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鐵道邊的孩童</h2>


    1928年1月,溫暖的晨光灑在了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的大地上,東方的一道紅霞逐漸渲染了整片天空,光芒的使者再一次艱難地爬上了頂峰,放眼望去,整片天空都充滿了誘人的氣息。還在黑夜中熟睡的人們揉揉睡眼,伸個懶腰,聽見不遠處傳來的一聲聲啼哭,人們知道這是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到了人間,在和華寧縣小城的人民打招呼問好呢!


    這個小生命,誕生在一個戰亂和貧窮的年代。


    這一年,蔣介石恢複了北伐軍總司令的身份;毛澤東帶著部隊在江西羅霄山脈開展了遊擊戰爭;奉係軍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成重傷後不治身亡;統治中國16年的北洋軍閥政府宣告倒台……


    這個生在亂世的新生兒,就是褚時健。


    每一個孩子的出生,必然給這個家庭帶來無盡的喜悅,喜當爹媽的父母,親友都要送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褚時健也不例外,他的到來,給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帶來無盡的歡樂。


    肉嘟嘟的小臉、紅紅的嘴唇、水汪汪的大眼睛,惹得褚時健的父親見人就誇耀自己剛剛出生的小兒子是多麽可愛。然而褚時健並不知道,為了保護他這個幼小的生命,他的父母當時是多麽緊張,又是何等焦慮不安。


    根據褚家家譜記載,褚時健祖籍是河南,在清朝鹹豐年間,褚時健的先輩們來到雲南的陸良天生橋,後來遷居到寧州府(今天的華寧縣祿豐鄉大黑者村)。幾經輾轉之後,褚家人來到了位於南盤江邊上的奐則村。


    按照輩分排列,褚時健的名字裏就取了一個“時”字。父母並不奢求褚時健日後大富大貴,也從未想過他將來會成為華寧縣著名的企業家。他們不是黨員,不是機關幹部,不是家產萬貫的商人,甚至算不上是工薪階層。他們隻希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長大,這是為人父母最平實的希望,也是褚時健這個名字的由來。此外,他們還給兒子取了個小名叫石柱。


    褚時健的上麵原本有兩個哥哥,可令人心碎的是,兩個哥哥先後夭折。由於受舊中國封建迷信思想影響十分嚴重,家裏族人都在討論褚時健的母親,有人說她克子,會給這個家帶來厄運,還有人說她是一個“掃把星”,必須要清理門戶,整頓家風。


    一時間流言蜚語,在這個家庭中逐漸蔓延。忍受不了非議的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接受“不公平的待遇”,於是在褚時健還未出生時,就不得不和丈夫搬離了祖宅。搬出來的褚氏夫妻身上沒有太多積蓄,吃飽穿暖都是問題,別提租住房屋了,無奈之下,他們帶著小兒子來到人煙稀少、噪音繁雜的鐵路附近生活。


    這段鐵路,就是當時著名的滇越鐵路。


    1884年,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中法簡明條約》,正式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到了1885年,清政府又和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條約》,允許法國在中國廣西和雲南的通商特權。為了打通通商要道,法國修建了這條滇越鐵路。


    回溯曆史,中國和越南一直就有著密切的往來,其往來的通道主要是通過東部的海防、北勘等海路以及四江、諒山等陸路再進入到廣西從而向中國的內陸地區延伸。從地貌上來看,這段傳統的中越往來路線比較平緩,從廣西到河內也隻有四百多公裏的路程。如果從越南到雲南,一般的路線是從海防紅河口搭乘船隻,順著紅河逆流而上,再通過老街進入到中國境內,繼續走上百十公裏就可以到達蠻耗口岸。登上岸之後,可以經由個舊、建水等地到達昆明,總計路程大概在1000多公裏。這條路在越南大部分是水路,而在雲南則都是陸路,要經過高山大河,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命喪途中。然而,法國人卻看中了越南和雲南的交通路線。


