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3 資本世界的南極狼
</h2>
把錢借給我
1999年11月,qq的注冊人數增加到了100萬人。這個消息對馬化騰來說,既有興奮也有焦急:一方麵,qq用戶越來越多;另一方麵,公司承受的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到了1999年的下半年,馬化騰跟幾個創始人商量決定讓出一部分股份,進行融資。因為隻有走融資這條路,才能將龐大的qq用戶作為談判的籌碼。
馬化騰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曾經說:“1998年我剛剛創立騰訊的時候,互聯網產業在中國正處在蓬勃發展的初期。當時網民才300萬,不到現在的零頭,現在是超過3億,是那時的100倍!那時候的環境還沒有這麽好,獲得風險投資的機會剛剛開始有,但那時候機會也非常小。我們也不太擅長這方麵,幸好有高交會,第一屆高交會有一個契機,很多投資者會關注深圳這個地方,給我們融資的機會。”
雖然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通過各種渠道融了資,然而讓馬化騰失望的是,他的小企鵝走這條路卻一點也不順利。
起初,馬化騰想到的是找銀行入夥,畢竟人家財大氣粗,實力雄厚。可是找了一圈之後才發現,銀行這種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這種新生行業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銀行對qq的注冊用戶數量絲毫沒有興趣,因為在人家看來這根本不能證明未來的某一天,小企鵝可以通過這些免費的用戶賺到什麽錢。
馬化騰漸漸明白了,對於那些國內的投資方,他們更看重的是騰訊的固定資產的價值,而非虛擬的用戶數量,他們甚至連icq也不了解,更何況是本土誕生的qq了。
馬化騰心急如焚,他不能坐以待斃,他得想個辦法讓這隻小企鵝吃飽了繼續上路才行。後來,馬化騰看到了很多海外融資的案例,發現尋找國外投資機會能更多一些,於是修改了原有的商業計劃書,將尋找投資的重點瞄向了海外。
按照騰訊創業初始的規定,馬化騰是全權負責融資業務的,不過當時缺錢已成為了燃眉之急,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除了馬化騰一個人在忙活之外,身為首席運營官的曾李青也幫忙尋找投資。
當時,曾李青的想法是,整個騰訊的公司價值是550萬美金,希望融資220萬美金,也就是讓出大概40%的股份。至於為什麽是220萬美金,這是當時五個創始人共同分析商定的結果,而40%恐怕也是大家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了。
為了做好招商引資的工作,馬化騰他們將計劃書改了很多遍,生怕出現一點漏洞。在計劃書中,最核心的一條是需要錢購買服務器和帶寬,這也是騰訊當時最緊缺的東西。不過關於如何盈利的問題,在計劃書中卻寫得比較模糊,提到更多的是會員費和網絡廣告。其實,會員費和網絡廣告這種盈利手段,幾乎對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適用,很難突出騰訊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另外,計劃書中對短信收費、動漫等增值服務業務也沒有提到,而且最有吸金能力的網絡遊戲也不在計劃之列。所以從這份計劃書來看,它的亮點實在是太暗淡了。
盡管曾李青在今天已經成為國內最具號召力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不過那時候的他對融資還比較陌生,也沒有什麽便捷的融資渠道。曾李青的想法也很簡單,找幾個熟人幫忙推薦一下應該就沒什麽問題了。
曾李青第一個想到的熟人是劉曉鬆。劉曉鬆說起來也不算外人,他和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有不錯的私交,他和張誌東曾是同事,兩個人都在黎明電腦公司工作過。早在騰訊增資擴股到100萬的時候,曾李青就是從劉曉鬆那裏借來的錢。
劉曉鬆和曾李青、馬化騰相比算是有錢人,不過要靠他一個人拿出幾百萬美金來,這也是難為他了。所以,劉曉鬆表示願意幫助曾李青介紹別人來投資。曾李青非常高興,並答應以融資額的5%作為股份贈送給劉曉鬆。後來,劉曉鬆向idg(太平洋風險技術基金)的熊曉鴿推薦了騰訊。與此同時,曾李青也托人找到了香港盈科。
idg和香港盈科都願意投資騰訊,不過讓他們產生這個想法的並非是馬化騰他們弄出來的那份改了6遍共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而是icq以2.87億美金賣給美國在線的故事。或許這兩家公司都覺得,qq原本是icq的漢化版本,就算不值上億美元,幾百萬美元的價格也不算高吧。而且,icq既然能在全世界火爆起來,那麽qq為何就不能在中國火爆起來呢?
