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搜索
車隊沿著公路行進,兩旁的建築漸漸多了起來。
兩小時前,蘇浩見到了517步兵師的指揮官劉江源。
那是個表情冷漠的中年人,臉上布滿灰塵,皮膚也顯得粗糙。
沒有寒暄和客套,劉江源直接在地圖上劃出了第十一獨立部隊的防區。至於接下來的任務,隻是沒有任何機巧的一句話。
“暫時堅守陣地吧!如果可能的話,就向市中心突進。”
占領廬江,是517步兵師半年前就接到的戰鬥任務。在這座該死的城市裏,517師損失了六千多名士兵,前後補充過四次人員和裝備。盡管城市核心戰區已經被不斷壓縮,各個參戰部隊從不同方向分別蠶食,卻一直無法達到占領城市的目的。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困難。隻需要調來幾個火箭炮團,以密集火力對準目標區域轟上半小時,那些肮髒的變異生物就會死得一幹二淨。
然而戰場上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炮兵的身影,師屬陸航大隊隻能對個別目標提供火力壓製,無法以覆蓋方式展開攻擊。雖然劉江源一再對上麵提出抗議,強烈要求給予空軍或者遠程跑支援,但結局永遠都是那句話————“絕對不行”。
劉江源並不指望第十一獨立部隊能夠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他隻是想借這個機會,讓原本防守陣地的那個團撤下來休整補充。他們打得很慘,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如果不是因為對麵的敵人是變異生物,不是同樣身為人類的敵軍,恐怕整條戰線已經動搖,投降之類的事情層出不窮。
接手陣地隻過了二十四小時,蘇浩已經帶著部隊,往城內方向展開攻擊。
按照軍部早在病毒爆發前公布的兵員配比標準,以步兵師級別的作戰單位為例,後勤支援和保障人員大約為全師兵員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這些人必須負責日常飲食、車輛駕駛、機械維修與保養、物資調撥等相關事務,相當於整個步兵師的運作基礎。除此而外,通訊和醫護部門也會占據一部分人員編製。綜合計算下來,全師實際能夠投入戰鬥的一線武裝人員,大約為總兵員數量的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六十五。
與曆史上的爆發過的人類戰爭相比,生物戰爭具有被廢棄城市限製的特點。基於該特性,軍部及時調整了師級作戰單位的戰勤人員配比,一線武裝人員比例被調整至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
第十一獨立部隊屬於剛剛建立的新兵部隊,由於許仁傑已經明確表示過不會插手,所以除了負責訓練的軍士教官,組成部隊的各個部門都需要蘇浩自行完成。
按照最初製訂的計劃,老宋從“城堡”派出的“工蜂”,大多接受過對應的技術訓練。以他們為基礎,蘇浩分別組建了大隊級別的機修和醫療部門。這些人技術熟練,對“蜂王”的任何命令從不質疑,構成了第十一獨立部隊的後勤保障基礎。
病毒爆發後,沒有確切證據表明散落在昆明地區的難民實際數量究竟有多少?
也許幾十萬?
上百萬?
或者更多?
蘇浩最初決定把整個團隊分散開來,在城市四周分別以曹蕊、杜天豪等人為主導,建立起大大小小的營地,進行以輻射方式擴大,最終構成以“城堡”為基礎,表麵上互不牽連,暗地裏互通來往的龐大團隊體係。這一決定如今已經顯現出預想中的效果。按照每個人擁有的不同技能,被團隊收攏的“工蜂”分門別類歸屬不同部門。“城堡”內部出現了嚴密複雜的機能係統,每個“工蜂”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資源和能力得到最大極限發揮和使用,根本不存在什麽浪費,因為原型藥劑產生的凝聚向心力,簡直高得驚人。
這是蘇浩獨有的“蜂巢”,任何人無法取代,也無法複製。
在這種根本不存在惰性和敷衍的強大後勤機製保障下,蘇浩從新兵中整合出八百餘名武裝戰鬥人員。雖然沒有配備裝甲部隊,可用於城市巷戰,其實已經足夠。
蘇浩接手的陣地位於廬江縣城西南。前任部隊給他留下了防禦堅固的大量永備工事。高低錯落的警戒塔形成全方位攻擊火力,陣地主要方向設置著大功率炮射武器,即便遭遇多達千計的大規模變異生物衝擊,也沒有任何問題。
高銘陽、王金龍、宋小葉、霍子衛、張南亦五個人,各自帶領一個百人規模的中隊,以出發陣地為核心,朝著城市方向移動。
