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章、陸三公本非一係,陸、章稍有共性,皆海歸族職業外交官,清貴無倫。以民初語境,非幹濟之才,不得任東事。


    數經交涉,清望無損。“二十一條”交涉,陸公使實駐東京,曹次長獨肩部務,利權未雲無損,士論何嚐責以國賊?而巴黎和會,曹久任交通,實主合肥中饋,章、陸尤非定策國老,無論外交成敗,責任決不能大於甲寅。國賊之諡,其故不在三士也明。


    華族性質,有類驕狂婦人,遇友則任性使氣、欲取予奪、恃寵恣睢、轉溺為仇,遇敵則吞聲忍辱、腆顏工媚、唯知利害、無複曲直。凡爾賽有“義戰”“公理”之風,適足以獎驕,實已複青島日德之役前一切利權(青島遺於華盛頓會議,基本實現中方要求)。縱雲失敗,亦遠勝甲寅,而士論計小損而忘大盈,反而大興民族主義,唱反帝高調,無他,今之帝皆協約國盟友,無開戰之虞,無喪師棄地之損,有製造受害形象之益。而甲寅“二十一條”交涉,日軍三萬已入津門奉天,而以國內黨爭形勢,袁黨有拒日之意而無力,民黨仰日援以倒袁,皆無所利於反日運動(此時唱主權敢死者為馮、段二將)。


    此時北洋內訌,吳子玉(佩孚)急欲除段係財政路線,必及曹潤田(汝霖),全不顧其根本不任外交事,林長民以私怨煽諸生,皆居安全地帶,用熱血輕信為槍尖而不忌其折。徐菊人(世昌)以翰林文士屍位總統,處驕將之側,久思唱文治以殺其勢,大用蔡太史,經營新國子皆為此,即遊行示威文明排外之新生事物,其初亦奉旨革命,由政府動員諸生遊行慶“公理戰勝”,以示威於外人,壯官府之氣,今亦忌合肥之橫,欲借群眾鋤其羽翼,明知潤田無罪而罷之,段係閣員皆同進退,為民初創格。


    自是北洋瓦解,同舟成仇(非僅府院爭權、直皖爭位),應用群眾運動成為固定政術,段係亦自稱“革命政府”,不複愛憲政遮羞布。段敗曹廢,以囊中羞澀,老死日本鄉間(取其物廉),考其官居閣臣、主國家財政及王牌銀行,清操若此,有足多者,後之難追其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華夏到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仲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仲敬並收藏從華夏到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