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那麽,如果在極度仇恨之後,又轉變為極度的熱愛和崇拜,背後的原因,就更值得探尋了。  1


    1945年8月30日,下午2點05分。


    一架飛機在日本橫濱以西的厚木機場緩緩降落。


    整個機場高度戒備,全部戒嚴。因為,這架名叫“巴丹號”的飛機,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座機。


    麥克阿瑟作為“二戰”期間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現在的頭銜是“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沒錯,他是在日本戰敗投降後,來接管日本的。


    但久經沙場的麥克阿瑟,在邁出機艙門的時候,還是有一點緊張。


    麥克阿瑟走出飛機


    麥克阿瑟其實應該提前一周就抵達日本。但是,他得到的情報是,厚木機場停著數不清的日本“自殺式”飛機,而一大批“神風特工隊”的隊員已經表態: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與這位沾滿大日本皇軍鮮血的劊子手同歸於盡!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在中後期把日本人虐得體無完膚,從硫磺島到關島,從衝繩島到東京大轟炸,再加上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日本數十萬軍民屍骨無存——當然,日本人未必會檢討是他們自己先偷襲珍珠港的。


    而麥克阿瑟呢?是他指揮著美國軍隊,衝破一層又一層日本人用屍體堆積起來的防線和壁壘,一直從澳大利亞打到日本——在很多日本軍官和士兵心目中,他就是“罪魁禍首”。


    此時此刻,日本的本土還有300萬士兵尚未完全繳械,對於孤身前來接受投降的麥克阿瑟來說——他自己是很得意這種“孤膽英雄”行為的——隻要有一點點“嘩變”,他就可能被憤怒的日本人撕碎。


    所以,麥克阿瑟在命令厚木機場的所有日本飛機拆除螺旋槳之後,才敢降落到這裏。


    事實證明,麥克阿瑟的擔心不無道理。


    從機場到橫濱市區,有13公裏的路程。一路上,麥克阿瑟發現,沿途的道路兩旁,站滿了日本士兵,可能有3萬名之多。


    而所有的日本士兵,都背朝他的車隊。


    旁邊有人給麥克阿瑟解釋:這是他們拱衛天皇的方式。


    但麥克阿瑟沒有理由因為這種安慰而平靜下來。麵對明顯有敵對情緒的日本士兵,他的任務非常艱巨:接管這個國家,穩定這個國家,恢複這個國家。


    但首先,他決定要震懾這個國家。  2


    1945年9月2日,上午9點。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的美軍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盟軍的代表團,以麥克阿瑟領銜,日本的代表團首席代表,是新任的外相重光葵——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園被炸斷腿的那位。


    麥克阿瑟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戰艦上代表盟軍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中方受降代表團的團長是徐永昌


    簽字儀式隻進行了18分鍾就結束了,然後,讓現場所有人都大為震撼的一幕發生了:整整400架美國當時最先進的b-29轟炸機列隊掠過“密蘇裏”號戰艦的上空,隊列旁圍繞的,又是整整1500架艦載機。


    整個天空都被遮蔽,整個海洋都被震動。


    當時的日本代表團成員麵麵相覷,沉默不語——如果能回到1941年,他們估計一定不會發動偷襲,去招惹美國這個擁有超級生產力的怪獸。


    而麥克阿瑟安排這一出的用意也很明顯:你們之前不是不肯投降嗎?不是要“玉碎”嗎?“碎”給我看看?  3


    第一步是震懾,第二步就是瓦解意誌。


    瓦解誰的意誌?當然是日本國民的意誌。日本國民的意誌來源於哪裏?來源於一個人:日本天皇。


    在投降儀式舉行之前,美軍曾給日本天皇草擬過一份天皇的投降詔書,第一句是:“我,天皇裕仁……”當時麥克阿瑟覺得這句話很正常,但身邊在場的日本人都麵露慍色。


    旁邊有人悄悄告訴麥克阿瑟:“天皇從來不用‘我’,用‘朕’。”


    麥克阿瑟由此深深體會到了日本民眾對天皇那種近乎癲狂的崇拜。於是,他立刻告誡所有部下:“不要不尊敬日本天皇,這樣會惹怒日本的軍人!”


