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騰訊推出了微信,一個專門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就像大多數智能終端上的軟件一樣,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係統平台,而且能夠通過網絡實現快速地發送和接收信息,所消耗的流量也非常少。此外,微信上麵還集成了搖一搖、漂流瓶、公眾平台等服務插件。


    微信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廣大移動客戶端用戶的青睞,在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戶一舉突破1億大關,前後用時隻有433天!


    微信出現,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廣大用戶來說,這個可以發送語音、類似對講機似的小玩意兒,確實充滿極大的誘惑力;然而對通信運營商來說,微信的出現不僅讓本已日薄西山的短、彩信業務雪上加霜,甚至給傳統的語音業務也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現在,微信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將近4億用戶的“巨無霸”,要想在移動互聯網方麵有所建樹,微信就是擺在任何一個創業者麵前的大山,你是惹不起也躲不起。


    其實,在微信剛剛推出的時候,人們僅是把微信當成是一個移動社交工具。然而隨著微信公眾平台的推出,越來越多的草根創業鬥士發現了微信上麵存在的商機,於是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微信上複製了幾年前微博的繁榮,一批批微博草根大號遷移到了微信公眾平台之上。


    和微博相比,生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顯然具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產品優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碎片化時間能夠被充分利用,所以微信在這個全新的舞台行走得非常順利。由於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節奏比較快,所以坐在電腦前悠閑地瀏覽資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微信則成為了人們在等公車、坐車和等人時,打發無聊時光的最好伴侶。因此,現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已經變成了:電腦上刷微博,手機上刷微信。


    雖然從傳播角度來看,微博是一種廣播,而微信是一種窄播,但是微信卻比微博更加精準,更能打動每一個受眾。


    其實,不管是在電腦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第一需求都是獲取信息。因為人們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尋找有價值信息的時間和精力,而微信的信息訂閱正好可以滿足社會大眾的這一類信息需求,特別是微信公眾平台包括的各種內容供應商,讓信息與用戶實現了準確的匹配。雖然信息訂閱並非微信首創,但是在電腦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電子郵件訂閱已經變得落後起來,人們越來越發現,自己更需要的是能隨時隨地獲取所需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在微信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之後,很多app製作者感到了恐懼。自從“3q大戰”後,馬化騰一直將“開放”作為騰訊發展的主題,當然這種開放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開放,準確地說,是抱著寬容的心態和搭建平台的思維,一步步地將整個互聯網中的各個分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雖然和微信相比,還有很多更專業、更強大的移動資訊app,比如網易新聞、多看閱讀等等,不過它們可以看成是電腦互聯網產品在移動端的延伸,和創業者沒有什麽關係。微信則不同,它不僅僅是一個app,而且還是一個擁有將近4億用戶的移動應用集成平台。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隻要你的內容很豐富很具有吸引力,你就能夠吸引一大批忠實的粉絲。為此,我們可以將微信看成是一張桌子,上麵擺滿了山珍海味,當你對桌上的菜肴不滿意的時候,就可以換掉重新再上。更有人預言,微信能讓現在一半以上的app變得沒有存在價值。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各類微信公眾平台會集合更多的應用內容,其中包括吃喝玩樂等項目,而且每一種應用後麵都會聚集一批專業的人在操作,直接向廣大用戶提供各種針對性的服務。相比之下,那些單純依賴操作係統而生存的app就要差得很多。雖然目前騰訊還沒有做出像google ss(穀歌公司推出的一款“拓展現實”眼鏡)這樣的產品,然而馬化騰的手中畢竟還有一個不斷進化的“小q機器人”。隻要將微信、qq和小q機器人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恐怕連馬化騰自己也難以預測。


    當然,微信的火爆並不意味著將一直持續下去,畢竟曾經盛極一時的博客、qq群和微博已經成為了前車之鑒。因為人們接收信息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所以當你隻有幾十個qq好友和十幾個qq群的時候,你就會積極地找人聊天和查看qq群信息。然而當你的好友達到幾百個、qq群有幾十個的時候,很多用戶會不由自主地讓自己處於“隱身”和“忙碌”的狀態,正如現在很多人將qq群屏蔽了一樣。


    微信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一個用戶關注了十幾個微信公眾賬號的時候,手機就總會發出震動,讓用戶感到焦躁不安,哪怕是設置了取消提醒也解決不了信息過載給用戶帶來的煩惱。如果每個人關注公眾賬號的合適數量是15個,即便按照每個賬號每天推1條信息來計算,4億微信用戶每天能夠接收的推送信息,其總量上限則至少會達到60億條,因此創業者要想在微信平台上實現自己的夢想,隻有推送高質量的信息才是王道。


    馬化騰認為,過去包括華為、中興、海爾等國內知名企業已經“走出去”了,然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確實要更加落後一些,國際化並沒有取得成功。為此,他說了這樣一段話:“過去中國互聯網模式都是從美國複製過來,走出去不太可能。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國際互聯網巨頭自己也並沒有準備好,或者受限於原有pc或者web服務和習慣的牽絆,(他們)很難做出純移動互聯文化的產品。現在亞洲的移動互聯網和手機一定程度上發展速度比西方還快,這給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微信正式向美國本土滲透之前,為了預熱,微信早就在港台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展開了布局。在這些地區,微信投放了為數不少的廣告和明星代言,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曝光度,從而廣泛地培植起一批“種子”用戶。然而在美國市場的情況卻不太樂觀,畢竟微信剛剛起步,用戶隻能局限在華人和中國留學生這個圈子裏。所以,微信能否在美國複製在中國的成功,現在來看還很難預料。


    現在,微信已經被馬化騰當做探路國際化的一種武器。馬化騰相信,微信的創新速度已經超過了歐美的同類產品,比如開放性的平台、商業模式的嫁接、朋友圈社交……這些都是騰訊的獨創,和原來的產品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別。


    微信的迅速崛起,給運營商短、彩信等傳統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於是出現了“微信收費事件”。


    從2013年2月底開始,一條關於電信運營商要向微信收費的傳聞引發行業震蕩。同年3月31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第二屆“嶺南論壇”上講到,將支持電信運營商的合理需求。誰知這個消息放出之後,立即遭到了廣大用戶的反對,用戶認為自己已經花了流量費和網費,再對微信收費的話等於是雙重收費,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2013年4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張峰在國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業務是否收費,不是由哪一方來決定的,而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工信部將堅持“其經營者依據市場情況自主決定”的原則。從這之後,微信收費風波暫時得到了平息。


    可以看出,主張“微信收費”的運營商們,是在被馬化騰逼得收入日益減少的窘境下提出來的,不過這個提法也引起了廣大用戶的反感。從馬化騰這邊來看,他當然也深知騰訊目前和運營商之間的關係比較敏感和微妙,不過他認為微信的產品概念和運營商提供的通信服務並不相同,也不屬於傳統運營商的業務範疇,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將趨於合作而非對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馬化騰:先人一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湖並收藏馬化騰:先人一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