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聲音由窗口移到堂屋裏,然後聽得“吱”一聲,大門打開了。滿臉怠倦的奶奶出現在門口,笑眯眯的。總聽人家說什麽“夫妻相”,我發現奶奶跟爺爺確實越來越像一個人了。雖然奶奶比爺爺胖一些,但是眼角的紋路,臉上的笑容漸漸的相互融合。
爺爺拌嘴道:“你老說自己的預感好,猜對了就大張旗鼓的誇,猜錯了就沒有見你說過一句話。”
奶奶故意朝我揮了揮手,譏諷道:“我哪裏是預感這個老頭子回來喲,我是預感我的心肝外孫要回來呢。亮仔,快快,我把你的睡的床都鋪好了,快點洗臉洗腳了睡覺。跟你爺爺在外麵瘋了這麽久,也該休息了。”
剛剛跨進大門,爺爺就沉聲問奶奶:“我父親用過的算盤還在衣櫃頂上吧?”
奶奶說:“在呢。我用油紙包著的,應該沒有老鼠咬。但是放了好些年頭了,恐怕要洗一洗才能用。喂,你突然問算盤幹什麽?現在誰還用算盤算賬啊?再說你父親不在之後,我們手裏經過的賬數也沒有大到用筆算不清的啊。”
爺爺道:“我有別的用處,不是算賬。”他並沒有說要算盤到底有什麽用,但是奶奶不再刨根問底。
爺爺給我拿來了臉盆,奶奶給我從開水瓶裏倒出一些溫水。奶奶拿著毛巾邊給我擦腳邊說:“你要看自己去看吧,就在衣櫃頂上。幾把鐮刀也放在那裏,拿算盤的時候小心一點,別割傷了手。”
奶奶習慣了倒完水就給我擦腳,她很多時候忘了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一邊將奶奶手裏的毛巾拿過來,一邊問道:“奶奶,算盤幹嘛要跟鐮刀放在一塊啊?”
在一般的農人家裏,收稻穀用的鐮刀要麽放在閑置的打穀機裏,要麽放在柴刀或者草帽一起。一旦要用的時候也方便尋找。
奶奶道:“你姥爹臨死之前交代過的,這個算盤惡氣比較大,放鐮刀在旁邊可以嚇嚇它。”
“嚇它?算盤還怕鐮刀不成?”我詫異道。這樣的例子我隻在童話故事裏看到過,沒想到奶奶也說出這樣的話來。
奶奶捶了捶腰,從臉盆旁邊站了起來,說道:“鐮刀是尖銳的東西,容易割傷人,所以就拿來鎮一鎮算盤的惡氣囉。放剪刀也可以,但是我經常要用剪刀做鞋底或者做菜的時候剪生薑,懶得爬上爬下去衣櫃頂上取,幹脆就把鐮刀放那裏了。”
奶奶回答的不是我想要聽到的解釋。
奶奶又道:“本來一個人死了,他生前用過的東西都要燒掉的,免得哪件東西是他喜歡的,他死後又回來取。但是你姥爹說有幾樣東西不要燒,一個是你爺爺喜歡的書,一個就是他自己經常用的算盤。”
第十三卷 一目五先生 第317章 先人智慧
說到算盤,奶奶突然心血來潮問我:“亮仔,你知道算盤是什麽人發明的嗎?”
我搖搖頭。我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並且從曆史教科書上知道印刷術是宋代的畢升所發明的,造紙術是漢代的蔡倫所發明的。至於指南針和火藥,我就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了。
其實,我早就覺得算盤和陰曆的發明應該和四大發明一樣偉大。算盤簡化了中國人幾千年的計算,而陰曆更是神奇,幾千年前的中國人的祖先既然能發明一種可以和現代的公曆媲美的計算年月日的方法。並且由陰曆引申出風水,八字,天氣預測等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來。
真不能低估中國人的祖先的智慧!
隻是可惜,現代的人離祖先們的智慧越來越遠了。這些自以為是的子孫們在尋找更精密的測試儀器的過程中,將祖先們的遺留下的精神精華拋棄了!