    但尊敬歸尊敬,不解決“天皇”這個問題,是不可能讓日本人徹底接受改造的。


    於是,麥克阿瑟讓日本的裕仁天皇發表了一個宣言。這個宣言,就是著名的《人間宣言》。


    宣言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朕と爾等國民との間の紐帯は、終始相互の信頼と敬愛とに依りて結ばれ、単なる神話と伝說とに依りて生ぜるものに非ず。


    (朕和諸等國民之間的紐帶,是依靠互相信賴互相敬愛所形成,而不是單靠神話傳說而生出。)


    天皇を以て現禦神(あらひとがみ)とし、且つ日本國民を以て他の民族に優越せる民族にして、延いて世界を支配すべき運命を有すとの架空なる観念に基くものにも非ず。


    (說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優越的素質,擁有能擴張統治世界的命運,這種架空事實的觀念,也是無根據的。)


    朕の政府は、國民の試煉と苦難とを緩和せんが為、あらゆる施策と経営とに萬全の方途を講ずべし。


    麥克阿瑟與日本裕仁天皇


    (朕的政府是為了緩和國民的苦難和磨煉,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營國家和發布政策才有如此之說。)


    換句話說,就是天皇通過一份詔書的形式告訴全體日本國民:我不是神,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凡人。


    這樣一個舉動,既保住了日本軍人的顏麵,但也讓天皇的威信在平民老百姓心目中大大降低了。


    當然,麥克阿瑟卻為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顆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徹底清算,日本軍國主義又怎麽可能不招魂?  4


    前兩步基礎打好以後,麥克阿瑟正式開始了他對日本的改造。


    首先,麥克阿瑟要為日本製定一部新憲法。


    新憲法的草案被稱為“麥克阿瑟草案”,但其實是麥克阿瑟讓占領軍中那些參戰前是律師的軍官和士兵經過詳細討論後寫出來的。日本的新憲法是美國製度與英國製度的結合,代表著那批年輕律師最大的理想:最大程度保障國民權利。


    這部憲法曾被一些人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曆史上最自由的憲法,也被一些人認為是麥克阿瑟在占領日本期間最大的成就。


    1946年4月10日,日本根據新出籠的憲法舉行了戰後的第一次國會選舉。在那次選舉中,有1300萬日本婦女參加了投票——麥克阿瑟堅持一定要給婦女投票權,因為他認為這也將打擊處於男權社會的日本男子的自信和尊嚴。


    結果,有一位妓女也被選進了眾議院。有很多人反對,麥克阿瑟就問妓女獲得了多少選票,得到的回答是“25.6萬張”。麥克阿瑟隨即向那位妓女發出了賀信,他說:“那麽多的選票,絕不會僅僅是依靠她那曖昧的職業得到的。”


    政治體製搞定,麥克阿瑟的第二步是搞經濟。


    在這一方麵,麥克阿瑟用的秘訣就是一個字: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日本大約80%的工業和金融財富都控製在一批大財閥的手裏:三菱、三井、住友……這些大壟斷公司不僅壟斷了國家財富,還左右了國家的政治和決策。“二戰”期間,這些大財閥公司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發動機之一。


    於是,麥克阿瑟就下令把這些大財閥全都解散——規定財閥們必須交出所控製的股票,一半公開出售,剩下的一半作為財產稅上繳。讓這些“巨無霸”公司都成了普通公司,既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又避免這些公司以後再能影響國家政策。


    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當然會引起反抗,但沒事,和強迫日本人接受新憲法一樣,麥克阿瑟手裏有飛機大炮和機槍(但這項改革其實收效不大)。


    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同時,麥克阿瑟還要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農民問題。


    怎麽解決?說穿了也是一個套路:搞土改。


    在戰前,日本的土地高度集中,全國大約有一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裏,他們靠收租就能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貧苦的農民沒有地種,這種行為大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麥克阿瑟在1946年6月正式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在村子裏的地主,可以保留大約兩畝半的土地,多餘的全部由國家收購;不在村的地主的土地,全部由國家收購。然後這些土地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轉給佃農。


    由於缺乏糧食和物資,黑市一度成為戰後日本人的主要物資來源


    到1950年,日本大概有3000萬畝的土地被國家收購,475萬餘戶的農民獲得了自己的土地(占日本全國農民總數的75%),日本農村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


    除了這三項重要改革,麥克阿瑟還對日本的教育體係和宗教體係(主要是針對神道教,麥克阿瑟曾想一把火燒了靖國神社,但出於冷戰考慮而最終沒有進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改革的目的隻有一個——無論是教育還是宗教,絕對不能再宣揚對天皇效忠,鼓吹民族狂熱情緒。


    這些改革的方向都沒問題,雖然在過程中肯定會引起很大的反彈,但最終還是被保障施行,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一方麵,已經被全部解除武裝的日本民眾在全副武裝的美軍麵前,其實是沒有什麽反抗能力的,一邊是棍棒,一邊又是蜜糖(麥克阿瑟為日本爭取來了大量糧食援助),所以麥克阿瑟有足夠的籌碼保證他的改革能得到有效的推行。


    而另一方麵,是因為日本趕上了一場對他們極其有利的戰爭。  5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戰爭爆發。


    這場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不僅打亂了中國原先的步驟,也出乎美國的意料,但對於日本而言,卻是一塊天上掉下的餡餅。


