的光明,如此與佛未出世幾乎無有差 別。比如,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現前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後親口說道:“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已獲得甘露之妙法,縱於誰說他亦不了 知,故當默然安住於林間。”說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沒有講法,後來梵天、帝釋天祈求世尊轉妙法輪 。


    不僅僅是佛陀,就算是諸位持教大德,如果沒有展開正法的講聞事業,也很難以直接利益眾生。舉個例子來說: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為了救度轉 生到孤獨地獄的母親而千裏迢迢前往西藏。途中,因為譯師不幸去世,使得尊者孤身一人漂泊在康區。又由於語言不通,他隻好以牧羊為生,以致於未能以正法廣利 有情,便已示現圓寂。後來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聽到此事後,不禁感慨萬分道:“嗚呼!你們西藏人的福報實在太淺薄了!在我們印度東西兩方的班智達中,無有一 人能勝過美德嘉那大師。”說到這裏,尊者情不自禁地雙手合十,流淚滿麵。


    如今釋迦牟尼佛依次三轉法輪 ,應機示現不可思議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脫所化眾生。


    <strong>


    己三、佛法住世:


    </strong>


    雖然佛出世說法,但假設聖教住世期已圓滿、正法已湮沒,那麽就與暗劫沒有兩樣了。前一佛陀的聖教已經結束到後一佛陀的聖教尚未出現之間 稱為聖教空世。在此期間除了具有因緣的福德刹土中有獨覺出世以外,根本就不存在講聞修行。就拿當今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來說,普賢密意的聖教期或果期為一千五 百年,修期為一千五百年,教期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象期為五百年,總共有五千年。現在已經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際,盡管眼下正值時世、眾生、壽 命、見解及煩惱五濁熾盛的時候,但教法與證法還沒有真正隱沒,依然存在於世,這說明聖教正法圓滿也已具足。


    <strong>


    己四、自入聖教:


    </strong>


    盡管聖教存住於世,但如果自己沒有步入佛門,那麽自相續依然不能得受教法和證法,就像太陽雖已高掛空中但對盲人來說無利無害,或者到了 海邊自己不飲水則無法解渴一樣。如果進入佛門是為了今生的消災去病等,或者是因為害怕來世的惡趣痛苦,那麽雖然已經皈依佛門,但法也隻能稱為救怖之法,人 也不可能真正趨入正道。再者,如果單單為了今生的豐衣足食等或者僅僅追求來世的人天樂果,那麽即便已經皈入佛門,法也隻能稱為善願之法(人也沒有真正趣入 正道)。隻有真正認識到生死輪回皆無實義,為求解脫而趣入佛門,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入道者或者說佛教徒。


    <strong>


    己五、師已攝受:


    </strong>


    雖然已經皈依了佛門,但如果善知識沒有攝受我們,也得不到什麽收益。如《般若攝頌》雲:“佛法皆依善知識,功德勝主佛所說。”因為佛經浩瀚無垠、聖教多之又多、所知無窮無盡,假設沒有依靠上師的竅訣,就不會懂得總結諸法的要領而加以修行。


    從前,阿底峽尊者來西藏時,庫鄂種三人(阿底峽尊者三位主要弟子:庫·尊珠雍中、鄂·勒巴協繞和種·傑瓦窮乃三人總名)曾經向尊者請教道:“一個修行人要獲得解脫或遍知果位,經論教典與上師的竅訣二者哪一個重要呢?”


    尊者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上師的竅訣重要。”


    三人又問:“這是為什麽呢?”


    尊者答道:“即使對讀誦傳講三藏無所不知,對諸法的法相無所不曉,但如果實地修行時不具備上師指點的實修口訣,就會造成正法和行人互相脫離的結局。”


    三同門繼續請教道:“如果完整地歸納上師口訣的修法,能否概括為淨持三種律儀與三門勤奮行善呢?”


    尊者回答說:“這樣概括還不足夠。”


    三同門問:“這又是為什麽呢?”