按照蘇浩的命令,各個攻擊中隊陸續收攏了數十輛散落在附近,經過檢查,引擎還能勉強發動的大型廢棄車輛。士兵們對這些舊車車廂進行簡單的防滲透處理,從附近的軍用倉庫弄來大量快幹水泥,摻水攪拌後,迅速裝車,沿著各自的行進路線,仔細填補每一處可能成為變異生物攻擊通道的縫隙。
在未來世界,“縫隙”這個詞,意味著潛在危險的管道。
攻擊中隊走得很慢,他們利用隨車轉載的各種廢棄物品和水泥,對所有經過的窨井進行填充。
每一個中隊都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隊負責警戒;中隊負責押運經過改裝的廢舊車輛,迅速填補沿途經過的每一個“縫隙”;後隊人數最多,配備有五輛卡車,以車載機槍和周圍士兵相互構成交叉射界,掩護前隊和中隊,以工程作業的方式緩慢前行。
經驗,其實就是時間與教訓重疊轉換。
在蘇浩原來所在的時空,為了抵擋數量越來越多,進化能力不斷增強的變異生物,人類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病毒爆發以後半數以上的幸存者被活活殺死,從中僥幸生還的人,幾乎都成為了荒野狩獵人。他們把悲痛和絕望深深藏在心底,以前所未有的凶悍和殘忍,利用各種武器和匪夷所思的方法,瘋狂報複著那些麵目猙獰的怪物。
以快幹水泥為基礎的“填充戰法”隻是其中之一。這種方法適用於城市之類擁有密集建築的特定區域。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盡量堵塞管道和通行空間,以釘死房屋門窗,封閉窨井等方法,進一步壓縮變異生物的活動空間,迫使它們像人類一樣,沿著街道通行。在這個前提下,就能以設伏的方式大量殺傷它們。
據說,這種方法是一個德國女人想出來的。她當時正在一間廢棄麵包店裏尋找食物,從長有黴斑,滿是孔洞的變質奶酪上,突發奇想找到了靈感。
“動作都快點兒,注意保持警戒————”
“小心樓頂和兩邊的陽台,放開思維意識,不要過分依賴眼睛和耳朵,要學會使用意識觸角。”
“注意路口和街道方向的動靜,搜索方向不要相互重疊,每個小組都有固定的意識發散角度。重複一遍————搜索方向不要重疊。”
張南亦貓著腰,與兩名士官相互構成三角形搜索陣型,以略高於正常步行的速度,滿麵警惕的遊走於武裝卡車之前。
這屬於最小規模的三角攻擊陣型:一名士官手持9毫米突擊步槍,另外一名負責控製肩扛式20毫米單兵機炮。張南亦的位置比較靈活,他手持碳素戰斧,以兩名士官相距的中線為基準,可前可後,隨時準備應對變異生物突如其來的近距離攻擊。
這是未來世界標準的城市戰搜索模式。不同功能和威力的武器相互搭配,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形成掩護壓製。搜索小組每個人負責的觀察麵不同,發散開的思維意識不會產生功能重疊。正常情況下,與搜索小組相同數量的變異生物在戰鬥中處於絕對下風。
當然,這僅僅隻是推演和理論上的數據,實際情況肯定不會按照固定模式進行。畢竟,變異生物已經進化出智慧,它們並不傻。
盡管蘇浩從昆明方向不斷調集人手的計劃非常穩妥,由於時間上的關係,至出發前,第十一獨立部隊的構成人員當中,“工蜂”隻占據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蘇浩無法保證部隊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戰鬥力,隻能將“工蜂”與普通新兵混編,以相互依托的方式,盡量發揮人數上的優勢。
這場戰鬥過後,肯定有部分士兵回產生心態變化。他們對蘇浩的認同感會進一步加深,成為“工蜂”的幾率自然也就更大。
這有一個前提————他們必須要活下來,而不是當場戰死。
張南亦的搜索中隊一直沿著東麵道路前進。
他雙手緊握著碳素戰斧,渾身上下處於隨時可能爆發的狀態。凱夫拉材料製成的戰鬥服緊緊裹住身體,被壓製的肌肉從布料下麵一塊塊鼓凸出來。他的表情異常平靜,依然還是那副老實木訥的樣子,隻有眼睛掃過遠處街口的時候,才會陡然釋放出森冷凶狠的光。
上個星期,張南亦剛剛過完二十四歲生日。
病毒爆發的時候,他還是一名畢業沒多久,在派出所裏負責治安工作的實習警察。
那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
所裏的人對張南亦很友善,負責戶籍登記的那個小女警對他興趣尤為濃厚。盡管張南亦年齡比小女警大了整整五歲,小女警仍然擺出一副大師姐的模樣,總是以前輩身份擺出架子教訓他。
小女警很喜歡張南亦。