奶奶見我搖頭,皺眉道:“你在學校裏都學些什麽呀?中國人用了這麽久用得這麽廣泛的算盤,你們學校的老師居然不講講它的發明者?”
我又尷尬的搖搖頭。我就在讀小學的時候簡單學過兩三節珠算課,背了幾句“三下五除二”的半生不熟的口訣。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碰過算盤。估計比我小幾屆的學生們對算盤更是陌生。
奶奶笑道:“你們老師不講,我給你講講吧。你奶奶沒進過幾年學校門,但是知道算盤是黃帝的一個手下發明的,他名字叫做隸首。”
“隸首?”我一邊洗腳一邊問道,“那麽奶奶你知道指南針和火藥是誰發明的嗎?”後麵那個問題完全是因為我自己不知道四大發明的發明者才隨口問的。不過,我沒想要從奶奶嘴裏問出什麽來。因為曆史教科書上對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者隻字未提。奶奶沒有讀過幾年書,那麽更是無從知道了。
奶奶卻順口回答道:“指南針是風後發明的,火藥是一個煉丹的道士發明的。風後也是黃帝手下的一個老臣。他們都是當時的方術之士。”
我驚訝了!原來古代的方術之士有這樣的智慧!
奶奶補充道:“你們現在習慣說指南針,其實風後發明的是指南車,又叫司南車。這個東西跟你們說的指南針的用法一樣,但是指南針靠的是磁鐵,指南車卻是木頭做的喲。”
我更加驚訝了:“木頭做的?不是吧?木頭怎麽可以指南呢?”
奶奶笑道:“魯班做的木鳥還能在天空裏飛呢,指南車怎麽就不能是木頭做的呢?”
在我的心裏,一直以為古代的指南車不過是某個人意外發現了一塊磁鐵,而偶然又發現了磁鐵指向的特性,這才機緣巧合做成了指南車。整個製作過程依靠的不過是運氣罷了。我從未想象過指南車竟然是木頭做成的!木頭怎麽可以指南?
後來我特此去查找了相關的書,果然如奶奶所說,指南車居然是木頭製作的!
書中解釋:指南車與司南、指南針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是一種雙輪獨轅車。車上立有一個木人,一手伸臂直指,隻要在車開始移動前,根據天象將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後不管車向東還是向西轉,由於車內有一種能夠自動離合的齒輪係定向裝置,木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南方。
幾千年前的中國人的祖先居然已經懂得了利用“差速齒輪原理”!而幾千年之後的人們在汽車時代才開始研究這個原理!
奶奶當然不懂汽車研究中的“差速齒輪原理”,但是自有屬於她的解釋。她對我說:“風後是根據天上的星星製造出指南車的。”
我一頭霧水,茫然道:“根據天上的星星?”
奶奶很認真的點頭,隨後給我解釋風後是怎樣根據天上的星星造出指南車的。她說:“這得從五千年前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說起。”
一聽到奶奶要講古老的傳說,我立即來了興致,也不管盆裏的水是不是涼了,催促道:“快講給我聽聽。他怎麽根據星星來造指南車的?”我聽過古人夜觀星象來預測凶吉和天氣,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古人還可以根據星象來發明木頭器械。
奶奶娓娓道來:“據說黃帝和蚩尤作戰三年,進行了七十二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製止了風雨,才使得軍隊得以繼續前進。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黃帝十分著急,隻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原地不動。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應龍、常先、大鴻、力牧等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後。有人懷疑風後是不是被蚩尤殺害了。黃帝立即派人四下尋找,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仍不見風後的蹤影,黃帝隻好親自去找。當黃帝來到戰場上時,隻見風後獨自一人在戰車上睡覺。黃帝生氣地說,‘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怎麽在這裏睡覺?’風後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裏是在睡覺,我是正在想辦法。’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你看,為什麽天上的北鬥星,鬥轉而柄不轉呢?臣在想,我們能不能根據北鬥星的原理,製造一種會指方向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黃帝把風後的這個想法告訴眾臣,大家議論了一番,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就由風後設計,大家動手製作。經過幾天幾夜奮戰,終於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風後把它安裝在一輛戰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然後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隻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麽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東南西北。”
第十三卷 一目五先生 第318章 爛珠算盤
聽完奶奶的故事,我不禁嘖嘖讚歎。
奶奶笑道:“風後還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第一個宰相呢。不過在黃帝遇到他之前,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但是他對《周易》非常熟。”
我和奶奶在這邊房子裏講話的時候,聽得爺爺在另一間房子裏翻東西弄出的磕碰聲。奶奶扭頭朝爺爺那邊喊道:“找到沒有啊?別把我放好的東西都翻亂了!我懶得又給您老人家收拾一遍!”