    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護得清清淨淨,但如果對三界輪回沒有心生厭離,仍然是輪回之因。即使是三門日日夜夜勤勤懇懇地奉行善法,但如果 不懂得將善根回向圓滿菩提,那麽善法也會被顛倒分別念一掃而光。縱然具備智慧超群、戒律清淨、講經說法、觀修境界等一係列功德,但如果沒有舍棄世間八法, 一切所為也隻能成為現世的生計,而不可能獲得來世之道。”


    所以說,得到上師善知識的攝受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們要認認真真觀察自相續,如果八閑暇十圓滿這十八種暇滿已完整無缺地具足,那麽自己的這個身體就稱為具備十八暇滿的人身。


    此外,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龍欽繞降·直墨兀色,寧瑪派祖師,生於前藏劄恰地方,與噶舉大司徒菩提幢同時,著有《龍欽七寶藏》、《四 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脫》等佛教書籍二百餘種)在《如意寶藏論》中還講述了暫生緣八無暇及斷緣心八無暇,不被這些逆緣所轉也同樣至關重要。《如 意寶藏論》雲:“五毒愚癡魔所持,懈怠惡業如海湧,隨他救怖偽法相,暫生緣之八無暇。”又雲:“緊縛現行極下劣,不厭輪回無少信,行持惡業心離法,失壞律 儀三昧耶,斷緣心之八無暇。”


    暫生緣八無暇:


    一、五毒粗重:對怨敵恨之入骨、對親友愛戀貪執等五毒煩惱十分粗重的人們,雖然偶爾會生起修持正法的念頭,但大多數時間都是被自相續中力量強大的五毒煩惱所控製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無知:毫無慧光、極其愚癡的人們雖然已經步入佛門,但對正法的句義一點一滴也不能領悟,根本沒有聞思修行的緣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揚顛倒見行的魔知識所攝受,那麽自心將轉入邪道而違背正法。


    四、懈怠懶惰:盡管自己渴望學修正法,但是絲毫也不精進,這樣懶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絕不可能實現修法的心願。


    五、惡業湧現:罪障深重之人惡業的大海波濤洶湧澎湃,即使兢兢業業地修法,可是自相續卻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這是自己所造惡業的果報,反而對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為他所轉: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們,雖然有修法的願望,但由於受到他人控製而得不到修法的機會。


    七、求樂救怖:為了今生的溫 飽或者因為害怕其他災難臨頭而步入佛門的人,由於對正法沒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舊習 複蘇、故態複萌,又會重操舊業,行持非法。


    八、偽裝修法:貪求資具、名聞利養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雖然在他人麵前裝腔作勢地擺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樣,可是自己心裏所追求的目標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脫正道卻有千裏之遙。


    上述八種人也無有修持正法的機會。


    斷緣心八無暇:


    一、為今束縛:被今世的財產受用、子女親屬等緊緊束縛,隻是為了他們的利益辛勤勞作而散亂度日,荒廢光陰,而沒有時間去修法。


    二、人格惡劣:性情惡劣之人,連芝麻許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備,所作所為始終無有長進。正如古大德的教典中所說:“弟子學識誠可改,秉性下劣實難移。”這種人即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也很難轉向正道。


    三、無出離心:對於所講述的惡趣等輪回過患,或者今生的何等痛苦,如果內心生不起一絲一毫的畏懼感,那麽根本不會生起作為趨入佛法之因的出離心。


    四、無有正信:如果對真實正法與上師連一絲一毫的信心也沒有,那顯然已經封閉了佛法的入門,這樣一來,也就不可能踏上解脫正道。


    五、喜愛惡行:喜好不善惡行之人三門桀驁不馴,遠離殊勝功德,拒正法於千裏之外。


    六、心離正法:對於不具備善法功德與正法光明的人來說,就像在狗麵前放青草一樣對正法毫無興趣,結果自相續也就不會生起功德。


    七、毀壞律儀:如果進入了共同乘後退失發心、失毀律儀,那麽隻會墮入惡趣而別無出路,脫離不了無暇之處。


    八、失毀誓言:如果進入密乘後以上師和金剛道友為對境而破三昧耶戒,那麽不僅自食惡果而且也殃及他眾,當然也就斷絕了成就的緣分。


    上述八種無暇遠離妙法,稱為解脫燈滅。


    如果沒有善加觀察這十六種無暇,那麽在當今烏煙瘴氣的濁世,有些人表麵上看起來暇滿無不齊全,也持有修行人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 的大法王、精美傘下的大上師、久居深山的苦行者、雲遊四海的舍事者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在內,如果已經落入了這些無暇(指《如意寶藏論》中提到的十六種無 暇)之因的控製中,那麽盡管矯揉造作地修法,但終究不能邁入正道。