當時,idg的一位高層對馬化騰印象十分深刻,還問他“你覺得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麽”。馬化騰的回答是,以色列的icq賣了幾億美元,它有多少用戶,騰訊現在有多少用戶,所以他的qq就值這些錢。後來,idg表示他們當初正是因為馬化騰的這句話才決定投資的。
對於兩家公司的資本注入,馬化騰當然表示歡迎,畢竟這是有著深厚企業背景的資金,正好可以拯救騰訊於水火之中。更重要的是,騰訊畢竟隻是讓出40%的股權,60%掌控在自己手中,五個創始人仍然有著拍板兒決定的權力。於是,在2000年上半年,騰訊經過第一期融資之後,創始員工的股份占比是60%,idg和香港盈科各自出了110萬美金,所以各占20%的股份。
220萬美金,在互聯網風投中真的是一筆小數目了,因為還有不少企業得到過上千萬的資金注入。錢雖然少了些,但也聊勝於無。馬化騰手裏有了錢,很多想法就可以馬上變成現實。很快,他拿著這筆錢改善了服務器和帶寬等硬件設施,給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另外也加強了對qq軟件的開發和改進。沒過多久,qq就成為超越同類產品的“上等馬”。馬化騰曾經回憶說,當那些新設備進入公司之後,他的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馬化騰在融資的過程中,前後動了兩次腰椎手術。在第二次手術之後,他是高舉著筆記本電腦辦公的。可以說,創業者能夠經曆的艱辛,馬化騰都無一例外地“品嚐”到了。在獲得資金援助之後,他開始專心致誌地繼續做他的即時通訊,他相信在很多人眼中看不到未來的qq,將來必定會有大展宏圖之日。
</h2>
把錢借給我
1999年11月,qq的注冊人數增加到了100萬人。這個消息對馬化騰來說,既有興奮也有焦急:一方麵,qq用戶越來越多;另一方麵,公司承受的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到了1999年的下半年,馬化騰跟幾個創始人商量決定讓出一部分股份,進行融資。因為隻有走融資這條路,才能將龐大的qq用戶作為談判的籌碼。
馬化騰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曾經說:“1998年我剛剛創立騰訊的時候,互聯網產業在中國正處在蓬勃發展的初期。當時網民才300萬,不到現在的零頭,現在是超過3億,是那時的100倍!那時候的環境還沒有這麽好,獲得風險投資的機會剛剛開始有,但那時候機會也非常小。我們也不太擅長這方麵,幸好有高交會,第一屆高交會有一個契機,很多投資者會關注深圳這個地方,給我們融資的機會。”
雖然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通過各種渠道融了資,然而讓馬化騰失望的是,他的小企鵝走這條路卻一點也不順利。
起初,馬化騰想到的是找銀行入夥,畢竟人家財大氣粗,實力雄厚。可是找了一圈之後才發現,銀行這種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這種新生行業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銀行對qq的注冊用戶數量絲毫沒有興趣,因為在人家看來這根本不能證明未來的某一天,小企鵝可以通過這些免費的用戶賺到什麽錢。
馬化騰漸漸明白了,對於那些國內的投資方,他們更看重的是騰訊的固定資產的價值,而非虛擬的用戶數量,他們甚至連icq也不了解,更何況是本土誕生的qq了。
馬化騰心急如焚,他不能坐以待斃,他得想個辦法讓這隻小企鵝吃飽了繼續上路才行。後來,馬化騰看到了很多海外融資的案例,發現尋找國外投資機會能更多一些,於是修改了原有的商業計劃書,將尋找投資的重點瞄向了海外。
按照騰訊創業初始的規定,馬化騰是全權負責融資業務的,不過當時缺錢已成為了燃眉之急,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除了馬化騰一個人在忙活之外,身為首席運營官的曾李青也幫忙尋找投資。