我俯身搓了搓腳板,跟爺爺在文歡在那裏呆得太久,站得我腿腳有些酸痛了。我一邊揉腳一邊問道:“奶奶,不就一個算盤嗎?爺爺怎麽找這麽久呢?”
奶奶搖頭道:“我就說你爺爺不如你姥爹一半聰明。家裏東西他都不知道地方,放在他眼前了,他還要反過身去找。”爺爺對家裏事情的不關心確實有目共睹,但是還不至於奶奶說的那麽誇張。我知道奶奶是習慣了和爺爺拌嘴,這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必要的事情。一天不見奶奶對爺爺說這說那,站在旁邊的我都會渾身不舒服。
為了讓爺爺有充足的時間找算盤,也為了我的好奇心,我拉住奶奶問道:“您還沒有說算盤是怎麽發明的呢!”
奶奶嗬嗬一笑,果然不再去管爺爺翻箱倒櫃,轉過頭來對我說:“發明算盤的那個隸首,跟你姥爹是同行。”
“跟姥爹是同行?他也是方術之士?”我驚問道。
奶奶搖搖頭,說道:“他們都是會計,嗬嗬。”
“會計?”
“是的。你姥爹是我們村裏的會計,隸首是黃帝的會計。話說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隻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七隻山羊,保管獵物的人隻承認交回一隻,但是一查實物,正好還是七隻。為啥隻記一隻呢?原來保管的人把七聽成一,在草繩上隻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九張虎皮,嫘祖是黃帝的妃子,也是發明了養蠶的人。保管的人在草繩上隻打了六個結,少三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爺爺拌嘴道:“你老說自己的預感好,猜對了就大張旗鼓的誇,猜錯了就沒有見你說過一句話。”
奶奶故意朝我揮了揮手,譏諷道:“我哪裏是預感這個老頭子回來喲,我是預感我的心肝外孫要回來呢。亮仔,快快,我把你的睡的床都鋪好了,快點洗臉洗腳了睡覺。跟你爺爺在外麵瘋了這麽久,也該休息了。”
剛剛跨進大門,爺爺就沉聲問奶奶:“我父親用過的算盤還在衣櫃頂上吧?”
奶奶說:“在呢。我用油紙包著的,應該沒有老鼠咬。但是放了好些年頭了,恐怕要洗一洗才能用。喂,你突然問算盤幹什麽?現在誰還用算盤算賬啊?再說你父親不在之後,我們手裏經過的賬數也沒有大到用筆算不清的啊。”
爺爺道:“我有別的用處,不是算賬。”他並沒有說要算盤到底有什麽用,但是奶奶不再刨根問底。
爺爺給我拿來了臉盆,奶奶給我從開水瓶裏倒出一些溫水。奶奶拿著毛巾邊給我擦腳邊說:“你要看自己去看吧,就在衣櫃頂上。幾把鐮刀也放在那裏,拿算盤的時候小心一點,別割傷了手。”
奶奶習慣了倒完水就給我擦腳,她很多時候忘了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一邊將奶奶手裏的毛巾拿過來,一邊問道:“奶奶,算盤幹嘛要跟鐮刀放在一塊啊?”