車隊沿著公路行進,兩旁的建築漸漸多了起來。
兩小時前,蘇浩見到了517步兵師的指揮官劉江源。
那是個表情冷漠的中年人,臉上布滿灰塵,皮膚也顯得粗糙。
沒有寒暄和客套,劉江源直接在地圖上劃出了第十一獨立部隊的防區。至於接下來的任務,隻是沒有任何機巧的一句話。
“暫時堅守陣地吧!如果可能的話,就向市中心突進。”
占領廬江,是517步兵師半年前就接到的戰鬥任務。在這座該死的城市裏,517師損失了六千多名士兵,前後補充過四次人員和裝備。盡管城市核心戰區已經被不斷壓縮,各個參戰部隊從不同方向分別蠶食,卻一直無法達到占領城市的目的。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困難。隻需要調來幾個火箭炮團,以密集火力對準目標區域轟上半小時,那些肮髒的變異生物就會死得一幹二淨。
然而戰場上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炮兵的身影,師屬陸航大隊隻能對個別目標提供火力壓製,無法以覆蓋方式展開攻擊。雖然劉江源一再對上麵提出抗議,強烈要求給予空軍或者遠程跑支援,但結局永遠都是那句話————“絕對不行”。
劉江源並不指望第十一獨立部隊能夠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他隻是想借這個機會,讓原本防守陣地的那個團撤下來休整補充。他們打得很慘,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如果不是因為對麵的敵人是變異生物,不是同樣身為人類的敵軍,恐怕整條戰線已經動搖,投降之類的事情層出不窮。
接手陣地隻過了二十四小時,蘇浩已經帶著部隊,往城內方向展開攻擊。
按照軍部早在病毒爆發前公布的兵員配比標準,以步兵師級別的作戰單位為例,後勤支援和保障人員大約為全師兵員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這些人必須負責日常飲食、車輛駕駛、機械維修與保養、物資調撥等相關事務,相當於整個步兵師的運作基礎。除此而外,通訊和醫護部門也會占據一部分人員編製。綜合計算下來,全師實際能夠投入戰鬥的一線武裝人員,大約為總兵員數量的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六十五。
與曆史上的爆發過的人類戰爭相比,生物戰爭具有被廢棄城市限製的特點。基於該特性,軍部及時調整了師級作戰單位的戰勤人員配比,一線武裝人員比例被調整至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
第十一獨立部隊屬於剛剛建立的新兵部隊,由於許仁傑已經明確表示過不會插手,所以除了負責訓練的軍士教官,組成部隊的各個部門都需要蘇浩自行完成。
按照最初製訂的計劃,老宋從“城堡”派出的“工蜂”,大多接受過對應的技術訓練。以他們為基礎,蘇浩分別組建了大隊級別的機修和醫療部門。這些人技術熟練,對“蜂王”的任何命令從不質疑,構成了第十一獨立部隊的後勤保障基礎。
病毒爆發後,沒有確切證據表明散落在昆明地區的難民實際數量究竟有多少?
也許幾十萬?
上百萬?
或者更多?
蘇浩最初決定把整個團隊分散開來,在城市四周分別以曹蕊、杜天豪等人為主導,建立起大大小小的營地,進行以輻射方式擴大,最終構成以“城堡”為基礎,表麵上互不牽連,暗地裏互通來往的龐大團隊體係。這一決定如今已經顯現出預想中的效果。按照每個人擁有的不同技能,被團隊收攏的“工蜂”分門別類歸屬不同部門。“城堡”內部出現了嚴密複雜的機能係統,每個“工蜂”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資源和能力得到最大極限發揮和使用,根本不存在什麽浪費,因為原型藥劑產生的凝聚向心力,簡直高得驚人。
這是蘇浩獨有的“蜂巢”,任何人無法取代,也無法複製。
在這種根本不存在惰性和敷衍的強大後勤機製保障下,蘇浩從新兵中整合出八百餘名武裝戰鬥人員。雖然沒有配備裝甲部隊,可用於城市巷戰,其實已經足夠。
蘇浩接手的陣地位於廬江縣城西南。前任部隊給他留下了防禦堅固的大量永備工事。高低錯落的警戒塔形成全方位攻擊火力,陣地主要方向設置著大功率炮射武器,即便遭遇多達千計的大規模變異生物衝擊,也沒有任何問題。
高銘陽、王金龍、宋小葉、霍子衛、張南亦五個人,各自帶領一個百人規模的中隊,以出發陣地為核心,朝著城市方向移動。