當時,曾李青的想法是,整個騰訊的公司價值是550萬美金,希望融資220萬美金,也就是讓出大概40%的股份。至於為什麽是220萬美金,這是當時五個創始人共同分析商定的結果,而40%恐怕也是大家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了。
為了做好招商引資的工作,馬化騰他們將計劃書改了很多遍,生怕出現一點漏洞。在計劃書中,最核心的一條是需要錢購買服務器和帶寬,這也是騰訊當時最緊缺的東西。不過關於如何盈利的問題,在計劃書中卻寫得比較模糊,提到更多的是會員費和網絡廣告。其實,會員費和網絡廣告這種盈利手段,幾乎對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適用,很難突出騰訊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另外,計劃書中對短信收費、動漫等增值服務業務也沒有提到,而且最有吸金能力的網絡遊戲也不在計劃之列。所以從這份計劃書來看,它的亮點實在是太暗淡了。
盡管曾李青在今天已經成為國內最具號召力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不過那時候的他對融資還比較陌生,也沒有什麽便捷的融資渠道。曾李青的想法也很簡單,找幾個熟人幫忙推薦一下應該就沒什麽問題了。
曾李青第一個想到的熟人是劉曉鬆。劉曉鬆說起來也不算外人,他和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有不錯的私交,他和張誌東曾是同事,兩個人都在黎明電腦公司工作過。早在騰訊增資擴股到100萬的時候,曾李青就是從劉曉鬆那裏借來的錢。
劉曉鬆和曾李青、馬化騰相比算是有錢人,不過要靠他一個人拿出幾百萬美金來,這也是難為他了。所以,劉曉鬆表示願意幫助曾李青介紹別人來投資。曾李青非常高興,並答應以融資額的5%作為股份贈送給劉曉鬆。後來,劉曉鬆向idg(太平洋風險技術基金)的熊曉鴿推薦了騰訊。與此同時,曾李青也托人找到了香港盈科。
idg和香港盈科都願意投資騰訊,不過讓他們產生這個想法的並非是馬化騰他們弄出來的那份改了6遍共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而是icq以2.87億美金賣給美國在線的故事。或許這兩家公司都覺得,qq原本是icq的漢化版本,就算不值上億美元,幾百萬美元的價格也不算高吧。而且,icq既然能在全世界火爆起來,那麽qq為何就不能在中國火爆起來呢?
當時,idg的一位高層對馬化騰印象十分深刻,還問他“你覺得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麽”。馬化騰的回答是,以色列的icq賣了幾億美元,它有多少用戶,騰訊現在有多少用戶,所以他的qq就值這些錢。後來,idg表示他們當初正是因為馬化騰的這句話才決定投資的。
對於兩家公司的資本注入,馬化騰當然表示歡迎,畢竟這是有著深厚企業背景的資金,正好可以拯救騰訊於水火之中。更重要的是,騰訊畢竟隻是讓出40%的股權,60%掌控在自己手中,五個創始人仍然有著拍板兒決定的權力。於是,在2000年上半年,騰訊經過第一期融資之後,創始員工的股份占比是60%,idg和香港盈科各自出了110萬美金,所以各占20%的股份。
220萬美金,在互聯網風投中真的是一筆小數目了,因為還有不少企業得到過上千萬的資金注入。錢雖然少了些,但也聊勝於無。馬化騰手裏有了錢,很多想法就可以馬上變成現實。很快,他拿著這筆錢改善了服務器和帶寬等硬件設施,給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另外也加強了對qq軟件的開發和改進。沒過多久,qq就成為超越同類產品的“上等馬”。馬化騰曾經回憶說,當那些新設備進入公司之後,他的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馬化騰在融資的過程中,前後動了兩次腰椎手術。在第二次手術之後,他是高舉著筆記本電腦辦公的。可以說,創業者能夠經曆的艱辛,馬化騰都無一例外地“品嚐”到了。在獲得資金援助之後,他開始專心致誌地繼續做他的即時通訊,他相信在很多人眼中看不到未來的qq,將來必定會有大展宏圖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