在一般的農人家裏,收稻穀用的鐮刀要麽放在閑置的打穀機裏,要麽放在柴刀或者草帽一起。一旦要用的時候也方便尋找。
奶奶道:“你姥爹臨死之前交代過的,這個算盤惡氣比較大,放鐮刀在旁邊可以嚇嚇它。”
“嚇它?算盤還怕鐮刀不成?”我詫異道。這樣的例子我隻在童話故事裏看到過,沒想到奶奶也說出這樣的話來。
奶奶捶了捶腰,從臉盆旁邊站了起來,說道:“鐮刀是尖銳的東西,容易割傷人,所以就拿來鎮一鎮算盤的惡氣囉。放剪刀也可以,但是我經常要用剪刀做鞋底或者做菜的時候剪生薑,懶得爬上爬下去衣櫃頂上取,幹脆就把鐮刀放那裏了。”
奶奶回答的不是我想要聽到的解釋。
奶奶又道:“本來一個人死了,他生前用過的東西都要燒掉的,免得哪件東西是他喜歡的,他死後又回來取。但是你姥爹說有幾樣東西不要燒,一個是你爺爺喜歡的書,一個就是他自己經常用的算盤。”
第十三卷 一目五先生 第317章 先人智慧
說到算盤,奶奶突然心血來潮問我:“亮仔,你知道算盤是什麽人發明的嗎?”
我搖搖頭。我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並且從曆史教科書上知道印刷術是宋代的畢升所發明的,造紙術是漢代的蔡倫所發明的。至於指南針和火藥,我就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了。
其實,我早就覺得算盤和陰曆的發明應該和四大發明一樣偉大。算盤簡化了中國人幾千年的計算,而陰曆更是神奇,幾千年前的中國人的祖先既然能發明一種可以和現代的公曆媲美的計算年月日的方法。並且由陰曆引申出風水,八字,天氣預測等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來。
真不能低估中國人的祖先的智慧!
隻是可惜,現代的人離祖先們的智慧越來越遠了。這些自以為是的子孫們在尋找更精密的測試儀器的過程中,將祖先們的遺留下的精神精華拋棄了!
奶奶見我搖頭,皺眉道:“你在學校裏都學些什麽呀?中國人用了這麽久用得這麽廣泛的算盤,你們學校的老師居然不講講它的發明者?”
我又尷尬的搖搖頭。我就在讀小學的時候簡單學過兩三節珠算課,背了幾句“三下五除二”的半生不熟的口訣。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碰過算盤。估計比我小幾屆的學生們對算盤更是陌生。
奶奶笑道:“你們老師不講,我給你講講吧。你奶奶沒進過幾年學校門,但是知道算盤是黃帝的一個手下發明的,他名字叫做隸首。”
“隸首?”我一邊洗腳一邊問道,“那麽奶奶你知道指南針和火藥是誰發明的嗎?”後麵那個問題完全是因為我自己不知道四大發明的發明者才隨口問的。不過,我沒想要從奶奶嘴裏問出什麽來。因為曆史教科書上對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者隻字未提。奶奶沒有讀過幾年書,那麽更是無從知道了。
奶奶卻順口回答道:“指南針是風後發明的,火藥是一個煉丹的道士發明的。風後也是黃帝手下的一個老臣。他們都是當時的方術之士。”
我驚訝了!原來古代的方術之士有這樣的智慧!
奶奶補充道:“你們現在習慣說指南針,其實風後發明的是指南車,又叫司南車。這個東西跟你們說的指南針的用法一樣,但是指南針靠的是磁鐵,指南車卻是木頭做的喲。”
我更加驚訝了:“木頭做的?不是吧?木頭怎麽可以指南呢?”
奶奶笑道:“魯班做的木鳥還能在天空裏飛呢,指南車怎麽就不能是木頭做的呢?”
在我的心裏,一直以為古代的指南車不過是某個人意外發現了一塊磁鐵,而偶然又發現了磁鐵指向的特性,這才機緣巧合做成了指南車。整個製作過程依靠的不過是運氣罷了。我從未想象過指南車竟然是木頭做成的!木頭怎麽可以指南?
後來我特此去查找了相關的書,果然如奶奶所說,指南車居然是木頭製作的!