    在法國人看來,雲南對他們來說比廣西更重要,這主要是因為雲南的自然資源比廣西要豐富,特別是礦產資源,比如錫和銅等等都是法國稀缺的。另外,雲南地處中國邊境地帶,和中國內陸聯係比較少,往來交通都隻能依靠人背馬馱才行。還有一個原因是,雲南的氣候冬暖夏涼,不像越南那樣酷熱難耐。經過實地考察之後,法國人認定自己有能力修建出一條從越南通往雲南的鐵路,這樣他們就掌握了對雲南經濟的控製。以雲南為輻射點,接下來就可以繼續向中國的內陸延伸。最後,法國人憑借著實力和技術,終於修成了一條起點為越南海港城市海防,終點為雲南首府昆明的鐵路。由於這條鐵路的軌距為一米,所以也被人們稱作“米軌”。


    由於滇越鐵路工程浩大,所以被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稱作和巴拿馬運河以及蘇伊士運河相提並論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跡”。滇越鐵路沿線的一切車站和橋梁等設施,都是在法國製造後,通過海運抵達越南,然後再通過人力和馬力運送到雲南進行現場安裝,絲毫沒有差錯,可以說製作工藝是很精良的。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滇越鐵路通車以後不久,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帝國主義國家不得不收斂在中國的侵略行徑,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根本無力對雲南進行掠奪和侵占,隻能通過滇越鐵路獲得一點經濟上的利益。


    褚時健正是在這條鐵路旁邊長大的。當時,他的父母在這裏不分白天黑夜地勞作,終於在褚時健3歲時,用微薄的收入勉強蓋了一所小房子。雖然僅夠一家三口相擁而住,但對他們而言,已是無比的幸福了。


    褚時健的童年記憶都是在這所小房子裏。白天,在沒有火車經過時,褚時健和小夥伴們混跡於鐵軌上。到了晚上,一家人在睡夢中便要忍受時不時奔馳呼嘯而過的火車鳴笛聲。


    這一切,對這個在火車轟鳴中的小家來說,早已見怪不怪。在這轟隆隆的鐵軌聲音裏,褚時健盡情享受著自己的快樂童年。有時候,他會將耳朵貼在鐵軌上,認真聽著火車從遠處到近處引發的震動;他還喜歡爬上高高的山坡,眼看著火車從遠處開過來,鑽進隧道再從隧道裏鑽出來;他還喜歡聆聽火車那悠長且富有韻味的汽笛聲。


    孩童時代,褚時健對滇越鐵路的認識是:“船形的車廂,蛇行的路軌,英雄的司機,不怕死的乘客。”


    明明是一條鐵路,怎麽會有這麽一個奇怪的評價呢?原來,由於雲南當地彎路比較多,而且山坡普遍比較陡峭,所以火車不敢開得太快,通常都將時速控製到20—30公裏上下。所以敢於乘坐這樣火車的人,自然需要幾分膽氣了。


    南盤江的河水,也是陪伴褚時健成長的另一個“小夥伴”。它是珠江流域西江幹流的河段,屬於珠江的源頭河段。每天放學之後,褚時健就將書包和衣服盤在頭上,光著膀子跳到河裏去抓魚,從小就練成了捕魚的好本領。那時候的褚時健,十分感激大自然賜給人們的豐富物產。後來當村子遇到饑荒災年的時候,褚時健還憑著一身抓魚的技術,填飽了自己的肚子。


    正是雲南特有的強烈光照,讓褚時健從小就曬得一身健康的黝黑皮膚,加上他經常在外麵玩耍,所以比其他孩子更黑一些。不過這一身黑色,也是他強壯體格的重要標誌。


    華寧縣是漢族和彝族等少數民族的混雜聚居區,褚時健則長著一頭卷曲的黑發,眼球呈現出淺褐色,手指頭也是短粗結實的。或許,這是褚時健繼承了擁有彝族血統的奶奶的緣故。


    褚時健的父親是一個釀酒高手,家裏有半間酒坊,每年隻要釀上3個月,就能給褚時健賺出一筆學費。由於經常跟著父親一起勞作,所以釀酒的每道工序褚時健都爛熟於心,像什麽放糧、蒸煮、攪拌、撈渣等技術活,他都能完成得很好。由於要經常參加農事勞動,所以褚時健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保持了一輩子。後來,在褚時健種植橙子之後,他也習慣於早早起床,去園子裏巡視,讓他的工作和生活更充實,也得到了他人的尊敬。


    一條鐵路,一段江水,承載著褚時健的童年記憶,他的傳奇人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褚時健:每一處都是人生巔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湖並收藏褚時健:每一處都是人生巔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