    因此,我們絕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進入形象上的修法,而首先必須要仔仔細細觀察自相續,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這三十四種(藏文原文 中為二十四種,請作觀察)暇滿的自性。如果的的確確已經具足,那實在是值得高興的事,並且誠心誠意反反複複地想:如今我已獲得如此難得的暇滿人身,一定不 能白白空耗,而必須要盡心盡力修持正法。假設這些暇滿還沒有完全具備,就應該想方設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備。隨時隨地都務必集中精力來觀察自相續是否具足此 等暇滿的功德。如果沒有經過這樣一番詳細觀察,那麽就算是這些暇滿功德中隻有一種不齊全,也不具備真正修行妙法的緣分。


    甚至成辦俗世中眼前的一件平常小事也需要許許多多因緣、緣起聚合,而作為長遠目標的修行正法,又怎麽會不需要眾多因緣、緣起聚合呢?打 個比方來說:一個人在途中燒茶,也需要具備燒茶的茶器、水、火等許多因緣。其中單單生火也是一樣,必須具足火燧、火石、火絨等許多因緣,如果其中僅僅火絨 不具備,就算是其餘用品樣樣俱全也無濟於事,隻好從根本上放棄燒茶。同樣的道理,假如這些暇滿的功德中僅有一種不具足,也根本不具備真正修法的機緣。


    所以說,如果詳詳細細地觀察自相續,那麽單單具足十八暇滿也必定有相當大的困難。即使獲得了閑暇,但是十圓滿完整無缺具足的人恐怕還是 寥寥無幾。盡管已經得到了人身,並且諸根完好無損,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於業際顛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隻具備三圓滿。如果後兩者其中之一不 具足,就隻具足四圓滿。尤其是做到業際無倒非常困難,如果三門造惡業,一切所作就是為了今生的目標,雖然被人們共稱為賢者或智者,但實際上也是屬於業際顛 倒之人。


    五種他圓滿中,雖然佛已出世並傳講妙法,佛法也住留於世,但如果自己沒有進入佛門,那就隻具足三種圓滿。盡管皈入了佛門,但隻是表麵上求點法或得點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作為真正趨入解脫道者,必須要了知輪回一切的一切無有任何實義而生起無偽的出離心。而身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還必須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 菩提心,至少也要對三寶有“縱遇命難也不退轉”這樣堅定不移的誠信,如果沒有這種決心,那麽僅僅是裝腔作勢地誦讀經文、身上穿著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 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實正確無誤地了知、觀察暇滿之自性至關重要。


    <strong>


    丁三、思維難得之喻:


    </strong>


    佛在經中說: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漂浮的木軛孔與海底盲龜頸相遇極為困難,而得到人身與此相比更是難上加難。意思是說,假設整個三千界變 成一大海洋,在海麵上有一連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稱為木軛,在它的上麵有一孔隙。木軛隨著波浪刹那不停地四處飄蕩。在海底有一隻盲龜,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麵 一次。可想而知,這兩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難,因為無心的木軛沒有尋找盲龜的念頭,而盲龜也不具備能看得見木軛的眼睛。當然,如果木軛靜止在一處,它們也有可 能相遇,可是它卻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樣,假設盲龜經常遊在海麵,它們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麵一次,所以這兩者相遇相當困難。但是憑著偶 爾的機緣,盲龜的頸也可能進入木軛的孔隙內,而獲得暇滿人身比這更為困難。依據經中所說的意義,怙主龍樹對樂行王教誡道:“大海漂浮木軛孔,與龜相遇極難 得,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具實義。”寂天菩薩也說:“人身極難得,如海中盲龜,頸入木軛孔。”此外,《涅槃經》等佛經中也以“光壁撒豆,顆粒難留”以 及“針尖堆豆顆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說明。由此,我們應當深刻地認識到人身實在是得之不易。