書中解釋:指南車與司南、指南針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是一種雙輪獨轅車。車上立有一個木人,一手伸臂直指,隻要在車開始移動前,根據天象將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後不管車向東還是向西轉,由於車內有一種能夠自動離合的齒輪係定向裝置,木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南方。
幾千年前的中國人的祖先居然已經懂得了利用“差速齒輪原理”!而幾千年之後的人們在汽車時代才開始研究這個原理!
奶奶當然不懂汽車研究中的“差速齒輪原理”,但是自有屬於她的解釋。她對我說:“風後是根據天上的星星製造出指南車的。”
我一頭霧水,茫然道:“根據天上的星星?”
奶奶很認真的點頭,隨後給我解釋風後是怎樣根據天上的星星造出指南車的。她說:“這得從五千年前黃帝大戰蚩尤的傳說說起。”
一聽到奶奶要講古老的傳說,我立即來了興致,也不管盆裏的水是不是涼了,催促道:“快講給我聽聽。他怎麽根據星星來造指南車的?”我聽過古人夜觀星象來預測凶吉和天氣,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古人還可以根據星象來發明木頭器械。
奶奶娓娓道來:“據說黃帝和蚩尤作戰三年,進行了七十二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製止了風雨,才使得軍隊得以繼續前進。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黃帝十分著急,隻好命令軍隊停止前進,原地不動。並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應龍、常先、大鴻、力牧等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後。有人懷疑風後是不是被蚩尤殺害了。黃帝立即派人四下尋找,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仍不見風後的蹤影,黃帝隻好親自去找。當黃帝來到戰場上時,隻見風後獨自一人在戰車上睡覺。黃帝生氣地說,‘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怎麽在這裏睡覺?’風後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裏是在睡覺,我是正在想辦法。’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你看,為什麽天上的北鬥星,鬥轉而柄不轉呢?臣在想,我們能不能根據北鬥星的原理,製造一種會指方向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黃帝把風後的這個想法告訴眾臣,大家議論了一番,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就由風後設計,大家動手製作。經過幾天幾夜奮戰,終於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風後把它安裝在一輛戰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然後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隻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麽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東南西北。”
第十三卷 一目五先生 第318章 爛珠算盤
聽完奶奶的故事,我不禁嘖嘖讚歎。
奶奶笑道:“風後還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第一個宰相呢。不過在黃帝遇到他之前,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但是他對《周易》非常熟。”
我和奶奶在這邊房子裏講話的時候,聽得爺爺在另一間房子裏翻東西弄出的磕碰聲。奶奶扭頭朝爺爺那邊喊道:“找到沒有啊?別把我放好的東西都翻亂了!我懶得又給您老人家收拾一遍!”
我俯身搓了搓腳板,跟爺爺在文歡在那裏呆得太久,站得我腿腳有些酸痛了。我一邊揉腳一邊問道:“奶奶,不就一個算盤嗎?爺爺怎麽找這麽久呢?”
奶奶搖頭道:“我就說你爺爺不如你姥爹一半聰明。家裏東西他都不知道地方,放在他眼前了,他還要反過身去找。”爺爺對家裏事情的不關心確實有目共睹,但是還不至於奶奶說的那麽誇張。我知道奶奶是習慣了和爺爺拌嘴,這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必要的事情。一天不見奶奶對爺爺說這說那,站在旁邊的我都會渾身不舒服。
為了讓爺爺有充足的時間找算盤,也為了我的好奇心,我拉住奶奶問道:“您還沒有說算盤是怎麽發明的呢!”
奶奶嗬嗬一笑,果然不再去管爺爺翻箱倒櫃,轉過頭來對我說:“發明算盤的那個隸首,跟你姥爹是同行。”
“跟姥爹是同行?他也是方術之士?”我驚問道。
奶奶搖搖頭,說道:“他們都是會計,嗬嗬。”
“會計?”
“是的。你姥爹是我們村裏的會計,隸首是黃帝的會計。話說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隻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七隻山羊,保管獵物的人隻承認交回一隻,但是一查實物,正好還是七隻。為啥隻記一隻呢?原來保管的人把七聽成一,在草繩上隻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九張虎皮,嫘祖是黃帝的妃子,也是發明了養蠶的人。保管的人在草繩上隻打了六個結,少三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