    由於日本離朝鮮戰場非常近,又是美軍駐紮的主基地,所以日本立刻就變成了美國在遠東的兵工廠和前沿基地。


    由於戰爭的需求,纖維、金屬乃至汽車等行業迅速振興:生產化學纖維的東洋人絲公司利潤率一舉超過45%,本來赤字已經高達7600萬日元的豐田公司得到大量的美軍卡車訂單後,公司利潤極速攀升,原來的工人罷工和騷亂全部停止。


    朝鮮戰爭期間,日本的出口量明顯增加,僅1950年的下半年,就比上半年的出口額增長了55%,日本的外匯儲備從1949年底的2億美元飆升到了1951年底的9.4億美元。1951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恢複到了1934年的水平。


    日本戰後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後來回憶:“由於朝鮮戰爭的軍需物資在日本訂貨,以及海外市場的全麵繁榮,日本的商品輸出有了飛躍的增加……”


    可以說,麥克阿瑟對日本的各方麵改造,如果沒有朝鮮戰爭這個機遇,不敢說肯定失敗,但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為朝鮮戰爭和冷戰,美國徹底改變了“要徹底懲罰和限製日本”的初衷,轉而大力幫助發展日本,使其能成為“對抗共產主義的防波堤”。  6


    麥克阿瑟在日本坐了六年“太上皇”,直到1951年4月,他被解職。


    為什麽被解職?因為他在朝鮮戰場上糟糕的表現,以及對美國總統杜魯門糟糕的態度。


    那麽如何評價他在日本的六年“垂簾聽政”呢?或許,從他離開日本時日本民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


    4月16日清晨,麥克阿瑟悄悄坐上了去機場的汽車。在此之前,他除了告訴少數身邊的日本高官外,並沒有通知任何人——畢竟,被解職回國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但他坐上汽車後發現,沿途的馬路兩邊,密密麻麻站滿了日本的民眾,從他的官邸,一直延伸到厚木機場,人數達到了數十萬之多。


    又有誰能想到,六年之前,多少日本人是恨不得剝麥克阿瑟的皮,喝麥克阿瑟的血的呢?


    而此時,他們齊聲一致地不斷高喊:“大元帥!大元帥!”


    日本媒體報道麥克阿瑟被解職的消息


    戎馬一生的五星上將,在那一刻淚流滿麵。


    饅頭說


    麥克阿瑟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


    這位曾經創下西點軍校畢業生分數紀錄的將才,一生經曆過不少大起大落,有倉皇撤退,也有複仇凱旋,有奇襲成功,也有一籌莫展。但人們回顧他戎馬一生,一直津津樂道的——包括他自己回憶錄裏也頗為得意的——卻是他改造日本的六年。


    平心而論,軍人出身的麥克阿瑟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一個滿目瘡痍的戰後日本,在他的治理下,居然有了勃勃生機。


    人類曆史上誕生過很多偉大的軍事家,他們留下一個個經典的戰例,但真正能讓人耳熟能詳的,並不多。


    比麥克阿瑟還要偉大得多的拿破侖,如果不是拿破侖迷或歐洲史迷的話,有多少人能說出奧斯特裏茨戰役和耶拿戰役?那可是充分展現拿破侖軍事天才的經典戰例。


    但一說“拿破侖法典”,知道的人肯定比知道那兩場戰役的人要多很多。


    不僅僅是因為“拿破侖法典”對法國,對整個資產階級國家都產生了延續至今的重大影響,更是因為,“拿破侖法典”是建設和生產,而不是殺戮和破壞。


    1951年4月19日,卸任後的麥克阿瑟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時,引用了那句著名的話:


    “老兵永遠不死,隻會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是的,花兒之所以不死,是因為它們曾留下過給人希望的芳香。


    讀者評論


    鄧鑫:縱觀全文,麥克阿瑟對日本的建設,不是本心和初衷,而是將日本作為對抗中蘇的工具,這是曆史和美國的抉擇,不是他個人的決定。然而,無論本心為何,他也為日本戰後恢複做出了貢獻,所以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尊重。另,對於老兵不死,隻會慢慢凋零,我更認同的一句話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畢竟,所謂春秋無義戰,大多數的戰爭是源於貪欲,基於利益。


    sun:“當然,麥克阿瑟卻為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顆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徹底清算,日本軍國主義又怎麽可能不招魂?”是埋下地雷還是清除了地雷?(作者回複:埋下。天皇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玄同:拿破侖被流放時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這輩子最大的驕傲,不是我打了60場勝仗,而是創立了民法典。


    霞:戰爭的殺戮、破壞讓人畏懼從而敬畏;而重建家園的修複,建設讓人看到希望從而由衷地尊敬。一個因怕而敬,一個因愛而敬,分量卻是不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溫度2: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瑋並收藏曆史的溫度2:細節裏的故事、彷徨和信念最新章節