    <strong>


    丁四、思維數目差別:


    </strong>


    如果稍加審視眾生的數量及次第,就會發現獲得人身的眾生實在是微乎其微。如經中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 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則如白晝之星;旁生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此外又說:“地獄眾生猶如大地的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恒河沙,旁生 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彌漫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如指甲微塵。”總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當下我們可以進行觀察,比如,在夏季裏,僅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個蟻穴中的螞蟻數量,也超過了南贍部洲的人數。人類與旁生的比例多少是顯而易見的。


    人類也是一樣,如果觀察無有佛法光明之邊地的人數,就會認識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極為罕見。尤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更是絕無僅有…… 對此深思一番之後,想到自己如今已獲得了真實暇滿,應當感到無比欣慰、喜悅。如果暇滿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麽從今天起就已實現了所謂的珍寶人身。假設還 有缺憾不足,那麽即便世間法方麵聰明伶俐、智勇雙全,但也不能稱得上是珍寶人身,隻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稱為相似者、災禍者、無心者、空返者。這種人就像 手握如意寶卻無義空耗,或者已到珍寶金洲卻空手而歸一樣。如頌雲:“獲此人身寶,得摩尼難比,諸無厭離人,豈不見空耗?遇殊勝上師,得王位難比,諸無恭敬 者,豈不視等伴?求發心律儀,得官位難比,諸無悲心者,豈不見拋石?得續部灌頂,輪王位難比,諸無誓言者,豈不付東流?見心性本麵,見諸佛難比,諸無精進 者,豈不見迷亂?”


    這樣的暇滿人身也並非是偶然或僥幸獲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積集二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的果報。大智者稱幢(劄巴堅讚,譯言稱幢 (1147-1216)。宋代藏傳佛教薩迦派高僧,薩欽袞噶凝波之第三子,年二十六繼承薩迦法位,為薩迦五祖之第三祖)說:“得暇滿人身,非由力強得,乃 是積福果。”


    雖然得到了人身,但對於無有正法光明而無惡不作的人來說,甚至比惡趣眾生還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對獵人怙主金剛說:“本來佛說暇滿人身珍貴難得,但看見像你這樣的人,便會覺得人身並沒有什麽珍貴難得的。”因此說,再沒有比人身更容易成為惡趣墜石的了。


    如今無論是行善還是造惡,主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頌雲:“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回錨,此身一切善惡之奴仆。”由往昔 積累的福德力,如今獲得了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如果沒有求得殊勝妙法精華,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間八法中無義虛度枉然耗盡,那麽在臨終時隻能是手 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該是多麽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論》中說道:“既得此閑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勝此,亦無過此愚。”


    可見,今生就是決定永善或永惡的關鍵一步。我們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沒有得到堅固地(佛果),來世也很難再度獲得這樣的閑暇人身;一旦 轉生到惡趣之中,那麽根本沒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對取舍之處懵然不懂,後果隻能是越來越向下墮入無邊無際的惡趣中,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必須百般努力。在觀想的 過程中一定要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後行回向三殊勝來攝持。對於以上道理,我們必須屢次三番地觀修並付諸於實踐。


    經過這般實地修行,在自相續中對暇滿難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樣的呢?


    應當像金厄瓦格西(本名楚逞巴,曾師事仲敦巴,得秘密指授,又曾師事南交 欽波、滾巴瓦等,得二諦指授,對性空義有所悟解,通梵文,能翻 譯,頗有影響,開噶當派教授一派)一樣。見到金厄瓦格西從來都是徹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識仲敦巴不禁關切地說:“弟子呀,身體的疲勞還是要消 除,否則會導致四大不調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說:“身體恢複固然應該,但我一想到此暇滿難得時,就覺得無有空閑休息。”金厄瓦格西總共念誦了九億遍不動佛 心咒,終生從未睡眠過。在相續中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我們務必要精進修持。


    雖得閑暇而乏真實法,雖入佛門而耽非法行,


    我與如我愚癡諸有情,獲得暇滿實義祈加持。


    暇滿難得之引導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前行引導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索達吉堪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索達吉堪布並收藏前行引導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