按照蘇浩的命令,各個攻擊中隊陸續收攏了數十輛散落在附近,經過檢查,引擎還能勉強發動的大型廢棄車輛。士兵們對這些舊車車廂進行簡單的防滲透處理,從附近的軍用倉庫弄來大量快幹水泥,摻水攪拌後,迅速裝車,沿著各自的行進路線,仔細填補每一處可能成為變異生物攻擊通道的縫隙。
在未來世界,“縫隙”這個詞,意味著潛在危險的管道。
攻擊中隊走得很慢,他們利用隨車轉載的各種廢棄物品和水泥,對所有經過的窨井進行填充。
每一個中隊都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隊負責警戒;中隊負責押運經過改裝的廢舊車輛,迅速填補沿途經過的每一個“縫隙”;後隊人數最多,配備有五輛卡車,以車載機槍和周圍士兵相互構成交叉射界,掩護前隊和中隊,以工程作業的方式緩慢前行。
經驗,其實就是時間與教訓重疊轉換。
在蘇浩原來所在的時空,為了抵擋數量越來越多,進化能力不斷增強的變異生物,人類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病毒爆發以後半數以上的幸存者被活活殺死,從中僥幸生還的人,幾乎都成為了荒野狩獵人。他們把悲痛和絕望深深藏在心底,以前所未有的凶悍和殘忍,利用各種武器和匪夷所思的方法,瘋狂報複著那些麵目猙獰的怪物。
以快幹水泥為基礎的“填充戰法”隻是其中之一。這種方法適用於城市之類擁有密集建築的特定區域。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盡量堵塞管道和通行空間,以釘死房屋門窗,封閉窨井等方法,進一步壓縮變異生物的活動空間,迫使它們像人類一樣,沿著街道通行。在這個前提下,就能以設伏的方式大量殺傷它們。
據說,這種方法是一個德國女人想出來的。她當時正在一間廢棄麵包店裏尋找食物,從長有黴斑,滿是孔洞的變質奶酪上,突發奇想找到了靈感。
“動作都快點兒,注意保持警戒————”
“小心樓頂和兩邊的陽台,放開思維意識,不要過分依賴眼睛和耳朵,要學會使用意識觸角。”
“注意路口和街道方向的動靜,搜索方向不要相互重疊,每個小組都有固定的意識發散角度。重複一遍————搜索方向不要重疊。”
張南亦貓著腰,與兩名士官相互構成三角形搜索陣型,以略高於正常步行的速度,滿麵警惕的遊走於武裝卡車之前。
這屬於最小規模的三角攻擊陣型:一名士官手持9毫米突擊步槍,另外一名負責控製肩扛式20毫米單兵機炮。張南亦的位置比較靈活,他手持碳素戰斧,以兩名士官相距的中線為基準,可前可後,隨時準備應對變異生物突如其來的近距離攻擊。
這是未來世界標準的城市戰搜索模式。不同功能和威力的武器相互搭配,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形成掩護壓製。搜索小組每個人負責的觀察麵不同,發散開的思維意識不會產生功能重疊。正常情況下,與搜索小組相同數量的變異生物在戰鬥中處於絕對下風。
當然,這僅僅隻是推演和理論上的數據,實際情況肯定不會按照固定模式進行。畢竟,變異生物已經進化出智慧,它們並不傻。
盡管蘇浩從昆明方向不斷調集人手的計劃非常穩妥,由於時間上的關係,至出發前,第十一獨立部隊的構成人員當中,“工蜂”隻占據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蘇浩無法保證部隊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戰鬥力,隻能將“工蜂”與普通新兵混編,以相互依托的方式,盡量發揮人數上的優勢。
這場戰鬥過後,肯定有部分士兵回產生心態變化。他們對蘇浩的認同感會進一步加深,成為“工蜂”的幾率自然也就更大。
這有一個前提————他們必須要活下來,而不是當場戰死。
張南亦的搜索中隊一直沿著東麵道路前進。
他雙手緊握著碳素戰斧,渾身上下處於隨時可能爆發的狀態。凱夫拉材料製成的戰鬥服緊緊裹住身體,被壓製的肌肉從布料下麵一塊塊鼓凸出來。他的表情異常平靜,依然還是那副老實木訥的樣子,隻有眼睛掃過遠處街口的時候,才會陡然釋放出森冷凶狠的光。
上個星期,張南亦剛剛過完二十四歲生日。
病毒爆發的時候,他還是一名畢業沒多久,在派出所裏負責治安工作的實習警察。
那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
所裏的人對張南亦很友善,負責戶籍登記的那個小女警對他興趣尤為濃厚。盡管張南亦年齡比小女警大了整整五歲,小女警仍然擺出一副大師姐的模樣,總是以前輩身份擺出架子教訓他。
小女警很喜歡張南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